寻找高中语文教学情感之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节不同,文章体裁有别,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因素必然存在差异。学生认知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圆熟地把握理性,穿透事物的本质。教师只有认识到书面文字不只是记录符号,而且“还原”富有情感的口头语言,帮助学生把握本质时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才能有声有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和美感上的满足。新课标在“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科、又是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语文不仅应该注意语言工具训练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满腔的热情和激情。如果语文老师一味着力于知识的掌握,强调感知、理解、记忆、判断等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忽视情感、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搞得精疲力尽,无半点学习语文的乐趣,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对周围事物进行情感评价的能力,喜怒哀乐“不形于色”。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忽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现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语文人文性的本质特征,忽视了教学的情感因素不无关联。
  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着极其鲜明的情感色彩。从课本选文看,从必修课的五个模块到选修课的五个系列,大多是文学艺术类,其次是论述类和实用类,几乎涉及人文科学的各方面。这一课程内容决定了其课程性质: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结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各种艺术形象的构思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都是具有感情的东西。如课文中“祥林嫂”、“翠翠”与“水生嫂”等人物形象,都会激起读者情感的浪花。因此,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没有倾注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必然导致学生学而生厌,感情贫乏、冷漠、窒息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闪耀着个性、情感光芒的创造性劳动,决不只是教材的简单的复述和教学参考资料的机械搬用,一堂成功的课,实在不亚于一件精美的艺术创作。在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感情色彩尤为强烈,艺术因素最丰富。因此,精心设计每一个四十五分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一课一得,学得饶有兴味,正如古人所说:“如坐春风,如沾化雨。”这是语文教师备课时须得下番苦心深思熟虑的。
  语文课程目标突出强调感受鉴赏。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这一目标决定了对教材的价值取向。
  要想把学生引入课文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的感情和思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生动传神的,课堂语言要像文学作品一样生动而富有情感,富于感染力,对教材中那些佳作的优美词语,动听的语句,应尽量灵活自如地应用,将其揉合到自己的课堂语言中去。如果说得干干巴巴的,缺乏充沛的感情,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将会大为逊色,学生提不起精神,听课无兴趣,甚至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缺乏生命力。
  语文课堂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海洋。正如赞科夫说:“由活的人说出来的话,不单是靠它的内容来激发对方的思想感情,这里有交谈者的一副兴致勃勃的面孔。有一双一忽儿在科学的丰功伟绩面前燃烧着赞美的火花,一忽儿又好象在怀疑所作的结论的正确性而眯起的眼睛,还有手势……”我们不能想象教师总是板着一副面孔,从始至终用着同一腔调,学生不会乐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跟着他走入知识的新领域。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要传授语言文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少不了用形象感染学生,潜移默化,进行美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应带着强烈的感情上课,要善于用富有情感的语言,用富于表情的眼神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拓宽思路,带领学生,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作品的美。我在讲朱自清那些像音乐一样动听,像图画一样耐看的散文时,对学生说:“朱自清的文章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那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暖风悠悠,细雨绵绵的万物复苏的春景,怎能不激起我们对美好的春光的热爱与珍惜?那飞珠携玉的梅雨潭,那平铺着、厚积着、不浓不淡、不明不暗的一潭潭绿水,又是多么令人神往!还有那流水般的、薄雾似的月光下的田田的荷叶和散发出缕缕清香的、点缀在一片碧叶中的荷花,又是多么迷人!所有这些,都是诗情与画意最完美的结合。”这是朱自清文章意境的优美,语言的优美,加上我浓浓的情感,让学生深受美的感染,激起学习的浓厚兴趣,引起深层的想象和广泛的联想。
  课堂语言切忌冷漠、阴沉,不要让自己毫无表情的面孔,缺乏抑扬顿挫的语调,而致使充满美感的教材黯然失色,索然无味。
  新课标强调“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因此我在教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时,首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古代民歌的语言美:“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铺陈排比,音韵和谐。然后从刘兰芝、焦仲卿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中,感受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心灵,从化鸟双飞的浪漫结尾中,去感受人们向往自由、幸福、美好爱情的理想追求,去鉴赏凄美故事中的人性美、人情美。这样的教学目标,价值取向,正是人文之光的闪现,正是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具体显现。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语文教师应当带着充沛强烈的感情上课,才能“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促其创新。
其他文献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改变,作为一线教师更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调整、反思。下面是本人在高中数学模块教学后的几点反思。  1 模块教学的意义  1.1 模块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课程的多样化。  1.2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只有课程多样化,才可能实现选择。  1.3 从模块内容的组织来看,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学生课堂自读环节的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掌握、地理知识的整理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 自学能力     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上是说与其照本宣科的教给学生书本知识,不如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其主动的去发现,自觉的接受知识“学会”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期刊
对许多刚进入高三的文科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在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之难,许多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和区域地理分析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在地理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造成了这些学生在地理学
期刊
班级突发事件是指班级中突然发生的,预料之外的不良事件。在由几十位生气勃勃、男多女少的中技生组成的班集体中,有时会突然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等常会因某一事件发生矛盾或酿成较大事件,还有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虽然说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不高,但在整个技校生涯中,班级出现这样那样的事件,也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由于事出突然,老师与学生事先都没有思想准备,也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让学生愉快学习,逐步了解社会,扩大人际交往,参与公共生活。教师要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1 联系国际、国内时事  许多学生平时聊天,提起布什,伊拉克战争,恐怖活动都是津津乐道,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造成这种情
期刊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三角形边角关系、全等三角形、轴对称等知识的延伸与应用,等腰三角形作为一种载体,使轴对称与线段、角、全等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紧密结合,是探究四边形、相似三角形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生活的建筑、测量、设计等方面也有独特的应用。  1.2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性质的发现及其探索过程;难点
期刊
【摘 要】 技校学生的语文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和就业的需要出发,渗透素质教育,注重口语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素质 口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需求的高学历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倍受“高中热”的冲击,有不少技校陷于“一生难求”的窘境。为了生存和发展,学校只好降低招生门槛,学生的中考成绩不再是录学生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由于技校“技”字出头,在课程安排上大都重点突出专
期刊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做了些尝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归结起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精心设计引言,诱发兴趣  引言,顾名思义即是一节课的导语,它虽不是课的正文,但却直接关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只盯着教材,用传统的一套教学方法去教学,还要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使地理课堂更高效。要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课堂实效的目的。  中学地理课的内容包括地理景观、地理现象、地理分布、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大都具有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一般的模式只需一只粉笔、黑板或挂图等教具就能完成一节课
期刊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实施后,老师们大胆地进行了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呈现出许多新颖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数学教师。现把主要问题归结如下:  1 课堂教学中的疑惑  1.1 课时紧张怎么办?以高一本学期的课程为例,学习内容有必修I与必修IV两本书,均是36课时,共72课时。按课标每周4课时,要18周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