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作为教育学生、传递知识的最基本的单位,如何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展开论述,并针对班级管理提出了几条合理化建议。
关键字:班级管理;探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一、班级管理尚“活”不尚“死”
对于班级管理,很多人都似乎存在着一种认识,那就是管得越死越好。因此,常听有人说,某某班管得“鱼不动,水不跳”,不错不错。但是,从我多年来担任过普通初中、职业高中、职业大专班主任的经历来看,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常常会导致我们对一个班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表象上,而这种外在的东西常常是一种假象,一个只知道让学生安静读书、按部就班的班级管理最终会导致学生厌学、反应迟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憨”;它的弊端还是隐性的,如果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也习惯将这种责任推给学生。殊不知,学生的聪明劲很大程度上是被陈旧的管理意识这把软刀子刮蚀了。它的弊端就像流水线上的作业员,而不是发明家、设计大师。我认为:班级管理尚“活”不尚“死”。以前,我在担任五年制职业高中班主任时,我都有意识、有步骤地开展一切可能开展的活动,如经常性的有一分钟演讲,辩论会,还有春秋游、晚会、球赛等文体活动。在课堂上更不搞一言堂,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因所谓教学进度而把知识、观点灌输给学生。很多在我们班带过课的老师都曾称赞学生思维活跃,跟着老师转,甚至推着老师讲,课堂气氛热烈,在我们班上课是一种享受。可以这样说,“活是班级精神的灵魂,“管”只是一种手段: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处理好“管”与“活”的辩证关系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管”是为了“不管”
万事包办,不论巨细,事必躬亲的班主任往往被认为最负责任、最优秀的,但我认为“管得死”可谓一脉相承,坚持这观点的人常常认为“苦劳第一”,表面看来效果也常常不错。但我认为这种管理是一种“粗放型”管理方式,不能代表现代管理的理念主流。但我们的班主任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躯,怎样处理好,准确地说是摆脱这种“包办式”的管理模式呢?叶圣陶先生有关教学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那么我不妨仿造句——“管是为了不管”。我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施行自我管理。因此,结合学校学生处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理念,我施行了一套民主治班的方案,它的内容是一种以班长为龙头、班干部为核心、全体同学为主体的全员参与、自查自评自纠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只是做决策性、指导性的工作,效果确实不错。
三、朴实是一种最高的管理境界
班主任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有威严的班主任管理常常雷厉风行,是非分明,学生常常也是敬畏有加。这虽然也是一种很高境界的管理,但我认为,最高的管理境界还是锋芒内敛,朴实无华的。因为班主任太威严容易伤害学生,尤其是部分后进学生。我有这方面的体验,我曾经带过一个班,班里的“不良分子”有很多,硬是一下子便震住了他们;可时间一长,我知道,他们只是口服,心未必服:大事不犯,小情不断;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校内不犯,校外犯,根本厌恶学习。这迫使我改变管理方法,深入他们内心,以柔克刚,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锋芒,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去展现,我常给学生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你们的功劳。我因为你们而感到骄傲。”我平时绝不压抑学生的个性,绝不轻易指斥学生,更不在公开的场合批评学生,决不为维护自己的所谓权威而不尊重学生。“尊重”与“公平”加上有时候的“难得糊涂”,效果好而且长久。当然,这些必须建立在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教学水平的基础之上。
四、突出重点,抓好开头
班级管理应走简洁制度的路子。沉冗繁杂、朝令朝夕改的班纪班规都不利于学生自觉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整体精神的建设。在班级走上正轨前,班主任手把手地教,勤勉地督查,且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分工管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不出一个月,学生就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制度不变,重点突出,狠抓学生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如自习、就寝纪律、迟到现象、清洁卫生等,然后要做的就是确立良好的班风,创建班级精神等决策性的工作了。
五、谈话有讲究
有一种理解是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越多,就愈了解学生,班级管理就愈来愈好。我认为不尽然,再甜的糖,吃多了也腻;再好的药,吃得多了,虫子也会产生抗药性。谈话“适时、适地、适情、适景、适人”我认为效果才最好。在适当的时候如某学生平常成绩、纪律总是很一般,偶有一次两次的闪光处,班主任的一句亲切的鼓励,恐怕可以算得上“一句顶一万句”。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层面,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和学生促膝谈心;在学生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特别的关心;在学生需要激励时,给予充分的激励;在学生需要指出毛病时,一针见血的指出,使之猛醒。这种效果的取得,对班主任谈话的盲目性提出挑战,它要求班主任善于捕捉谈话契机,谈出具有“时代性、深层性、关已性、前瞻性”的谈话内容来。
学会倾听,是我做思想工作的另一种手段,我总觉得我们的班主任總是自己讲得多,而让学生讲得少。其实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学生,他有不如意的时候,更多是想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出来,未必真正期望在老师这里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良方;而我们,当然也不是全知全能。与其给学生讲一些大话、套话,甚至干脆指责、批评,还不如让学生自己谈,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提问;在谈话出现“真空”的时候,善于寻找话题,这种技巧,这种能力即所谓“要善于发现问题”,事实上,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难。
总之,打破传统观点,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我认为是我们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坚信,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勇于探索,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大有可为。
关键字:班级管理;探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一、班级管理尚“活”不尚“死”
对于班级管理,很多人都似乎存在着一种认识,那就是管得越死越好。因此,常听有人说,某某班管得“鱼不动,水不跳”,不错不错。但是,从我多年来担任过普通初中、职业高中、职业大专班主任的经历来看,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常常会导致我们对一个班级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其表象上,而这种外在的东西常常是一种假象,一个只知道让学生安静读书、按部就班的班级管理最终会导致学生厌学、反应迟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憨”;它的弊端还是隐性的,如果最终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很多人也习惯将这种责任推给学生。殊不知,学生的聪明劲很大程度上是被陈旧的管理意识这把软刀子刮蚀了。它的弊端就像流水线上的作业员,而不是发明家、设计大师。我认为:班级管理尚“活”不尚“死”。以前,我在担任五年制职业高中班主任时,我都有意识、有步骤地开展一切可能开展的活动,如经常性的有一分钟演讲,辩论会,还有春秋游、晚会、球赛等文体活动。在课堂上更不搞一言堂,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绝不因所谓教学进度而把知识、观点灌输给学生。很多在我们班带过课的老师都曾称赞学生思维活跃,跟着老师转,甚至推着老师讲,课堂气氛热烈,在我们班上课是一种享受。可以这样说,“活是班级精神的灵魂,“管”只是一种手段: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处理好“管”与“活”的辩证关系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
二、“管”是为了“不管”
万事包办,不论巨细,事必躬亲的班主任往往被认为最负责任、最优秀的,但我认为“管得死”可谓一脉相承,坚持这观点的人常常认为“苦劳第一”,表面看来效果也常常不错。但我认为这种管理是一种“粗放型”管理方式,不能代表现代管理的理念主流。但我们的班主任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躯,怎样处理好,准确地说是摆脱这种“包办式”的管理模式呢?叶圣陶先生有关教学的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那么我不妨仿造句——“管是为了不管”。我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施行自我管理。因此,结合学校学生处的学生管理制度和理念,我施行了一套民主治班的方案,它的内容是一种以班长为龙头、班干部为核心、全体同学为主体的全员参与、自查自评自纠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只是做决策性、指导性的工作,效果确实不错。
三、朴实是一种最高的管理境界
班主任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有威严的班主任管理常常雷厉风行,是非分明,学生常常也是敬畏有加。这虽然也是一种很高境界的管理,但我认为,最高的管理境界还是锋芒内敛,朴实无华的。因为班主任太威严容易伤害学生,尤其是部分后进学生。我有这方面的体验,我曾经带过一个班,班里的“不良分子”有很多,硬是一下子便震住了他们;可时间一长,我知道,他们只是口服,心未必服:大事不犯,小情不断;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校内不犯,校外犯,根本厌恶学习。这迫使我改变管理方法,深入他们内心,以柔克刚,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锋芒,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去展现,我常给学生说:“你们才是最棒的。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你们的功劳。我因为你们而感到骄傲。”我平时绝不压抑学生的个性,绝不轻易指斥学生,更不在公开的场合批评学生,决不为维护自己的所谓权威而不尊重学生。“尊重”与“公平”加上有时候的“难得糊涂”,效果好而且长久。当然,这些必须建立在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教学水平的基础之上。
四、突出重点,抓好开头
班级管理应走简洁制度的路子。沉冗繁杂、朝令朝夕改的班纪班规都不利于学生自觉的形成、习惯的形成,更不利于班级整体精神的建设。在班级走上正轨前,班主任手把手地教,勤勉地督查,且责任到人,实行班干部分工管理,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协助管理,不出一个月,学生就慢慢地形成了习惯。制度不变,重点突出,狠抓学生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如自习、就寝纪律、迟到现象、清洁卫生等,然后要做的就是确立良好的班风,创建班级精神等决策性的工作了。
五、谈话有讲究
有一种理解是班主任和学生谈话越多,就愈了解学生,班级管理就愈来愈好。我认为不尽然,再甜的糖,吃多了也腻;再好的药,吃得多了,虫子也会产生抗药性。谈话“适时、适地、适情、适景、适人”我认为效果才最好。在适当的时候如某学生平常成绩、纪律总是很一般,偶有一次两次的闪光处,班主任的一句亲切的鼓励,恐怕可以算得上“一句顶一万句”。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层面,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和学生促膝谈心;在学生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特别的关心;在学生需要激励时,给予充分的激励;在学生需要指出毛病时,一针见血的指出,使之猛醒。这种效果的取得,对班主任谈话的盲目性提出挑战,它要求班主任善于捕捉谈话契机,谈出具有“时代性、深层性、关已性、前瞻性”的谈话内容来。
学会倾听,是我做思想工作的另一种手段,我总觉得我们的班主任總是自己讲得多,而让学生讲得少。其实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学生,他有不如意的时候,更多是想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倾诉出来,未必真正期望在老师这里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良方;而我们,当然也不是全知全能。与其给学生讲一些大话、套话,甚至干脆指责、批评,还不如让学生自己谈,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会提问;在谈话出现“真空”的时候,善于寻找话题,这种技巧,这种能力即所谓“要善于发现问题”,事实上,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难。
总之,打破传统观点,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我认为是我们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坚信,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勇于探索,班主任工作一定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