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日文化传承的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所必不可少的行装。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也是我们对新世纪文化的改革创新。它的意义非比寻常。
中央政府近年来在恢复与重建传统节日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05年6月17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就发布了题为“关于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通知,号召大家尊重传统节日,而且它这里面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通知中说: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贯彻传统节日教育。
二、节日文化发展的现状
1.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缺乏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导向
现如今文化多元化,很多外来文化从各种渠道涌入我们的视野,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也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度,各国争相传播自己的文化已经成为常态,甚至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也成了韩国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的一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
2.学校教育着墨于教学,忽视文化传承
我国的学校教育可谓体制完善,学习的科目也全面,把我们的孩子拿出去与别国相比,想必受教育程度当属优。然而有得必有失,学校教育似乎缺少时间和精力又或者是缺少合适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从教时间虽短,但是也注意到若长此以往以成绩定优劣,恐怕不仅学生,连教师在价值判定上也会有失偏颇。那么学校教学重要吗?当然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己任,但是我们也要把历史文化内涵提到同等的高度,让能力成为中国学生的筋骨,让文化成为中国学生的魂。
3.家庭教育更关注生存,文化教育无力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更关心学生是否吃饱穿暖,在学校是否认真听课,将来能否养家糊口。认真督促孩子学习的已经少之又少,更遑论传统文化底蕴的渗透和培养。有时并不是家长们不乐于去做,而是家长本身没有这样的意识,又或者成日为生计而奔波,心力交瘁之余,教育又不得其法,诸如此类,使得节日文化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消磨殆尽。但我们应该期待,以后的教育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教育可以基于节日文化创设出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三、启动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若干步骤
1.依据传统节日成体系完善文化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我们可以以节日日期为体系,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节日活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寒暑假以及节假日,在放假前安排适当的节日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开学之后再进行一次主题活动使节日文化在学生心中有质的升华。
2.不同学科教师合力推动,以学科特色制定文化活动
不同学科本就有不同学科的特色,如语文长于言辞,数学长于计算;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各有所长,有长于语言者,有长于实践者;若能集众之所长,赋予节日文化多角度的意义,使节日文化活动有趣味、不单调,那么节日文化必能有所延展,在新时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以学科特色制定文化活动也即是说,校本课程摆脱从前的一师一门课的固有模式,而转变成一师一节课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这就要求学校将节日文化校本课重视起来,进行集中的节日文化活动策划和安排。当然为了保证节日前后活动的衔接,建议每位教师都能完整地负责一个节日活动。
3.灵活组织时间,尽量贴近节日日期
在校本课的时间安排上,建议因节日而变化,以往的校本课或是活动课都是每周有一两节课,其实不必如此,与其每周的时间都不够用,不如把时间集中到有用的地方去用,化零为整。也就是说,有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集中搞一次活动,当然也不会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而是充分利用校本课时,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比如4月份只有一个重点节日清明节,那么活动课就安排在清明前后的两周活动课的时间,随各校校本课时间表来走。
4.重要节日提前策划,形成固定活动时间和内容
这里所说重要节日指国家法定节日,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因为有假期,因此节日文化活动需要分为两次,前文已经提到,第一次是了解节日概况,布置节日小任务,第二次类似于成果展示会,使节日文化得到升华。这也就需要着重准备,建议相关老师提前探讨,集思广益,各自分工,这样才能真正上好这重要的节日文化活动课。活动内容可以商榷后延续使用并推广。至于其他不放假的节日,可由提前分配好的老师灵活组织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课的教师建议有一些变化,比如重阳节这次是语文老师组织,下次可以换成历史老师,这样可以使节日文化更加全面的渗透给学生。
5.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扩大节日文化活动影响范围
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可以说只是众多校本课程之一,并不会占用很多的时间,但是却需要老师花费许多的精力,而它的意义远大于此。节日文化校本课如果能够在一所学校实施良好,就可以带动其他学校一起实施,最终使得校与校之间在文化传承上建立联系,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校际的文化交流会,也可以是节日文化知识竞赛,更可以是传统才艺展示,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积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校园开始,从孩子开始。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从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走向了今天,我们华夏子孙都应该知道其中每一步的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绝不是凭空而来,那用汗水和血泪拼搏铸造的历史奠定了我们的文化和信仰。这历史给了我们起源,也给了我们发展下去的根。随时代发展,各种新事物一起以全新的姿态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发展,壮大,并且走的更高更远。但是如果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永远保存和保鲜,那便是如信念一般不可摧折的文化内涵。一个拥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敬的,一个以其文化为信仰的民族必将愈加强大!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走向未来所必不可少的行装。中小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也是我们对新世纪文化的改革创新。它的意义非比寻常。
中央政府近年来在恢复与重建传统节日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05年6月17号,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就发布了题为“关于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通知,号召大家尊重传统节日,而且它这里面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通知中说: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贯彻传统节日教育。
二、节日文化发展的现状
1.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缺乏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导向
现如今文化多元化,很多外来文化从各种渠道涌入我们的视野,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也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度,各国争相传播自己的文化已经成为常态,甚至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也成了韩国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的一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
2.学校教育着墨于教学,忽视文化传承
我国的学校教育可谓体制完善,学习的科目也全面,把我们的孩子拿出去与别国相比,想必受教育程度当属优。然而有得必有失,学校教育似乎缺少时间和精力又或者是缺少合适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从教时间虽短,但是也注意到若长此以往以成绩定优劣,恐怕不仅学生,连教师在价值判定上也会有失偏颇。那么学校教学重要吗?当然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各个科目的学习,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己任,但是我们也要把历史文化内涵提到同等的高度,让能力成为中国学生的筋骨,让文化成为中国学生的魂。
3.家庭教育更关注生存,文化教育无力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们更关心学生是否吃饱穿暖,在学校是否认真听课,将来能否养家糊口。认真督促孩子学习的已经少之又少,更遑论传统文化底蕴的渗透和培养。有时并不是家长们不乐于去做,而是家长本身没有这样的意识,又或者成日为生计而奔波,心力交瘁之余,教育又不得其法,诸如此类,使得节日文化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消磨殆尽。但我们应该期待,以后的教育可以改变这种现状,教育可以基于节日文化创设出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三、启动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若干步骤
1.依据传统节日成体系完善文化活动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我们可以以节日日期为体系,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节日活动,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寒暑假以及节假日,在放假前安排适当的节日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开学之后再进行一次主题活动使节日文化在学生心中有质的升华。
2.不同学科教师合力推动,以学科特色制定文化活动
不同学科本就有不同学科的特色,如语文长于言辞,数学长于计算;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各有所长,有长于语言者,有长于实践者;若能集众之所长,赋予节日文化多角度的意义,使节日文化活动有趣味、不单调,那么节日文化必能有所延展,在新时代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以学科特色制定文化活动也即是说,校本课程摆脱从前的一师一门课的固有模式,而转变成一师一节课的多学科合作模式。这就要求学校将节日文化校本课重视起来,进行集中的节日文化活动策划和安排。当然为了保证节日前后活动的衔接,建议每位教师都能完整地负责一个节日活动。
3.灵活组织时间,尽量贴近节日日期
在校本课的时间安排上,建议因节日而变化,以往的校本课或是活动课都是每周有一两节课,其实不必如此,与其每周的时间都不够用,不如把时间集中到有用的地方去用,化零为整。也就是说,有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集中搞一次活动,当然也不会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而是充分利用校本课时,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比如4月份只有一个重点节日清明节,那么活动课就安排在清明前后的两周活动课的时间,随各校校本课时间表来走。
4.重要节日提前策划,形成固定活动时间和内容
这里所说重要节日指国家法定节日,包括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因为有假期,因此节日文化活动需要分为两次,前文已经提到,第一次是了解节日概况,布置节日小任务,第二次类似于成果展示会,使节日文化得到升华。这也就需要着重准备,建议相关老师提前探讨,集思广益,各自分工,这样才能真正上好这重要的节日文化活动课。活动内容可以商榷后延续使用并推广。至于其他不放假的节日,可由提前分配好的老师灵活组织活动,组织这些活动课的教师建议有一些变化,比如重阳节这次是语文老师组织,下次可以换成历史老师,这样可以使节日文化更加全面的渗透给学生。
5.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扩大节日文化活动影响范围
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可以说只是众多校本课程之一,并不会占用很多的时间,但是却需要老师花费许多的精力,而它的意义远大于此。节日文化校本课如果能够在一所学校实施良好,就可以带动其他学校一起实施,最终使得校与校之间在文化传承上建立联系,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校际的文化交流会,也可以是节日文化知识竞赛,更可以是传统才艺展示,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积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校园开始,从孩子开始。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从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走向了今天,我们华夏子孙都应该知道其中每一步的艰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绝不是凭空而来,那用汗水和血泪拼搏铸造的历史奠定了我们的文化和信仰。这历史给了我们起源,也给了我们发展下去的根。随时代发展,各种新事物一起以全新的姿态向我们扑面而来,我们发展,壮大,并且走的更高更远。但是如果我们还有什么需要永远保存和保鲜,那便是如信念一般不可摧折的文化内涵。一个拥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敬的,一个以其文化为信仰的民族必将愈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