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得到不断提高。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endoscopicmulti-bandmueosectomy,MBM)是近期推广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微创技术,与传统

其他文献
患者男,45岁,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绞痛,与体位无关,伴大汗、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呕血、黑便,遂来我院急诊。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有40余年的历史,随着内镜及各种器械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该方法目前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正常情况下,胆管和胰管共同开口十二指肠降部形成乳头,但有极少数人存在变异。我们从1992年起至2012年20年间共行ERCP8620例,其中发现15例患者,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球部,占0.17%。此类情况国内外的相关报道较少,现就胆管异位开口患者的ERCP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54例ERCP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5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于入院24h内完成ERCP检查,50例成功留置引流管行鼻一胆囊引流(ENGBD),成功率92.6%;4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未成功。46例(92.0%)于术后24h内临床症状改善,5~14d拔出引流管
为能更好地观察胃肠道黏膜,内镜诊疗时需向腔内注气。目前绝大多数使用空气注气法,其优点在于经济、方便、供给充足,缺点是由于空气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会引起术中、术后腹痛和腹胀等不适,且过度充气有可能导致镜身在腔道内结袢,不利于操作的顺利完成。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及细胞块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传统影像学检查(CT、MRI、B超)、EUS—FNA的15例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液基细胞学(LBC)、细胞块检查。同时,比较4种检查技术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假性囊肿7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1例,胰腺癌3例
周怀洋,1994年5月生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2021年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毕业,师从麻元彬。2018年,《版纳写生》入选西安美术学院2018艺术季暨第九届研究生学术月现场个案展;2019年,《疎而不漏之一、之二》入選第四届陕西美术写生作品展;2020年,《峭石》入选西安美术学院2020艺术季暨第十届研究生学术月现场个案展;2021年,《观物之生》系列在西安美术学院2021届研究生毕业展览中获
期刊
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间,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应用末端绝缘手术刀(IT刀)电切治疗难治性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2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联合流式细胞术(FCM)在诊断腹膜后及纵隔等深部位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腹膜后或纵隔肿大淋巴结疑似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EUS—FNA联合FCM以及EUS—FNA联合普通细胞学病理学的检测结果,结合最终诊断结果统计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性并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中最终8例确诊为淋巴瘤,14例确诊
由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瑞金医院、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中国医学促进会胃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中国医师协会信息网络中心共同主办的第13届全国消化道恶性病变介入诊疗研讨会暨2013消化系疾病微创诊治新技术国际论坛定于2013年12月20至22日在上海万丽酒店举行。
目的探讨非医源性胆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以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35例内镜证实的非医源性胆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病因以及ERCP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包括黄疸27例(77.1%)、腹痛22例(62.9%)、呕血2例(5.7%)、黑便1例(2.9%)、便血1例(2.9%),出现Quincke三联征4例。胆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为肝胆恶性肿瘤(29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