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各级各类学校都轰轰烈烈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着新课改,这确实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好可喜的变化。教师整天埋头苦干在微机室,制作课件,查找资料。这无疑使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了认识,学到一些网络知识,而且学生起初也有新鲜感。可笔者看到的周围的人上一节优质课,制作一节课的课件需要一个礼拜甚至是一个月。这么长的宝贵时间都用在一节课上,那还用干其他的工作吗?有时笔者会想那些国家级的优质课的课件要制作多长时间?好长时间弄不明白依据新课改要求到底应该如何上一节课,疑虑重重。
1 新课改下的课是否要穿一件华丽的外衣
无疑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这是教学的目的。可如何使教学吸引学生,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是值得教师考虑琢磨的问题。2006年3月份笔者参加一个市级培训学习,听了十几位优秀教师的说课,着实感觉震撼,课型的新颖、过程的別致深深地吸引了笔者,给人一种新鲜感。可几节课下来让笔者感到迷茫、疑惑:到底得到了什么?若自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笔者不知所得,一节课眼花缭乱,就只知欣赏美丽的图片和动画了。这些既生动又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已是表演的工具。当然这些要花费执教者好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查询,去设计,煞费苦心,可笔者觉得不一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绝对不是否定那些优质的说课,那里有好多好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2 新课改是否非要在多媒体教室上
新课改实验正在进行,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却曾经走入一个“课改”的误区:为课改而课改,为创新而创新。笔者曾以为若只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便是老教法,便是教学手段、教学用具落后,认为起码要用幻灯片、录音机、小黑板才说得上是现代化;以为一堂课下来,若只是学那些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所占用的时间多了,便是教得“死”,总觉得只有到多媒体教室去才能设计个环节或题目让学生展现个性,各抒己见才是教活。这样,花样是玩多了,课堂是热闹了,可学生却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笔者认识到,对于教师来说,不宜走形式主义的教学,不是都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才是课改,只要能让学生确实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感,任何教法都可以,手段是为了目的,切不可舍本逐末,迷失方向。
3 新课改是否就不要教师的讲或要尽可能地少讲
随着课改的不断开展,“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型向“自主探究式”转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谈讲色变”,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到底这45分钟教师要讲多长时间才不叫“满堂灌”,笔者一直闹不清楚。可有好多的数学知识教师不讲,学生怎么会自主就学好呢?好多好多的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是不会,这时该怎么办?也不讲吗?公开课都选一些好讲且能用课件的题目,那么大多数知识是否都要那样去讲?
教师应该追求每一节课都效果好、效率高,那才是课改的目的,可有的科目有的内容就要教师讲且要多讲,学生才理解得好,掌握得牢,难道那就不是一堂好课吗?笔者觉得教师不能只是热衷于阅读关于新课标的各种解读,却不愿静心研读原汁原味的课改理论,然后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新课改把教师定位为乐队中的第一小提琴手,如果现在“平等中的首席”都不演奏了,这个乐队还有谱么?笔者认为,“讲”不等于满堂灌。
4 新课改是否忌讳批评和管教学生
有的说新课改的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他们不必挺直身子端坐着听老师讲课,而是与老师一起或窃窃私语,或大声争论,有时还不举手就打断老师的讲话;老师不会因学生的冒昧而训斥他,而是认真倾听,并从插话中掌握学生的思维轨迹。有的教师也确实就这样做的,导致现在有大部分学生不服管教,为所欲为。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
5 新课改是否就是讨论、合作、小组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变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并一起进步的教学相长式的学习方式。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得到自主的发展。可看到的却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看学生是否能回答就马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是热闹了,可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吵成一团;好多学生听某个学生作权威的发言,而更多的学生是浑水摸鱼,想他自己的事,心思根本就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知道,合作是有条件的,是在独立解决不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为之,它有其独立的内涵。教师要创设合作的情境,激发合作的动机,指导合作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上庄中学)
1 新课改下的课是否要穿一件华丽的外衣
无疑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学会方法,这是教学的目的。可如何使教学吸引学生,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是值得教师考虑琢磨的问题。2006年3月份笔者参加一个市级培训学习,听了十几位优秀教师的说课,着实感觉震撼,课型的新颖、过程的別致深深地吸引了笔者,给人一种新鲜感。可几节课下来让笔者感到迷茫、疑惑:到底得到了什么?若自己是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笔者不知所得,一节课眼花缭乱,就只知欣赏美丽的图片和动画了。这些既生动又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已是表演的工具。当然这些要花费执教者好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查询,去设计,煞费苦心,可笔者觉得不一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绝对不是否定那些优质的说课,那里有好多好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2 新课改是否非要在多媒体教室上
新课改实验正在进行,新课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却曾经走入一个“课改”的误区:为课改而课改,为创新而创新。笔者曾以为若只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便是老教法,便是教学手段、教学用具落后,认为起码要用幻灯片、录音机、小黑板才说得上是现代化;以为一堂课下来,若只是学那些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所占用的时间多了,便是教得“死”,总觉得只有到多媒体教室去才能设计个环节或题目让学生展现个性,各抒己见才是教活。这样,花样是玩多了,课堂是热闹了,可学生却似乎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笔者认识到,对于教师来说,不宜走形式主义的教学,不是都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才是课改,只要能让学生确实是学有所得,学有所感,任何教法都可以,手段是为了目的,切不可舍本逐末,迷失方向。
3 新课改是否就不要教师的讲或要尽可能地少讲
随着课改的不断开展,“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型向“自主探究式”转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谈讲色变”,绞尽脑汁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到底这45分钟教师要讲多长时间才不叫“满堂灌”,笔者一直闹不清楚。可有好多的数学知识教师不讲,学生怎么会自主就学好呢?好多好多的知识教师不讲,学生就是不会,这时该怎么办?也不讲吗?公开课都选一些好讲且能用课件的题目,那么大多数知识是否都要那样去讲?
教师应该追求每一节课都效果好、效率高,那才是课改的目的,可有的科目有的内容就要教师讲且要多讲,学生才理解得好,掌握得牢,难道那就不是一堂好课吗?笔者觉得教师不能只是热衷于阅读关于新课标的各种解读,却不愿静心研读原汁原味的课改理论,然后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点。新课改把教师定位为乐队中的第一小提琴手,如果现在“平等中的首席”都不演奏了,这个乐队还有谱么?笔者认为,“讲”不等于满堂灌。
4 新课改是否忌讳批评和管教学生
有的说新课改的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他们不必挺直身子端坐着听老师讲课,而是与老师一起或窃窃私语,或大声争论,有时还不举手就打断老师的讲话;老师不会因学生的冒昧而训斥他,而是认真倾听,并从插话中掌握学生的思维轨迹。有的教师也确实就这样做的,导致现在有大部分学生不服管教,为所欲为。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
5 新课改是否就是讨论、合作、小组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变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项或双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并一起进步的教学相长式的学习方式。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得到自主的发展。可看到的却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看学生是否能回答就马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是热闹了,可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在讨论中盲目表现,不会倾听,吵成一团;好多学生听某个学生作权威的发言,而更多的学生是浑水摸鱼,想他自己的事,心思根本就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知道,合作是有条件的,是在独立解决不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去为之,它有其独立的内涵。教师要创设合作的情境,激发合作的动机,指导合作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上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