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药物划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治疗药物为美沙拉嗪,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培菲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2.48±0.36)分,低于对照组(2.48±0.36)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培菲康;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66―01
溃疡性结肠炎为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尚未明确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结肠黏膜与下层主要被病变累及,腹痛、黏液血便以及腹泻为临床主要特征[1]。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且饮食结构逐渐调整,溃疡结肠炎发生率在不断提升,且病情迁延易反复,严重者会向结肠癌发展,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该病,包括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然而疗效一般且副作用明显,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不适感明显。微生态学逐渐发展,临床广泛关注益生菌,其有益于机体健康且可加快宿主机体微生态平衡。培菲康为益生菌复方制剂,逐渐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本文为详细探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6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药物划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治疗药物为美沙拉嗪,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培菲康。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9,年龄为37至76岁,平均(56.3±5.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7:9,年龄为38至78岁,平均(57.2±6.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每次1.0g,每天4次,疗程为8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420mg,每天3次,疗程同样为8周。
1.3 评分标准[2]
计分量化患者临床症状:①大便次数:每天≤2次为0分,3次为1分,4至5次为2分,≥6次为3分;②大便性状:0分为形便,1分为软便,2分为糊状,3分为稀水样;③血便:0分为无,1分为少量,2分为明显,3分为主要是血;④腹痛:无为0分,轻中重度分别为1、2、3分;⑤里急后重与腹胀:无为0分,有为1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标准差(x?±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见表1。
3 讨论
当前临床尚未阐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病因,多认为关联于免疫、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病理病变在粘膜下层与结肠粘膜处局限,有溃疡与炎症等表现,远端结肠与直肠被累及,多存在肠道外疾病伴随症。通过深入研究,临床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患者粪便中粪肠球菌与消化链球菌比例增加明显,双歧杆菌下降明显,说明肠道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主要作用,且机制主要概括如下:环境因素对遗传易感人群产生作用,受到肠道菌群参与作用将肠道免疫启动,最终诱发结肠炎症。因此临床逐渐应用益生菌治疗。
有学者在小鼠结肠炎中应用植物乳杆菌299V,明显改善肠黏膜病理组织学,降低肠系膜淋巴结TNF-α水平[3]。同时益生菌还可对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诱发的激活NF-κB与释放炎症介质等作用进行抑制,降低结肠黏膜NF-κB与TNF-α水平。培菲康为多菌种抑制剂,可对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进行调节,强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对内部酸碱度予以调节,对危害肠黏膜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美沙拉嗪为5-ASA(5-氨基水杨酸)控释剂型,目前临床尚未阐明5-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明确机制,可能关联于以下几个方面[4]:对花生四烯酸代谢步骤产生干扰,对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将氧自由基清除,对氧化应激诱发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或损伤进行抑制;对免疫细胞免疫反应进行抑制等。美沙拉嗪主要是应用乙基纤维素或聚甲基丙酸将5-SAS包裹,口服后于碱性环境下将5-ASA活性成分释放出来有效抗炎,维持有效浓度于远端结肠与回肠中,治疗效果类似于柳氮磺胺吡啶,且不存在磺胺基诱发的副作用,安全性高。
本组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2.48±0.36)分,低于对照组(2.48±0.36)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张永萍等人研究结果相近[5]。综上所述,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李良,张丽.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06(9):107-108.
[2]师永盛.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1.
[3]王晓辉,崔立红,浦江等.美沙拉秦联合培菲康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28(5):461-463.
[4]孙贵张.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2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13,17(7):25-26.
[5]张永萍,周益峰,汪平凡等.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对TLR4、MyD88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4,31(4):498-500.
【关键词】培菲康;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66―01
溃疡性结肠炎为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尚未明确其病因与发病机制。结肠黏膜与下层主要被病变累及,腹痛、黏液血便以及腹泻为临床主要特征[1]。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且饮食结构逐渐调整,溃疡结肠炎发生率在不断提升,且病情迁延易反复,严重者会向结肠癌发展,对患者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该病,包括免疫抑制剂、氨基水杨酸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然而疗效一般且副作用明显,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不适感明显。微生态学逐渐发展,临床广泛关注益生菌,其有益于机体健康且可加快宿主机体微生态平衡。培菲康为益生菌复方制剂,逐渐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本文为详细探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现选取患者64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药物划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治疗药物为美沙拉嗪,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培菲康。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9,年龄为37至76岁,平均(56.3±5.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7:9,年龄为38至78岁,平均(57.2±6.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每次1.0g,每天4次,疗程为8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420mg,每天3次,疗程同样为8周。
1.3 评分标准[2]
计分量化患者临床症状:①大便次数:每天≤2次为0分,3次为1分,4至5次为2分,≥6次为3分;②大便性状:0分为形便,1分为软便,2分为糊状,3分为稀水样;③血便:0分为无,1分为少量,2分为明显,3分为主要是血;④腹痛:无为0分,轻中重度分别为1、2、3分;⑤里急后重与腹胀:无为0分,有为1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用标准差(x?±s)以及均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t检验,对比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症状积分对比见表1。
3 讨论
当前临床尚未阐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与病因,多认为关联于免疫、遗传以及环境等因素。病理病变在粘膜下层与结肠粘膜处局限,有溃疡与炎症等表现,远端结肠与直肠被累及,多存在肠道外疾病伴随症。通过深入研究,临床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患者粪便中粪肠球菌与消化链球菌比例增加明显,双歧杆菌下降明显,说明肠道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发挥主要作用,且机制主要概括如下:环境因素对遗传易感人群产生作用,受到肠道菌群参与作用将肠道免疫启动,最终诱发结肠炎症。因此临床逐渐应用益生菌治疗。
有学者在小鼠结肠炎中应用植物乳杆菌299V,明显改善肠黏膜病理组织学,降低肠系膜淋巴结TNF-α水平[3]。同时益生菌还可对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诱发的激活NF-κB与释放炎症介质等作用进行抑制,降低结肠黏膜NF-κB与TNF-α水平。培菲康为多菌种抑制剂,可对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进行调节,强化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对内部酸碱度予以调节,对危害肠黏膜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美沙拉嗪为5-ASA(5-氨基水杨酸)控释剂型,目前临床尚未阐明5-AS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明确机制,可能关联于以下几个方面[4]:对花生四烯酸代谢步骤产生干扰,对前列腺素合成进行抑制;将氧自由基清除,对氧化应激诱发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或损伤进行抑制;对免疫细胞免疫反应进行抑制等。美沙拉嗪主要是应用乙基纤维素或聚甲基丙酸将5-SAS包裹,口服后于碱性环境下将5-ASA活性成分释放出来有效抗炎,维持有效浓度于远端结肠与回肠中,治疗效果类似于柳氮磺胺吡啶,且不存在磺胺基诱发的副作用,安全性高。
本组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2.48±0.36)分,低于对照组(2.48±0.36)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张永萍等人研究结果相近[5]。综上所述,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1]李良,张丽.美沙拉嗪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10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06(9):107-108.
[2]师永盛.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1.
[3]王晓辉,崔立红,浦江等.美沙拉秦联合培菲康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28(5):461-463.
[4]孙贵张.微生态制剂联合美沙拉嗪治疗2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药,2013,17(7):25-26.
[5]张永萍,周益峰,汪平凡等.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对TLR4、MyD88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4,31(4):49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