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4月12日至14日,由江苏师范大学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共同举办,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省重点学科承办,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协办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高端论坛在江苏徐州举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4月12日至14日,由江苏师范大学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共同举办,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省重点学科承办,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协办的“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高端论坛在江苏徐州举行。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MEGA2第2部分第4卷第3册正文部分和资料部分的编辑工作,阐述了该卷次中马克思《资本论》第2册及第3册手稿的日期确定、创作构想、概念使用、方法论等问题。作者认为,本卷次为《资本论》研究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新文献,并为分析马克思的阅读领域与研究思路提供了新视角。
在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以社会实践的动态特征以及人类不断变化的条件和环境为伦理思想的理论根基,实现了其哲学研究目标和范式的转型。不同于以往哲学家,马克思以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实践取代了传统哲学力图追寻的确定性。以此为方法论基础,可以进一步廓清道德原则、信仰、实践与社会权力发生关系的内在机制,形成对诸如"正义""权利"等道德概念的理论阐释,进而从中概括出马克思正义原则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通过揭示道德观念的意识形态功能以及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正义的虚假性的同时,也论证了建
意大利的工人主义运动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除了与意大利共产党对列宁主义的解读进行争论外,工人主义运动内部也出现了对列宁思想的不同理解。作为工人主义运动的代表性理论家,安东尼奥·内格里通过对关于列宁主义争论的分析,总结出其中两种路线和两条道路的区别,并指出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人自治运动进一步深化了列宁思想的政治主题,即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西方世界再次唤醒革命斗争,而今天重提列宁思想的意义,就是要为列宁当时提出的问题找到我们所处时代的新的解决方法。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2018年4月26—27日,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以“马克思主义文献遗存的发现和收藏”为主题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魏海生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从事MEGA编辑的具体实践和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MEGA~2第2部分第4卷第3册正文部分和资料部分的编辑工作,阐述了该卷次中马克思《资本论》第2册及第3册手稿的产生时间和编排顺序等问题,并选取"斯密摘录""价值公式"和"级差地租"等内容较为重要的几份文稿进行了详细分析。
就有关环境风险和问题的决策解决基于商谈的模式而言,许多环境学者认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蕴含着重要见解;其他学者批判哈贝马斯的人类中心主义及其与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思想家的社会生态学的决裂。通过把这些评价重新定位于哈贝马斯的理论及其发展中,哈贝马斯的理论在环境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的不同解释和应用可以通过两个阵营所凸显的主题进行阐释。环境批评家倾向于强调哈贝马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性要求,而环保支持者倾向于强调哈贝马斯公平而包容的商谈程序理论如何在技术层面为环境决策提供民主的方法。环境学者和社会学家可以通过将法
当代美国学者迈克尔·桑德尔对当代中国"正义"问题有一定研究,但桑德尔的正义理念作为一种"故事讲述者"叙事探索的产物,如果从中国的角度进行考量,会遇到两个潜在的问题。第一,"中国"的正义观是否可以通过西方式的道德推理达成,因为很可能正是这一道德推理,从一开始就将中国置于"东方"的位置上。第二,西方"故事叙事"的文化,即关于英雄主体征服他者的叙事是否正是不公正的后果和始作俑者,因为这种叙事及其现代形式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幻想和迷信,不仅不能达成个人的正义,而且还是制造指向他人不公正的同谋。与此同时,在市场
20世纪20—30年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考茨基和苏联马列主义研究院先后出版了《资本论》第3卷的普及版。这两种版本的编辑历史,应该从国际范围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版、特别是《资本论》出版的不同政治和意识形态利益出发加以考察。对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联共(布)两大主要政治势力来说,包括《资本论》第3卷在内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出版是一项重大的党内事务。独立的第三方出版者,如博尔夏特也致力于出版一种精心编排的《资本论》普及本。这一时期出版的《资本论》各普及版本往往成为意识形态论争和政治斗争的工具。
乔纳森·沃尔夫现为英国牛津大学布拉瓦尼克政府学院公共政策讲席教授、沃尔森学院治理体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特别是社会平等与“真实世界”的政治哲学。其早期著作包括《弱势群体》(与迪夏利特合作)《政治哲学导论》《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罗伯特·诺奇克》等;近期研究主要涉及平等、弱势群体、社会正义和贫困等理论问题,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伦理学与公共政策:一种哲学探究》和《人的健康权》之中。2018年6月,笔者在牛津大学围绕当代平等主义政治哲学这一主题对沃尔夫教授进行了专访。访谈从讨论当代平等主义关于“
本文针对法国共产党于1953—1983年间对葛兰西思想的接受问题,列举了葛兰西在法共内部的几个不同的接受阶段,并指出,法共从未真正接纳葛兰西的思想体系,这也深刻地反映出在法共政治路线和政策方针中存在的问题。不过,葛兰西理论又在不同的阶段被法共及部分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反复提及并探讨,成为更新和丰富法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工具。总之,法共对葛兰西思想的阐释与接受症候性地反映了法共在不同时间段所面临的不同困境,对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欧洲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程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