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匈奴进入欧洲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匈奴人也自称是炎黄子孙。战国时期,匈奴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常南下攻扰中原,我们所熟知的“修长城”、“公主和亲”、“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等历史重大事件,都记录着汉与匈奴的纷争与和解。
公元前48年,匈奴发生民族分裂:一部分约五千户南下归汉,称南匈奴;公元89年,北匈奴在东汉和南匈奴的联合夹击之下,再次发生分裂,少数留在原地,大部分人马向西开进,开始了漫长的西迁之旅。
几十年后,匈奴人到达里海附近的一片大草原,在那里蛰伏了将近200年。公元360年,匈奴民族重新崛起,继续向西开进,在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建起了强大的国家。公元430年前后,匈奴人再次大举西迁,到达定都班加尼亚(今匈牙利西部),建立了帝国,势力东起里海,西至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北到波罗的海,控制了东欧和西欧大部分地区。这就是今天匈牙利的前身。
匈奴人是“马上得天下”的始作俑者。剽悍的匈奴兵所到之处,欧洲人被打得落花流水,望风而逃。公元435年,最著名的匈奴首领阿提拉趁古罗马帝国分裂之际,率领匈奴兵一举击败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俯首称臣,每年纳贡700多磅黄金。公元443年,阿提拉率兵卷土重来,再败东罗马,掠夺黄金6000磅。东罗马被迫将岁贡增至2100磅。公元447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色雷斯一带发生地震,局势动荡,匈奴人第三次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东罗马不得不将多瑙河以东300英里,南北100英里的土地割让给匈奴。
公元451年,阿提拉以西罗马皇帝拒嫁公主荷诺利亚为借口,率大军杀奔西罗马首都罗马。西罗马皇帝自知不敌,请出罗马教皇去游说。罗马教皇恳请阿提拉不要毁灭罗马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并承诺保证许嫁公主。阿提拉心有所动,于是改弦易辙,率大军越过莱茵河,准备一举征服西欧。没曾想,此举中了西罗马的缓兵之计。同年7月,西罗马帝国联合同样受到威胁的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和勃良第人等组成联军,在今巴黎近郊的卡塔隆尼平原展开决战。在有备而来的强敌面前,匈奴大军首尝败绩,大伤元气,从此呈现颓势。
第二年阿提拉为报一箭之仇,再度兵发西罗马,罗马城再度告急。岂料匈奴军中发生了瘟疫,战斗力急剧下降。加上粮草不济,东罗马援军又拍马杀到,阿提拉只好黯然下令撤军。不久,阿提拉在行军途中暴病身亡。匈奴帝国群龙无首,自相残杀,帝国大厦终于在公元455年轰然倒下,欧洲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西罗马帝国被匈奴人这么一折腾,同样遍体鳞伤,一蹶不振。11年后的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罗莫洛斯被后来崛起的日耳曼人废掉了,罗马帝国也宣告灭亡。
蒙古人的“长子西征”
让我们再走进公元1235年。这一年,蒙古可汗窝阔台召集忽里勒台大会,决定遵照成吉思汗遗训,向西开疆拓土,征服世界。会议决定由各支宗王长子或长孙领兵西征,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遣长子出征。这支以拔都为统帅的“长子西征”大军,到了欧洲更是风卷残云,横扫一切劲敌!
1236年,征服伏尔加河中游的钦察诸部。1237年冬,征服俄罗斯本土和基辅。1241年,大败波兰、匈牙利和德意志3国联军。西征大军继续向西推进,波兰、捷克(波米希亚)和匈牙利被一举击败。1242年冬,正当西征大军向西欧的桥头堡——奥地利的维也纳出击时,忽然传来窝阔台去世的消息。按照老规矩,长子必须回去商讨国事。拔都立即率大军东返,远征行动遂告停止。
行军途中传来新汗继位的消息,拔都索性就在伏尔加河下游建萨莱城(今俄罗斯斯阿斯特拉罕附近)为首都,成立了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钦察汗国下设12个公国,疆土范围包括额尔齐斯河以西,多瑙河以东,克里米亚半岛及北高加索地区以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俄罗斯大部,以及乌克兰、立陶宛、保加利亚等当年都是向蒙古人纳贡的藩属公国。钦察汗对各公国分而治之,分别颁发册封诏令。再从各公国王公中选出一个代理人,任其为“全俄罗斯的大公”,由他代表蒙古人向各公国征收贡赋。钦察汗国统治俄罗斯地区将近250多年后灭亡。
但蒙古人的西征远没有就此彻底结束。公元1258年,又一支远征军攻克了位于报达的(今巴格达)阿拔斯伊斯兰教王朝,建立了伊尔汗王国。不久,和蒙古人有亲缘关系的帖木儿侵入印度,建立了蒙兀儿帝国(蒙兀儿的意思就是蒙古)。
(责编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