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往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是知识的讲授者,在课堂上占据主导 地位,所维护的是师道尊严,而很少考虑 师生关系的问题。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学习 习惯和思维特点的考虑,加强了对学生能 力运用的训练。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什 么样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了每个教师不得不 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中学数学教学中新 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 的成绩,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学的 形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具体来说,在新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涌现出许多教学新 秀和区域名师,新课程改革的观念也深入 每一位教师的心。然而,由于应试教育长 期占据的主导地位尚未完全动摇,应试教 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流弊也还没有完全消 失,有许多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仍然大 行其道。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本文意欲就 此进行探讨。
一、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关系紧张。以往传统的数 学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所 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教材详尽地、形象地、 有效地讲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 受。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重视数 学知识的传授,而漠视了学生的存在,忽 略了接受者的学习个性,没有充分考虑他 们的接受能力、学习性格和思维特点,忽 视了他们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师 生关系紧张。
其次,教师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忽略了他们的主动性。时至今日,当下的 中学生智力已和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同 样的年龄段,生活在科技时代、伴着智能 电视和网络而生的90后们,他们的所见所 闻远比在缺少见识、闭目塞听的旧时代中 成长起来的教师更广泛,其思维也更活跃 和敏捷。如果教师仍然用我们那个时期的 水平去认识他们的话,就低估了当下中学 生对数学的想象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 力。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大多更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这恰恰造成 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被忽视。教师在讲课中 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关注 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情况,也不鼓励学 生提出学习中的异议,这种教学模式只能 培养出唯唯诺诺、思维僵化的学习者,而 难以培养出头脑敏捷、视野开阔、思维活 跃的研究者。可想而知,师生关系又能好 到哪里去。
再次,师道尊严让教师神圣不可侵 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威严的,要 讲师道尊严。他们往往用“威”来维护自 己的“严”,不能够放下身段和学生做 平等的交流,也不能包容他们的许多浅见 和陋识。正如鲁迅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 “问题问得多了,老师就恼怒起来,说 道:‘不知道’。”虽然我们不会说不知 道,但也很忌讳学生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 题,殊不知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正体 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他们思维的活跃性。 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紧张和不协调的,不利 于问题的探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 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强 烈的求知欲。
二、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 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不再仅仅 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更不是自上而下的 知识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与同行者。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层 次分明的体系,宛如一座结构精巧、规模 宏伟的建筑。数学知识各个章节之间环环 相扣、前后相连,如果漏掉其中一环, 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不易察觉,但深刻而久远,直 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高考成绩。如果有 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 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 生的学习中去,关注学生些微的情绪波动 和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过去 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场听”,教师讲到哪,学生听到哪, 教师只管声情并茂地讲完,学生有没有听 懂,教师一般是不管不顾的。这样的课堂 教学中,教师是主宰,幻想凭借自己的三 寸不烂之舌传道授业。然而,这需要教师 拥有超凡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敏捷灵巧的思维,能够把枯燥的知识 讲解得天花乱坠。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当 然,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余波,教师仍然 是长者,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
再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 习者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 威,不容辩驳,也不容置疑,就算在教师 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只要是教师说出的 答案,学生就会无条件地接受。很多时 候,并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如此,而是在长 期的教学中学生形成了思维惯性。教师的 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也存在脱 节现象,教师讲完课之后,就布置作业,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生硬地分 离开来。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教”与 “学”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必要的 互动,因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变得孤立而盲目、散漫而无章法。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科学地把握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 既有教学业务的联系, 即教与学的分工合作, 又有非业务联系, 如个性交往、情感交 流、伦理关系等。这就是说, 师生关系既有“你教我学” 的一 面,也有相互交际、互相影响的一面。平时所谓的“平等关系” (相对“师道尊严”而言)、“同志关系”、“朋友关系”等提法,皆 源于此。考虑到学生主体能力需要提高这一点, 教师的责任 是十分重大的。在教学实践中频频出现师生关系中的多种偏 差、失误, 应该说主要是由于对教师的责任、作用、地位缺乏 应有的认识和重视。也可以说, 教师自身素质的某些欠缺给 师生关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权威性” ,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仍不能形成良好 的师生关系。 当然,过多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围 着学生转”也是不恰当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世界基 本上是已知的。学生是学习组织好了的科学知识、技能、规 范。这种经过加工改造了的认识客体的主要形式为教材。认 识客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认识, 不是直接 经验,主要是间接经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导者。所以 “以学生为中心”是颠倒了本末的关系。
综 上所言 , 和谐的师生关 系在 教学活 动中既是 师生交往 、 参与 的基 础 和动力 , 又是 优化课堂教学 ,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的墓本 保证 , 就当前 全面 推进 素质教 育来说 ,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值得重 视的 环节 , 为此 , 我们有必要作深人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 的成绩,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学的 形式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具体来说,在新 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涌现出许多教学新 秀和区域名师,新课程改革的观念也深入 每一位教师的心。然而,由于应试教育长 期占据的主导地位尚未完全动摇,应试教 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流弊也还没有完全消 失,有许多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模式仍然大 行其道。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本文意欲就 此进行探讨。
一、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生关系紧张。以往传统的数 学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所 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教材详尽地、形象地、 有效地讲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 受。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重视数 学知识的传授,而漠视了学生的存在,忽 略了接受者的学习个性,没有充分考虑他 们的接受能力、学习性格和思维特点,忽 视了他们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师 生关系紧张。
其次,教师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忽略了他们的主动性。时至今日,当下的 中学生智力已和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同 样的年龄段,生活在科技时代、伴着智能 电视和网络而生的90后们,他们的所见所 闻远比在缺少见识、闭目塞听的旧时代中 成长起来的教师更广泛,其思维也更活跃 和敏捷。如果教师仍然用我们那个时期的 水平去认识他们的话,就低估了当下中学 生对数学的想象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 力。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大多更喜欢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这恰恰造成 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被忽视。教师在讲课中 不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不关注 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受情况,也不鼓励学 生提出学习中的异议,这种教学模式只能 培养出唯唯诺诺、思维僵化的学习者,而 难以培养出头脑敏捷、视野开阔、思维活 跃的研究者。可想而知,师生关系又能好 到哪里去。
再次,师道尊严让教师神圣不可侵 犯。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威严的,要 讲师道尊严。他们往往用“威”来维护自 己的“严”,不能够放下身段和学生做 平等的交流,也不能包容他们的许多浅见 和陋识。正如鲁迅在文章中写道的那样, “问题问得多了,老师就恼怒起来,说 道:‘不知道’。”虽然我们不会说不知 道,但也很忌讳学生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 题,殊不知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正体 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他们思维的活跃性。 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紧张和不协调的,不利 于问题的探讨,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 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更不能培养学生强 烈的求知欲。
二、新型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 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教师不再仅仅 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更不是自上而下的 知识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与同行者。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层 次分明的体系,宛如一座结构精巧、规模 宏伟的建筑。数学知识各个章节之间环环 相扣、前后相连,如果漏掉其中一环, 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这种影响不易察觉,但深刻而久远,直 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高考成绩。如果有 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 学习状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参与到学 生的学习中去,关注学生些微的情绪波动 和学习状态。
其次,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过去 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全场听”,教师讲到哪,学生听到哪, 教师只管声情并茂地讲完,学生有没有听 懂,教师一般是不管不顾的。这样的课堂 教学中,教师是主宰,幻想凭借自己的三 寸不烂之舌传道授业。然而,这需要教师 拥有超凡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 力和敏捷灵巧的思维,能够把枯燥的知识 讲解得天花乱坠。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当 然,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余波,教师仍然 是长者,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
再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 习者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 威,不容辩驳,也不容置疑,就算在教师 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只要是教师说出的 答案,学生就会无条件地接受。很多时 候,并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如此,而是在长 期的教学中学生形成了思维惯性。教师的 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之间也存在脱 节现象,教师讲完课之后,就布置作业,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生硬地分 离开来。这就使得教师与学生、“教”与 “学”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缺乏必要的 互动,因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变得孤立而盲目、散漫而无章法。
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科学地把握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 既有教学业务的联系, 即教与学的分工合作, 又有非业务联系, 如个性交往、情感交 流、伦理关系等。这就是说, 师生关系既有“你教我学” 的一 面,也有相互交际、互相影响的一面。平时所谓的“平等关系” (相对“师道尊严”而言)、“同志关系”、“朋友关系”等提法,皆 源于此。考虑到学生主体能力需要提高这一点, 教师的责任 是十分重大的。在教学实践中频频出现师生关系中的多种偏 差、失误, 应该说主要是由于对教师的责任、作用、地位缺乏 应有的认识和重视。也可以说, 教师自身素质的某些欠缺给 师生关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 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权威性” , 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 仍不能形成良好 的师生关系。 当然,过多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围 着学生转”也是不恰当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世界基 本上是已知的。学生是学习组织好了的科学知识、技能、规 范。这种经过加工改造了的认识客体的主要形式为教材。认 识客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认识, 不是直接 经验,主要是间接经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导者。所以 “以学生为中心”是颠倒了本末的关系。
综 上所言 , 和谐的师生关 系在 教学活 动中既是 师生交往 、 参与 的基 础 和动力 , 又是 优化课堂教学 ,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的墓本 保证 , 就当前 全面 推进 素质教 育来说 , 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值得重 视的 环节 , 为此 , 我们有必要作深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