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险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648.7亿元,收益率为2.4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063.3亿元,较年初增长1.3%。其中,银行存款6977.8亿元,占比25.8%;债券14507.7亿元,占比53.6%,较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1855.4亿元,占比6.9%,较一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股票(股权)2905.4亿元,占比10.7%,较一季度减少2.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99.3亿元,同比增长1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59.8亿元,同比增长64.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0.2亿元,同比增长85.9%;人身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13.9%。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累计1543.9亿元,同比增长33.4%。
1~6月份,人身险累积赔付额达到918亿元,赔付支出占保费收入的比例21%。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6个百分点。但与5月份情况相比,赔付率略微下降1个百分点。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的赔付比率分别为21%、23%和27%。其中意外险的赔付意外下滑。
保险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648.7亿元,收益率为2.41%,不及去年全年投资收益的四分之一。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力度已显露出减弱迹象,而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等低风险领域,正在吸引保险资金的兴趣。截至上半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063.3亿元,较年初增长1.3%。其中,银行存款6977.8亿元,占比25.8%;债券14507.7亿元,占比53.6%,较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1855.4亿元,占比6.9%,较一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股票(股权)2905.4亿元,占比10.7%,较一季度减少2.4个百分点。
一、保险市场运行状况
(一)市场整体发展状况
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99.3亿元,同比增长1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59.8亿元,同比增长64.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0.2亿元,同比增长85.9%;人身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13.9%。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累计1543.9亿元,同比增长33.4%。
上半年保险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主原因包括:一是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增加了保险需求;二是今年上半年几次灾害事故,使老百姓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普遍提高;三是保险公司今年上半年也加大了产品开发和推广的力度;四是多数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代理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财产险市场运行状况
1~6月,财险累积保费收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20%,比5月下降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财险保险销售竞争非常激烈,这与财险的经营环境不佳有关。6月单月财险保费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2%,比5月下降13个百分点,恢复到4月份的水平。
(三)人身险市场运行状况
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1~6月累计保费收入达到431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64%,比5月份上升1个百分点;单月保费收入达到660亿元,同比增长67%。寿险、健康险增速为64%和86%,符合预期。意外险增速意外放慢,可能是受到奥运会的影响。
6月人身险单月保费收入达到771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寿险、健康险保费分别为660和96亿元,同比增长67%和128%,基本符合预期。健康险可能透支未来的增长潜力。意外险保费16亿元,同比下降21%。市场上主要寿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6、7月份结算利率维持5月水平,国寿和新华人寿分别下调了10和25个基点。平安从5月起调高其银保万能险结算利率至6%。但市场结算利率仍然存在继续下调的空间。6月份,国寿、平安和太保的主要万能产品结算利率分别为4.9%、6%和5.2%。
(四)赔款、给付
1~6月份,人身险累积赔付额达到918亿元,赔付支出占保费收入的比例21%。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6个百分点。但与5月份情况相比,赔付率略微下降1个百分点。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的赔付比率分别为21%、23%和27%。其中意外险的赔付意外下滑。6月份单月人身险赔付额达到136亿元,赔付支出占保费收入的比例18%。比去年同期略升0.6个百分点。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的赔付比率分别为17%、22%和-0.32%。意外险的赔付竟然是负值,我们对6月份意外险相关数据比较疑惑。
1~6月,累积财险赔付支出为626亿元,占财险保费收入的比率为48%,比去年同高7个百分点,与5月份赔付率持平。6月单月财险赔付支出为116亿元,占财险保费收入的比率为47%,比去年同月高7个百分点,比5月下降3个百分点。
(五)资金运用状况
保险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648.7亿元,收益率为2.41%,不及去年全年投资收益的四分之一。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力度已显露出减弱迹象,而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等低风险领域正在吸引保险资金的兴趣。截至上半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063.3亿元,较年初增长1.3%。其中,银行存款6977.8亿元,占比25.8%;债券14507.7亿元,占比53.6%,较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1855.4亿元,占比6.9%,较一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股票(股权)2905.4亿元,占比10.7%,较一季度减少2.4个百分点。通过资产变动与新增保险浮存金之间比较,可以得出保险存量资产的变动情况。6月资产缩水173亿元,而新增保险浮存金682亿元,我们预计存量资产减少854亿元。
二、上市保险公司运行状况
(一)总体情况
据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公司公告,今年上半年三大保险股保费收入同比均呈上升态势。但华泰证券研究所的分析结果显示,三大保险股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仍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公告披露,中国太保集团旗下太保人寿,于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9亿元,旗下太保产险同期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约59%和20%。中国人寿同期累计实现未经审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8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约为50%,上半年保费增速呈现出上升态势。同期,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人寿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39.48亿元,旗下平安产险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5.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78%和26.16%。
(二)寿险业务
从寿险保费收入的累计同比增速来看,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累计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远低于中国人寿的50%和中国太保的59%。但华泰证券研究所的分析结果显示,三大保险股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仍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同业比较,中国平安保费增速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银保渠道规模较小,而银保业务正是拉动今年寿险业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中国平安寿险业务增速较缓源于银代渠道增速落后于同业,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银代渠道保费增速的差距上。
与此同时,有分析认为,中国人寿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逐步上升,预计仍然是由于银保增速强劲造成的,同时银保业务占比预计将同样呈现上升态势。由于中国人寿银保产品主要以鸿丰等趸交型两全分红险为主,产品保障期限为5年和10年,利润率相对较低,因此在2008年中国人寿投资收益不够乐观的情况下,销售大量此类银保产品,将对其价值管理构成较大挑战。预计中国人寿银保占比较年初提升逾20个百分点,全年利润率将有所下降。 太保人寿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尽管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呈现出逐步放缓的趋势。国信证券预计,2008年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银保渠道对保费收入的贡献,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对其上半年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但今年下半年太保人寿银保业务占比将会有所下降。
(三)财险业务
相对于寿险业务保费增速的放缓,中国平安的财险业务则实现了稳定基础上的高速增长。据悉,中国平安自今年初加强了针对财险业务的投入,并提出“高增长”的要求。据国金证券分析图表显示,根据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份的保费数据,平安产险保费增速每个月均高于中国太保的水平。相比之下,太保产险保费增速在今年3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滑,此后各月增速逐渐稳定。据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6月,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3.94%、23.52%、19.90%、19.46%、20.68%以及约19.84%。
三、保险业相关政策
(一)《中国精算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08年4月3日,中国保监会起草的《中国精算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它首次对国内精算师的资格管理和执业活动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精算师未来主要由民间社团组织——中国精算师协会进行自律管理给了个说法。
“征求意见稿”规定,精算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将由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织实施。具有《资格证书》并在保险领域从事精算工作的人员,应向中国精算师协会申请注册为会员。协会应负责受理对会员的投诉或举报、调解会员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受理会员的申诉等。中国保监会依照国务院授权,对精算师、中国精算师协会进行监督和指导。
从监管部门直接管理到实现由精算师协会自律管理,制度上的改变,被认为是中国精算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1997年11月,原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就启动了“中国保险精算制度建设项目”,其中筹备成立中国精算师协会就是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从这一目标的提出到真正得以实现,经历了漫长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精算师考试制度从无到有,不断成熟,培养的中国精算师和准精算师日益增多。2007年11月30日,民政部正式批复中国精算师协会成立。《中国精算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中国精算师协会作为中国精算界自律管理、自我发展组织地位进一步明确,这项制度改革终于瓜熟蒂落。
由于精算行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对于会计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称谓,精算师还是充满了新鲜和神秘感。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保监会首批认证43名中国精算师以来到2007年9月,我国共产生了90名中国精算师和458名中国准精算师;同时,还有约200名国际认可的精算师。
(二)保监会发布《加强保险业应对地震灾害工作通知》
5月12日,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国保监会立即启动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程序,要求各保监局和各保险公司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监会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全面部署保险业抗震救灾工作。5月13日,保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做好抗震救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保险业应急预案要求,立即启动相应的预案,真正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措施有力;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抗震救灾和做好理赔服务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要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公司资源,按照“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要求,认真部署和督促落实理赔服务措施,要简化理赔程序和环节,建立绿色理赔通道,提高理赔效率,让受灾群众尽早得到保险赔款,全力保障灾区人民的人身安全,帮助灾区人民树立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信心;要增配相关人员和设备,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报案电话畅通,保证人员及时到位;要加强对基层公司重大灾情赔案处理工作的指导,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通知要求,受灾地区保监局要积极指导辖内各保险公司加强和改善理赔服务,特别是对涉及人身伤亡、基础设施等相关业务的保险理赔进行指导协调,确保保险理赔及时到位。各受灾地区保监局在协调、督导当地保险机构开展保险理赔工作时,发现当地保险机构存在困难,需要其总公司给予进一步支持的,应及时予以协调,或报请中国保监会予以协调。通知要求,各单位要主动与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报告保险业参与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灾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理工作,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排忧解难。另外,保监会还发出通知,要求加强保险业应对地震灾害工作,设立应急机构,做好信息、经费和物资保障,加强信息报送。
(三)中国银监会印发《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
2008年6月20日,保监会正式出台了关于印发《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在通知中保监会首次突破限制,允许企业在年金试点中采用自定费率的方式展开业务。虽然该细则影响范围很小,但是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监管的角度来看,却有这十分重要的意义。细则明确提出补充养老产品的预定利率和万能产品的保证利率不受《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规定的约束。这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在定价方面的灵活性。而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随着试点深入,未来寿险业利率的放开必然是大势所趋。
细则的另一个信号,就是监管形式的转变。即从原来的对费率监管转变为放开费率而对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如规定了评估假设和评估方法,这点与国外的监管模式越来越接近。在北美,监管机构只对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而对于费率的指定是没有现值的,因为费率是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进行博弈的。费率的放开对于企业而言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尤其是在试点的初期,由于各家企业是首次在放开的条件下进行竞争,因而最为可能的情况就是价格战的产生。在目前看来,如果从长远的情况看,各家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都相对较差,因而如果保证利率过高,必然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而对于这个蛋糕而言, 各家公司又舍不得放弃,因而这个蛋糕就有可能成为鸡肋。
老百姓在这个细则中的收益效用是最高的。单纯的个税基础30%部分免税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补充养老对于高收入的群体而言无疑是一个最后的避税手段。因为细则并没有对单个客户的交费上限的绝对值作出限制,因而对于高收入阶层是最有利的。当然,在天津的人民欢呼的同时,其他人民只能寄希望于试点的扩大。如果以后费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细则足可以称之为中国保险业监管模的转折点。从长远的发展看,各家保险公司在竞争中也会变得更加成熟。比如在保证利率的设定上如何增加灵活性以避免长期的风险等等。
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99.3亿元,同比增长1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59.8亿元,同比增长64.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0.2亿元,同比增长85.9%;人身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13.9%。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累计1543.9亿元,同比增长33.4%。
1~6月份,人身险累积赔付额达到918亿元,赔付支出占保费收入的比例21%。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6个百分点。但与5月份情况相比,赔付率略微下降1个百分点。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的赔付比率分别为21%、23%和27%。其中意外险的赔付意外下滑。
保险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648.7亿元,收益率为2.41%,不及去年全年投资收益的四分之一。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力度已显露出减弱迹象,而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等低风险领域,正在吸引保险资金的兴趣。截至上半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063.3亿元,较年初增长1.3%。其中,银行存款6977.8亿元,占比25.8%;债券14507.7亿元,占比53.6%,较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1855.4亿元,占比6.9%,较一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股票(股权)2905.4亿元,占比10.7%,较一季度减少2.4个百分点。
一、保险市场运行状况
(一)市场整体发展状况
上半年,全国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18亿元,同比增长51.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99.3亿元,同比增长1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859.8亿元,同比增长64.2%;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50.2亿元,同比增长85.9%;人身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13.9%。保险公司赔付支出累计1543.9亿元,同比增长33.4%。
上半年保险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主原因包括:一是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增加了保险需求;二是今年上半年几次灾害事故,使老百姓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普遍提高;三是保险公司今年上半年也加大了产品开发和推广的力度;四是多数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在代理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财产险市场运行状况
1~6月,财险累积保费收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20%,比5月下降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财险保险销售竞争非常激烈,这与财险的经营环境不佳有关。6月单月财险保费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12%,比5月下降13个百分点,恢复到4月份的水平。
(三)人身险市场运行状况
上半年,人身险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1~6月累计保费收入达到431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64%,比5月份上升1个百分点;单月保费收入达到660亿元,同比增长67%。寿险、健康险增速为64%和86%,符合预期。意外险增速意外放慢,可能是受到奥运会的影响。
6月人身险单月保费收入达到771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寿险、健康险保费分别为660和96亿元,同比增长67%和128%,基本符合预期。健康险可能透支未来的增长潜力。意外险保费16亿元,同比下降21%。市场上主要寿险公司的万能险产品6、7月份结算利率维持5月水平,国寿和新华人寿分别下调了10和25个基点。平安从5月起调高其银保万能险结算利率至6%。但市场结算利率仍然存在继续下调的空间。6月份,国寿、平安和太保的主要万能产品结算利率分别为4.9%、6%和5.2%。
(四)赔款、给付
1~6月份,人身险累积赔付额达到918亿元,赔付支出占保费收入的比例21%。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6个百分点。但与5月份情况相比,赔付率略微下降1个百分点。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的赔付比率分别为21%、23%和27%。其中意外险的赔付意外下滑。6月份单月人身险赔付额达到136亿元,赔付支出占保费收入的比例18%。比去年同期略升0.6个百分点。寿险、健康险和意外险的赔付比率分别为17%、22%和-0.32%。意外险的赔付竟然是负值,我们对6月份意外险相关数据比较疑惑。
1~6月,累积财险赔付支出为626亿元,占财险保费收入的比率为48%,比去年同高7个百分点,与5月份赔付率持平。6月单月财险赔付支出为116亿元,占财险保费收入的比率为47%,比去年同月高7个百分点,比5月下降3个百分点。
(五)资金运用状况
保险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648.7亿元,收益率为2.41%,不及去年全年投资收益的四分之一。保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参与力度已显露出减弱迹象,而债券市场和银行存款等低风险领域正在吸引保险资金的兴趣。截至上半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063.3亿元,较年初增长1.3%。其中,银行存款6977.8亿元,占比25.8%;债券14507.7亿元,占比53.6%,较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证券投资基金1855.4亿元,占比6.9%,较一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股票(股权)2905.4亿元,占比10.7%,较一季度减少2.4个百分点。通过资产变动与新增保险浮存金之间比较,可以得出保险存量资产的变动情况。6月资产缩水173亿元,而新增保险浮存金682亿元,我们预计存量资产减少854亿元。
二、上市保险公司运行状况
(一)总体情况
据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公司公告,今年上半年三大保险股保费收入同比均呈上升态势。但华泰证券研究所的分析结果显示,三大保险股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仍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公告披露,中国太保集团旗下太保人寿,于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89亿元,旗下太保产险同期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约59%和20%。中国人寿同期累计实现未经审计的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18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约为50%,上半年保费增速呈现出上升态势。同期,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人寿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39.48亿元,旗下平安产险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5.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78%和26.16%。
(二)寿险业务
从寿险保费收入的累计同比增速来看,中国平安今年上半年累计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远低于中国人寿的50%和中国太保的59%。但华泰证券研究所的分析结果显示,三大保险股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仍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与同业比较,中国平安保费增速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银保渠道规模较小,而银保业务正是拉动今年寿险业保费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中国平安寿险业务增速较缓源于银代渠道增速落后于同业,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银代渠道保费增速的差距上。
与此同时,有分析认为,中国人寿寿险保费收入增速逐步上升,预计仍然是由于银保增速强劲造成的,同时银保业务占比预计将同样呈现上升态势。由于中国人寿银保产品主要以鸿丰等趸交型两全分红险为主,产品保障期限为5年和10年,利润率相对较低,因此在2008年中国人寿投资收益不够乐观的情况下,销售大量此类银保产品,将对其价值管理构成较大挑战。预计中国人寿银保占比较年初提升逾20个百分点,全年利润率将有所下降。 太保人寿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速尽管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呈现出逐步放缓的趋势。国信证券预计,2008年寿险行业保费收入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于银保渠道对保费收入的贡献,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对其上半年保费收入的大幅增长作出重大贡献,但今年下半年太保人寿银保业务占比将会有所下降。
(三)财险业务
相对于寿险业务保费增速的放缓,中国平安的财险业务则实现了稳定基础上的高速增长。据悉,中国平安自今年初加强了针对财险业务的投入,并提出“高增长”的要求。据国金证券分析图表显示,根据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份的保费数据,平安产险保费增速每个月均高于中国太保的水平。相比之下,太保产险保费增速在今年3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滑,此后各月增速逐渐稳定。据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6月,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3.94%、23.52%、19.90%、19.46%、20.68%以及约19.84%。
三、保险业相关政策
(一)《中国精算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08年4月3日,中国保监会起草的《中国精算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它首次对国内精算师的资格管理和执业活动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也对精算师未来主要由民间社团组织——中国精算师协会进行自律管理给了个说法。
“征求意见稿”规定,精算师资格考试和认证将由中国精算师协会组织实施。具有《资格证书》并在保险领域从事精算工作的人员,应向中国精算师协会申请注册为会员。协会应负责受理对会员的投诉或举报、调解会员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受理会员的申诉等。中国保监会依照国务院授权,对精算师、中国精算师协会进行监督和指导。
从监管部门直接管理到实现由精算师协会自律管理,制度上的改变,被认为是中国精算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1997年11月,原中国人民银行保险司就启动了“中国保险精算制度建设项目”,其中筹备成立中国精算师协会就是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从这一目标的提出到真正得以实现,经历了漫长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精算师考试制度从无到有,不断成熟,培养的中国精算师和准精算师日益增多。2007年11月30日,民政部正式批复中国精算师协会成立。《中国精算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中国精算师协会作为中国精算界自律管理、自我发展组织地位进一步明确,这项制度改革终于瓜熟蒂落。
由于精算行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相对于会计师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称谓,精算师还是充满了新鲜和神秘感。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9年保监会首批认证43名中国精算师以来到2007年9月,我国共产生了90名中国精算师和458名中国准精算师;同时,还有约200名国际认可的精算师。
(二)保监会发布《加强保险业应对地震灾害工作通知》
5月12日,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国保监会立即启动保险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级响应程序,要求各保监局和各保险公司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监会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全面部署保险业抗震救灾工作。5月13日,保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做好抗震救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保险业应急预案要求,立即启动相应的预案,真正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措施有力;要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抗震救灾和做好理赔服务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通知要求,各保险公司要切实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公司资源,按照“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要求,认真部署和督促落实理赔服务措施,要简化理赔程序和环节,建立绿色理赔通道,提高理赔效率,让受灾群众尽早得到保险赔款,全力保障灾区人民的人身安全,帮助灾区人民树立重建家园和恢复生产信心;要增配相关人员和设备,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报案电话畅通,保证人员及时到位;要加强对基层公司重大灾情赔案处理工作的指导,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通知要求,受灾地区保监局要积极指导辖内各保险公司加强和改善理赔服务,特别是对涉及人身伤亡、基础设施等相关业务的保险理赔进行指导协调,确保保险理赔及时到位。各受灾地区保监局在协调、督导当地保险机构开展保险理赔工作时,发现当地保险机构存在困难,需要其总公司给予进一步支持的,应及时予以协调,或报请中国保监会予以协调。通知要求,各单位要主动与受灾地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报告保险业参与抗震救灾的有关情况,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灾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处理工作,努力帮助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排忧解难。另外,保监会还发出通知,要求加强保险业应对地震灾害工作,设立应急机构,做好信息、经费和物资保障,加强信息报送。
(三)中国银监会印发《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
2008年6月20日,保监会正式出台了关于印发《天津滨海新区补充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在通知中保监会首次突破限制,允许企业在年金试点中采用自定费率的方式展开业务。虽然该细则影响范围很小,但是从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监管的角度来看,却有这十分重要的意义。细则明确提出补充养老产品的预定利率和万能产品的保证利率不受《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规定的约束。这无疑增加了保险公司在定价方面的灵活性。而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随着试点深入,未来寿险业利率的放开必然是大势所趋。
细则的另一个信号,就是监管形式的转变。即从原来的对费率监管转变为放开费率而对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如规定了评估假设和评估方法,这点与国外的监管模式越来越接近。在北美,监管机构只对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和市场行为进行监管,而对于费率的指定是没有现值的,因为费率是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进行博弈的。费率的放开对于企业而言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尤其是在试点的初期,由于各家企业是首次在放开的条件下进行竞争,因而最为可能的情况就是价格战的产生。在目前看来,如果从长远的情况看,各家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都相对较差,因而如果保证利率过高,必然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而对于这个蛋糕而言, 各家公司又舍不得放弃,因而这个蛋糕就有可能成为鸡肋。
老百姓在这个细则中的收益效用是最高的。单纯的个税基础30%部分免税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补充养老对于高收入的群体而言无疑是一个最后的避税手段。因为细则并没有对单个客户的交费上限的绝对值作出限制,因而对于高收入阶层是最有利的。当然,在天津的人民欢呼的同时,其他人民只能寄希望于试点的扩大。如果以后费率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个细则足可以称之为中国保险业监管模的转折点。从长远的发展看,各家保险公司在竞争中也会变得更加成熟。比如在保证利率的设定上如何增加灵活性以避免长期的风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