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拥有自己的“金钥匙”,主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摄取,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拥有自己的“金钥匙”,主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摄取,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首先必须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体现饱蘸着作者情感的语言文字的喜怒哀乐。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学习、品味、感悟语言之中,主动地探索求知领域,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确定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哪些学习方法,注意摸索和探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领悟及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兴高采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
(一)利用形象激发兴趣
如教《享受生活》一课时,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分析,而是先演示一下纸团缓缓展开的情形,让学生闭上眼睛抚摸,说出感受,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各种声音的描写,效果甚佳。
(二)让学生自导自演引发兴趣
如教授《一厘米》一课,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搜集整理身边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演一演。学生自导自演,兴趣浓郁。通过演一演,他们对作者的写作目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三)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如教学《都市精灵》可用课件将动物消逝前和消逝后的画面对比展示一下,必然会引发学生与作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去探究文章内容。
(四)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如教《威尼斯商人》一课时,可先用几分钟讲述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当同学们听得十分入神,情绪特别高涨时再学习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此外,还可以运用创设悬念、实践演示等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参与之乐、成功之乐,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指导学法,教师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项双向活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指导学法,而且在深钻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的备课活动中,要力求做到教师之心、作者之心、编者之心、学生之心“四心”相通。要以指导学法为出发点来设计、实施办法教学。
如《变色龙》一文,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可选择警官变化的段落为例,引导学生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这段写了什么。
(2)勾画出段中描写人物动作或外貌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或句子的作用。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本段。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本段的方法及步骤即“读——画——想——读”,以便为学习其他几段做好铺垫。
课文的其他段,学生因为有了这一段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让他们运用以上的范例,列表自学。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进行类似的其他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回忆学习《变色龙》的过程,想一想如何运用类似的方法学习课文(进行学法迁移),教师只需作适当的点拨与提示,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改变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语文大课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学校大力提倡学生运用媒体自主学习,到图书馆、书店寻找资料,或到大自然中找寻实物,要课堂展示。例如上《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形形色色的桥,进行星级导游竞赛,说说自己所发现的桥美在哪里。创造性的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会合作学习
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中的冲突,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的精神。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编演故事的结局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合作学习;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对孔乙己命运的结局讨论协商,取得共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练习,最后合作演出。他们在这种有分有合的活动中学会交流,研究分析信息,发挥创意分享成果。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竟然提出:“面对众人的嘲讽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奋起反抗?”他们还找出许多理由为孔乙己申诉:“难道孔乙己只会要面子吗?他身边的人没有一个肯帮忙吗?”……像孔乙己这种胆小、懦弱的行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无疑只有死路一条。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对教材的批判接受。探究性学习就是鼓励孩子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甚至敢于挑战教材。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会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对同一的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完全是正常的。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实就是让他们拥有了打开语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这种既“解放”老师又“救活”学生的做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拥有自己的“金钥匙”,主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摄取,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首先必须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体现饱蘸着作者情感的语言文字的喜怒哀乐。唯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学习、品味、感悟语言之中,主动地探索求知领域,培养创新意识。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确定帮助学生领会、掌握或运用哪些学习方法,注意摸索和探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并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引导领悟及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兴高采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
(一)利用形象激发兴趣
如教《享受生活》一课时,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分析,而是先演示一下纸团缓缓展开的情形,让学生闭上眼睛抚摸,说出感受,然后再进入课文的学习,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文中作者对各种声音的描写,效果甚佳。
(二)让学生自导自演引发兴趣
如教授《一厘米》一课,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搜集整理身边的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演一演。学生自导自演,兴趣浓郁。通过演一演,他们对作者的写作目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三)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如教学《都市精灵》可用课件将动物消逝前和消逝后的画面对比展示一下,必然会引发学生与作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主动去探究文章内容。
(四)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如教《威尼斯商人》一课时,可先用几分钟讲述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当同学们听得十分入神,情绪特别高涨时再学习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此外,还可以运用创设悬念、实践演示等等。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参与之乐、成功之乐,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指导学法,教师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项双向活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指导和引导作用。因此,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指导学法,而且在深钻教材、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的备课活动中,要力求做到教师之心、作者之心、编者之心、学生之心“四心”相通。要以指导学法为出发点来设计、实施办法教学。
如《变色龙》一文,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可选择警官变化的段落为例,引导学生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这段写了什么。
(2)勾画出段中描写人物动作或外貌的词句,体会这些词语或句子的作用。
(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语气读本段。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本段的方法及步骤即“读——画——想——读”,以便为学习其他几段做好铺垫。
课文的其他段,学生因为有了这一段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让他们运用以上的范例,列表自学。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进行类似的其他课文的教学时,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回忆学习《变色龙》的过程,想一想如何运用类似的方法学习课文(进行学法迁移),教师只需作适当的点拨与提示,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改变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语文大课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学校大力提倡学生运用媒体自主学习,到图书馆、书店寻找资料,或到大自然中找寻实物,要课堂展示。例如上《中国石拱桥》一课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形形色色的桥,进行星级导游竞赛,说说自己所发现的桥美在哪里。创造性的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学会合作学习
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中的冲突,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的精神。例如在教授《孔乙己》一课编演故事的结局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合作学习;组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对孔乙己命运的结局讨论协商,取得共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练习,最后合作演出。他们在这种有分有合的活动中学会交流,研究分析信息,发挥创意分享成果。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对知识的批判性考察,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竟然提出:“面对众人的嘲讽孔乙己为什么不去奋起反抗?”他们还找出许多理由为孔乙己申诉:“难道孔乙己只会要面子吗?他身边的人没有一个肯帮忙吗?”……像孔乙己这种胆小、懦弱的行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无疑只有死路一条。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对教材的批判接受。探究性学习就是鼓励孩子敢于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想法,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甚至敢于挑战教材。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会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对同一的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完全是正常的。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实就是让他们拥有了打开语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这种既“解放”老师又“救活”学生的做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