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在朗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学生能在朗读中感悟和思考,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朗读触动心灵,引起共鸣,成功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的极好理解。
  一、感情朗读,培养学生品味情感美
  叶圣陶先生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教学法理论对朗读也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朗读是综合;朗读是跃出纸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的过程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的美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通过吟咏诵读可达到“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的审美境界。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儿歌、散文、绕口令中的韵律美、节奏美让人余音绕梁,回味悠长。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朗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入情入味地朗读,通过自如的声音、生动的语气、抑扬顿挫、轻重徐疾、长短开降的音调节律,把他们对文本的独到的理解感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体验美感,又能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语声美、达意美、描述美,从而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作品的艺术境界美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美,激发学生仰慕美好人物,热爱美好事物,产生追求美好明天的崇高美感。可以说,朗读是对文本的二次创作,在新的场域为文本赋予新的生命。
  二、移情入境,培养学生体会意境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诵读是“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最有效的办法”。要想使学生品得其中真味,这就要求教师教读课文时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将语言符号具体还原为带有情感色彩的画面,进行感知、理解,这样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如:读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读了这首诗,就好像跟着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的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只有把诗句变成头脑里春天的美景的时候,身临其境,才能觉得美不胜收,韵味无穷。
  三、悟读重点,培养学生领略内涵美
  语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语言再现事物形象。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文辞优美,都是经过作者精雕细琢、锤词炼句的。那山川河流的神奇美,花草树木的生机美,名胜古迹的壮丽美,还有那人情美、人文美......无不通过字里行间渗透出来。当然,其间更倾注饱含作者的情感。教学中,我们唯有引导学生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重锤敲打,进行细细的品评赏析,才能使学生领略其内涵的美。
  一般地说,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生动又饱含丰富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语,启发学生揣摩,引导学生在文字美上寻求突破口,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美。课文《鸟的天堂》中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静态的美。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灵动,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这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更是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教学时,可紧紧抓住这些佳词妙句传递出的丰富的视觉和动觉,把握这些美感因素,通过入情入境的读、悟、品、赏,让学生读出词语蕴含的那种细腻奇特的的感觉,领悟其中的美妙,感受大自然景色的奇妙和瑰丽。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表现和象征意义的感受能力,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四、绘声绘色,在朗读中表现美并创造美
  在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教师应再进一步激发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美育的本质在于自由创造。每个孩子都有言语表达的潜能,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把握和理解把文字符号变成了有声语言就是创造。如果还能结合自己个性特点和审美体验声情并茂地表现作品,那就是在创造美。
  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了记忆的仓库,激活了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学生凭借这些“背景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尽情地描绘课文语言的情景,再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平面的文字变成了立体的活生生的形象。运用自己独有的审美感受,完成了对课文的形象美、内涵美的“再创造”。如学习《快乐的节日》一课,可将课室布置成舞台,让学生绘声绘色表演,用自己的语言、神态、肢体等方式来尽情表现祖国妈妈带给大家的节日快乐,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从而激活孩子们作为“主角”强烈的审美欲望及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审美教育的更高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其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这是徐世英先生《谈谈朗读教学》中的精简分析。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因此,朗读教学应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千方百计让学生去细细品味文本中的情感美、意境美、內涵美,让学生感受美的愉悦,进一步表现美并创造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对二硫化钨薄膜在304不锈铜基体上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二硫化钨薄膜,该膜层结构致密,与基体的结合力良好,提高了基体的硬度,降低了
传统制冷剂(如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和引起温室效应,严重危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因而其正全面被臭氧消耗潜能值(ODP)和全球变暖潜能值(GWP)相对较小的、环境友好的新型
学习者对策略的掌握以及运用程度,是直接影响二语学习者能否顺利高效地习得目标语的关键。综观在国内,少见关于初中学优生层面的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学优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是相对于学困生而言,在学习策略应用上的“成功者”。通过对他们学习策略特点的研究,找出促使他们学习获得效果的共同特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引导,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有大面积的提高。  一、研
从教思想品德课多年,发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多种现象:客观题能回答出答案,但对思考过程讲不清;主观题的背景材料一旦变换,就找不到解题的着落点;经常犯同样的错误,错同一道题;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学以致用。这些与新课程改革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精神是相悖的,这既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妨碍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要改变这些现象,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反省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元智能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力量源泉。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夯实了物质基础。因此,金融创新是
完整的教育应适当地运用惩戒教育。当然,这里的惩戒教育并不等同于体罚教育,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惩戒教育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也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惩戒教育是职责赋予教师的特殊权利,有法可依。2009年8月,针对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项规定以法
陆丰市龙山中学  2016年开始广东不再自主命题,统一用全国卷,虽然用同样的考试大纲命题。但还是有差别,广东卷主要“简单题 难题”,有普及功能和选拔功能;全国卷主要“中档题 难题”,计算量大,更加重视数学应用能力,主要是选拔功能。综合考虑新课标卷难度高于广东卷。在2017年的的几次模拟考中,学生的平均分都很低,学生对物理越来越没信心,越来越没兴趣了,故如何让学生重拾物理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以
为了满足新时期火炮的发展和使用要求,对现行的《炮用润滑脂》SH/T0383—2005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腐蚀试验条件和防护性能试验条件,调整了滴点和保持能力的控
新技术从技术样品形态到企业生产流水线形态的过渡性创新,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试探性,是新技术寻求磨合技术和技术发展轨道的过程,同时也是规避风险过程。过渡性创新的几个具体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