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理念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方面的深入贯彻实施,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重要之事。这需要历史教师树立新的理念、应用新的方法来有效推进高中历史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优化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打造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为学生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科学技术的升级迭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国的联系愈发密切,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对当下的国际形势而言,综合国力的比拼主要着眼于科技、文化等层面的软实力竞争,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利用优质的人才资源来提升国力。我国向来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注重基礎教育建设,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复合型人才。高中历史学科应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视为重点目标,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解决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时遇到的种种问题,力求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新时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即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在此背景下,在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各学段各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六大内容,具体到各学科又有了新的内涵。学史可以明智,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还能够了解史实与特定时空之间的联系,能够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进而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分析和认识中国与世界,对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极强的意义。所以,开展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是符合新时期教育要求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求。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形成观察历史的科学眼光
想要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首先要重视唯物史观在历史学习中的基本地位和重要性。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变遵循客观规律,能够形成观察历史的科学眼光,看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机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以唯物史观看待课本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减少理解难度,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记忆。因此,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历史素养,树立唯物史观的立场,避免向学生传播错误的史学观念。在日常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把唯物史观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融合,向学生阐明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课时,教师借着讲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 生产力的发展会催生新的生产关系,但旧的生产关系仍然深深影响着生产力的现状。又如,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同学们探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得益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与进步,而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又反过来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引入唯物史观的视角,能够帮助学生在唯物主义层面准确而深刻地领会历史的内涵。
(2)尊重史实、有理有据,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实证能力包括史料阅读、信息分析、考察辨别、整理归纳和史料互证五个方面,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史料与历史学习密不可分。高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和历史考试中,总会见到许多陌生的史料。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史料判断能力,有针对性地筛选和分析史料,通过缜密的逻辑推演出历史真相,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史料实证的三个原则,即论从史出、孤证不立和开放包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史料中蕴藏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个历史事件,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的内容为例,古人在记录和阐释自己的思想体系时,所使用的语言比较精炼,意蕴也非常丰富。在解读这类文字史料时,学生需要积累较多的文言文知识,以便顺利阅读和理解史料。为了提升学生阅读史料的技巧,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时,给予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堂所需的文言文史料,并自行查阅文言文解释,以日积月累的方式来形成理解史料的能力。又如,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中,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精心挑选并展示晚清时期西方社会发展的相关史料,指导学生把这些史料与维新变法的措施相对比,从而印证国人改革受到西方的影响,明白维新变法的思想来源和社会基础。
(3)紧紧抓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与探究之后,可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模式与历史研究的思维定式,很难再有历史研究常规思维的突破。所以,教师要学会按照学生历史探究的思维死角,创设历史问题研究的情境,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开拓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分析思维与视野,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锻炼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在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史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大量中外战争中中国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史料,让学生在史料的研究、探索中明确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站在当时的时间角度分析中国与列强的一系列斗争,体会弱国的无奈感。为了可以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中国近代史,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博物馆,观看鸦片战争的遗存物品;带领学生观看虎门销烟的遗址,使学生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新中国的强大。
(4)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在课堂上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探索历史的努力,要建立在学生坚实的历史知识和明确的历史课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情感目标的培养,一定要以坚实的历史知识作为依托,才可以充分体现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师要学会运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元化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与历史中的人物形成强烈的情感的共鸣,这样更容易在历史课堂上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标。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高中历史学科的情感素养培养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情感素养作为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其次,教师要学会将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典型的历史事件作为例子,将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等提升到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层面探讨,让学生在历史课题的研究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积蓄起来的强大的民族力量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为不断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尹泽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43-44.
[2]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2):44-49.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科学技术的升级迭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各国的联系愈发密切,随之而来的是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对当下的国际形势而言,综合国力的比拼主要着眼于科技、文化等层面的软实力竞争,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利用优质的人才资源来提升国力。我国向来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注重基礎教育建设,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复合型人才。高中历史学科应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视为重点目标,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解决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时遇到的种种问题,力求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新时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即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融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在此背景下,在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各学段各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六大内容,具体到各学科又有了新的内涵。学史可以明智,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还能够了解史实与特定时空之间的联系,能够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进而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分析和认识中国与世界,对于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极强的意义。所以,开展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是符合新时期教育要求的,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需求。
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形成观察历史的科学眼光
想要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首先要重视唯物史观在历史学习中的基本地位和重要性。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演变遵循客观规律,能够形成观察历史的科学眼光,看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机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以唯物史观看待课本里的历史知识,有助于减少理解难度,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记忆。因此,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历史素养,树立唯物史观的立场,避免向学生传播错误的史学观念。在日常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把唯物史观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融合,向学生阐明唯物史观的深刻内涵,例如,在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这一课时,教师借着讲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思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 生产力的发展会催生新的生产关系,但旧的生产关系仍然深深影响着生产力的现状。又如,在学习《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同学们探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得益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与进步,而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又反过来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引入唯物史观的视角,能够帮助学生在唯物主义层面准确而深刻地领会历史的内涵。
(2)尊重史实、有理有据,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实证能力包括史料阅读、信息分析、考察辨别、整理归纳和史料互证五个方面,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史料与历史学习密不可分。高中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和历史考试中,总会见到许多陌生的史料。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形成基本的史料判断能力,有针对性地筛选和分析史料,通过缜密的逻辑推演出历史真相,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史料实证的三个原则,即论从史出、孤证不立和开放包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史料中蕴藏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同一个历史事件,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单元的内容为例,古人在记录和阐释自己的思想体系时,所使用的语言比较精炼,意蕴也非常丰富。在解读这类文字史料时,学生需要积累较多的文言文知识,以便顺利阅读和理解史料。为了提升学生阅读史料的技巧,教师可以在每堂课开始时,给予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堂所需的文言文史料,并自行查阅文言文解释,以日积月累的方式来形成理解史料的能力。又如,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这一课中,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精心挑选并展示晚清时期西方社会发展的相关史料,指导学生把这些史料与维新变法的措施相对比,从而印证国人改革受到西方的影响,明白维新变法的思想来源和社会基础。
(3)紧紧抓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与探究之后,可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模式与历史研究的思维定式,很难再有历史研究常规思维的突破。所以,教师要学会按照学生历史探究的思维死角,创设历史问题研究的情境,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开拓对于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分析思维与视野,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锻炼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在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政治史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大量中外战争中中国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史料,让学生在史料的研究、探索中明确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站在当时的时间角度分析中国与列强的一系列斗争,体会弱国的无奈感。为了可以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中国近代史,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博物馆,观看鸦片战争的遗存物品;带领学生观看虎门销烟的遗址,使学生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新中国的强大。
(4)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在课堂上学生情感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探索历史的努力,要建立在学生坚实的历史知识和明确的历史课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情感目标的培养,一定要以坚实的历史知识作为依托,才可以充分体现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教师要学会运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元化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与历史中的人物形成强烈的情感的共鸣,这样更容易在历史课堂上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标。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高中历史学科的情感素养培养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情感素养作为一个长期的、有计划的目标。教师应当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其次,教师要学会将一定历史时期之内典型的历史事件作为例子,将特定的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等提升到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层面探讨,让学生在历史课题的研究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积蓄起来的强大的民族力量与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核心素养的养成策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发展、创新教学模式,为不断优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尹泽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43-44.
[2]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18(02):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