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为中职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创新视角下的中职教育,需要达到人才培育的目的,使学生能在相应教学中明确自身的学习导向。从发展角度来讲,《分析化学》是诸多工学类课程中的基本学科,课程涉及食品分析、环境监测及制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基于此,就创新视角下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开展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创新视角 《分析化学》 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主体培育方向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结合相应课程体制,使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务必充分认知创新视角下中职教育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促使学生的个人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得到合理开发。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分析化学》的课程形式进行探索,重视该课程中“量”的核心意义,促使学生能够深度了解化工产业的发展形式。
一、中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作用
《分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元素、物质构成形式以及物质状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形式。由此可见,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有利的。首先,课程涵括了物质的演变过程,学生能通过了解物质发展及演变过程,逐渐掌握基本化学理论的核心含义。其次,该课程也为医学的发展也有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中给定了一些药物或物质的分析和检测方法,通过对其含量及成分进行测定,从而为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供一定建议。
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學现状
1.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统一
该课程需要结合基本化学理论进行综合性探索,而实际教学设计中实践与理论相背离。导致教学组织和教学循环构建出现一定方向性偏差,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传统教学、实训训练与学生学习存在一定方向性偏差,极其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某些化学理论较难理解,且诸多化学概论过于抽象,促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合理开发。
2.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
该课程所涉及的理论较多,且知识点较为复杂,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理解某些重点理论,无法贯彻人才培养的目标,促使学生专业素养得不到提高。同时,实践教学中某些教学演示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学生在后期自主训练中不会使用实验仪器,或存在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教学方式落后
《分析化学》的理论较多,且教师多采用宣讲式的教学方式,而该形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探索与理解。同时,实验教学中教师并未结合新时期信息化的技术模式进行教学,容易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无趣,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三、基于创新视角下的中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应结合《分析化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堂形式,确保教学形式得到有效改革。由此,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进行优化:
(1)理论教学。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探索,以此为基础设计基本教学逻辑,从而提升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度。由此可见,教师应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此类教学内容,结合分析化学的重点进行讲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课程重点,提升学生的认知度。同时,课程开展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探知,根据学生就业导向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主体的有效性。另外,教师也应注意探究课程所对接的方向,将课程内容与化工理论、医学理论、质检理论等方式进行综合整合,构建相应课程侧重点,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需合理设置评价细则,重点阐述理论和实验的评价分值,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逻辑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方式,采用问题和学习两方面因素进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根据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了解自身理论的掌握情况。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结合理论课程的进程特征进行优化,引导学生根据理论课程中的实验部分进行探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教学需根据工业、医学等产业的特征形式进行模拟设计,采用“互联网+”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学中需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提高教学交互的有效性。例如,教师上传相关实验视频于“MOOC”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在该平台进行对比实验,提示学生汇总实践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错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探究,有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由此,需采用以下流程进行设计。首先,教师需根据当地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整合探知,根据当地的工业特征确立出特色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探究式”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讲解中,教师可在此基础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实验方法,根据酸碱滴定的要求进行理解,同时结合溶液的特性进行综合性讲述。另外,可设立某一具体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流程,根据不同实验现象选择需要滴定的物质,依据滴定环境和滴定要求确立出实验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程度,还有效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应拓展Orgin软件的应用模式,引导学生在计算机中分析各类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综合性模拟,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
3.开发学生学科素养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教师需采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该学科的发展形式和应用方向,并在此基础汇总融入“质量”及“控制”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秉承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需根据“量”的实践要求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采用模拟实验的办法分析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误差,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合理引入相应的教学案例,采用“微课”的形式展示重点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生意识。最后,教师需根据理论、实验两方面要素进行创新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断认知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中职教学,教师应注意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采用全面、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开展学科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颖.中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283.
[2]孟强.基于学习任务的中职分析化学有效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8,(9):196.
[3]何紫莹.中职分析化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8,(19):187+189.
[4]王希华,王金凤.中职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6):65.
【关键词】创新视角 《分析化学》 中职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主体培育方向是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结合相应课程体制,使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由此可见,教师务必充分认知创新视角下中职教育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促使学生的个人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得到合理开发。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分析化学》的课程形式进行探索,重视该课程中“量”的核心意义,促使学生能够深度了解化工产业的发展形式。
一、中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作用
《分析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元素、物质构成形式以及物质状态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特征形式。由此可见,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是有利的。首先,课程涵括了物质的演变过程,学生能通过了解物质发展及演变过程,逐渐掌握基本化学理论的核心含义。其次,该课程也为医学的发展也有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中给定了一些药物或物质的分析和检测方法,通过对其含量及成分进行测定,从而为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提供一定建议。
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學现状
1.理论与实践教学不统一
该课程需要结合基本化学理论进行综合性探索,而实际教学设计中实践与理论相背离。导致教学组织和教学循环构建出现一定方向性偏差,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传统教学、实训训练与学生学习存在一定方向性偏差,极其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同时,某些化学理论较难理解,且诸多化学概论过于抽象,促使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合理开发。
2.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
该课程所涉及的理论较多,且知识点较为复杂,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理解某些重点理论,无法贯彻人才培养的目标,促使学生专业素养得不到提高。同时,实践教学中某些教学演示过于简单,容易导致学生在后期自主训练中不会使用实验仪器,或存在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教学方式落后
《分析化学》的理论较多,且教师多采用宣讲式的教学方式,而该形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探索与理解。同时,实验教学中教师并未结合新时期信息化的技术模式进行教学,容易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无趣,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三、基于创新视角下的中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应结合《分析化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堂形式,确保教学形式得到有效改革。由此,需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进行优化:
(1)理论教学。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探索,以此为基础设计基本教学逻辑,从而提升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度。由此可见,教师应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此类教学内容,结合分析化学的重点进行讲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课程重点,提升学生的认知度。同时,课程开展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探知,根据学生就业导向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主体的有效性。另外,教师也应注意探究课程所对接的方向,将课程内容与化工理论、医学理论、质检理论等方式进行综合整合,构建相应课程侧重点,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教师需合理设置评价细则,重点阐述理论和实验的评价分值,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逻辑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例如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方式,采用问题和学习两方面因素进行实践探究,引导学生根据采用自评和他评的方式,了解自身理论的掌握情况。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应结合理论课程的进程特征进行优化,引导学生根据理论课程中的实验部分进行探究,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教学需根据工业、医学等产业的特征形式进行模拟设计,采用“互联网+”的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探索,从而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教学中需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实践,提高教学交互的有效性。例如,教师上传相关实验视频于“MOOC”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在该平台进行对比实验,提示学生汇总实践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错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
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探究,有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由此,需采用以下流程进行设计。首先,教师需根据当地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整合探知,根据当地的工业特征确立出特色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探究式”教学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讲解中,教师可在此基础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实验方法,根据酸碱滴定的要求进行理解,同时结合溶液的特性进行综合性讲述。另外,可设立某一具体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实验流程,根据不同实验现象选择需要滴定的物质,依据滴定环境和滴定要求确立出实验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认知程度,还有效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应拓展Orgin软件的应用模式,引导学生在计算机中分析各类实验数据,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综合性模拟,提升学生的基本技能。
3.开发学生学科素养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教师需采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该学科的发展形式和应用方向,并在此基础汇总融入“质量”及“控制”的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秉承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需根据“量”的实践要求进行设计,引导学生采用模拟实验的办法分析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误差,进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当合理引入相应的教学案例,采用“微课”的形式展示重点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探索与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生意识。最后,教师需根据理论、实验两方面要素进行创新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在实验中不断认知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中职教学,教师应注意设定合理的教学情境,采用全面、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开展学科教育,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黎颖.中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283.
[2]孟强.基于学习任务的中职分析化学有效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8,(9):196.
[3]何紫莹.中职分析化学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8,(19):187+189.
[4]王希华,王金凤.中职检验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