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园教育中的“学”与“玩”新论
学习与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永恒主题,不管是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方向嬗变,还是教育理念向课程游戏化方向转变,学习是对幼儿教育的目的,而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天性,更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利器。从表面看,学习与游戏是矛盾的,是相冲突的,但是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探寻学习与游戏的内在统一性,深化学习与游戏的关联,是目前幼儿教育需要重视与深化研究的内容。
“学”与“玩”有机结合,可以大幅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是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堵不如疏,强制进行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将学习设置为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鼓励幼儿自主游戏,通过模仿、纠正,直至创新,在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自主性。组织幼儿进行团体游戏,通过学习、协作,直至服从,在锻炼幼儿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也对幼儿的记忆力、模仿能力等进行有效锻炼。通过创设情境模式,将儿童文學作品游戏具象化,使幼儿在身临其境参与的同时,有效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幼儿的智力与品德同步发展。
二、思索幼儿园教育创新
(一)幼儿学习教育创新——以“学习故事”理念创新幼儿教育评价方式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达成这种目标的方式是多元的,以“学习故事”理念,对幼儿行为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寻找切入点、寻觅关联点、寻求生长点的几个方面对幼儿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创新幼儿教育方法的目的。幼儿因个体差异,其接触与解读事物的视角及能力都会存在明显差异,用“学习故事”理念,用解析故事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与分析幼儿行为,从而指定适应性教学策略[3]。
首先,用故事进行教学,要对传统的讲故事教学与“学习故事”区别开来。讲故事教学是从成人角度切入,且用成人思维进行解读,这就对幼儿的解读与学习产生一定障碍。而“学习故事”则是从幼儿角度为切入点,尝试用幼儿思维进行对故事的解读,从而大幅提升学习效率。究其本质,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与切入点的选择,同一故事,不用的解读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其次,在“学习故事”时,寻觅关联点。在进行故事学习的时候,要细致观察幼儿的反馈情况,并备案记录,从中找到共性关联。寻觅关联点的重点在与观察,观察幼儿对故事的反应程度、带入情况、理解程度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幼儿教育评价,记录幼儿的复杂行为,达到准确识别幼儿学习情况的目的。
最后,通过“学习故事”寻求幼儿生长点。简单而言,生长点是“学习故事”所产生的衍生效果,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引导幼儿对故事之中乃至故事之外的衍生事物进行关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展开思辨,使其在感悟故事之中内涵的同时,达到延展性学习的目的。如何在故事中学习知识,首先做的是引导幼儿深入阅读,教师在此时肩负的作用不是以教为主,而是要与幼儿共同学习,将对学习的故事进行初始化,幼儿与教师共同探索故事表面内容以及故事所衍生的哲学教育内容。如在学习故事《小北极熊》时,教师尝试与幼儿同步阅读,并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展开思考,这样就能更好地探查幼儿的成长点,促使幼儿获得启迪。如可以先让幼儿回顾一下在绘本故事中读到的内容:“小北极熊遇到了哪些小伙伴?它经历了哪些与众不同的冒险呢?”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深入思考,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如提出问题:“从小北极熊的身上,大家能得到怎样的启迪呢?”在探讨过程中,幼儿对故事的内涵有了深刻的感悟。
(二)以“玩”助学——课程游戏化创新探索
“玩”与“学”的有机整合是幼儿教育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将教学课程游戏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探索精神。以“玩”助学课程游戏化创新,主要包括鼓励幼儿自发游戏、师生共同游戏、将游戏融入教学等几方面内容。
首先,鼓励幼儿自发游戏。游戏是现有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与传统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相较,幼儿自发游戏虽不成熟,但其源于幼儿发散性思维方式与创造能力的雏形与成长。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幼儿游戏多是传统游戏项目,由家长或教师进行游戏内容与规则设置,幼儿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游戏,使“玩”与“学”割裂开来,不能进行相互促进。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多不被家长或者教师认可,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幼儿教育中应大力倡导自发游戏,鼓励幼儿完成自发游戏,也应建立成熟的引导幼儿自发游戏的措施,将其作为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内容,保证幼儿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建立与成长。自发游戏的引导,因倚重幼儿自身对外界的认知,故游戏设置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此时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充分对幼儿自发行为肯定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完善游戏设置,完善游戏规则,使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同时得到锻炼。
其次,师生共同游戏。课程游戏化的精髓在于将游戏融入课程,通过对幼儿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综合情况考量,进行合理的游戏安排。师生共同游戏,教师沉浸其中时,会使教师与幼儿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不仅可培养幼儿做事专心的态度,还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有助于教师实施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并对其综合反应做出实时评价,改善或者制定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但是又表现出明显的守旧有余,创新不足的趋势,基于此,幼儿教育创新模式中,应重新定义课程游戏化模式,非单纯的共同游戏,而是在编纂合理的课程游戏教程,选择合适的游戏种类,对游戏规则作出针对性改变方面下功夫,使其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阵地。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创新,需要我们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在尊重幼儿、爱护幼儿的前提下,根据幼儿成长、发育的不同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实现自我学习。
学习与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的永恒主题,不管是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方向嬗变,还是教育理念向课程游戏化方向转变,学习是对幼儿教育的目的,而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天性,更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利器。从表面看,学习与游戏是矛盾的,是相冲突的,但是基于幼儿的实际情况,探寻学习与游戏的内在统一性,深化学习与游戏的关联,是目前幼儿教育需要重视与深化研究的内容。
“学”与“玩”有机结合,可以大幅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是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堵不如疏,强制进行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将学习设置为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鼓励幼儿自主游戏,通过模仿、纠正,直至创新,在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自主性。组织幼儿进行团体游戏,通过学习、协作,直至服从,在锻炼幼儿团队合作意识的同时,也对幼儿的记忆力、模仿能力等进行有效锻炼。通过创设情境模式,将儿童文學作品游戏具象化,使幼儿在身临其境参与的同时,有效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幼儿的智力与品德同步发展。
二、思索幼儿园教育创新
(一)幼儿学习教育创新——以“学习故事”理念创新幼儿教育评价方式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达成这种目标的方式是多元的,以“学习故事”理念,对幼儿行为进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寻找切入点、寻觅关联点、寻求生长点的几个方面对幼儿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创新幼儿教育方法的目的。幼儿因个体差异,其接触与解读事物的视角及能力都会存在明显差异,用“学习故事”理念,用解析故事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并记录与分析幼儿行为,从而指定适应性教学策略[3]。
首先,用故事进行教学,要对传统的讲故事教学与“学习故事”区别开来。讲故事教学是从成人角度切入,且用成人思维进行解读,这就对幼儿的解读与学习产生一定障碍。而“学习故事”则是从幼儿角度为切入点,尝试用幼儿思维进行对故事的解读,从而大幅提升学习效率。究其本质,二者的根本差别在与切入点的选择,同一故事,不用的解读方式,产生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其次,在“学习故事”时,寻觅关联点。在进行故事学习的时候,要细致观察幼儿的反馈情况,并备案记录,从中找到共性关联。寻觅关联点的重点在与观察,观察幼儿对故事的反应程度、带入情况、理解程度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幼儿教育评价,记录幼儿的复杂行为,达到准确识别幼儿学习情况的目的。
最后,通过“学习故事”寻求幼儿生长点。简单而言,生长点是“学习故事”所产生的衍生效果,通过对故事的解读,引导幼儿对故事之中乃至故事之外的衍生事物进行关联,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展开思辨,使其在感悟故事之中内涵的同时,达到延展性学习的目的。如何在故事中学习知识,首先做的是引导幼儿深入阅读,教师在此时肩负的作用不是以教为主,而是要与幼儿共同学习,将对学习的故事进行初始化,幼儿与教师共同探索故事表面内容以及故事所衍生的哲学教育内容。如在学习故事《小北极熊》时,教师尝试与幼儿同步阅读,并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展开思考,这样就能更好地探查幼儿的成长点,促使幼儿获得启迪。如可以先让幼儿回顾一下在绘本故事中读到的内容:“小北极熊遇到了哪些小伙伴?它经历了哪些与众不同的冒险呢?”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深入思考,让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如提出问题:“从小北极熊的身上,大家能得到怎样的启迪呢?”在探讨过程中,幼儿对故事的内涵有了深刻的感悟。
(二)以“玩”助学——课程游戏化创新探索
“玩”与“学”的有机整合是幼儿教育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将教学课程游戏化,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幼儿的探索精神。以“玩”助学课程游戏化创新,主要包括鼓励幼儿自发游戏、师生共同游戏、将游戏融入教学等几方面内容。
首先,鼓励幼儿自发游戏。游戏是现有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与传统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相较,幼儿自发游戏虽不成熟,但其源于幼儿发散性思维方式与创造能力的雏形与成长。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幼儿游戏多是传统游戏项目,由家长或教师进行游戏内容与规则设置,幼儿只能在圈定的范围内进行游戏,使“玩”与“学”割裂开来,不能进行相互促进。幼儿的自发性游戏行为,多不被家长或者教师认可,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幼儿教育中应大力倡导自发游戏,鼓励幼儿完成自发游戏,也应建立成熟的引导幼儿自发游戏的措施,将其作为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内容,保证幼儿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建立与成长。自发游戏的引导,因倚重幼儿自身对外界的认知,故游戏设置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此时要做好引导工作,在充分对幼儿自发行为肯定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完善游戏设置,完善游戏规则,使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同时得到锻炼。
其次,师生共同游戏。课程游戏化的精髓在于将游戏融入课程,通过对幼儿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等综合情况考量,进行合理的游戏安排。师生共同游戏,教师沉浸其中时,会使教师与幼儿在精神层面达成一致,不仅可培养幼儿做事专心的态度,还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有助于教师实施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并对其综合反应做出实时评价,改善或者制定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教育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但是又表现出明显的守旧有余,创新不足的趋势,基于此,幼儿教育创新模式中,应重新定义课程游戏化模式,非单纯的共同游戏,而是在编纂合理的课程游戏教程,选择合适的游戏种类,对游戏规则作出针对性改变方面下功夫,使其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阵地。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创新,需要我们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在尊重幼儿、爱护幼儿的前提下,根据幼儿成长、发育的不同特点,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实现自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