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环境正义价值及其意义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展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环境正义价值根基和“美丽中国、民族复兴”的环境正义价值诉求,既有“区域生态补偿”的环境正义价值实践,又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环境正义价值意涵,突显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种际正义价值向度,涵映出社会主义追求公平正义的精神特质,超越西方脱离社会制度的抽象环境正义价值追求,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指引价值航向。
其他文献
“浊邪害清”理论源于《温热论》,是叶天士对上焦湿温病病机和证候的高度概括。脑为清窍,清窍受邪,最易成浊,可认为“浊邪害清”是脑瘤的基本病机,祛除浊邪是治疗脑瘤的关键所在。祛浊常采用因势利导法,根据浊邪兼夹的不同灵活选用芳香化浊、淡渗利浊、通腑泄浊、化痰排浊、活血散浊等治法。脑为巅顶,惟风可及,祛除脑中浊邪要配伍风药,引药入脑。髓海失养、浊邪易犯,祛浊的同时还要补益脏腑、益精生髓,并注意分期论治、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讲话,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中国历任领导人的生态理念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生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从内涵要义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文化文明与生态民生文明四个层面详细论
一个社会该如何记录和记忆灾害,并不止是历史学家应该关心的,而是和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因为灾害随时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从这个意义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未来的受灾者"。笔者在四川汶川地区作调查的时候,问过很多地震灾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有预防地震的意识,答案几乎都是否定的。那么是否这个地区很少发生地震呢?我们翻开地方志和历史资料,可知茂县、汶川一带发生的地震,在20世纪就有9次之多,特别是1933
期刊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英语科学核心素养,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可以结合新课程理念,采用有效的策略,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20年1月-12月拟行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行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C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比较三组不同时间[术前1天(T0)、术后1天(T1)、术后3天(T2)、术后7天(T3)、术后2周(T4)、术后
近年来,北京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河水断流、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从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超大城市治理全局推进“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治理,持续狠抓节水,统筹多水源调度,创新治水实践,在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前提下,久久为功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努力走出一条首都治水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
十进位值制计数原理是学生建立数概念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学生理解算理、算法的依据。在小学阶段,促进学生感受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理解并运用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学习“数与运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构建计数单位模型,理解十进制1.让计数单位有“形”“十进制”和“位值制”是构成十进位值制计数系统的重要概念。数数和计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古人在探寻计数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满十进一”的约定,并
期刊
分数的相关知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准确地分析分数所表示的意义。文章从单元整体设计的视角剖析小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单元,以“计数单位”为主线,围绕“计数单位”设计一系列核心问题,让课堂教学随着问题层层深入,让单元知识在整体上一脉相承,让学生在主题的引领下开展深度学习,挖掘学科本质,突破知识难点,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发展核心素养。
“移民”这个翻译词给原来习惯于“出入境管理”的官方、学术界和民间在行业或专业词语表达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极易引起困惑和歧义。国际上,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跨国流动人口的“移民”的概念界定上。国内无论在有关“移民”称谓上,还是在概念的界定上,都存在较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作为人口跨国迁徙行为的“移民”,在主权国家法律、行政管理语境下,指非公民的入境和居留行为;国际组织和学者在论述国际社会人口迁徙的现象和规律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创新性继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节用有度”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立足中国与世界文明现实发展趋势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从历史内涵上,揭示出流域生态与社会发展同向并行;从空间内涵上,揭示出流域生态与社会发展整体并存;从治理内涵上,要求流域生态与社会发展并进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