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年龄都有独特的思考,年轻的坚毅令人钦佩。中学生冯敏怡挥斥方遒的文字,显示出“到中流击水”的果敢,少年踏浪前行,世界之门缓缓开启。小学生陈姝含看到了一只鹰涅槃重生,同样认识到人生与奋斗的真谛。
快十八岁的时候,半只脚踏进成年的喜悦里,一门心思觉着自己肩膀上扛了全人类的未来,两三点睡不着觉,打开窗子四处望去,满心里装着的都是万里江山。
这是极易受到感动的年纪。看到繁星浩渺便俱怀逸兴壮思飞,亭台楼阁从心底落到纸上,无一例外就是秾丽的青绿山水。读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一下子动了心头血,合上书当即牵一根最好看最结实的绳,把人类的命运跟自己的命运打上死结牢牢绑住。为博尔赫斯的文字游戏击节叹赏,对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神往不已,读了尼采就想做查拉图斯特拉,翻过勒庞就冲着人群大喊:“你们这帮乌合之众!” 甚至常常被自己感动。张口闭口社会、历史、哲学、人性,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真以为自己骨子里就是个什么家。
快十八岁的时候,你若是挪揄一句,他准要涨红着脸跟你辩出高下:王勃的“腾蛟起凤,紫电青霜”,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都是小小年纪完成的吗?案上的书还没来得及翻一遍,地上新买的书就摞得快要跟桌子一般高。每天像一头饿极的小兽,什么都吞下,什么都信以为真。他还稚嫩,没经历过锥心的腹痛,不知道食物相克,不知道有些好看的蘑菇是有毒的。
可这也是一个不怕后悔的年纪。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觉得跳跃的火苗格外好看,总想伸手去摸。大人说烫手,摸不得。我不知道何所谓烫,心中没有恐惧,反倒好奇极了。只有那团橙红色的精灵舔过我的手指,留下火辣辣的透明水泡之后,才心有余悸又心满意足地从此罢了手。妈妈说:“你这孩子真拗,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样会走弯路的。”我未曾后悔,也没觉得走弯路有什么不好的。
十八岁放在漫长一生里,就如同触摸火焰的年纪之于童年,他还什么都不懂,还会用“漫长”来形容一生。有扇门兀地向他打开了,他向里窥探一望无垠的星河浩瀚。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奇妙;迈出腿却是举步维艰,四周都是壁障,什么都无穷无尽。这片从未踏足过的世界,他多么期望一个引路人,或循循善诱,或在路上留下难解的谜题,他只需一路过关斩将,就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光。可是没有引路人,也不会有什么预设的路线——整个世界都是他崭新的画纸,任何多余的痕迹都是对艺术的亵渎。他反而迟迟不敢下笔了。他蓦然发现,自己再也没法偏安一隅,贪婪地汲取前人的思想——他是时候成为一个开拓者了。年轻的、缺乏经验的、不怕摔倒的开拓者,明白了这一身份的转变,从头开始,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在无路之路上走着,也毫无畏惧。
快十八岁的时候,爱上层楼,纵使满腹愁肠,落笔也尽是华丽缱绻的辞藻,小指头尖一动都翩若惊鸿。这个年纪,他不但擅长做梦,而且深知自己的每一个梦都有实现的可能。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可能!这种美好与喜悦是丝毫不加修饰的,想掩盖也掩盖不住。站到大太阳底下,阳光还未触及皮肤,那个少年就立刻明白:这万丈光芒所及之处,我都有踏足的可能,这个世界的无尽变化,都将因我而起,某种意义上,我即是未来。
有一天,从书本中抬起头,我恍然发现:少年的天性有多么珍贵。社会学家娴熟地逻辑论证他惊世的观点,阅尽千帆的文学家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之间,少年的字太特别了。它看似工于形式,却恰恰是未经修饰,最本真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是一个毫无保留的稚嫩灵魂。他只是原原本本地写下自己眼中和心底的东西,一边写一边向往别人的思想与文字,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独一无二,过了这个年纪,哪怕只是超过一天,心境截然不同,便再也写不出了。他还不曾明白:十七八岁那一只只或美而不自知的花蝴蝶,过于曼丽轻浮,却总能让人七八十岁的时候翻起,羞红了脸连忙摆手合上,却又小心翼翼地再次掀开,轻轻拂去灰尘,视若珍宝。
快十八岁的时候,就好像站在了一个透明的屏障里,身后是年少无知的自己,眼前是没有尽头的万仞山。看见了“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却又不甘心就这么抛下过去的自己,绝尘而去了。快十八岁的时候,好像突然拿到了万里长城的门票,明明知道上面的风景有多波澜壮阔,纸片在手心攥皱了,被汗浸湿了,你也知道迈开这一步,层层台阶通天,每一级都不好走。有人说,所谓无知就是不自知。那么,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算作什么呢?
快十八岁的时候,总是疑惑多于答案。今夜,暂且把人类的事业放在一旁,静下来想一想。思来想去,到头来,还是让自己给感动了。怕什么呢?烫又如何?索性就到滔天烈火中闯一闯。太阳太远了,否则我要埋在那里。
快十八岁的时候,喜悦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战胜不安。
又冲动,又美好。
快十八岁的时候,半只脚踏进成年的喜悦里,一门心思觉着自己肩膀上扛了全人类的未来,两三点睡不着觉,打开窗子四处望去,满心里装着的都是万里江山。
这是极易受到感动的年纪。看到繁星浩渺便俱怀逸兴壮思飞,亭台楼阁从心底落到纸上,无一例外就是秾丽的青绿山水。读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一下子动了心头血,合上书当即牵一根最好看最结实的绳,把人类的命运跟自己的命运打上死结牢牢绑住。为博尔赫斯的文字游戏击节叹赏,对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神往不已,读了尼采就想做查拉图斯特拉,翻过勒庞就冲着人群大喊:“你们这帮乌合之众!” 甚至常常被自己感动。张口闭口社会、历史、哲学、人性,侃侃而谈,头头是道,真以为自己骨子里就是个什么家。
快十八岁的时候,你若是挪揄一句,他准要涨红着脸跟你辩出高下:王勃的“腾蛟起凤,紫电青霜”,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都是小小年纪完成的吗?案上的书还没来得及翻一遍,地上新买的书就摞得快要跟桌子一般高。每天像一头饿极的小兽,什么都吞下,什么都信以为真。他还稚嫩,没经历过锥心的腹痛,不知道食物相克,不知道有些好看的蘑菇是有毒的。
可这也是一个不怕后悔的年纪。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觉得跳跃的火苗格外好看,总想伸手去摸。大人说烫手,摸不得。我不知道何所谓烫,心中没有恐惧,反倒好奇极了。只有那团橙红色的精灵舔过我的手指,留下火辣辣的透明水泡之后,才心有余悸又心满意足地从此罢了手。妈妈说:“你这孩子真拗,不撞南墙不回头!这样会走弯路的。”我未曾后悔,也没觉得走弯路有什么不好的。
十八岁放在漫长一生里,就如同触摸火焰的年纪之于童年,他还什么都不懂,还会用“漫长”来形容一生。有扇门兀地向他打开了,他向里窥探一望无垠的星河浩瀚。什么都新鲜,什么都奇妙;迈出腿却是举步维艰,四周都是壁障,什么都无穷无尽。这片从未踏足过的世界,他多么期望一个引路人,或循循善诱,或在路上留下难解的谜题,他只需一路过关斩将,就能找到心中的那片光。可是没有引路人,也不会有什么预设的路线——整个世界都是他崭新的画纸,任何多余的痕迹都是对艺术的亵渎。他反而迟迟不敢下笔了。他蓦然发现,自己再也没法偏安一隅,贪婪地汲取前人的思想——他是时候成为一个开拓者了。年轻的、缺乏经验的、不怕摔倒的开拓者,明白了这一身份的转变,从头开始,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在无路之路上走着,也毫无畏惧。
快十八岁的时候,爱上层楼,纵使满腹愁肠,落笔也尽是华丽缱绻的辞藻,小指头尖一动都翩若惊鸿。这个年纪,他不但擅长做梦,而且深知自己的每一个梦都有实现的可能。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可能!这种美好与喜悦是丝毫不加修饰的,想掩盖也掩盖不住。站到大太阳底下,阳光还未触及皮肤,那个少年就立刻明白:这万丈光芒所及之处,我都有踏足的可能,这个世界的无尽变化,都将因我而起,某种意义上,我即是未来。
有一天,从书本中抬起头,我恍然发现:少年的天性有多么珍贵。社会学家娴熟地逻辑论证他惊世的观点,阅尽千帆的文学家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之间,少年的字太特别了。它看似工于形式,却恰恰是未经修饰,最本真的。每一篇文章后面,都是一个毫无保留的稚嫩灵魂。他只是原原本本地写下自己眼中和心底的东西,一边写一边向往别人的思想与文字,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独一无二,过了这个年纪,哪怕只是超过一天,心境截然不同,便再也写不出了。他还不曾明白:十七八岁那一只只或美而不自知的花蝴蝶,过于曼丽轻浮,却总能让人七八十岁的时候翻起,羞红了脸连忙摆手合上,却又小心翼翼地再次掀开,轻轻拂去灰尘,视若珍宝。
快十八岁的时候,就好像站在了一个透明的屏障里,身后是年少无知的自己,眼前是没有尽头的万仞山。看见了“前路漫漫,任重道远”,却又不甘心就这么抛下过去的自己,绝尘而去了。快十八岁的时候,好像突然拿到了万里长城的门票,明明知道上面的风景有多波澜壮阔,纸片在手心攥皱了,被汗浸湿了,你也知道迈开这一步,层层台阶通天,每一级都不好走。有人说,所谓无知就是不自知。那么,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算作什么呢?
快十八岁的时候,总是疑惑多于答案。今夜,暂且把人类的事业放在一旁,静下来想一想。思来想去,到头来,还是让自己给感动了。怕什么呢?烫又如何?索性就到滔天烈火中闯一闯。太阳太远了,否则我要埋在那里。
快十八岁的时候,喜悦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战胜不安。
又冲动,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