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县以下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与手段有待改进,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提出的健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改进核算方法与手段,加大固定资产监管力度等对策,对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的轨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 固定资产 管理思考
我县目前拥有中小学校89所,学校固定资产大约1.8亿元。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大、范围广、期限长的现实特点,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县教育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在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电算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的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完整,少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甚至家底不清,账账、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本文针对县以下中、小学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管理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1.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少部分学校存在着目前固定资产计划外自行购置或重复购置现象,这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浪费或损失,其应有的使用效益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大部分时间被闲置,甚至很快被沉淀下来,固定资产的有用性得不到保证。
1.2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不按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开展经常性对账工作,使会计账面余额与管理台账余额不相符。没有将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报废各环节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固定资产购入后先交付使用,后办理入账手续;有的已报废,但未及时销账。这种种不规范的做法,使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1.3 资产管理存在重钱轻物现象。不少学校非常重视现金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纠正,但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入的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资产损失现象时有发生。
1.4 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由于求大求新因而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资产使用效率低等现象也存在。另外,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不科学。
1.5 固定资产计价方法有待改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其自身价值却会发生减损,对这部分损耗价值,在事业会计中并未核算,不象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学校购置的20台电脑,单价5000元,总价10万,按目前的通用做法:借记“事业支出”10万、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10万,同时借记“固定资产”10万、贷记“固定基金”10万。在不清理报废的情况下,其价值始终为10万。而事实上,无需几年,该批电脑就会被淘汰,导致从表面上看账实相符,实际却严重失真。
1.6 固定资产核算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我县教育系统财务实行的是集中核算,为此,会计核算中心将各学校单位的固定资产总账通过财务软件核算,而明细账与卡片则由学校单位自行登记,以作备查。但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大部分学校单位设有备查账,也只是将所增加的固定资产手工记录于本子上,或用EXCLE表格代替固定资产明细账,未采用专用软件进行管理。
1.7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据调查,一些学校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清查处置、报损等财产管理制度;还存在对管理中发生的违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又如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因工作需要调离时,未及时进行盘点、清查、交接等,造成学校财产管理松懈的不良现象。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相对落后和陈旧,管理基础工作的不够规范,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体系的不完整,一些学校家底不清,帐帐、帐实不符,资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息、实时与多维监管,已成为学校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几点意见。
2.1 健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1.1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资产采购必须以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综合预算为依据,未纳入综合预算的固定资产,一般不得随意采购,如确实是急需使用的,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必须经采购中心进行政府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学校应组织有关单位采用竞标形式采购,以节约采购费用和防止腐败的产生。
2.1.2 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制度。学校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日趋多样,如自制、外购、接受捐赠等,所有资产都应由资产管理人员、采购人、保管人和使用人共同验收,明确各自的责任,杜绝以次充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严把质量关。
2.1.3 严格固定资产清查、报损制度。固定资产的处理、报损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工作,明确处罚措施。根据资产管理需要,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核算中心的总分类账与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每月核对一次,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与财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至少每年核对一次,做到账账、账实、账证相符。
2.1.4 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设备使用、保管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并同岗位责任挂钩,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好的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流失的,给予处罚。
2.2 改进核算方法与手段。
2.2.1 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将财务制度规定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列入固定资产,另外考虑到学校单位的特殊性,可将课桌、学生用床等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批量较大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清册,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其他如办公用电话机等金额较小的物资则作为一项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实验、体育用品等本应列入“专用材料费”科目核算而学校会计却计入固定资产的,应进行纠正。使得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更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也便于各校更具针对性地对本单位的资产实施管理。
2.2.2 搞好固定资产的计价。在固定资产的计价方面,应该引入工业企业会计的做法,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一个抵减项目,将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计入“累计折旧”。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累计折旧”。这样便于从账面上随时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实时、全息、多维了解相关动态信息。
2.2.3 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便于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应贯穿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申购手续、供应商投标书和报价资料、供应商资料、购销合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成本明细资料、发票号码、发票复印件、相关凭证、修理维护费用明细、净残值、报废手续、报废损益等。有关原始资料都要立档保管,并需编制顺序号和目录,电子档案上登记顺序号,根据电子档案就能快速查找到原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原件扫描进电脑,建立数据库管理。
2.2.4 利用专用软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运用财务软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然后自动生成明细账,有需要时,随时调用、打印并装订成册,既保证核算的质量,又提高工作效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4 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分管校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总之,认清县以下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加强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目的是为了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中小学相关管理人员及经办人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中小学 固定资产 管理思考
我县目前拥有中小学校89所,学校固定资产大约1.8亿元。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大、范围广、期限长的现实特点,近几年来,我县教育局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县教育实际,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在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电算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的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部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尚不完整,少部分偏远山区学校甚至家底不清,账账、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本文针对县以下中、小学资产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管理的意见,供有关部门和领导参考。
1.存在的问题。
1.1 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随意性较大。少部分学校存在着目前固定资产计划外自行购置或重复购置现象,这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浪费或损失,其应有的使用效益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必然造成部分固定资产大部分时间被闲置,甚至很快被沉淀下来,固定资产的有用性得不到保证。
1.2 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长期以来一些学校不按时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实物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没有开展经常性对账工作,使会计账面余额与管理台账余额不相符。没有将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报废各环节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有的固定资产购入后先交付使用,后办理入账手续;有的已报废,但未及时销账。这种种不规范的做法,使固定资产存量不明,家底不清。
1.3 资产管理存在重钱轻物现象。不少学校非常重视现金管理,收支严格,保管妥善,出了差错及时查找纠正,但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入的办公家具、固定资产等管理不严,保管不善,资产损失现象时有发生。
1.4 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求大求新。由于求大求新因而重复购置资产、购入资产闲置不用、资产使用效率低等现象也存在。另外,教学实验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不科学。
1.5 固定资产计价方法有待改进。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原有实物形态,但其自身价值却会发生减损,对这部分损耗价值,在事业会计中并未核算,不象企业一样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学校购置的20台电脑,单价5000元,总价10万,按目前的通用做法:借记“事业支出”10万、贷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10万,同时借记“固定资产”10万、贷记“固定基金”10万。在不清理报废的情况下,其价值始终为10万。而事实上,无需几年,该批电脑就会被淘汰,导致从表面上看账实相符,实际却严重失真。
1.6 固定资产核算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我县教育系统财务实行的是集中核算,为此,会计核算中心将各学校单位的固定资产总账通过财务软件核算,而明细账与卡片则由学校单位自行登记,以作备查。但从实际情况看,虽然大部分学校单位设有备查账,也只是将所增加的固定资产手工记录于本子上,或用EXCLE表格代替固定资产明细账,未采用专用软件进行管理。
1.7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据调查,一些学校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清查处置、报损等财产管理制度;还存在对管理中发生的违规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又如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因工作需要调离时,未及时进行盘点、清查、交接等,造成学校财产管理松懈的不良现象。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缺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相对落后和陈旧,管理基础工作的不够规范,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体系的不完整,一些学校家底不清,帐帐、帐实不符,资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息、实时与多维监管,已成为学校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几点意见。
2.1 健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1.1 建立固定资产采购制度。资产采购必须以经财政部门批准的综合预算为依据,未纳入综合预算的固定资产,一般不得随意采购,如确实是急需使用的,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必须经采购中心进行政府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内的资产采购,学校应组织有关单位采用竞标形式采购,以节约采购费用和防止腐败的产生。
2.1.2 加强固定资产验收保管制度。学校取得固定资产的途径日趋多样,如自制、外购、接受捐赠等,所有资产都应由资产管理人员、采购人、保管人和使用人共同验收,明确各自的责任,杜绝以次充好,质量达不到要求的产品,严把质量关。
2.1.3 严格固定资产清查、报损制度。固定资产的处理、报损应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工作,明确处罚措施。根据资产管理需要,定期开展财产清查工作,核算中心的总分类账与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每月核对一次,学校财务部门的明细账与财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至少每年核对一次,做到账账、账实、账证相符。
2.1.4 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设备使用、保管人员进行考核和监督,并同岗位责任挂钩,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好的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造成损失和流失的,给予处罚。
2.2 改进核算方法与手段。
2.2.1 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将财务制度规定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列入固定资产,另外考虑到学校单位的特殊性,可将课桌、学生用床等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批量较大的设备列入固定资产清册,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其他如办公用电话机等金额较小的物资则作为一项低值易耗品管理;对于实验、体育用品等本应列入“专用材料费”科目核算而学校会计却计入固定资产的,应进行纠正。使得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更符合财务制度的要求,也便于各校更具针对性地对本单位的资产实施管理。
2.2.2 搞好固定资产的计价。在固定资产的计价方面,应该引入工业企业会计的做法,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一个抵减项目,将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计入“累计折旧”。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累计折旧”。这样便于从账面上随时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实时、全息、多维了解相关动态信息。
2.2.3 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详细的固定资产电子档案便于相关人员随时了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状况,使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应贯穿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固定资产申购手续、供应商投标书和报价资料、供应商资料、购销合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结转固定资产手续、成本明细资料、发票号码、发票复印件、相关凭证、修理维护费用明细、净残值、报废手续、报废损益等。有关原始资料都要立档保管,并需编制顺序号和目录,电子档案上登记顺序号,根据电子档案就能快速查找到原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原件扫描进电脑,建立数据库管理。
2.2.4 利用专用软件加强固定资产核算。运用财务软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然后自动生成明细账,有需要时,随时调用、打印并装订成册,既保证核算的质量,又提高工作效率,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4 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分管校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总之,认清县以下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加强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目的是为了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其使用效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中小学相关管理人员及经办人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