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很意外,开学的第一天,那个曾让我“头痛”的搞怪小精灵来看我。顿时心里觉得幸福而温暖,着实被大大地感动了一下。
说起她,虽然已经毕业十年了,给我的印象却依然那样清晰。因为她是我的第一届学生,那时我不仅是她的声乐老师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所以相对来讲和这些声乐专业的孩子们相处的空间和机会更多些。
记得那时的她任性还有些骄横。记得有一次,临近学期期终考试。按照惯例,在考前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全体的声乐观摩。这样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考场情境,锻炼她们的心理素质,避免她们在正式考试中造成的“怯场”。因为良好的心理因素会给学生带来兴奋和喜悦,增强她们声乐学习的动力。反之则会影响她们声音的稳定度。
观摩考试的要求还包括学生必须背谱演唱声乐作品,这一直是我们的惯例。观摩的学生都按照要求有序地进行着,演唱着。轮到她时。她竟然很大方地拎着书就上来了。我扫了一眼,没出声只是眼神中透露出不悦。当她唱到歌曲的高潮部分时,平时唱的很棒的地方竟然卡壳了。瞬间我的脸一沉,丢下一句:“出去!唱好了,歌词能背了,再进来!不知道你今天是干什么的?”谁知她回了一句:“哼,我今天就是唱不出来!”气鼓鼓地一阵摔门,扭头就走了。当时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凝固了,剩下的学生把眼神全投向我。我知道她们眼神中的含义……
当时我的心里真气啊,恨不得立马冲出去吼一顿!心想:背谱演唱你带书上来就没说你;该唱好的地方是你强项,你唱砸;说了下你,回嘴的口气比我还横,难道你不知道我对你的一番用心和期望吗?瞬间我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上了头顶。
可转眼一想,我还是强忍了下来,冷静了2秒,深吸了一口气,说了一句:“课代表你出去看一下,我不放心她。其余的我们继续进行观摩。”过了不久,课代表返回来说:“老师她回班级教室了,不知道为什么她趴在桌上,使劲地哭,我怎么劝,她都不回应我。”我听了之后,表情却释然了,淡淡地说了一句:“是嘛?那你回位吧。”
其实在听完课代表的回话之后,我的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我觉得她能趴在教室的课桌上使劲地哭,就说明这个孩子其实是很明事理的,要是她自己觉得做的对,哪会去哭呢?我想她一定意识到当时那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下了课,我走出教室,发现她低着头站在走廊的角落。我带着微笑走过去说:“不气了?”她说:“老师我错了,你别生气,没想到我那样的表现,你还让课代表来劝我……你没生我的气吧?”她哽咽了,而我的眼眶里却湿润了,瞧瞧其实孩子的心是那么敏感、那么柔软,那么纯净,什么都明白。
之后,我含着泪笑了,“你以为老师和你一样是小孩子,还记气啊?怎么怕我不原谅你,在这等我?”听完,她用红红的眼睛望着我,“老师我,我其实心里很喜欢你,可是你从来不肯定我,进步了也不表扬我,做错了就狠狠地批我,班上那些没我唱的好,你却总是鼓励。”我说:“你看看,又来了就是因为你自我感觉总是很好,我才故意不表扬你的,就怕你骄傲。你没发现吗,被我鼓励的学生往往在性格上都有些腼腆或者内向,当然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了。你看看今天是不是就你一个人搞特殊化,别人都背谱,你还拿着书上来唱?其实我的心里一直是肯定你的,可就怕你一受表扬就骄傲了”。“老师,您别说了,我懂了,其实我这两天心里很烦,所以没有好好唱,也不想练。因为我的后爸和我妈妈吵架了,我讨厌他,他不疼爱我的妈妈和我。我不想回那个家了,老师你,你能带我回家吗?”说完就用她那双渴求的眼神望着我。
当时的我都愣住了,没想到会是这样,心里不仅充满着满满的怜爱,还带有几分自责。当时的我,真想一把抱住她,安慰她。可又觉得那样太感性了,于是我用最温暖的目光看着她,又摸了摸她的头说:“对不起,老师不知道你……可你现在的想法不成熟,你不高兴了,就躲避,不愿意回家了,那妈妈呢?妈妈一定会心里更难受,不是吗?你应该做妈妈的坚强小后盾。用你的努力、你的进步去支持她,鼓励她,温暖她。这才是你該做的,绝不该是选择逃避!”听完,她用力地点了点头。似乎就在那一天她长大了!第二天,办公室的桌上出现了一封粉色的信,至今我依然留存着。因为它记载了我和她的回忆,也给我带给我很多感悟,让我更懂得学生确实需要您用心去了解和感知的。
时光飞逝,考上南京艺术学院的她也毕业了,也踏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这次回来看我,还会说起那时的她真的太不懂事了,总气我。真是“儿时不知师恩重,长大才知老师亲”。我的心里听了之后真的是觉得好甜,好温暖……
其实作为老师,有时我们不妨真的可以从爱入手,特别是对于那些所谓的“个性”学生。可能她们就是缺少了关爱才变得“个性”。我们可把爱和语言,融入到为学生做的一些小事中,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这种爱的真诚。但这种爱的给予要讲究方法、讲究时机、讲究艺术。就好像医生一样,光有治好病人的朴素用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我们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真正在心里记得教师的,大多数往往就是这些“问题学生”。这种教育反差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只要我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将暖暖而浓浓的爱洒向她们,并施以恰当的教学策略,这些迟开的“花朵”,同样会沐浴着阳光而绽放出她们的绚烂和美丽!我想:每个孩子都是有闪光点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并肯定!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会有其各自的特点。就像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教师或者家长的期望去发展。正如我们无法要求5个手指相同长短一样。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其实也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欠缺而已。关键是我们该如何走入她们的心灵,得到她们的信任。也就是我们如何能够正确地去看待他们,尊重他们,评价她们,从而引导她们。用我们的爱去温暖学生,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样也会温暖着我们……
说起她,虽然已经毕业十年了,给我的印象却依然那样清晰。因为她是我的第一届学生,那时我不仅是她的声乐老师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所以相对来讲和这些声乐专业的孩子们相处的空间和机会更多些。
记得那时的她任性还有些骄横。记得有一次,临近学期期终考试。按照惯例,在考前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全体的声乐观摩。这样能帮助学生提前进入考场情境,锻炼她们的心理素质,避免她们在正式考试中造成的“怯场”。因为良好的心理因素会给学生带来兴奋和喜悦,增强她们声乐学习的动力。反之则会影响她们声音的稳定度。
观摩考试的要求还包括学生必须背谱演唱声乐作品,这一直是我们的惯例。观摩的学生都按照要求有序地进行着,演唱着。轮到她时。她竟然很大方地拎着书就上来了。我扫了一眼,没出声只是眼神中透露出不悦。当她唱到歌曲的高潮部分时,平时唱的很棒的地方竟然卡壳了。瞬间我的脸一沉,丢下一句:“出去!唱好了,歌词能背了,再进来!不知道你今天是干什么的?”谁知她回了一句:“哼,我今天就是唱不出来!”气鼓鼓地一阵摔门,扭头就走了。当时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凝固了,剩下的学生把眼神全投向我。我知道她们眼神中的含义……
当时我的心里真气啊,恨不得立马冲出去吼一顿!心想:背谱演唱你带书上来就没说你;该唱好的地方是你强项,你唱砸;说了下你,回嘴的口气比我还横,难道你不知道我对你的一番用心和期望吗?瞬间我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上了头顶。
可转眼一想,我还是强忍了下来,冷静了2秒,深吸了一口气,说了一句:“课代表你出去看一下,我不放心她。其余的我们继续进行观摩。”过了不久,课代表返回来说:“老师她回班级教室了,不知道为什么她趴在桌上,使劲地哭,我怎么劝,她都不回应我。”我听了之后,表情却释然了,淡淡地说了一句:“是嘛?那你回位吧。”
其实在听完课代表的回话之后,我的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我觉得她能趴在教室的课桌上使劲地哭,就说明这个孩子其实是很明事理的,要是她自己觉得做的对,哪会去哭呢?我想她一定意识到当时那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下了课,我走出教室,发现她低着头站在走廊的角落。我带着微笑走过去说:“不气了?”她说:“老师我错了,你别生气,没想到我那样的表现,你还让课代表来劝我……你没生我的气吧?”她哽咽了,而我的眼眶里却湿润了,瞧瞧其实孩子的心是那么敏感、那么柔软,那么纯净,什么都明白。
之后,我含着泪笑了,“你以为老师和你一样是小孩子,还记气啊?怎么怕我不原谅你,在这等我?”听完,她用红红的眼睛望着我,“老师我,我其实心里很喜欢你,可是你从来不肯定我,进步了也不表扬我,做错了就狠狠地批我,班上那些没我唱的好,你却总是鼓励。”我说:“你看看,又来了就是因为你自我感觉总是很好,我才故意不表扬你的,就怕你骄傲。你没发现吗,被我鼓励的学生往往在性格上都有些腼腆或者内向,当然要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了。你看看今天是不是就你一个人搞特殊化,别人都背谱,你还拿着书上来唱?其实我的心里一直是肯定你的,可就怕你一受表扬就骄傲了”。“老师,您别说了,我懂了,其实我这两天心里很烦,所以没有好好唱,也不想练。因为我的后爸和我妈妈吵架了,我讨厌他,他不疼爱我的妈妈和我。我不想回那个家了,老师你,你能带我回家吗?”说完就用她那双渴求的眼神望着我。
当时的我都愣住了,没想到会是这样,心里不仅充满着满满的怜爱,还带有几分自责。当时的我,真想一把抱住她,安慰她。可又觉得那样太感性了,于是我用最温暖的目光看着她,又摸了摸她的头说:“对不起,老师不知道你……可你现在的想法不成熟,你不高兴了,就躲避,不愿意回家了,那妈妈呢?妈妈一定会心里更难受,不是吗?你应该做妈妈的坚强小后盾。用你的努力、你的进步去支持她,鼓励她,温暖她。这才是你該做的,绝不该是选择逃避!”听完,她用力地点了点头。似乎就在那一天她长大了!第二天,办公室的桌上出现了一封粉色的信,至今我依然留存着。因为它记载了我和她的回忆,也给我带给我很多感悟,让我更懂得学生确实需要您用心去了解和感知的。
时光飞逝,考上南京艺术学院的她也毕业了,也踏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这次回来看我,还会说起那时的她真的太不懂事了,总气我。真是“儿时不知师恩重,长大才知老师亲”。我的心里听了之后真的是觉得好甜,好温暖……
其实作为老师,有时我们不妨真的可以从爱入手,特别是对于那些所谓的“个性”学生。可能她们就是缺少了关爱才变得“个性”。我们可把爱和语言,融入到为学生做的一些小事中,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这种爱的真诚。但这种爱的给予要讲究方法、讲究时机、讲究艺术。就好像医生一样,光有治好病人的朴素用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我们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真正在心里记得教师的,大多数往往就是这些“问题学生”。这种教育反差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只要我们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将暖暖而浓浓的爱洒向她们,并施以恰当的教学策略,这些迟开的“花朵”,同样会沐浴着阳光而绽放出她们的绚烂和美丽!我想:每个孩子都是有闪光点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并肯定!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都会有其各自的特点。就像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教师或者家长的期望去发展。正如我们无法要求5个手指相同长短一样。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其实也只是在某些方面存在欠缺而已。关键是我们该如何走入她们的心灵,得到她们的信任。也就是我们如何能够正确地去看待他们,尊重他们,评价她们,从而引导她们。用我们的爱去温暖学生,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同样也会温暖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