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人文素质就是学员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文化理念等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养。素养的高与低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在培养学员的过程中老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课的设置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以上2个方面对培养学员的人文素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素质;培养;学员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一)“人文素质”的传统解读
要了解“人文素质”,首先就要界定清何为“人文”。“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中所提到的“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提到的“人文”是涵括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和。简短的文字却把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融于一体。但是“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成为了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人文素质含义的核心内容。
(二)“人文素质”的当代含义
光明日报曾对“人文素质”展开讨论,将“人文素质”界定为“一个人成其为人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对“人文素质”含义的概括,都是从人的自身出发对其内在的品行作以概述。实际上“人文素质”这一概念所包涵的不仅仅流于人的品行层面,更重要的应是超越品行而内化为人的精神与灵魂这一维度。“人文素质”可以说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相交汇、既有民族传承又有时代特征的融合体。它应当由充满着真、善、美的人格为核心价值体系组成,是人发乎心的人文情感与人文价值观的统一体。概括而言,其容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于一体,是人在人文科学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养的水平与境界。
二、老师是培养学员人文素质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人文素质的高与低决定了学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的高与低,在学员的职业生涯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老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比较高,对老师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师德师风和相应的教学与管理辅助能力都有要求,这其中既有对老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有对对老师教育理念方面的要求。
(一)老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老师专业能力是指老师在教学、科研以及学习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这是老师专业的支撑点。针对提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老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1. 运用适当的教法解决授课难点
老师是知识的传输者,也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是老师的最重要的使命,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应用两方面。针对提高学员人文素质这一理念的提出,老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上也应当成为一名创新者。不仅有开启学员对知识向往的知识存储量,更要有开启学员的心智和历练学员的思维利器,因此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的再认识、新挖掘应当是教学中老师授课的最大难点。
2. 创新教学理念解决授课重点
教学应遵循积累、开启、素养的授课理念,应清晰意识到素养是授课重点。比如电气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原理比较多,要求学员的基础知识储备要够用,才能顺利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新知识接受过程中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其核心应当是教授学员一种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门课程、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一种适合学情的教学理念,是成就课堂成为“创新摇篮”缺一不可的三要素。
(二)老师人文素质的提升
知识的传授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开启和灵魂的启迪,也就是对于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员的要求同样也是对老师的要求,是老师应当牢牢守望的阵地。只有知识的仓储地才是文明的摇篮,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也不完全是力量,虽然我们要永远追求知识。作为老师,应当着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敢于把推陈出新的教学理念与适合学情的教学类型相结合,服务于培养学员,培养于综合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员人文素质的需要,提升学员的任职能力
(一)专业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第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第二,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第三,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第四,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专业课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指在遵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适应需求出发进行学科的专业设置,从而指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辅之以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对学员专业学科知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学员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专业课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员任职能力的需要
教育不是为学生注满一桶水,而应当为学生点燃一把火。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是一种社会的需要,但是专业化并不应当成为束缚人之为人、开启人文天地心灵视野的藩篱。人文素质提倡的完满人格,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的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有文化的人相加。可见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让学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是任职的需要,但是完成好所赋予的任务,还是不够的,仅仅注重智商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让学员用一条腿走路,还需要情商与胆识相结合的另外一条腿的配合,这样的学员才能适应未来任务的需要和考量。
参考文献:
[1] 肖化移. 全面发展的职业人[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1).
[2] 周金生,彭书雄. 人文学科与人文素质[N]. 光明日报,2004 08 30.
[3] 蓝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新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53.
[关键词]人文素质;培养;学员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一)“人文素质”的传统解读
要了解“人文素质”,首先就要界定清何为“人文”。“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中所提到的“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所提到的“人文”是涵括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和。简短的文字却把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融于一体。但是“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成为了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人文素质含义的核心内容。
(二)“人文素质”的当代含义
光明日报曾对“人文素质”展开讨论,将“人文素质”界定为“一个人成其为人发展为人的内在品质”。对“人文素质”含义的概括,都是从人的自身出发对其内在的品行作以概述。实际上“人文素质”这一概念所包涵的不仅仅流于人的品行层面,更重要的应是超越品行而内化为人的精神与灵魂这一维度。“人文素质”可以说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意识相交汇、既有民族传承又有时代特征的融合体。它应当由充满着真、善、美的人格为核心价值体系组成,是人发乎心的人文情感与人文价值观的统一体。概括而言,其容学科知识、思维方法、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于一体,是人在人文科学方面所达到的综合素养的水平与境界。
二、老师是培养学员人文素质的第一责任人,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人文素质的高与低决定了学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的高与低,在学员的职业生涯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老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比较高,对老师专业能力、人文素质、师德师风和相应的教学与管理辅助能力都有要求,这其中既有对老师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也有对对老师教育理念方面的要求。
(一)老师专业能力的要求
老师专业能力是指老师在教学、科研以及学习中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这是老师专业的支撑点。针对提高学员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老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1. 运用适当的教法解决授课难点
老师是知识的传输者,也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是老师的最重要的使命,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应用两方面。针对提高学员人文素质这一理念的提出,老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上也应当成为一名创新者。不仅有开启学员对知识向往的知识存储量,更要有开启学员的心智和历练学员的思维利器,因此在教学中对于知识的再认识、新挖掘应当是教学中老师授课的最大难点。
2. 创新教学理念解决授课重点
教学应遵循积累、开启、素养的授课理念,应清晰意识到素养是授课重点。比如电气课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原理比较多,要求学员的基础知识储备要够用,才能顺利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新知识接受过程中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其核心应当是教授学员一种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门课程、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师、一种适合学情的教学理念,是成就课堂成为“创新摇篮”缺一不可的三要素。
(二)老师人文素质的提升
知识的传授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人的心智的开启和灵魂的启迪,也就是对于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员的要求同样也是对老师的要求,是老师应当牢牢守望的阵地。只有知识的仓储地才是文明的摇篮,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也不完全是力量,虽然我们要永远追求知识。作为老师,应当着力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敢于把推陈出新的教学理念与适合学情的教学类型相结合,服务于培养学员,培养于综合素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课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员人文素质的需要,提升学员的任职能力
(一)专业课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第一,培养目标和规格;第二,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第三,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第四,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专业课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指在遵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适应需求出发进行学科的专业设置,从而指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辅之以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注重对学员专业学科知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培养出的学员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
(二)专业课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员任职能力的需要
教育不是为学生注满一桶水,而应当为学生点燃一把火。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是一种社会的需要,但是专业化并不应当成为束缚人之为人、开启人文天地心灵视野的藩篱。人文素质提倡的完满人格,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的人、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有文化的人相加。可见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让学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是任职的需要,但是完成好所赋予的任务,还是不够的,仅仅注重智商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让学员用一条腿走路,还需要情商与胆识相结合的另外一条腿的配合,这样的学员才能适应未来任务的需要和考量。
参考文献:
[1] 肖化移. 全面发展的职业人[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1).
[2] 周金生,彭书雄. 人文学科与人文素质[N]. 光明日报,2004 08 30.
[3] 蓝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新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