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康的身体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根本保障,而体育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健身健体意识,贯穿健身健体方法,激发学生的健身健体潜能,促进学生的身心走向和谐、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身健体;核心素养;任务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068-01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发展学生的体能体质,引导学生健身健体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健身健体、育体育心进而育人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向,也是“核心素养”视野下体育教学的任务表达。
一、培养意识:健身健体教学的当务之急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健身健体的氛围,让学生崇尚健身健体、追求健身健体。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机械灌输,而应和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健身健体意识。只有师生平等地交流,才能让学生的健身健体意识有效提升。例如,学习“中长跑技术”时,学生普遍提不起興趣。究其根本,一是因为中长跑运动需要学生付出很多的体力;二是因为学生不了解中长跑运动对健身健体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展开“聊天式对话”,让学生了解中长跑的一般知识,了解到中长跑运动对于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个体的耐力素质,增强个体的下肢肌肉力量等方面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和谐了师生关系,激活了学生的中长跑运动兴趣。学生不仅接纳了中长跑运动,而且积极参与到中长跑运动中,为体育健身意识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健身健体意识,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到健身健体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拥有了健身健体的意识,才会寻求健身健体的方法,才能形成健身健体的习惯。同时,只有强化学生的健身健体意识,并让学生将健身健体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贯穿方法:健身健体教学的必由路径
健身健体方法是体育健身健体教学的重点。体育健身健体方法主要有这样几个维度:耐力训练、灵敏度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在体育健身健体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自我感觉,如自己是否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体育锻炼后是否能够较快地消除疲劳等。如果学生在健身健体过程中精神不振或者锻炼时容易疲劳、出汗,有头晕感觉,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明原因。教师还应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增强学生的适应力。例如,“跳跃练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行为,如小鸟飞行、马儿奔跑、小兔子跳跃等,并让学生自己把脉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呼吸次数等,以此增强学生对体育健身健体活动与机能发展关系的认识。通过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自测,学生能够领悟到健身健体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要想取得良好的健身健体效果,必须坚持经常锻炼,持之以恒。“一曝十寒”式的体育锻炼,往往收效甚微。只有掌握锻炼方法,坚持经常、有规律地锻炼,学生的体能、体健水平才能获得提高。
通常而言,学生的健身健体应该由易而难,由简而繁,从小到大,逐渐加大负荷。要让学生明确,只有在体育锻炼之后有轻微的疲劳,并且这种疲劳感能够很快恢复的体育运动负荷、活动负荷才是合适的。如果体育健身健体活动负荷高,就必须缓和下来或者暂停下来。如此,才能真正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三、激发潜能:健身健体教学的内生策略
学生的体育健身健体活动水平不仅需要外在的支持,更依赖于个体自身的努力。学生的体育健身健体能力是指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在体育健身健体过程中释放自己的能力,这是体育健身健体教学的内生策略。例如,教学“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前,教师可安排两个辅助性练习:一是传递实心球,二是投掷实心球。教师可让学生分别用站、跪、坐传递,体会背弓及发力部位,再用同样的动作投掷体会每个动作的发力顺序。这样的教学,能充分诱发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内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健体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植中,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健身健体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在体育健身健体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积极的调整、应对,从而让自己的身心发展处于最佳状态。
健身健体是“核心素养”视野下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终身的健身健体意识,贯穿健身健体方法,激发学生健身健体潜能,是体育健身健体教学的根本保障。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一定能培育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托英.如何开发小学阳光体育课堂[J].吉林教育,2017(15).
[2]谈晨程.强化健体意识促进学生成长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12).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身健体;核心素养;任务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1-0068-01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发展学生的体能体质,引导学生健身健体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健身健体、育体育心进而育人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动向,也是“核心素养”视野下体育教学的任务表达。
一、培养意识:健身健体教学的当务之急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健身健体的氛围,让学生崇尚健身健体、追求健身健体。教学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机械灌输,而应和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培养学生的健身健体意识。只有师生平等地交流,才能让学生的健身健体意识有效提升。例如,学习“中长跑技术”时,学生普遍提不起興趣。究其根本,一是因为中长跑运动需要学生付出很多的体力;二是因为学生不了解中长跑运动对健身健体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展开“聊天式对话”,让学生了解中长跑的一般知识,了解到中长跑运动对于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个体的耐力素质,增强个体的下肢肌肉力量等方面的作用。这样的教学,和谐了师生关系,激活了学生的中长跑运动兴趣。学生不仅接纳了中长跑运动,而且积极参与到中长跑运动中,为体育健身意识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健身健体意识,要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要让学生认识到健身健体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拥有了健身健体的意识,才会寻求健身健体的方法,才能形成健身健体的习惯。同时,只有强化学生的健身健体意识,并让学生将健身健体积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二、贯穿方法:健身健体教学的必由路径
健身健体方法是体育健身健体教学的重点。体育健身健体方法主要有这样几个维度:耐力训练、灵敏度训练、速度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在体育健身健体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自我感觉,如自己是否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体育锻炼后是否能够较快地消除疲劳等。如果学生在健身健体过程中精神不振或者锻炼时容易疲劳、出汗,有头晕感觉,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明原因。教师还应通过体育锻炼,让学生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增强学生的适应力。例如,“跳跃练习”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动物的行为,如小鸟飞行、马儿奔跑、小兔子跳跃等,并让学生自己把脉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呼吸次数等,以此增强学生对体育健身健体活动与机能发展关系的认识。通过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自测,学生能够领悟到健身健体对身体各个器官的作用。要想取得良好的健身健体效果,必须坚持经常锻炼,持之以恒。“一曝十寒”式的体育锻炼,往往收效甚微。只有掌握锻炼方法,坚持经常、有规律地锻炼,学生的体能、体健水平才能获得提高。
通常而言,学生的健身健体应该由易而难,由简而繁,从小到大,逐渐加大负荷。要让学生明确,只有在体育锻炼之后有轻微的疲劳,并且这种疲劳感能够很快恢复的体育运动负荷、活动负荷才是合适的。如果体育健身健体活动负荷高,就必须缓和下来或者暂停下来。如此,才能真正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
三、激发潜能:健身健体教学的内生策略
学生的体育健身健体活动水平不仅需要外在的支持,更依赖于个体自身的努力。学生的体育健身健体能力是指学生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让学生在体育健身健体过程中释放自己的能力,这是体育健身健体教学的内生策略。例如,教学“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前,教师可安排两个辅助性练习:一是传递实心球,二是投掷实心球。教师可让学生分别用站、跪、坐传递,体会背弓及发力部位,再用同样的动作投掷体会每个动作的发力顺序。这样的教学,能充分诱发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内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健体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植中,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健身健体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在体育健身健体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积极的调整、应对,从而让自己的身心发展处于最佳状态。
健身健体是“核心素养”视野下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终身的健身健体意识,贯穿健身健体方法,激发学生健身健体潜能,是体育健身健体教学的根本保障。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一定能培育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可持续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托英.如何开发小学阳光体育课堂[J].吉林教育,2017(15).
[2]谈晨程.强化健体意识促进学生成长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