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四时 外一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总是一夜而至。后知后觉的你还来不及换上新鲜的衣裳,只瞧见窗外的孩子放风筝,又闻得隔壁的大妈炒香椿。
  一推门,天地万物全都羽化出了翅膀。
  草木熙熙,走在其间,仿佛你是赤裸的,只披着繁花的颜色。你放眼四周,竟找不着一张年迈的脸庞,所有人都映着绯红与鹅黄,晃着耀眼的光。
  盛夏并不可怕,只要你躲在树阴底下。高大的槐树最能变戏法,在你眼皮底下将艳阳藏匿,只留下筛过的光斑点点,飘忽地撒在你的身上。
  你昂起头,迎向那清澈的阳光,瞧它在叶缝间忽明忽暗。你觉得你渴望而不是畏惧它。然后,你继续仰着头,放平了身子,不知不觉地困着了。
  秋日的狂欢不亚于春时,但她并不争先恐后,只是安静地跟着风的脚步。你也这样跟着风走,你瞧着远处的人儿也这样无声息地跟着风走。
  听着树梢的杨树叶沙沙,你觉得唯有春天的鸟鸣才能与之比较,再没有谁敢发出声响。
  走过落叶如落英纷飞的树下,你知道路过的叶子会打在头上、肩上,然后掉落在脚边。你低头看着它,发现自己从未在茂盛的季节里端详过它的模样。
  冬天不像龇着嘴的巫婆,而是咯咯笑的小淘气。他穿得圆滚滚,走几步就跌倒在雪地上。唷,顾不上拍去屁股上的雪,赶紧捡起那串冰糖葫芦。
  有时你觉得冷吧,见了人一张口就想着说几句“天冻”的词儿。可你一张口,就呼着热腾的水汽儿,倒夺了你话里的威风,让人觉得温暖。
  冬夜里只有白茫茫与黑漆漆,却分明了在风中晃动着的灯笼。一如挂在留鸟啾啾声中的个个丹杮,都是这冷飕飕里最动人的红色。
  故乡的木棉
  每逢回家,我总想起那些木棉。
  坐在单车后座,一个拐弯,远远地就瞧见它那高耸空中的身躯。年岁写在树干但枝繁叶茂,虽饱经风雨而淡然蓬勃。
  它站在路旁,那条回外婆家的必经之路。
  四周是一片低矮的旧式民居。近前了,便望见它华盖般的树冠笼罩在斑驳的灰墙之上,如一朵碧绿的云在屋顶歇脚。
  见到它,我总是庆幸,还好,它还在那儿,还没被深深插入天际的高层楼盘所淹没。
  如今,我可以独自骑着单车,穿过闹市中的大街小巷,越过车水马龙的跨江大桥,挤进集镇热闹喧哗的露天市场,半天才探头出来,呼吸到夹着草灰味儿的田野气息。
  兜兜转转地,我只想看到它。
  必經之路早已失却必经的理由。我已多年未曾到过那条必经之路的终点,那间落雨时天井四周如挂满珠帘的老宅子。
  宅子主人相继离去,留下天井遍地爬行的堇菜。不知春日到来时,有多少小花在阳光中抬头仰望。
  另一些木棉,长在母校。
  纵使我记不清木棉花闻上去时的气味,却清晰地记得木棉花砸下来时的声响。
  当你走在校园,当你的头颅有幸被一朵熟落的木棉花选中,伴随那重重的一击,你会听到实实的一声闷响,可能还会听到教学楼上倚着栏杆传来的笑声——
  “嘿,同学,那是阮吹落的。”
  如同那些掉落的木棉花,那些校园里的过往似乎也慢慢凋落了。
  长长的林阴道消失了,铺着灰瓦的平房教室连同它们前面的红砖走廊以及夏日阵雨来临时从屋檐滑落的滴滴答答声一起消失了。
  新的同学们有了新的宿舍楼和新的教学楼。不知从何时起,新的宿舍楼和新的教学楼还有了一个新的校名。
  那些木棉呢?
  我踮起脚,伸长脖子,望穿高高的电动栅栏,绕过宿舍楼和教学楼,来到操场门口,也许它们还在那儿。
  在故乡之外,每到春日,常常遇到满树火红的木棉。有时驻步,细细看着它树皮上突起的尖刺,又望向那不变的红花,心想着,这又是谁的木棉呢?
其他文献
1984年初秋,墙哥考入普安一中民族班。这是高一秋季学期,他与一个苗条的高个子女孩邻座,不知不觉中,他就与这个名叫“春”的女孩“你来我往”地搭上了话。  转眼已是初冬。记得那是一个有阳光的下午,春喜滋滋地抱来自己的《集邮册》,分享喜悦似的让同学们观赏。突然间,有嘤嘤的哭泣声飘来——春正把头埋在桌子上,很投入地哭呢!  悄悄问过旁人,才知道她丢失了一枚邮票。墙哥吃惊道:“不就是一枚邮票吗?高中生了,
期刊
33年前的那天,我永远忘不了。因为读高三的我,第一回知道了柑橘的名字,尝到了柑橘。  巧的是,那天班上跟我同宿舍的一位同学的爸爸从南京出差回来,到学校来看儿子。拎来了一大袋吃的、穿的和用的东西。晚上,那同学给了我们每人两个金黄的还散发着清香的扁球状的东西。我们好几个人都不认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他略带自豪地告诉我们,这就是柑橘。不过,种类挺多,那果皮红黄色的是橘子(俗作桔),也叫橘柑;那果皮较粗糙
期刊
明月和清泉泄露了禅机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后。晚晴。青山幽谷里的那些草木和虫鸣,都是水灵和活泼的。  秋山如洗。  竹林里有洗衣晚归的女子走过。习习谷风。摇动的莲叶,暴露了远去的渔舟。  恬然自怡。靠着一棵大松树坐下,听风、听清泉,听响亮的月光。  空灵。澄净。美,几乎挂不住呼吸。  庙堂太高。江湖浑浊。在原生態的山野里幽居,明月和清泉,泄露了禅机。  把禅境抱在怀里,风吹你也
期刊
三月三、清明节煮红蓝饭,是我们壮家的习俗,传说此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文公与介子推,带有感恩的意味。壮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祭祀文化,我们每年的清明节扫墓都要装上几碗红蓝饭来祭拜祖先,想来也和这个传说有关吧。红蓝饭以红蓝草为染料制作而成。红蓝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我们那里不习惯去野地采,习惯自己种植,家家户户菜园里都种植红蓝草,以备三月三、清明节煮红蓝饭之需。  我妈妈是做红蓝饭
期刊
音乐从我的手机里响起,迟于夜色降临,先于雨诉说化蝶的传说。  当音乐牵出一场夜雨,时空有了湿润之美,尘世多了一种伴奏。  音乐有了灯光的助阵,梦幻时空。  夜晚用雨声洗净我的耳朵,再经过音乐的净化器净化,听觉立刻纯粹起来,迅速把音乐与雨声分开,等来了小提琴的出场,如泣如诉,像一杯高度的酱香酒,让我喝得沉醉。  音乐执意与夜雨融在一起。我好不容易从音乐里剔除雨的脚步声,不想见到小雨点淅沥沥的表情。 
期刊
最近,朋友的女儿去外地工作,我很诧异,她的父母更是焦心。她非常优秀,毕业于美国名校。满世界找个理想的工作,对她来说并非难事,只是选择太多有时也不好决断,而时间在无情流逝,年岁在悄然增长。她的父母一直要她留在成都,留在他们身边。凭她自身的条件,在成都找一个轻松、体面、收入高的工作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有父母照应,生活肯定比在外地工作舒服,事业也会比在外地顺畅。离开成都前,我跟她交流过多次,也想帮她父母劝
期刊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細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
期刊
与卿书  饮下这杯月色,我就醉了。  脱下戏服,把百合、牡丹、芍药、木槿……穿在身上。  我嗔念流水的柔情,贪恋草木的香气,体内的花粉化作腰间流云;  我的胭脂秘制在桃花蕊里,窖一坛沉香,等流水来取走,赐我永世的爱。  风声挑破我,三千落花都是骨血,辗转于流水与明月之间,体内的荒原一次次卷起青草的风暴,  点凉露为火焰,虚拟一场无法无天的爱情。  多少流年虚度,而人间芳华正好;我的香气爆裂,陌生人
期刊
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辞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处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源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
期刊
无论是在追求科学知识的路上,还是在追求神秘圣灵的途中,光始终在前面召唤我们,而我们生命中不断涌现的意义也在对其做出回应。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  黎明时分,在菲律宾帕劳群岛上的一个大湖中,一场舞会正在上演。数百万只金色的水母,每只都有茶杯大小,竞相朝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游去。它们一接触到曙光就都停了下来。然后,太阳慢慢地从东转到西,这些水母就跟着它的弧线游动。黄昏来临之际,这个独特的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