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遗产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123456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遗产大会上,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坐落于介于成都高原和青藏高原间的邛崃山和夹金山,其边缘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大约距离成都有100千米,覆盖924500公顷的区域。大熊猫群的主要中心是位于汶川县西南部的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宝兴县东南部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和位于夹金山西南面的夹金山省级公园。含7个保护区和9个自然公园,同时由527100公顷的缓冲区所围绕。
  
  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面积为20万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早在1980年就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
  保护区处在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上,由于北、西、南三面环山,使保护区形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形,冬季并不特别寒冷,夏季温凉湿润,给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古地理古气候等自然历史的变迁,保护区内受冰川影响较小,成了动植物的“避难所”:又由于地处横断山脉北部,谷向南北,是动物“交换的走廊”,是整个东洋界植物区系最为丰富的地方。
  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和箭竹、华桔竹等多种竹类,是大熊猫最理想的栖息环境,野外种群十分集中,共栖息着100多只大熊猫,约占全国野外总数的10%,被誉为“大熊猫之乡”。1980年,我国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经过中外专家共同合作,开展了以大熊猫为主体的,内容涉及地质、水文、土壤、动物、植物、生态、森林等学科的全面的研究工作,成就斐然,成为世界科研、科普教育的理想基地。
  
  大熊猫的发现地——蜂桶寨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雅安地区宝兴县夹金山下,北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连,处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条件优越。
  1867年,法国人吉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被法国天主教会派到中国,到达宝兴盐井乡邓池沟教堂。1869年3月,戴维第一次见到一种奇特的黑白熊,就断定可能是一个有趣的动物新种。1869年5月4日,戴维的助手们捉到了一只活的“黑白熊”,想将其运回巴黎,不幸死于途中,戴维将其皮送到巴黎国家博物馆。经博物馆主任米甘勒-爱德华研究,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是与42年前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熊猫近似的一种大的猫熊,便正式定名为“大熊猫”。
  蜂桶寨保护区内大熊猫总储量达300余只,占全国总数的1/3。因为这里是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和中国向国外赠送大熊猫的主要源地,所以被称为“大熊猫的故乡”。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向国家输送115只大熊猫,其中16只作为国礼,馈赠给美、英、法、日、德、朝、苏联以及墨西哥等国,占国礼熊猫总数的2/3。
  
  有关大熊猫的历史记载
  
  大熊猫在中国有着许多充满传奇的记载。它们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大熊猫的名字也丰富多彩,多达十余个,如貔貅、貘、貊、驺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铁兽等等。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向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曾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炎帝。
  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记述食铁兽,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荣经县),因能食铜铁,故名。
  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述,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曾放养过貘(大熊猫)。
  西晋时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其他动物,故将其作为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就表示停战和解。
  
  外交使者
  
  由于大熊猫的珍稀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一件特殊的国家“礼物”,相继赠送世界各国,成为最特殊的“外交使节”。大熊猫出国年表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张中国外交路线走势图。从1957年到1982年的26年间,中国一共赠送给9个国家23只大熊猫。
  1957年至1980年,分别送给苏联、朝鲜7只大熊猫,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朝鲜社会主义国家的深厚感情。
  1972年4月,随着中美关系破冰,周总理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送给尼克松总统带回美国。
  1972年10月,中国与日本开始“邦交正常化”,送给日本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1980送雌体大熊猫“欢欢”;1982年送雄体大熊猫“飞飞”。
  随着中国与欧洲国家关系渐趋缓和,1973年,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法国率先获赠一对大熊猫“燕燕”和“黎黎”,1974年,送联邦德国一对大熊猫“天天”和“宝宝”,又送给英国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1978年9月,送西班牙一对大熊猫“绍绍”和“强强”。
  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从1982年开始停止向国外赠送大熊猫,大熊猫担负起国际化环保大使的新角色。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经过两年磋商,达成有关协议:中国送一对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猫出国,留在所在国进行为期10年的合作研究。此间繁殖的后代仍归中方,若发生意外死亡,尸体也归中方。中方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外方共同研究,外方每年付给中方100万美元,用于大熊猫保护基金。
  以合作研究为形式的大熊猫出国后,动用全世界更多的力量来保护大熊猫,使人们的焦点从政治使命演变为对地球环境的关注。大熊猫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人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相关链接: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这是最早出国的大熊猫。
  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的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纳斯,她在夹金山下发现一只大熊猫幼仔,取名“苏琳”,并将其带到美国。1937年春,“苏琳”在芝加哥动物园展出,参观者一天达到4万多人。
  [责任编辑]姜冰
其他文献
看似行动笨拙、重心前倾的孕妇,其实并不易失去平衡,更不会摔倒在地,这是由于神奇的进化过程所赐。哈佛大学人类学家凯瑟琳·惠特科姆发现,男性和女性的背部存在差异:女性的一个较低的腰椎呈楔形,男性的这个腰椎则更趋向于正方形;如果将身材尺寸这一因素考虑在内,女性的一个关键性髋关节通常要比男性大14%。这两个差异允许女性能够在负重增加的情况下保持身体平衡,同时也不会出现可能致残的背痛。那些“啤酒肚”男性则没
生物界中的种内相食现象很常见,种内相食是发生在同一物种间以本物种个体为食物的现象。引起种内相食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当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变大,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为争夺栖所、配偶或其他生活条件,也常常会发生种内相食。    鸟类的种内相食    引起鸟类种内相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食物对猛禽雏鸟的成活率影响很大。食物丰富时,雏鸟也许可以全部成活,食物短缺时,雏鸟之间就要产生激烈的竞争,往往只有一两只
从德意志到英格兰——欧姆定律“内花外香”    在1826~1827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用实验和理论确立了欧姆定律。  然而,在德国,只有费西内尔和斯威格尔等极少数科学家接受欧姆的发现,而绝大多数则反对欧姆的“歪理邪说”。例如,物理学家鲍尔就撰文煽动舆论,攻击欧姆的著作:“以虔诚眼光看待世界的人不要去读这本书,因为它纯粹是不可置信的欺骗,它的唯一目的是要亵渎自然的尊严。”  但是,在“曾经沧海”和
遥感考古技术是始于20世纪初的一种航空考古技术,伴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考古学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经有不少欧美考古学家通过在飞机或者热气球上进行航空拍摄,获取图片,然后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来判定遗址的性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航空拍摄有了许多新的手段,同时高速发展的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为遥感考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近年来,遥感考古更是不断被考古学
建立人的遗传物质DNA数据库有两大作用。一是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以及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二是用于法律和个人识别,是鉴证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帮助侦破案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但是,今天,英国犯罪嫌疑人DNA数据库却引起风波,原因在于,DNA数据库中黑人和白人的DNA数据有较大差异,是否保留儿童的DNA数据、保留公民个人的DNA数据的标准是什么,以及保留多长时间等,都引发了英国社会的广泛质疑
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27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2日至17日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举行,发布了名为《气候变化2007》的第四份全球气候报告的第四部分——《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07》披露的事实让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真相有更多的了解。    气候变暖90%是人类的责任    IPCC早在2001年的第三份报告中就提出,有“新的、更坚实的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全球变
在那遥远的古代,在那片曾经创造出灿烂无比的文明的大地上生活的人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开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几千年后会成为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盛事,更不会想到奥林匹克运动竟然还能给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带来巨额的经济利益,甚至还负担了民族振兴的重望。从一隅之地走向全世界,从一场献给神的运动会演变为滚滚财源,奥运会经历了一番曲折而痛苦的历程。    献给神的运动会    与今天奥运会相比,古代奥运会要简
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由美国的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的阿迭·约纳特三位科学家所获得,他们的贡献在于“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要说清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并不容易,不妨这样说,就好比老板向你亮出张图纸,限你按时交差,你一看不要紧,上面写着的是天书一般的阿拉伯文。就在这紧要关头,突然冒出无数小工厂,内配流水线,精通双语的工人摩拳擦掌。你飞速复印来图纸,不出半小时,产
如今,手机正在变得越来越小,电视也变得越来越薄。在此过程中,被誉为气体“刻刀”的特种气体——高纯度三氟化氮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电子行业的功臣三氟化氮就被环保科学家认为是一种新的公害。科学家表示,三氟化氮可能是温室气体家族中的一条漏网之鱼,应列入《京都议定书》或者后续气候协议所规定的温室气体中,并严加监管。    谁是三氧化氮    大多数人也许对三氟化氮并不熟悉,但一定知道半导体
中国古今的社会生活差异很大,这些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其中,“衣”的概念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实例。  古代所说的“衣”,是泛指从头到脚的全部装束。为了区别不同部位和作用的“衣”,人们便常在“衣”前再冠以一个词,如头衣、体衣、足衣等。  头衣,又称元衣,顾名思义,它是指覆盖在头上的装束,即帽子。其还有许多具体的名称,如冠、冕、弁、帻等。  “冠”既是各种头衣的总称,也专指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主要用于束拢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