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5-128-01
一、观察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犹如源流,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语文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所作所想,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作为活教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
我班上有位学生,每次日记都是从图书上摘抄积聚,有时干脆不写。为了帮助他,我去家访。在他的家里我对他说:“你常常觉得没东西写,今天我在你家里发现了好多写作的内容,如《我的小制作》、《可爱的金鱼》、《美丽的盆花》、《我的书房》。接着,我便逐一地对他进行口头指导。对这些身边的材料,他觉得分外亲切。通过这样耐心引导,这个学生懂得了怎样观察生活,再也不胡编瞎抄了,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作文,是从作文的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善于创设与写作要求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激发其内心情感,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想象,去表达。
三、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小学生爱玩、贪玩,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要不失时机把作文与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非智力因素的转化,扩大他们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教学生写作时,及时抓好导控,课堂上让学生先做做,后说说。如剪纸、捏泥人、贴画、小制作,小发明,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其想像力。也可以把这些活动延伸到课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个人爱好干好自己喜欢做的事。如到广场放风筝,采野花,捕蝴蝶……通过这些活动,打开学生思路,展开想象。总之,教师绝不能把作文课堂看作一个封闭体,而要看成一个开放体,但必需同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反映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既有动力也有源泉。
四、开放文题,激活兴趣
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爱。有的爱写记叙文,有的爱写抒情文,有的爱写议论文,这就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差别。因此,作文时要注意题材和文体的自由化,训练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获得自己的素材,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用冲动去写作文。
针对习作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我是这样指导的:“此次作文应选我们熟悉的人,只要你对这个人不反感,都可以写。大家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写他或她。大家想一想,谈一谈,你最想写谁?写他或她的一件什么事?把这件事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发言的同学很多,其中一位同学谈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邻居张阿姨喜迁新居,左右邻舍都去帮忙搬家具,可爸爸只顾欣赏精彩的足球比赛,始终没出去。妈妈帮忙回来后,骂爸爸懒得要死。等学生讲完,老师肯定:“这件事很值得写。通过这件事,你觉得爸爸怎样?妈妈怎样?”学生发表思想:爸爸自私自利,妈妈骂爸爸骂得对……最后老师要求学生给这件事一个题目,学生很快就命出了具体反映中心的题目——《乐于助人的姐姐》、《爸爸做的对》、《这样的球迷不好》、《爷爷输理了》等。有写叙事的,有写小评论的,有写书信的,各有千秋。不同的题目,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广泛交流,深化兴趣
发表文章是每个从事创作的人的最大追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公开自己的作品的舞台,推进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体会成功的感受。每次作文训练,我都从中选出学生的妙词、妙句、佳段、佳篇,让学生自己在班上大声读,或者找朋友阅读,或者带回家请家长阅读,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及时把学生佳作贴到壁报上,供全校学生阅读。每周将优秀作文打印好刊登校报《蓓蕾》,并收入学校图书室珍藏。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作文大赛。学生的作文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深化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每学期都有数篇文章在《小学生作文报》、《作文点评报》等报刊公开发表。从而使学生觉得写作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发表文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只要善于写,自己就会拥有大量的读者。
实践证明,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普遍得到提高,作文教学就能取得明显成效。
一、观察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犹如源流,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语文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所作所想,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作为活教材,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找到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
我班上有位学生,每次日记都是从图书上摘抄积聚,有时干脆不写。为了帮助他,我去家访。在他的家里我对他说:“你常常觉得没东西写,今天我在你家里发现了好多写作的内容,如《我的小制作》、《可爱的金鱼》、《美丽的盆花》、《我的书房》。接着,我便逐一地对他进行口头指导。对这些身边的材料,他觉得分外亲切。通过这样耐心引导,这个学生懂得了怎样观察生活,再也不胡编瞎抄了,日记内容越来越丰富”。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作文,是从作文的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让学生置身其中,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写作训练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善于创设与写作要求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激发其内心情感,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氛围中去观察,去体验,去想象,去表达。
三、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小学生爱玩、贪玩,这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要不失时机把作文与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非智力因素的转化,扩大他们的写作兴趣。为此,我在教学生写作时,及时抓好导控,课堂上让学生先做做,后说说。如剪纸、捏泥人、贴画、小制作,小发明,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其想像力。也可以把这些活动延伸到课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个人爱好干好自己喜欢做的事。如到广场放风筝,采野花,捕蝴蝶……通过这些活动,打开学生思路,展开想象。总之,教师绝不能把作文课堂看作一个封闭体,而要看成一个开放体,但必需同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反映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既有动力也有源泉。
四、开放文题,激活兴趣
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偏爱。有的爱写记叙文,有的爱写抒情文,有的爱写议论文,这就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差别。因此,作文时要注意题材和文体的自由化,训练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获得自己的素材,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用冲动去写作文。
针对习作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我是这样指导的:“此次作文应选我们熟悉的人,只要你对这个人不反感,都可以写。大家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写他或她。大家想一想,谈一谈,你最想写谁?写他或她的一件什么事?把这件事的主要内容写出来。”发言的同学很多,其中一位同学谈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天,邻居张阿姨喜迁新居,左右邻舍都去帮忙搬家具,可爸爸只顾欣赏精彩的足球比赛,始终没出去。妈妈帮忙回来后,骂爸爸懒得要死。等学生讲完,老师肯定:“这件事很值得写。通过这件事,你觉得爸爸怎样?妈妈怎样?”学生发表思想:爸爸自私自利,妈妈骂爸爸骂得对……最后老师要求学生给这件事一个题目,学生很快就命出了具体反映中心的题目——《乐于助人的姐姐》、《爸爸做的对》、《这样的球迷不好》、《爷爷输理了》等。有写叙事的,有写小评论的,有写书信的,各有千秋。不同的题目,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生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广泛交流,深化兴趣
发表文章是每个从事创作的人的最大追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公开自己的作品的舞台,推进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体会成功的感受。每次作文训练,我都从中选出学生的妙词、妙句、佳段、佳篇,让学生自己在班上大声读,或者找朋友阅读,或者带回家请家长阅读,广泛征求读者的意见。及时把学生佳作贴到壁报上,供全校学生阅读。每周将优秀作文打印好刊登校报《蓓蕾》,并收入学校图书室珍藏。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作文大赛。学生的作文在广泛的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深化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每学期都有数篇文章在《小学生作文报》、《作文点评报》等报刊公开发表。从而使学生觉得写作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发表文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只要善于写,自己就会拥有大量的读者。
实践证明,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普遍得到提高,作文教学就能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