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银行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国外也设立了很多办事处。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时常会爆发流动性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大环境对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影响不断提高。因此,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危机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2008年的全球性次贷危机和2013年我国银行市场意外爆发的“钱荒”事件,都提醒这我们流动性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巨大现实意义。面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兼顾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营层面实行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应对这一风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风险管理
一、我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
(一)外部原因分析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经济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成熟金融市场的的标准之一就是变现能力,市场越成熟,变现能力更强,与之相应其流动性风险也就小。同样的我们可以认为弱势一个金融市场的体系相对不够完善不够成熟,那么它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对流动性风险的判断与规避能力也会相对较弱,所以金融市场体系的成熟度对与一个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受我国具体国策限制,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简单,不能通过不同的资产组合来获得流动性,流动性管理的空间相对狭窄。
第二、利率变动也影响着流动性问题。一旦银行的利率发生大的变动时,一些银行的客户就会评估自己的利润收入是否比外购其他金融理财商品是否更加有利,对比之下若是稍有不利,客户便会选择放弃原有的储蓄计划转而取出自己的存款,这样一来就会对银行的储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引起银行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会失去银行所拥有的信用体系,也就是说银行这时就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利率变动还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借贷成本。
第三、经济周期性调节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贷款企业生产与发展,进一步影响到银行资产流动性。如果市场预期恶化,银行资产的质量将会大幅下降,到期时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资产流动性下降,增加流动性风险。
(二)内部原因分析
外部原因的影响只是构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一部分原因,想要探究其发展所限因素就必须全面的分析,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不仅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程度的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面做具体阐述:
第一、基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一个特点非常显著,那就是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规避意识还非常不足,常常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国有银行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强大的国家信用作为支撑,政府的隐形担保使得金融机构一般很少发生流动性危机更甚至是破产。人们总是将银行命运与国家政府联系在一起,长期的隐形信用担保使得银行流动性管理者在应对流动性危机时过于依赖政府或央行的调节,而不是对流动性风险自我管理。
第二、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其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通过资金的期限转换,也就是说银行将客户短期的存款变成银行自身的一个长期盈利的项目。负债业务到期日和银行资产的不匹配即“借短贷长”的现象,使得银行总是面临客户提现的要求,所以总结来说流动性风险的本质就是指银行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引发的资金周转问题与流动问题。
第三、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还是过于单一,到目前贷款仍是银行的主要资产项目,缺乏新的资金利用途径与盈利途径,而且银行的资金贷出的期限远远大于流入的时间,长此以往资金短缺问题必然会出现,所以必然会引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第四、科技的进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银行开发的理财产品逐渐失去吸引力。类似于“余额宝”之类的产品以其投资周期短、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和银行基金理财类产品等优势,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相较于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创先,银行理财还在故步自封,产品创新不足使其难以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相当于是给了银行当头一击,从各方面对银行的发展起到了压制作用,进一步的限制了银行的资金流入渠道,流动性风险大大提高。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尽管在很多方面我国银行业监管都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但是我国银行业发展起步晚,使用资源管理时间长,资产负债管理的应用在中国仅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所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很多方面都还有待发展与完善。
从银行经营层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首先,由不良贷款导致的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差,意味着银行收回资金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会导致商业银行清偿能力变差,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发生。银行的资产业务过于单一,存贷比例过高,且贷款业务不仅受到合同期限的限制,还有可能出现信用违约风险,再加上资产负债业务时间期限不协调,各个方面都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其次,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较为单一,大部分银行都是依靠央行贷款或同业拆借,没有设置开发多层次资本渠道。资金一旦发生缺口,,将难以弥补。
从流动性监管方面分析。一、银行业更多依靠银监会等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银行内部监管意识不强,监管动力不足,流动性风险管理治标不治本。二、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上都有较大的差距,而监管部门设立统一的标准不能适用各层次银行。由于我国的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创新,这也给了中间业务发展壮大的空间,所以借此机遇银行资金应用渠道也应该更加广泛,更加多元,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贷款来维系长此以往必定会引发流动性风险问题。三、流动性风险不是一成不变,问题在不断地更新,同样不同银行、不同时间点流动性的状况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也要不断更新,要针对问题,分析大局,逐步创新,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是动态的,但是很显然我国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还远远不够,从意识方面来讲,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非常缺乏,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的金融管理技术也有待提高,从监管机制上来讲,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督和预警机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复杂的环境下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还远远不够。 三、流动性风险应对策略
(一)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市场仍然不够成熟,发展过程中存在单一性与不稳定的特点,不仅仅是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同样还有待提高。
要想发展货币市场,不仅要继续完善已有的以同业拆借、票据、国债为主体的货币市场体系,逐步消除市场分化,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水平,还要为商业银行发行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开放一条通道,使其可以通过货币基金的方式来筹集资金,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
债券市场这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模式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学些他们,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获得流动性较大的金融资产,从根本上拓宽证券资本市场资金获取渠道,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降低其流动风险性。
(二)加强意识,重视管理
流动性风险问题死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银行必须对这一问题有清晰地认识,并有一套自己的规避方法与解决途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提高政策敏感性和利率变动敏感性,快速反应、正确预期市场变化,把握先机。对流动性缺口要科学判断。同时要注重自身的资金管理,开启多元化的资金流通渠道,对资产负债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建议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流通模式,尽最大可能规避流动性风险问题。
(三)战略弥补流动性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要积极寻求切实有效的战略来弥补资金流动性的问题,主动去避免流动性风险问题。具体可以做到严格控制不良资产的流入并对其这一部分资产做清除,尽可能的提高银行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此来降低流动性风险。还可以通过对贷款客户进行还要做到全程监控,有效信息要及时反馈,努力做到预防与控制并行。要不断消减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应得到一定的呆账核销自主权,对现行的呆账核销制度进行变革,以增强银行对核销呆账的积极性和应对能力;改革不良资产出售方式,推进结构化出售不良资产的方式;灵活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二、商业银行应当细化存贷款分类,以及资金流动性需求分类,并且进行详细记录,加强银行对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这样能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银行资本结构,增强银行资本的流动性。三、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已充分证明创新是发展的最强驱动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如:在国家监管允许的前提下,推广不可无条件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鼓励存款沉淀等。
(四)加强流动性风险监管
当前我国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监管比较僵硬。我国商业银行从经营水平、资金规模来说各有不同,监管机构不能刻板监管,应当建立符合各类银行实际的信息体系,切实做到分类监管,差别化管理。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已经完全融入国际市场。因此,我们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还要做到与国际接轨。要扩大流动性风险监管范围,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迎难而上不断优化自己,提升自己,磨练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伟,庄健,文根第,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
[2] 曾刚.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J].农村金融研究,2014(07).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风险 风险管理
一、我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
(一)外部原因分析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经济环境因素有很多,主要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尽管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成熟金融市场的的标准之一就是变现能力,市场越成熟,变现能力更强,与之相应其流动性风险也就小。同样的我们可以认为弱势一个金融市场的体系相对不够完善不够成熟,那么它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对流动性风险的判断与规避能力也会相对较弱,所以金融市场体系的成熟度对与一个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受我国具体国策限制,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简单,不能通过不同的资产组合来获得流动性,流动性管理的空间相对狭窄。
第二、利率变动也影响着流动性问题。一旦银行的利率发生大的变动时,一些银行的客户就会评估自己的利润收入是否比外购其他金融理财商品是否更加有利,对比之下若是稍有不利,客户便会选择放弃原有的储蓄计划转而取出自己的存款,这样一来就会对银行的储蓄稳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引起银行偿债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会失去银行所拥有的信用体系,也就是说银行这时就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利率变动还会影响到货币市场的借贷成本。
第三、经济周期性调节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贷款企业生产与发展,进一步影响到银行资产流动性。如果市场预期恶化,银行资产的质量将会大幅下降,到期时银行无法收回贷款,资产流动性下降,增加流动性风险。
(二)内部原因分析
外部原因的影响只是构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一部分原因,想要探究其发展所限因素就必须全面的分析,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不仅有外部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程度的内部因素的影响,下面做具体阐述:
第一、基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一个特点非常显著,那就是我国商业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与规避意识还非常不足,常常不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国有银行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强大的国家信用作为支撑,政府的隐形担保使得金融机构一般很少发生流动性危机更甚至是破产。人们总是将银行命运与国家政府联系在一起,长期的隐形信用担保使得银行流动性管理者在应对流动性危机时过于依赖政府或央行的调节,而不是对流动性风险自我管理。
第二、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来看,其主要的盈利手段就是通过资金的期限转换,也就是说银行将客户短期的存款变成银行自身的一个长期盈利的项目。负债业务到期日和银行资产的不匹配即“借短贷长”的现象,使得银行总是面临客户提现的要求,所以总结来说流动性风险的本质就是指银行盈利能力不足,进而引发的资金周转问题与流动问题。
第三、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还是过于单一,到目前贷款仍是银行的主要资产项目,缺乏新的资金利用途径与盈利途径,而且银行的资金贷出的期限远远大于流入的时间,长此以往资金短缺问题必然会出现,所以必然会引起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第四、科技的进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银行开发的理财产品逐渐失去吸引力。类似于“余额宝”之类的产品以其投资周期短、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和银行基金理财类产品等优势,使得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相较于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创先,银行理财还在故步自封,产品创新不足使其难以满足各层次的需求。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相当于是给了银行当头一击,从各方面对银行的发展起到了压制作用,进一步的限制了银行的资金流入渠道,流动性风险大大提高。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尽管在很多方面我国银行业监管都达到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但是我国银行业发展起步晚,使用资源管理时间长,资产负债管理的应用在中国仅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完善。所以,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很多方面都还有待发展与完善。
从银行经营层面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首先,由不良贷款导致的银行的资产质量变差,意味着银行收回资金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最终会导致商业银行清偿能力变差,造成流动性风险的发生。银行的资产业务过于单一,存贷比例过高,且贷款业务不仅受到合同期限的限制,还有可能出现信用违约风险,再加上资产负债业务时间期限不协调,各个方面都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其次,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较为单一,大部分银行都是依靠央行贷款或同业拆借,没有设置开发多层次资本渠道。资金一旦发生缺口,,将难以弥补。
从流动性监管方面分析。一、银行业更多依靠银监会等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银行内部监管意识不强,监管动力不足,流动性风险管理治标不治本。二、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上都有较大的差距,而监管部门设立统一的标准不能适用各层次银行。由于我国的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创新,这也给了中间业务发展壮大的空间,所以借此机遇银行资金应用渠道也应该更加广泛,更加多元,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贷款来维系长此以往必定会引发流动性风险问题。三、流动性风险不是一成不变,问题在不断地更新,同样不同银行、不同时间点流动性的状况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也要不断更新,要针对问题,分析大局,逐步创新,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管要是动态的,但是很显然我国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还远远不够,从意识方面来讲,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非常缺乏,从技术层面上讲,我国的金融管理技术也有待提高,从监管机制上来讲,对流动性风险的监督和预警机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复杂的环境下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还远远不够。 三、流动性风险应对策略
(一)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我国金融市场仍然不够成熟,发展过程中存在单一性与不稳定的特点,不仅仅是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同样还有待提高。
要想发展货币市场,不仅要继续完善已有的以同业拆借、票据、国债为主体的货币市场体系,逐步消除市场分化,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水平,还要为商业银行发行和管理货币市场基金开放一条通道,使其可以通过货币基金的方式来筹集资金,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
债券市场这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模式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学些他们,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获得流动性较大的金融资产,从根本上拓宽证券资本市场资金获取渠道,大力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从各个方面降低其流动风险性。
(二)加强意识,重视管理
流动性风险问题死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银行必须对这一问题有清晰地认识,并有一套自己的规避方法与解决途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的研究提高政策敏感性和利率变动敏感性,快速反应、正确预期市场变化,把握先机。对流动性缺口要科学判断。同时要注重自身的资金管理,开启多元化的资金流通渠道,对资产负债情况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建议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流通模式,尽最大可能规避流动性风险问题。
(三)战略弥补流动性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要积极寻求切实有效的战略来弥补资金流动性的问题,主动去避免流动性风险问题。具体可以做到严格控制不良资产的流入并对其这一部分资产做清除,尽可能的提高银行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此来降低流动性风险。还可以通过对贷款客户进行还要做到全程监控,有效信息要及时反馈,努力做到预防与控制并行。要不断消减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应得到一定的呆账核销自主权,对现行的呆账核销制度进行变革,以增强银行对核销呆账的积极性和应对能力;改革不良资产出售方式,推进结构化出售不良资产的方式;灵活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二、商业银行应当细化存贷款分类,以及资金流动性需求分类,并且进行详细记录,加强银行对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这样能很大程度上的改善银行资本结构,增强银行资本的流动性。三、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已充分证明创新是发展的最强驱动力,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同样需要不断创新。如:在国家监管允许的前提下,推广不可无条件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鼓励存款沉淀等。
(四)加强流动性风险监管
当前我国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监管比较僵硬。我国商业银行从经营水平、资金规模来说各有不同,监管机构不能刻板监管,应当建立符合各类银行实际的信息体系,切实做到分类监管,差别化管理。在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我国经济金融市场已经完全融入国际市场。因此,我们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还要做到与国际接轨。要扩大流动性风险监管范围,抓住国际市场的机遇,迎难而上不断优化自己,提升自己,磨练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模式,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伟,庄健,文根第,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清華大学出版社.
[2] 曾刚.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J].农村金融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