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也是我们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本文就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小学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阐述几点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机遇;挑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11-01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实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实施由国家层次、地方层次以及学校具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从而使课程的选择和管理更具有适应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这是我们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又使得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面临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笔者想就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小学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阐述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我们要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要在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上拥有适合自己的特色。在传统教学中,评估一个学校的发展往往是根据学校的升学率以及考试的分数、教学的硬件设施等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师生的心理发展、精神特征、品德修养等往往忽视。而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中,这些才是评估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校园学习和工作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種制度规范、文化氛围、精神面貌等,其核心是师生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每一个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都是对自身校园文化的挖掘、改造、提成以及展示过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三种课程形态,校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并不同于其他两种,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民主、和谐、共同协作的开发机制,这是推动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还要促使教师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世界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多样化。而教育的多样化必然会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千篇一律、众口一词,需要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因此,每一个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理论,还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开发出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理论。作为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必然要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持续的行动研究又一步步地促进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学者指出:“行动研究是形成教师专业性知识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所面临的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身心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很多的需要,理所当然要选择最有营养的因素来服务于自身的生长和发展。教师希望通过研究和工作统一的策略实现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进步,这也是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并做出积极改进的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诉求,在其整个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一些原则。
1.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知识。
课程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大类。本体知识是指学生能在课堂和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比如数理化等;条件知识是指在传授学生本体知识时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知识教师一方面可以在求学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汲取。而实践性知识相对于上述两种知识来说,更具有经验性,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能够使教师从教学型转变为专家型,知识和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其心理、思维等方面也会得到发展和进步,新课改所需要的民主、合作创新等意识也会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2.要有娴熟的课程开发的技术。
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确定课程目标的技术。(2)要有《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3)要有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4)要有课程评价技术。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实践者,还是研究者,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探究。要想具备这样的条件,教师必须有团体意识、协作意识,能够和其他人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汲取其他人的长处,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接纳别人,懂得尊重,谦让。
3.满足学生需要,符合学生兴趣。
泰勒在论述学校教育目标的来源时将“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作为首要来源。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包括:(1)研究学生的需要。(2)研究学生真正的兴趣。
所以说,如果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进行的项目或者所创建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乐此不疲地参与,并且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如果校本课程所开发的内容或者情境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厌学心理,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寻求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资源来开发课程,从而做到既彰显了本校的特色,又能激发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工作发展。这样开发的校本课程,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程,才是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
三、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建议
1.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每一个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学校师生也有具备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校本课程要突出特色,彰显个性。
2.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校本课程必须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校本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3.教育局要对各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善加引导。
不能简单地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做肯定或否定,重在实效,看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是否有益于学生。对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要有一个硬性指标,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去,激励教师放手去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异彩纷呈、生机盎然,且历久弥新。
校本课程由于其目标指向明确,内容活泼多样,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补偿,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校本课程;机遇;挑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11-01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实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实施由国家层次、地方层次以及学校具体的三级课程管理,从而使课程的选择和管理更具有适应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这是我们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又使得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面临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笔者想就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小学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阐述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我们要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和价值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都要在教育教学、文化建设上拥有适合自己的特色。在传统教学中,评估一个学校的发展往往是根据学校的升学率以及考试的分数、教学的硬件设施等作为评价的标准,而对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师生的心理发展、精神特征、品德修养等往往忽视。而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中,这些才是评估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校园学习和工作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種制度规范、文化氛围、精神面貌等,其核心是师生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每一个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都是对自身校园文化的挖掘、改造、提成以及展示过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三种课程形态,校本课程在开发的过程中并不同于其他两种,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民主、和谐、共同协作的开发机制,这是推动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还要促使教师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来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世界文化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多样化。而教育的多样化必然会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千篇一律、众口一词,需要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因此,每一个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理论,还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开发出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理论。作为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必然要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教育行动研究(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持续的行动研究又一步步地促进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学者指出:“行动研究是形成教师专业性知识的核心。作为教师,我们所面临的学生都是具有个性的,身心不断发展的生命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很多的需要,理所当然要选择最有营养的因素来服务于自身的生长和发展。教师希望通过研究和工作统一的策略实现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进步,这也是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并做出积极改进的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要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诉求,在其整个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一些原则。
1.教师要有课程开发知识。
课程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大类。本体知识是指学生能在课堂和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比如数理化等;条件知识是指在传授学生本体知识时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些知识教师一方面可以在求学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汲取。而实践性知识相对于上述两种知识来说,更具有经验性,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能够使教师从教学型转变为专家型,知识和能力得以提升。同时,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其心理、思维等方面也会得到发展和进步,新课改所需要的民主、合作创新等意识也会得到发展。因此,教师专业的成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2.要有娴熟的课程开发的技术。
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确定课程目标的技术。(2)要有《校本课程纲要》撰写技术。(3)要有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4)要有课程评价技术。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不仅是实践者,还是研究者,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探究。要想具备这样的条件,教师必须有团体意识、协作意识,能够和其他人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能够汲取其他人的长处,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接纳别人,懂得尊重,谦让。
3.满足学生需要,符合学生兴趣。
泰勒在论述学校教育目标的来源时将“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作为首要来源。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包括:(1)研究学生的需要。(2)研究学生真正的兴趣。
所以说,如果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进行的项目或者所创建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乐此不疲地参与,并且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而如果校本课程所开发的内容或者情境无法引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厌学心理,导致效率低下。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寻求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资源来开发课程,从而做到既彰显了本校的特色,又能激发出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工作发展。这样开发的校本课程,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课程,才是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
三、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些建议
1.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每一个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学校师生也有具备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校本课程要突出特色,彰显个性。
2.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
校本课程必须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和发展中的不足、缺陷,校本课程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3.教育局要对各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善加引导。
不能简单地以课堂教学的模式做肯定或否定,重在实效,看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是否有益于学生。对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要有一个硬性指标,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中去,激励教师放手去做,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异彩纷呈、生机盎然,且历久弥新。
校本课程由于其目标指向明确,内容活泼多样,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补偿,在选择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