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政策下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土地流转政策下各种土地流转模式,探讨了土地流转与农产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同时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将农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作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一个先进、开放、有效、安全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可为农产品安全建立标准的模型,并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传输和共享。
  关键词土地流转;物联网;农产品;安全保障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277-03
  AbstractThe various land circulation modes under the land circulation policy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circulation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explored. Based on this and us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 advanced, open, efficient, safe security safeguard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built up. The r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planting large were taken as the production sour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is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ystem can establish a standard model for the safety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realize the transmission and sharing of the safety 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Key wordsLand circul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ecurity safeguard
  从多年前的苏丹红鸭蛋、毒大米、毒豆角、毒韭菜,到现在的病死猪、毒粉条,我国农产品安全领域警钟频敲,对于现有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可行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迫在眉睫。但当前国内农产品行业安全的追溯还主要仅仅是在零售结算环节,远未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应用,全程可跟踪的保障体系尚未形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技术层面的制约外,最重要的是我国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形式,让农产品生产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举步维艰,从而使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而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土地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手中,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将会成为主流,加之物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农产品产业链数据,构建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农产品安全,已成为可能。
  1 土地流转及实践形式
  该研究所指的土地流转是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在土地所有权归属和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意愿,以转包、互换、转让、租赁、反租倒包、联合经营、股份合作、信托、拍卖、土地银行等形式,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给他人或其他合法组织,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行为。据农业部统计数,到2013年,全国承包耕地流转的面积达到了0.227亿hm2,流转比例为26%,比2008年底提高17.1个百分点。经营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个[1]。土地流转形式根据推动主体的不同主要表现为8种实践形式。
  1.1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从农民或集体那里获得土地,并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以垄断价格卖给企业或土地经纪人,从而实现土地流转的经济寻租[2]。
  1.2集体经济组织集中经营型
  这种土地流转形式是以村集体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联合体等形式,按照自觉自愿的原则,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组建集体经济联合体的方法,实现集体资本集中和人才集聚,形成土地规模经营[3]。
  1.3农业大户吸存型
  种植、养殖大户等通过转包、租赁、互换等形式对农村土地进行吸存,并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实现集中连片开发,形成规模经营。从长期看,农业大户的流转目前在农村中占大多数,并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4]。
  1.4家庭农场收纳型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通过承包、转包、租赁、互换等形式,实现农村土地的流转,达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目的,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 670多个。以位于密云县城南的北京周末农场为例,其规模大多在1.33~13.33 hm2,生产的农产品有以经营者名字命名的自有品牌,并且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5]。
  1.5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型
  这种形式是以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通过以土地入股、转包、委托经营、租赁等形式,整合土地资源,使其经营的土地成方连片,以实现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化、产业化、现代化。
  1.6龙头企业带动型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租赁、反租倒包、转包、互换等各种方式整合农村承包土地,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以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手段,从而保证原料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稳定。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采用企业带动农户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形式,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实践中,很多地方政府都比较鼓励由龙头企业促进流转土地这种形式。   1.7外资介入型
  以外资独立经营、中外合资联营、土地入股经营等方式,在土地所有权归属和用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外资实现和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这有利于优化配置农地资源、实现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8资本下乡反哺型
  资本下乡是城镇工商资本采用不同的方式,把分散的农业和农民按照产业化方式组织在一起,进一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资本下乡”进行“城市反哺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必然会带动人才、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和农业,就会极大地带动和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而土地流转不仅为“资本下乡”进行“反哺”提供了运行载体,实现着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效益最大化,而且带来了人才、技术、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效率更高的生产模式[6]。
  2土地流转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起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保证了农产品安全。但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也导致了监管成本过高;生产与加工脱节,不利于全程监管,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不小的隐患。而土地流转使农产品生产进入到了规模化、加工生产一体化,进而解决了农产品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使农产品安全监管变得简单易行。
  2.1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产品安全的源头控制
  土地流转把散落在一家一户的土地整合起来,解决了产业分散、农产品商品率不高的难题,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与此同时,土地成方连片的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械化的运用,现代化播种、施肥、用药、收获等设备在农产品的生产中得到充分使用,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现代化;土地流转后通常都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栽培技术,统一产品价格,统一收购,这样就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而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降低了农产品安全监管成本,让农产品安全的源头控制得以实现。
  2.2土地流转可减少农业生产者出于利润压力而违反农产品安全法规事件的发生
  长久以来,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单个农户,不但要承受着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压力,还要面临着收购商想方设法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的局面。这就使得农产品的利润越来越薄,而农民为了自身的利益,就必须在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上想办法。如,为了防治根蛆,提高韭菜产量,而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农药3911灌根,诸如此类的违反农产品安全法规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减少了农业生产者出于利润压力而违反农产品安全法规事件的发生。
  2.3土地流转实现了农产品加工原料的安全控制,使农产品安全在加工环节的控制成为可能
  土地流转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本来自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原料供应,变为通过土地流转自建的原料生产基地供应或一家(几家)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单位供应,让农产品加工原料的安全得以保障。农产品加工安全监管的对象就直指到每个加工企业,由企业把关加工产品,对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规定,从而让农产品安全在加工环节的控制成为可能。
  2.4 土地流转使农产品安全在物流环节的控制变为现实
  原来以农户为单位进行耕种,农村物流具有需求分散、分布面广、规模小等特征。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进,把散落在一家一户的土地整合起来,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农业区域布局更加清晰,专业生产相对集中,有利于资本进入农村,从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化程度,破解了产业分散、农产品商品率不高的难题,引导农业走向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为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前的那种小而散的物流需求变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需求模式[7],这让农产品安全在物流环节的控制变为现实。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消费等各个环节,为每一个阶段的过程提供成分来源、产品安全、库存控制的决策信息,实现农产品的信息融合、查询、验控,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可概括为“三个一”,即一个节点、一个数据库、一个终端。
  一个节点:即各关键环节检测节点,包括生产节点、加工节点、物流节点、消费节点,实现各节点的数据采集和信息链的连接,并使各环节可视。
  一个数据库:即农产品安全保障数据库。数据库通过数据采集层、网络通信层、云计算服务层采集、整理、存储农产品安全信息数据,为浩繁的农产品安全监测和农产品追溯数据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保证信息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安全性,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安全及农产品监测、追溯的管理功能[8]。
  一个终端:即用户终端。人们可以通过上网、扫二维码、短信、电话、现场的形式,查询农产品的安全信息及农产品安全追溯。基于此核心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见图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可由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产品监管4个安全子体系的建立而得以保障。
  3.1农产品生产安全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农产品生产是指农产品从苗种培育到大田(养殖)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产前投入和正式生产。产前投入包括苗种的购进,农(兽、渔)药、肥料、棚膜、饲料等农资产品的准备,而这些产品的提供者就是质量信息的拥有者。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实现了提供者由小规模的批发商、零售商向生产厂商的转变,减少了中间环节,让质量信息的搜集更加便捷;正式生产阶段的安全控制包括苗种生长的自然环境是否安全、经营者的生产技术是否合理、经营者的管理是否到位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了农产品生产的安全。这些都是农产品生产安全的评价依据,由此可建立农产品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见图2。   3.2农产品加工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农产品加工是指农产品从原料提供到生产出成品的各个环节,包括加工准备和产品生产。加工准备包括原料的购进、各种添加剂准备等,而原料和各种添加剂的提供者就是质量信息的拥有者。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生产,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再购进原料的时候不再依赖原料收购商,而是直接和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直接挂钩或建立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这就使得原本原料来源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加工品安全难以控制的问题迎刃而解,为农产品加工安全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品生产阶段的安全包括生产环境的安全控制、生产技术是否过关、生产管理是否到位等,这都关系着农产品加工品的安全。而加工准备和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是农产品加工安全的评价依据,由此可建立农产品加工安全保障体系,见图3。
  3.3农产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或其加工品从运输、贮藏、销售的各个环节,包括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安全,运输过程中流通企业、贮藏企业的环境安全、设备安全、技术支撑、管理方式,销售企业的环境安全和管理方式等。土地流转带来的规模化生产实现了农产品与销售企业的直接对接,极大地减少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为农产品流通安全的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农产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成为可能,见图4。
  3.4农产品监管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实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实时监控和事前预警,避免质量安全事发现,支持各个环节中物资、人员、设备、设施、环境和生产流程中关键信息的反馈、质量安全信息的查询与共享,以及质量安全的预警[9]。通过农产品监管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可是实现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错误与报警机制、可视化远程监控、食品安全信息共享、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的目的[10]。因土地流转而形成的规模化生产,大大减少了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过程中的环节,让农产品的监管更加便捷和畅通,也使得农产品监管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水到渠成,见图5。
  4结论
  研究总结了土地流转政策下各种土地流转模式,探讨了土地流转与农产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将农村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作为农产品生产源头,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的一个先进、开放、有效、安全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农产品安全建立标准的模型,并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信息传输和共享。但由于土地流转政策实施时间不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还有待规范等原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成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龚锡强.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中大有作为[J/OL].(2014-04-01)www.chinagrain.cn.
  [2] 于传岗.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流转成本及治理绩效分析[J].江汉论坛,2011(6):82-87.
  [3] 王德祥,张建忠.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7-12.
  [4] 王忠林.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溯源体系分析[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5] 王雨萌.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家庭农场”[J/OL].(2011-02-15)www.dzwww.com.
  [6] 汪孝宗,陈佩忠.河南信阳土地流转引来外资承包中国土地[J].中国经济周刊,2009(16):28-31.
  [7] 李南洁,李志,姜树辉.基于土地流转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812-1813.
  [8] 昔克,马新春.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1(8):77-79.
  [9] 罗利平,蒋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127-133.
  [10] 何建崎.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2):266.
其他文献
摘要对红云红河集团云南省卷烟原料基地的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构建数学模型,筛选不同档次原料基地的关键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红云红河集团省内原料基地烟叶符合作高档原料的占32.0%;符合作中档原料的占58.7%;符合作中低档原料的占9.3%。海拔、土壤质地及大田期降雨量是影响各档次原料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对高档、中档及中低档原料影响的平均权重分别为22.80%、19.27%、19.13%,平均权重之
期刊
摘要在介绍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村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在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的同时利用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解决农家乐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该模式将常住居民与外来游客对环境的冲击负荷考虑在内;通过该模式能够妥善解决农家乐的污水、餐厨垃圾问题,处理好畜禽粪尿与农作物秸秆等问题;能够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同时,使有机废
期刊
摘要鸡饲养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密切,鸡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7.3~37.8 ℃,最高温度为42.0 ℃,最低温度为24.0 ℃,孵化的相对湿度为50%~60%,氧气含量为21%,CO2为0.5%;育雏期42日龄的雏鸡的最适宜温度为30~32 ℃,此后每周降温2 ℃,直至降至18~21 ℃,仔鸡期49~56日龄时,舍内温度保持32~33 ℃,以后每周降温2 ℃,降至20 ℃左右为止,相对温度65%左右为
期刊
摘要随着现在能源和环境的危机,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沼气的发展利用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发展沼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沼气的发展利用和出现的问题,从发酵工艺到生产管理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沼气;综合利用;温度控制;搅拌  中图分类号S21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228-03  Abstract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啶虫脒在大米中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用乙腈提取样品中的啶虫脒,提取液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用串联质谱测定,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试验得出,在0.04 ~4 .00 ng范围内,啶虫脒标准工作溶液的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5。大米中啶虫脒的添加回收率
期刊
摘要  以ArcGIS为平台,以望谟河流域内不同类型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在地形上的分异特点,以及造成望谟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结果表明,流域海拔高差大,山高谷深,平坡和险坡较少,大部分属陡急坡,坡向以阴坡和阳坡为主,平地少,地表径流的冲刷能力较强,水土流失强度大。研究区内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大小排序: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水田>灌木林>旱地>经果林>草地,阔叶林是研究区的主要植被,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罗非鱼的养殖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吉富罗非鱼P0代和抗病选育P2代、奥尼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及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评估不同品系罗非鱼的抗无乳链球菌病性能。[结果]从感染死亡率来看,奥尼罗非鱼的抗病性能优于其他品系,各组的感染死亡率大小依次为吉富罗非鱼P0代>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奥尼罗非鱼。其中,吉富罗非鱼抗病P2代的死亡率比P0代降低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问题呈现加剧态势,发达国家通过开发模型系统开展研究。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通过分析国内外水资源管理模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案例,归纳了5种主要模型的结构、分类及功能对比,提出了水资源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今后水资源管理模型应用提供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模型;模型对比;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S181.3;X1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
期刊
摘要通过统计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数据库提供的有机农产品登记信息发现,截至2015年1月,云南有效认证的有机企业231家,产品涉及五大类,17个品种,包括茶、植物类中药、动物类产品、水果、谷物及谷类制品等在内,共计390个产品。其中茶叶(包括鲜叶及制成品)有机认证占比最高,占总认证量36%;其次为植物类中药,占16.7%。与2005年相比,云南有机认证产品量和产品种类均大幅提高,但市场
期刊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0°×1.0°逐6 h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2013年12月15~16日低纬高原出现的寒潮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主要受南支槽前高低空西南急流和冷锋切变共同影响;滇南地区受南支槽前西南高低空急流影响,水汽和能量条件充足,暖湿而不稳定的水汽在急流轴出口区及出口区的左侧辐合抬升,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天气;滇西地区处于湿度锋区的北侧是具有不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