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富士康诞生无数个小富士康,将整个区域变成了一个“手机城”,看似不可能,在郑州却变成了现实。
一家富士康诞生无数个小富士康,将整个区域变成了一个“手机城”,看似不可能,在郑州却变成了现实。
2010年7月,富士康正式签约入驻郑州,富士康科技园区落户郑州航空港区。在富士康引发的集聚效应带动下,郑州航空港区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成为国内外客商高度关注的投资兴业宝地之一,目前已有上百家富士康协理厂商落户郑州机场周边地区,并带动上百个产业、数以千计的配套企业陆续落户河南。
以富士康而引发的“葡萄串经济”,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又是如何做到的?
裂变发散中成长
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化,原有经济模式中的诸多弊病日益暴露。
首先,以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目标的城市和地区,在缺乏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情况下的盲目招商引资,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死板、产业间协作能力差的后果。初期引入的产业大都处于产业链底端,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由于缺乏产业规划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就不会吸引更高品质的产业进行投资。这就造成了产业基地长期以低端产业为主,产业缺乏活力,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效益低。
其次,产业间缺乏协调合作成为突出问题。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共享一个地区的公共资源,比如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而是产业之间要达成一种简单的默契,以减少运输、信息等生产成本。很多产业基地建立时都凭借着资金、土地、政策等优势招来了一大批企业入驻,但由于产业间的协作性差,造成了发展效益低,供给质量跟不上需求,甚至出现产业同质而引起恶性竞争的现象。久而久之,产业基地的发展进入死胡同,浪费大量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葡萄串经济”恰恰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这是一个通过裂变和发散形成的,相互之间具有极强关联性的产业集群、企业集群。“葡萄串经济”有两大功能,一种是裂变功能,一些大型企业将自身的业务和技术进行模块化,形成不同的业务范围和技术领域;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人员将公司的一部分业务进行分离,成立专业经营某种业务的企业。另一种是发散功能,“葡萄串经济”的发散功能更多是以招商促招商,以企业引企业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形式主要是形成一些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
引一个,牵一串
郑州富士康的特色业务是手机业务,主要是苹果手机的加工组装,每天都会有数十万部苹果手机在这里加工出厂。富士康落户郑州航空港会带来哪些效益?
富士康落户郑州航空港后,围绕智能手机制造為中心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凸显。目前,富士康“三个五五”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有序推进,研发服务集聚区、手机后端模组、航空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方案已经初步完成,为苹果手机上下游配套的千家企业陆续入驻产业园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兴、致远、华世基等22家整机及配套企业已经投产见效。仅2016年上半年,郑州航空港手机生产总量已经达到了1亿部,其中非苹果手机产量首次超越苹果手机的产量。可见“葡萄串经济”引发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且使郑州正在成为手机制造加工的超级工厂,更有人把郑州称为“苹果城”、“手机城”。
除了产业集聚功能,富士康的落户也让投资者看中了富士康带来的产业链延伸效益。目前富士康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的完整产业链。2016年1月6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成立,上千家跨境电商的入驻,改变了富士康和产业园区其他企业的销售方式和渠道。全球知名快递承运商UPS(联合包裹公司)、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阿里巴巴菜鸟集团、京东集团等各大快递物流公司的引入更是锦上添花。郑州日益成为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基地,数以万计的苹果手机在这里搭上开往世界各地的顺风车。产业链的延伸使园区内各个企业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不仅使整个产业园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也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效益。
“葡萄串经济”引发的产业效益不仅仅是围绕富士康为中心的产业集聚,还体现在以手机制造产业为排头兵,各大产业同时发展的产业格局。
郑州以富士康产业聚集区为依托,已经形成了“研发设计—配套零部件—智能手机”产业链,同时以“研发设计—软件及系统集成—电子信息制造产”为产业链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零部件—发动机—整车—销售—后市场”为产业链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也在富士康产业园的周围形成规模。
富士康的落户为整个产业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为继续引进手机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探明道路,让更多的其他产业的龙头企业看到了整个产业园的发展潜力。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元化,“葡萄串经济”以招商促招商,以企业引企业的优势也将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高品质“葡萄串”
虽然富士康落户郑州已经多年,产业园区也初具规模,但是产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以零配件加工组装、食品加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占据很大比重。产业发展平面化,关联性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尽管诸多国际著名企业都已入驻园区,但是其主要业务处于产业链的底端,缺乏研发、设计等产业上游环节的引入。在人口红利优势逐渐减弱的今天,富士康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其对产业园的带动作用也会有限。为此,园区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将自身发展和对外引进相结合,把现有的智能手机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做大做强,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核心产业集群。
而在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上,如何提升“葡萄串”品质成为关键之举。一直以来,富士康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不够优化问题严重。尤其是在第三产业方面,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业都处于阶段,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加工业在整个航空港区甚至呈现出“一家独大”的态势,造成了加工业成为整个园区的支柱性产业。加工业的技术含量低、经济附加值低,经济发展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当前应主要着力培养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郑州国际机场,大力发展物流业和电子信息业。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把产业园建设成一个投入成本低,产出效益高的效率型产业基地。
一方面,要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品牌“葡萄串”。在整个园区的综合效益中,由规模引发的效益远远要大于技术创新引发的效益。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代工之王”,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富士康只进行生产而不进行设计。在人口红利不断消退,智能生产线不断推广的背景下,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加工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才能避免一路“奔波”,才能在郑州长久发展下去。富士康要整合当地的科研资源,将产品研发与生产加工融为一体,加快智能工厂建设,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产业链经济价值,实现由制造的富士康向科技的富士康转变。
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人才,发展知识型“葡萄串”。2013年5月,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在郑州成立,作为世界航空经济专家,它的落户无疑将会对富士康所在的航空港产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整个园区员工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生物、信息、金融等各个专业的高端人才。虽然富士康以加工为主,员工学历水平要求低,但是未来产业园只有向知识型、科技型的方向发展才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园区企业应加强和各个大学的人才合作,以大学城为依托,建立自己的人才基地,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大学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对接。进而用“葡萄串教育”来促进知识的“葡萄串”、科技的“葡萄串”、经济的“葡萄串”。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一家富士康诞生无数个小富士康,将整个区域变成了一个“手机城”,看似不可能,在郑州却变成了现实。
2010年7月,富士康正式签约入驻郑州,富士康科技园区落户郑州航空港区。在富士康引发的集聚效应带动下,郑州航空港区的区位优势愈发凸显,成为国内外客商高度关注的投资兴业宝地之一,目前已有上百家富士康协理厂商落户郑州机场周边地区,并带动上百个产业、数以千计的配套企业陆续落户河南。
以富士康而引发的“葡萄串经济”,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又是如何做到的?
裂变发散中成长
经济新常态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不断深化,原有经济模式中的诸多弊病日益暴露。
首先,以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目标的城市和地区,在缺乏产业定位和产业规划情况下的盲目招商引资,造成了产业结构单一死板、产业间协作能力差的后果。初期引入的产业大都处于产业链底端,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由于缺乏产业规划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就不会吸引更高品质的产业进行投资。这就造成了产业基地长期以低端产业为主,产业缺乏活力,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发展效益低。
其次,产业间缺乏协调合作成为突出问题。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共享一个地区的公共资源,比如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而是产业之间要达成一种简单的默契,以减少运输、信息等生产成本。很多产业基地建立时都凭借着资金、土地、政策等优势招来了一大批企业入驻,但由于产业间的协作性差,造成了发展效益低,供给质量跟不上需求,甚至出现产业同质而引起恶性竞争的现象。久而久之,产业基地的发展进入死胡同,浪费大量的自然和社会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葡萄串经济”恰恰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这是一个通过裂变和发散形成的,相互之间具有极强关联性的产业集群、企业集群。“葡萄串经济”有两大功能,一种是裂变功能,一些大型企业将自身的业务和技术进行模块化,形成不同的业务范围和技术领域;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人员将公司的一部分业务进行分离,成立专业经营某种业务的企业。另一种是发散功能,“葡萄串经济”的发散功能更多是以招商促招商,以企业引企业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形式主要是形成一些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
引一个,牵一串
郑州富士康的特色业务是手机业务,主要是苹果手机的加工组装,每天都会有数十万部苹果手机在这里加工出厂。富士康落户郑州航空港会带来哪些效益?
富士康落户郑州航空港后,围绕智能手机制造為中心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凸显。目前,富士康“三个五五”产业发展规划正在有序推进,研发服务集聚区、手机后端模组、航空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方案已经初步完成,为苹果手机上下游配套的千家企业陆续入驻产业园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兴、致远、华世基等22家整机及配套企业已经投产见效。仅2016年上半年,郑州航空港手机生产总量已经达到了1亿部,其中非苹果手机产量首次超越苹果手机的产量。可见“葡萄串经济”引发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且使郑州正在成为手机制造加工的超级工厂,更有人把郑州称为“苹果城”、“手机城”。
除了产业集聚功能,富士康的落户也让投资者看中了富士康带来的产业链延伸效益。目前富士康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的完整产业链。2016年1月6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成立,上千家跨境电商的入驻,改变了富士康和产业园区其他企业的销售方式和渠道。全球知名快递承运商UPS(联合包裹公司)、海程邦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阿里巴巴菜鸟集团、京东集团等各大快递物流公司的引入更是锦上添花。郑州日益成为全国重要的货物集散基地,数以万计的苹果手机在这里搭上开往世界各地的顺风车。产业链的延伸使园区内各个企业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不仅使整个产业园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也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的效益。
“葡萄串经济”引发的产业效益不仅仅是围绕富士康为中心的产业集聚,还体现在以手机制造产业为排头兵,各大产业同时发展的产业格局。
郑州以富士康产业聚集区为依托,已经形成了“研发设计—配套零部件—智能手机”产业链,同时以“研发设计—软件及系统集成—电子信息制造产”为产业链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零部件—发动机—整车—销售—后市场”为产业链的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也在富士康产业园的周围形成规模。
富士康的落户为整个产业区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为继续引进手机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探明道路,让更多的其他产业的龙头企业看到了整个产业园的发展潜力。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元化,“葡萄串经济”以招商促招商,以企业引企业的优势也将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高品质“葡萄串”
虽然富士康落户郑州已经多年,产业园区也初具规模,但是产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以零配件加工组装、食品加工为主的传统工业占据很大比重。产业发展平面化,关联性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尽管诸多国际著名企业都已入驻园区,但是其主要业务处于产业链的底端,缺乏研发、设计等产业上游环节的引入。在人口红利优势逐渐减弱的今天,富士康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受限,其对产业园的带动作用也会有限。为此,园区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将自身发展和对外引进相结合,把现有的智能手机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链做大做强,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形成核心产业集群。
而在提高产业发展效率上,如何提升“葡萄串”品质成为关键之举。一直以来,富士康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效率低、资源配置效率不够优化问题严重。尤其是在第三产业方面,金融业、物流业、电子信息业都处于阶段,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加工业在整个航空港区甚至呈现出“一家独大”的态势,造成了加工业成为整个园区的支柱性产业。加工业的技术含量低、经济附加值低,经济发展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所以当前应主要着力培养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郑州国际机场,大力发展物流业和电子信息业。优化园区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把产业园建设成一个投入成本低,产出效益高的效率型产业基地。
一方面,要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品牌“葡萄串”。在整个园区的综合效益中,由规模引发的效益远远要大于技术创新引发的效益。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代工之王”,作为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富士康只进行生产而不进行设计。在人口红利不断消退,智能生产线不断推广的背景下,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加工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才能避免一路“奔波”,才能在郑州长久发展下去。富士康要整合当地的科研资源,将产品研发与生产加工融为一体,加快智能工厂建设,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产业链经济价值,实现由制造的富士康向科技的富士康转变。
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人才,发展知识型“葡萄串”。2013年5月,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在郑州成立,作为世界航空经济专家,它的落户无疑将会对富士康所在的航空港产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整个园区员工的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生物、信息、金融等各个专业的高端人才。虽然富士康以加工为主,员工学历水平要求低,但是未来产业园只有向知识型、科技型的方向发展才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园区企业应加强和各个大学的人才合作,以大学城为依托,建立自己的人才基地,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大学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相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对接。进而用“葡萄串教育”来促进知识的“葡萄串”、科技的“葡萄串”、经济的“葡萄串”。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