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5000元买的四个教训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付费了太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618电商大促的第二天,和同事交流购物心得,我说我买了四百多块钱的书。她们面露诧异之情:我一年都没买过四百块钱的书啊!
  因为很多时候书籍也是同事代收,我才意识到和她们衣服、化妆品的买买买相比这两年有点不对了,或者说我的注意力发生变化了。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得到、在行等搅动着大家知识焦虑的神经;2017年这股风已经越刮越猛,知乎live、喜马拉雅付费课程等让大家觉得:原来改变命运的知识我只是还没看到!
  在这股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我也带上钱包,紧跟步伐。但我不是上端的创造者,而是下端的消费者,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前进,我一边付着费儿一边唱着歌:
  “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浪……”
  当然最后都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一两年我也不知道自己活得怎样,但是还是给自己算了一笔账,我一共:
  在知乎上买了46次讲座,花费大约为1500元;
  在微信上买了21个讲座,花费大约500元;
  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花费大约500元;
  在得到上买课程,花费大约300元;
  参加过两次早睡早起打卡群,花费100元;
  购买了几个七七八八的课程,花费大约2000元。
  加在一起总计花费大约5000元。
  这些还不包括我每年买的纸质书籍电子书籍,要知道这方面我也是很疯狂的。
  当然,我不能全部否定这些课程,至少在有些点上是很受用的。但是这些讲座或者课程给我带来的最大结果是:因为花金钱了我自然会花时间在上面,每个讲座至少要一个小时。有的还会听两三遍,所以算下来我的时间成本大约是300个小时。300个小时差不多可以写一本书了。
  现在流行说一个词,叫做“智商税”,意即为自己的低智商买单交的税。如果这样说的话,这就是我这一两年来交的一笔最大的智商税。
  仔细翻看了一下这些付费课程,会发现大多是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阅读写作、高效工作的,可是我还是有拖延症、写作阅读能力仍待提升等各项陋习。
  但是如果说一定要有收获的话,最重要的就是买了四个教训:
  教训一: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奋
  观看这些课程的标题你就会发现,大多是“一小时建立”、“一周学会”、“快速”、“转折”、“改变”、“命运”等字眼。比如彪悍一只猫的《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李笑来的《一小时建立你的阅读操作系统》,Scott Young的《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项技能》等。
  但是当你打着鸡血听完之后,生活其实不会快速改变的。作为一个普通人依然无法崛起,一个小时仍然不能建立好阅读操作系统,短时间内仍然没法掌握一项技能。
  而我为什么热衷于听这些,不就是想走捷径吗?不就是想在短时间内就获知别人成功的秘诀吗?
  事实上,就算别人把成功的秘密告诉你了,你依然是无法迅速吸收的。这背后多的是你看不见的努力。彪悍一只猫背后的付出你看不见,李笑来成名前在新东方教了多少年英语经历了多少试错,Scott Young在他的《如何高效学习》里面也说了:这些技能的熟练掌握足足花了两年。
  所以,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捷径可言的,如果说有捷径,那也就是勤奋。
  教训二:花时间多读经典,不要为无知买单
  这个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在读了《穷查理宝典》后。在读《穷查理宝典》之前,看到很多名词,比如思维模式、规模化思考、系统思维模式、复利效应等,我都觉得很新鲜,然后看到此类的课程赶紧买。但是读了《穷查理宝典》之后就会发现很多的理论都来源于此。
  而你只要把这本书钻研透彻了,压根就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听这些课程,因为这些课程都只是就这里的某个点进行讲解。
  后来,我更是发现成甲、张辉、李笑来等的很多講座都是围绕着这本书做论述。
  而这本书的电子版我仅仅花了4.99元。这本书如此,其它的呢?
  所以与其去大量听一些零碎的课程,不如下功夫读经典,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是那句话,这个世界是没有捷径的。你所偷的懒,总有一天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回来。
  教训三:很多道理早已经存在了,不要被新名词蒙蔽

  随着付费课程的出现,你会发现新的名词越来越多,比如:
  成甲的《如何靠知识管理获得爆发式成长》里面提出的“临界知识”概念,你事实上就会发现它就跟查理·芒格的“普世智慧”换汤不换药。
  周永帆的《记日记,一个小众成长的利器》,小众成长不就是比较少数人使用吗?
  兰启昌的《如何用成长型心智实现你的人生跨越》,成长型心智就是积极主动思考模式。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新名词?当然是为了营销所需,人都是好奇的,也都是喜欢新鲜的,如果跟以前的道理一模一样,我为什么还要听你的呢?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个世界上的很多道理都是早已存在并且不会变化的。你只要抓准了几条核心的,就已经够你行走江湖几十年。当然你也完全可以自己钻研透彻之后老酒换新瓶,用来忽悠新的消费者。
  教训四:不要变成知识的囤积者,而应变成知识的行动者
  看到一篇文章,赶紧收藏;看到一个课程,赶紧购买。在知识面前,我们可能像打折促销一样,生怕错过。就像现在没时间,也会想着有时间了再看:这可是可能改变命运的知识啊!
  因为是知识,所以我们购买起来比衣服等更加没有负罪感。
  但正因为是知识,购买多了也会让我们更加迷茫和焦虑。
  现在我打开知乎、微信里面密密麻麻的课程,甚至不能回想起来每一个都讲了什么。但是我当初确实是花了时间精力听了的啊!
  才明白,就算听了这么多知识,不去践行是完全没用的。事实上,也不是这些课程没用,每一个道理或者方法论都是主讲人的经验总结,而人家花了十来年甚至一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到你这里真不是一个小时听完就能让你改变命运的。
  你必须一条条结合实际去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只有行动,才能改变自己的知识焦虑。
  只有行动,才能产生属于自己的道理。
  知道了太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直为别人的道理付费,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他文献
父母偏心,在大多数非独家庭里,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热播剧《都挺好》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明玉回忆自己上中学的时候,跟父母和两个哥哥同桌吃饭。妈妈心疼两个儿子,给他们一人夹了一个鸡腿,明玉瞪大眼睛盯着妈妈的筷子,然而并没有她的一份。  剧名叫《都挺好》,但编剧却一把撕开了原生家庭的伪善面具,抖落出那些其乐融融背后的隐痛和委屈:在非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分给每个孩子的爱并不是均等的,甚至相差悬殊
洗澡易得病,肮脏可强身?从14世纪到19世纪,欧洲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排斥清洁身体。连伊丽莎白一世也表示,她一个月才洗一次澡……   法王亨利四世派使者前往财政大臣萨利公爵在巴黎的住处,邀请他出席一场会议。使者到了萨利府邸,惊讶地发现他竟然在洗澡。公爵大人准备出浴前往开会,但使者却上前阻止,并警告他:“大人,请停下来,不要再洗了。国王陛下非常关心您的健康,倘若陛下知道您的状况,一定会移驾至此的。”听
你必须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你必须有操守,但是不要公然抨击那些蝇营狗苟的人。你必须培养高尚的情趣,但是不要公然与那些逐臭之夫为敌。  我们做好事,别勉强别人也照着我们的样子去做,别责备他们为什么不做。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道德最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道德如果成为运动,也是“自己做”运动。  “恃清傲浊”比“恃才傲物”的后果更坏。人们之所以尊重道德,就是因
明天我就暴富了:  大学四年,学习成绩不错,每天嘻嘻哈哈,校级组织主席,各种玩得溜。  实际明晃晃的后面,是煎熬和焦虑。  大一,每个月只有500块,在广州高校,基本没有办法生活,哭着跟妈妈说,我没有办法活下去,我不知道可以吃什么。弟弟叫着妈妈给多点生活费给我,最终没有办法实现。马上逼着自己去找兼职,发传单,服务员,销售,家教。  大二,弟弟上学了,生活费爆裂式增长吧。难得开心点了,爸爸赌博,家里
故乡多棉田,每临春末,农户要把棉籽浸到水里,直泡得鼓胀胀,才拿去播种。从春种、夏管到秋收,要比种玉米、大豆等庄稼付出几倍的辛劳。   种棉花一般要三人配合,打头的刨坑,第二人拎水,浇入坑里半瓢,后面的人点下两三粒种籽,踢土埋严踩实。约十天左右,棉苗生出四五片嫩叶,要除草、间苗,如天不下雨,还要再浇一次水。   此时会有天敌来袭,最凶的是“地老虎”,它脑袋褐黑,身躯肥硕,在土里蠕行,专吃嫩根。杀
在现代人的心里,绿色代表自然、生长、和谐、新鲜、环保、安全、能量等等。绿色,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安全感。  可是另一方面,它还是当今男女最不想与之发生关联的“原谅色”。  回溯一下绿色的应用史,你会发现它能爬到今天这个流行色的地位,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因为无论是在古今中外什么时候,绿色几乎都是到处不受待见,可谓一路历经坎坷,悲惨至极。  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世界是由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组成的,这五种
在人类的视觉经验中,奇形怪状的庞然大物,往往能够产生更强的冲击力。人类以自我的形体为视觉参照,要么仰视,要么藐视。这种“自我中心論”的价值取向,让人类付出了沉重代价。貌似强大的事物,并不一定真的强大;貌似弱小的事物,也并不一定真的弱小。比如跳蚤,跳跃能力盖世无双;比如蚂蚁,一生都在奔跑。最渺小的往往才是最伟大的。因为如此渺小的事物,却依然顽强地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伟大吗?
智力测试,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通过回答测试题中有关语言表达、理解能力、逻辑和记忆等方面的问题,受试者可以得到一个表征自己智力水平的分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商”。   尽管人们对人的智商分数津津乐道,但像人们常说“考试分数不能代表一切”,光靠回答一些测试题,真的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吗?   智力测试这玩意,到底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智力   人类对智力的深入探索始于一个多世纪
我终于不再抱怨命运所赐的痛苦和灾难了,仿佛流浪的水手重回恋人温柔的怀抱。  1978年,我刚满15岁,已经上了一年高中了。  春季开学一个月后,父亲以“社会考生”的名义,给我在当地教育组报了名,让我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作为一个有见地的知识型农民,当年的父亲一度非常振奋——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知识与科技将会推动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向前发展——他把对未来的赌注全部押到了我的身上。  很快,
很难想象,冬天的北京户外有那么多人排队。  2018年12月18日下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大厦门口挤满了想来ofo总部退押金的人。人群被白色护栏隔成六排之后蜿蜒到丹棱街上,为了维护秩序,队伍附近停了七辆警车,有人等了一个半小时还没排上,问旁边的人借充电宝,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的女生等乏了,干脆看起了书。  这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面临的至暗时刻。从2016年开始,只花了一年半不到,ofo从A轮走到了E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