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虽然他们较为“特殊”,但完全可以借“阳光体育”的“阳光”让留守学生找回一份有自尊的爱。
关键词: 阳光体育 留守学生 阳光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因父母长期外出或者离异,寄宿在学校或者亲朋家,因长期失去父母的关爱,社会带给他们形形色色的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和刺激,未成熟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严重阻碍,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因为“特殊学生”的“特殊”,我们完全可以借“阳光体育”的“阳光”,让留守学生找回自信,找回温馨。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直刺“软肋”,绩效挂钩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标准》以课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实现课程目标。
阳光体育充满“阳光”,关键靠教师,为了将留守学生对亲情的依恋转到对体育的倾注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优先给予指导和帮助,讲解时精讲多练,示范动作优美、大方、准确,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是活动者,我乐意参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我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竞赛,要求做出特色,做出成绩,并制定了考评方案,与教师绩效挂钩。
《意见》的出台,制度的修订,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提到一个新高度,直刺有些教师不重视阳光体育的“软肋”,为全校学生带来“阳光”,更为留守学生添了一份关爱。
二、保证时间,机制落实
学校要确保每周“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活动不少于一小时。
留守学生因缺少父母关爱,易自卑、孤僻,如果引导不好,就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斥。但这些学生往往体育很出色,很爱好体育。因此,学校可设立学生课外体育兴趣活动时间制,组织教师辅导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学内容要选择那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性体育、娱乐性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并结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的新型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操等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合理安排课间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活动内容,从阳光体育的成功中找到快感,找到自信。
三、“阳光”留守,张扬个性
学校要坚持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道路,为留守学生铺就一条个人成才、报效祖国的金色大道。学校可以把留守特长生独立编班,对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和课后习题都精心设计和二次开发,保证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和专业训练时间,从而解决竞技体育所要求的训练时间问题。此外,在文化学习上充分考虑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基础,以学定教,量体裁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可在周一至周五指派各运动队的教练到对口中学基地学校训练学习,双休日和寒暑假把留守特长生集中起来训练,形成从校内到校外“一条龙”立体化训练网络。通过训练,留守学生会在成功中找到朋友,享受到别样的“阳光”。
四、走进心灵,“阳光”到位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阳光体育转移了留守学生对亲情的依恋,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不能取代的。即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在学生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不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学校要动员家长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多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电话传情。体育教师可以开通“留守学生绿色电话通道”、“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沟通交流。
言语传情。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阳光体育日记”等活动,让他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阳光体育的热爱,又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学生情感“饥饿”问题。
要给留守学生营造健康成长氛围,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就一定要坚持阳光体育锻炼,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阳光体育”的“阳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05.07.
[2]仇建生.“健康第一”目标下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方法的改革[J].南通大学报,2004,(07).
关键词: 阳光体育 留守学生 阳光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留守学生”因父母长期外出或者离异,寄宿在学校或者亲朋家,因长期失去父母的关爱,社会带给他们形形色色的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和刺激,未成熟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严重阻碍,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因为“特殊学生”的“特殊”,我们完全可以借“阳光体育”的“阳光”,让留守学生找回自信,找回温馨。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张伯苓曾说:“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处处体现着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直刺“软肋”,绩效挂钩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境,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标准》以课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实现课程目标。
阳光体育充满“阳光”,关键靠教师,为了将留守学生对亲情的依恋转到对体育的倾注上,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优先给予指导和帮助,讲解时精讲多练,示范动作优美、大方、准确,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是活动者,我乐意参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我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竞赛,要求做出特色,做出成绩,并制定了考评方案,与教师绩效挂钩。
《意见》的出台,制度的修订,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提到一个新高度,直刺有些教师不重视阳光体育的“软肋”,为全校学生带来“阳光”,更为留守学生添了一份关爱。
二、保证时间,机制落实
学校要确保每周“三课两操两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活动不少于一小时。
留守学生因缺少父母关爱,易自卑、孤僻,如果引导不好,就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排斥。但这些学生往往体育很出色,很爱好体育。因此,学校可设立学生课外体育兴趣活动时间制,组织教师辅导各种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学内容要选择那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性体育、娱乐性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并结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的新型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操等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合理安排课间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活动内容,从阳光体育的成功中找到快感,找到自信。
三、“阳光”留守,张扬个性
学校要坚持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道路,为留守学生铺就一条个人成才、报效祖国的金色大道。学校可以把留守特长生独立编班,对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和课后习题都精心设计和二次开发,保证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和专业训练时间,从而解决竞技体育所要求的训练时间问题。此外,在文化学习上充分考虑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基础,以学定教,量体裁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可在周一至周五指派各运动队的教练到对口中学基地学校训练学习,双休日和寒暑假把留守特长生集中起来训练,形成从校内到校外“一条龙”立体化训练网络。通过训练,留守学生会在成功中找到朋友,享受到别样的“阳光”。
四、走进心灵,“阳光”到位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虽然阳光体育转移了留守学生对亲情的依恋,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不能取代的。即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在学生身上,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千里迢迢给孩子寄来钱或许多价值昂贵的物品,却长年不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造成孩子“情感饥饿”。学校要动员家长多关注学生的情感问题,多交流沟通,并为亲子沟通提供条件。
电话传情。体育教师可以开通“留守学生绿色电话通道”、“亲情热线”,让亲子间能够随时随地沟通交流。
言语传情。体育教师可组织学生“与远方的家长说说心里话”和“提倡写阳光体育日记”等活动,让他们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阳光体育的热爱,又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这些方式,加强了亲子间的沟通,解决了家庭教育和学生情感“饥饿”问题。
要给留守学生营造健康成长氛围,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就一定要坚持阳光体育锻炼,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阳光体育”的“阳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05.07.
[2]仇建生.“健康第一”目标下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方法的改革[J].南通大学报,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