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因此,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要求人力资本所有者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成
为企业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
一、企业所有权的概念和性质
企业所有权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是指合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合同决策权。我们所说的企业所有权实际上是指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主要表现为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最后的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主要表现为“投票权”,即合约中没有说明的事情的决策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企业理论的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企业所有权只是一种状态随机依存的所有权,企业所有权状态随机依存指的是企业的控制权和索取权随企业的效益变化而变化。所有权是可以不断分解和重组的权利束,企业处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之中,由于人力资本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合约的不完全性,企业的收益可以肯定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这个不确定的量就是企业的剩余,剩余可能为负,那就意味着投资者要以其投入来承担损失,为企业分担风险。企业的股东、债权人、人力资本所有者,这些拥有人力资本或非人力资本的各方通过合约的方式将自己的资本投入到企业之中,企业合约中不同所有者的收益保障优先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的控制权随企业效益的变化而在企业的合约的不同方之间转换。我们理解现行企业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 负债,其中的资产既包括非人力资本又包括人力资本,权益既包括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又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二、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演进
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演进可分为企业财产所有权分析范式和企业所有权激励监督分析范式,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和企业家理论,企业所有权理论是沿着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方向发展。制度是指规范人们交易活动的一套行为规则,它是社会的博弈规则,它支配着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安排,通常也称作是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是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制度变迁的主体是政府、团体和个人;制度变迁的方式是以渐进为主,正式规则可以一夜之间改变,但非正式规则只能是渐进的改变;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制度变迁所获得的收益;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标准是交易成本的比较。制度变迁是需要花费成本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和延缓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当人们对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的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制度变迁就不会实现。制度变迁可分为两种类型:诱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导性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由于制度安排不能获取专利,诱导性变迁会碰到外部性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变迁是指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所有权制度是动态演进的。企业的演进经历了从古典企业(业主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到现代企业(现代公司制企业)再到后现代企业(网络企业、虚拟企业、联盟企业等知识型企业)的历史过程,企业所有权安排形成了四种形式,其演进趋势:一是形成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古典企业所有权安排;二是形成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但委托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所有权安排;三是出现了贝利和米恩斯所描述的控制权和剩余权相互分离的现象,形成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而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企业,由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四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成为企业最稀缺的资源,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正在成为企业所有权变革的重要方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制度发生了革命性变迁,人力资本重要性的凸现,不但是经营、管理和技术型人力资本,就是生产型人力资本也变得十分重要。人力资本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人力资本产权相对于非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也日渐取得优势,企业所有权安排就是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互动博弈过程中不断变迁的。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从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合伙制企业、无限责任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分享制的股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就是人力资本产权特征被发现和重视的过程。事實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已成为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所有权的合约正向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方向转变,非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的下降和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的上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共有29个州修改公司法的事实,可以看成是美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地位上升的一种表达。以此解决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及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人拥有的财富理应越多。企业产权的这种制度的安排对谁出资谁拥有产权理论产生了冲击,对传统的会计理论提出了挑战。
三、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
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所有权,企业实质上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组成的不完全合约,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和权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随合约条件的改变而在企业成员的互动博弈中实现变迁,其基本趋势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权在企业合约中具有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并在非人力资本进行竞争和合作等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多样化的所有权安排及公司治理模式。从量的演化趋势来看,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能力正在加强,分享的份额正在不断递增,范围正在扩大;从质的演化趋势来看,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人力资本载体由分离到融合,由对立走向统一,最终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企业所有权制度的变迁过程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逐步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过程。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决定了人们对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产权属性的认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人力资本价值,人们逐步产生了重新界定人力资本产权的要求。人们的经济价值的提高产生了对制度的新的需求。当人力资本提高引发的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能够补偿制度变迁的损失,而且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时,一项制度创新就会被安排,人力资本产权特征正是导致企业合约的调整,引发人力资本结构变迁,要求人力资本实行市场化配置和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真正动因。事实上,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迁移和职业转换可以看成是制度安排的明证。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人力资本价值从而引发了产权归属要求,进而要求导致企业合约的适应性调整和企业制度变迁,最终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
四、人力资本所有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所有权具有状态随机依存的性质。即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随企业效益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相互对应。我们设x为企业的总收入,C为企业债权人的收益(本金 利息),S为企业的最低预期收益,R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假定x在0到X之间分布(其中X是企业最大可能的收入),就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来说,债权人的剩余索取权优先股东,股东的优先权先于人力资本所有者。那么有:
1.在x>=C S R的情况下,企业能够满足债权人的利益和股东的最低预期收益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时,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企业,对企业的剩余收入有较大的支配权,这时,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和股东共同分享满足债权人利益后的企业剩余。
2.在C R 3.在R<=x<=C R的情况下企业收入在支付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后不能负担债务成本,这意味着企业面临着破产,这时,企业的控制权和收益权转移到债权人手中。
总之,人力资本所有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并且通过劳动直接参与或使用非人力资本的产权全权能和权益而实现价值创造和增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是大势所趋。知识经济以智力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如果说产权观念的产业是产权关系的第一次革命,而产权的多元化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产权关系的第二次革命的话,那么,产权关系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三次革命,那就是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第一次成为产权主体。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为企业剩余索取者和控制者。
一、企业所有权的概念和性质
企业所有权就是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剩余索取权是指扣除所有固定的合同支付(如原材料成本、固定工资、利息等)的余额(利润)的要求权,剩余控制权是指合约中没有特别规定的合同决策权。我们所说的企业所有权实际上是指谁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主要表现为收益分配优先序列上“最后的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主要表现为“投票权”,即合约中没有说明的事情的决策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企业理论的经济学家逐步认识到,企业所有权只是一种状态随机依存的所有权,企业所有权状态随机依存指的是企业的控制权和索取权随企业的效益变化而变化。所有权是可以不断分解和重组的权利束,企业处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之中,由于人力资本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合约的不完全性,企业的收益可以肯定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这个不确定的量就是企业的剩余,剩余可能为负,那就意味着投资者要以其投入来承担损失,为企业分担风险。企业的股东、债权人、人力资本所有者,这些拥有人力资本或非人力资本的各方通过合约的方式将自己的资本投入到企业之中,企业合约中不同所有者的收益保障优先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的控制权随企业效益的变化而在企业的合约的不同方之间转换。我们理解现行企业会计恒等式:资产=权益 负债,其中的资产既包括非人力资本又包括人力资本,权益既包括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又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二、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演进
企业所有权理论的演进可分为企业财产所有权分析范式和企业所有权激励监督分析范式,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交易费用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和企业家理论,企业所有权理论是沿着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方向发展。制度是指规范人们交易活动的一套行为规则,它是社会的博弈规则,它支配着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安排,通常也称作是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是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制度变迁的主体是政府、团体和个人;制度变迁的方式是以渐进为主,正式规则可以一夜之间改变,但非正式规则只能是渐进的改变;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制度变迁所获得的收益;制度变迁的效率评价标准是交易成本的比较。制度变迁是需要花费成本的,成本与收益之比对于促进和延缓制度变迁起着关键作用,当人们对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制度变迁的主体才会去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反之,制度变迁就不会实现。制度变迁可分为两种类型:诱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导性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由于制度安排不能获取专利,诱导性变迁会碰到外部性和“搭便车”问题;强制性变迁是指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
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所有权制度是动态演进的。企业的演进经历了从古典企业(业主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到现代企业(现代公司制企业)再到后现代企业(网络企业、虚拟企业、联盟企业等知识型企业)的历史过程,企业所有权安排形成了四种形式,其演进趋势:一是形成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二为一的古典企业所有权安排;二是形成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但委托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所有权安排;三是出现了贝利和米恩斯所描述的控制权和剩余权相互分离的现象,形成了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剩余索取权而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企业,由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拥有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四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企业经营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成为企业最稀缺的资源,经营型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正在成为企业所有权变革的重要方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制度发生了革命性变迁,人力资本重要性的凸现,不但是经营、管理和技术型人力资本,就是生产型人力资本也变得十分重要。人力资本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升,人力资本产权相对于非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也日渐取得优势,企业所有权安排就是在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互动博弈过程中不断变迁的。
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从古典资本主义企业、合伙制企业、无限责任制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分享制的股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过程就是人力资本产权特征被发现和重视的过程。事實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已成为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所有权的合约正向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所有权的方向转变,非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的下降和人力资本产权权益的上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共有29个州修改公司法的事实,可以看成是美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地位上升的一种表达。以此解决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及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人拥有的财富理应越多。企业产权的这种制度的安排对谁出资谁拥有产权理论产生了冲击,对传统的会计理论提出了挑战。
三、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
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所有权,企业实质上是由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组成的不完全合约,人力资本产权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具有特殊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非人力资本产权权能和权益必须通过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直接参与和使用而间接发挥作用和实现。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随合约条件的改变而在企业成员的互动博弈中实现变迁,其基本趋势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权在企业合约中具有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并在非人力资本进行竞争和合作等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多样化的所有权安排及公司治理模式。从量的演化趋势来看,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的能力正在加强,分享的份额正在不断递增,范围正在扩大;从质的演化趋势来看,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人力资本载体由分离到融合,由对立走向统一,最终实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企业所有权制度的变迁过程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逐步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过程。
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决定了人们对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产权属性的认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了人力资本价值,人们逐步产生了重新界定人力资本产权的要求。人们的经济价值的提高产生了对制度的新的需求。当人力资本提高引发的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能够补偿制度变迁的损失,而且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制度变迁的交易费用时,一项制度创新就会被安排,人力资本产权特征正是导致企业合约的调整,引发人力资本结构变迁,要求人力资本实行市场化配置和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真正动因。事实上,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迁移和职业转换可以看成是制度安排的明证。人力资本投资提升了人力资本价值从而引发了产权归属要求,进而要求导致企业合约的适应性调整和企业制度变迁,最终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
四、人力资本所有者、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所有权具有状态随机依存的性质。即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随企业效益的变化而变化,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是企业剩余控制权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安排相互对应。我们设x为企业的总收入,C为企业债权人的收益(本金 利息),S为企业的最低预期收益,R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益。假定x在0到X之间分布(其中X是企业最大可能的收入),就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来说,债权人的剩余索取权优先股东,股东的优先权先于人力资本所有者。那么有:
1.在x>=C S R的情况下,企业能够满足债权人的利益和股东的最低预期收益以及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时,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企业,对企业的剩余收入有较大的支配权,这时,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和股东共同分享满足债权人利益后的企业剩余。
2.在C R
总之,人力资本所有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并且通过劳动直接参与或使用非人力资本的产权全权能和权益而实现价值创造和增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企业所有权是大势所趋。知识经济以智力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如果说产权观念的产业是产权关系的第一次革命,而产权的多元化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产权关系的第二次革命的话,那么,产权关系已经迎来了它的第三次革命,那就是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第一次成为产权主体。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