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中的去年8月,盛夏流光长明,绿皮火车迟缓地驶过粤北的密密山岭、重重水域,蒸腾的尾气飘散于空中,在铁轨周围氤氲成诗。从北纬37度到北纬23度的跨越,行行重行行,我来到这片珠江水系含纳的广阔土地,归于“中大”,毗邻珠江,傍水而居。
“中大”情怀
“你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了许多年。”
骊歌初唱的夏天,凤凰花芯抽出极长的蕊,同样红艳的花瓣从血色的花萼内侧伸出,丝丝缕缕的纹路浸入花尾的黄晕中,延续着春季木棉带来的热烈。在中山大学最古老的南校区里,学子们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些隐匿在郁郁葱葱中的红楼,恍惚间我曾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树参天,一瓦翡翠,一砖朱红,四方檐角,水轻涌,清风散,晚霞明,不会太喧嚣,也不会太寂寞,却又足够温暖。
“中大”整体由一条中轴线分为东西两区,漫步于中轴线上,一端的尽头便是“中大”标志性的石牌门,北门外的珠江晚风猎猎作响,吹得“国立中山大学”几个牌坊刻字显得愈加清晰坚定。记得上学期上过一门课程是专门讲述“中大”历史变迁的,课堂上我总是痴醉于老师口中那段关于他学在“中大”的深刻印记。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心里问自己,我内心深处镌刻珍藏的“中大”印记,是粤地岭南的脉脉长情吗?是逸仙路上风吹榕叶的沙沙作响吗?是公教楼到图书馆之间的数米阳光吗?是三行情书林飘荡的浪漫吗?还是十二月满天飘飞的凤凰花瓣?又或者是从一饭窜到三饭的味道吗?还有浩然矗立的石门牌坊和中山铜像……
浪漫主义的商科生
因为数理能力较差,我在高中读的是文科,可未曾想到,在进入大学后,我却一头扎进了经济学的“魔鬼海洋”。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左有高等数学的无情摧残,右有微观宏观经济学的肆意碾压,再辅之管理学等课程的大量内容,倒真把我逼得是欲哭无泪。但在逐渐适应这种快节奏的课程安排后,我也渐渐发现了经济学的“俏皮可爱”之处,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形的,而可乐的易拉罐是圆形的。各个商家之间的价格博弈就好像一场奇妙的推理游戏一般,让我“乐不思蜀”。
虽然主修商科,但因为骨子里有一颗文学的心,我还选修了几门文史哲的课程。我清楚地记得,上学期上过一门哲学系老师的课,他在呼吁我们看宫崎骏的经典电影《天空之城》后,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要去过有意义有价值不后悔的人生。我想,我会始终记得老师所传达的精神:“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性才是有希望的,保持一份成熟的天真,做一个有趣的大人。”
商科因为学业繁重,背诵的东西繁多且需要做大量计算,经常被列入“十大掉头发专业”之一,但有时虽会忙得饭都不想吃,却总有让人感动的片刻。
还记得那时夜已深,早就门禁了,楼里还有个别宿舍亮着灯。我走在从图书馆回宿舍的幽静小道上,站在墨色之外,把四周一一看遍。图书馆前的驻足,深夜的楼道,日升月浮,星河起舞,“月转过梧桐树影”,都成了那些不可复制的夜晚里独一无二的记忆。我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在背负沉重生活前进的时候,不要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难的不是自强,而是不息地自强,就像我们头顶的这片星空一样宽广。
闲情小札
“中大”校园藏身闹市区,但高墙里自有自己的一份安逸宁静,“中大”在学术上声名远播,但更让我受益的却是思想开放,活泼自由。南草坪的蓝天,那里住着尼采口中所说的自由,小北门外的夜晚,有着青春的歌和稚嫩的诗,这一切都让人无比庆幸能够生活在这个园子里。
这些天,忙碌之余仍然想要种梦在心里头,回忆很多,但仿佛一回头,还是可以看见图书馆的旧时光,以及楼上飘来的一缕缕墨香。“中大”里的每一处寥廓与轩邈、细微与琐碎,都值得记录,都值得作为一帧帧鲜活的记忆实实在在地收藏好。
水中倒影苍劲,阳光晒干心事,花间水边浸染了干净与透亮。“中大”光华,文脉文风,湖边总少不了一些晨练的老教授。我还记得刚开学那会儿,曾一度好奇地上前问询。他是一名中文系教授,亲切和蔼,眼里有光,话里有力,让我看到一股文化精神的赓续与传承。于是在某个凑巧的清晨,我也“装模作样”地跟着他捣鼓起来。他是一名清瘦孤独的贤博学者,可是我知道,他的精神饱满而丰盈,是我曾经幻想中的文人墨骨。临走时,他还不忘嘱咐一声:“小伙子,别忘多来中文系听听课哦!”急着赶去上课的我心中是久久的感动与温暖,至今不能忘怀。
中山客
“愿为春风,植荒十年,换得一时春生。”已经不记得在何处看过这句话,半年来的多少个晨昏定省,希望在以后的将来,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商科学生,同时不忘记对于文学的热爱。在图书馆学习累了,或是刚从教室里出来时,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中轴线处的中山先生像,希望我的眼眸里永远是热爱与希望的光亮,似“中大”青年一样的意气风发。
黯与亮的碰撞,是似曾相识,是焕然一新。明与暗的结合,勾绘出“中大”独特的剪影。晦明变化的一日里是跃动的身影在夕光中停驻。其实故事远远不止这些,每天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都在上演着,一批批在“中大”孜孜求学的他们,那些追求卓越的故事,每一幕的剪影都很美。
从前往后看,是游客,回首间指点新鲜;从后往前看,是住客,寻一点温暖回忆。致我的此间“中大”,我的此间少年,我的此间夜色,我的我,我的你,我的他們,我们共同珍视的中山情。从你的四季走过,岁盛暑气蒸,可长歌,可痛饮,唯不可离去。
“愿你的青春恣意飞扬,终得其所。”
“中大”情怀
“你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了许多年。”
骊歌初唱的夏天,凤凰花芯抽出极长的蕊,同样红艳的花瓣从血色的花萼内侧伸出,丝丝缕缕的纹路浸入花尾的黄晕中,延续着春季木棉带来的热烈。在中山大学最古老的南校区里,学子们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些隐匿在郁郁葱葱中的红楼,恍惚间我曾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树参天,一瓦翡翠,一砖朱红,四方檐角,水轻涌,清风散,晚霞明,不会太喧嚣,也不会太寂寞,却又足够温暖。
“中大”整体由一条中轴线分为东西两区,漫步于中轴线上,一端的尽头便是“中大”标志性的石牌门,北门外的珠江晚风猎猎作响,吹得“国立中山大学”几个牌坊刻字显得愈加清晰坚定。记得上学期上过一门课程是专门讲述“中大”历史变迁的,课堂上我总是痴醉于老师口中那段关于他学在“中大”的深刻印记。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心里问自己,我内心深处镌刻珍藏的“中大”印记,是粤地岭南的脉脉长情吗?是逸仙路上风吹榕叶的沙沙作响吗?是公教楼到图书馆之间的数米阳光吗?是三行情书林飘荡的浪漫吗?还是十二月满天飘飞的凤凰花瓣?又或者是从一饭窜到三饭的味道吗?还有浩然矗立的石门牌坊和中山铜像……
浪漫主义的商科生
因为数理能力较差,我在高中读的是文科,可未曾想到,在进入大学后,我却一头扎进了经济学的“魔鬼海洋”。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左有高等数学的无情摧残,右有微观宏观经济学的肆意碾压,再辅之管理学等课程的大量内容,倒真把我逼得是欲哭无泪。但在逐渐适应这种快节奏的课程安排后,我也渐渐发现了经济学的“俏皮可爱”之处,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形的,而可乐的易拉罐是圆形的。各个商家之间的价格博弈就好像一场奇妙的推理游戏一般,让我“乐不思蜀”。
虽然主修商科,但因为骨子里有一颗文学的心,我还选修了几门文史哲的课程。我清楚地记得,上学期上过一门哲学系老师的课,他在呼吁我们看宫崎骏的经典电影《天空之城》后,又在课堂上告诉我们要去过有意义有价值不后悔的人生。我想,我会始终记得老师所传达的精神:“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性才是有希望的,保持一份成熟的天真,做一个有趣的大人。”
商科因为学业繁重,背诵的东西繁多且需要做大量计算,经常被列入“十大掉头发专业”之一,但有时虽会忙得饭都不想吃,却总有让人感动的片刻。
还记得那时夜已深,早就门禁了,楼里还有个别宿舍亮着灯。我走在从图书馆回宿舍的幽静小道上,站在墨色之外,把四周一一看遍。图书馆前的驻足,深夜的楼道,日升月浮,星河起舞,“月转过梧桐树影”,都成了那些不可复制的夜晚里独一无二的记忆。我也希望学弟学妹们“在背负沉重生活前进的时候,不要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难的不是自强,而是不息地自强,就像我们头顶的这片星空一样宽广。
闲情小札
“中大”校园藏身闹市区,但高墙里自有自己的一份安逸宁静,“中大”在学术上声名远播,但更让我受益的却是思想开放,活泼自由。南草坪的蓝天,那里住着尼采口中所说的自由,小北门外的夜晚,有着青春的歌和稚嫩的诗,这一切都让人无比庆幸能够生活在这个园子里。
这些天,忙碌之余仍然想要种梦在心里头,回忆很多,但仿佛一回头,还是可以看见图书馆的旧时光,以及楼上飘来的一缕缕墨香。“中大”里的每一处寥廓与轩邈、细微与琐碎,都值得记录,都值得作为一帧帧鲜活的记忆实实在在地收藏好。
水中倒影苍劲,阳光晒干心事,花间水边浸染了干净与透亮。“中大”光华,文脉文风,湖边总少不了一些晨练的老教授。我还记得刚开学那会儿,曾一度好奇地上前问询。他是一名中文系教授,亲切和蔼,眼里有光,话里有力,让我看到一股文化精神的赓续与传承。于是在某个凑巧的清晨,我也“装模作样”地跟着他捣鼓起来。他是一名清瘦孤独的贤博学者,可是我知道,他的精神饱满而丰盈,是我曾经幻想中的文人墨骨。临走时,他还不忘嘱咐一声:“小伙子,别忘多来中文系听听课哦!”急着赶去上课的我心中是久久的感动与温暖,至今不能忘怀。
中山客
“愿为春风,植荒十年,换得一时春生。”已经不记得在何处看过这句话,半年来的多少个晨昏定省,希望在以后的将来,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商科学生,同时不忘记对于文学的热爱。在图书馆学习累了,或是刚从教室里出来时,偶尔会抬起头来看看中轴线处的中山先生像,希望我的眼眸里永远是热爱与希望的光亮,似“中大”青年一样的意气风发。
黯与亮的碰撞,是似曾相识,是焕然一新。明与暗的结合,勾绘出“中大”独特的剪影。晦明变化的一日里是跃动的身影在夕光中停驻。其实故事远远不止这些,每天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都在上演着,一批批在“中大”孜孜求学的他们,那些追求卓越的故事,每一幕的剪影都很美。
从前往后看,是游客,回首间指点新鲜;从后往前看,是住客,寻一点温暖回忆。致我的此间“中大”,我的此间少年,我的此间夜色,我的我,我的你,我的他們,我们共同珍视的中山情。从你的四季走过,岁盛暑气蒸,可长歌,可痛饮,唯不可离去。
“愿你的青春恣意飞扬,终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