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我曾做过一次测试:在语文学习中,你感到最难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最难?57位学生中有46位感到最难的是写作文(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感到难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此,很多作文课都是老师指导完以后,学生咬着笔杆愣神,有的学生甚至轻轻唠叨:“我最怕写作文了。”是的,不但学生怕写作文,就连有些老师也怕上作文课,抱怨学生写不出好文章。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尽情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习作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是在一定的情绪、情感的推动下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获取习作的生活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素材。如双休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劳动的体验和收获。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并及时地进行活动记录。学生因为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习作就理所当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乐趣了。
二、引导认真观察
作文难,其实难就难在没有材料可写,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习作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1.勤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学校中可以观察,在家庭中可以观察,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有着让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更得留心观察;不仅要观察周围的人,而且要观察周围的事物;新奇的事物要观察,那些别人不注意的事物也要注意观察。
2.巧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包括听、问、记。观察一个事物,首先要选准观察点,观察点的选择决定了习作内容,其次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要有耐心,因為有的事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清楚地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才有可能把它完整地叙述清楚。
3.善思考。在观察的时候,要善于思考。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或许很多,但在习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必须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分析、取舍,不要硬把观察到的东西全都罗列出来,这样就有可能写成流水账似的文章。在学生的作文中,对人的描写往往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在观察时,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例如记叙一次活动,学生往往只是粗略地写几句话概括出活动的开始及最后的结果。而最扣人心弦的过程往往都不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其原因是在活动中没有进行细致的观察。
观察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唯有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加工,才能让那些零散的珠子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串项链。
二、倡导自由表达
“自由”是很重要的。作文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对精神创造“自由度”的要求很高。心灵不自由,笔墨不自由,就很难写出好文章。以往的作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恰恰不是给学生以更大、更多的自由,而是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粗暴批改(包括不分主次、四面出击的“精批细改”)等。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
记得教材中有一命题作文,要求学生“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写下水文、选优秀习作等。堂上,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写作指导,尽管我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还是启而不发,写出来的内容,编造味浓,大多为“帮别人拿东西”、“捡钱包交警察叔叔”、“护送小弟弟”等,缺乏真情实感。为写好这篇文章,我让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务劳动会”。由于活动趣味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活动,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写起文章来自然具有真实感,融真情于文章,不再认为无话可说。
我们要善于营造气氛,通过具体形象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口、眼、手等一起动的习惯,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丰富的内容可写。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才能写出乐趣,写出新意。
五、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
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张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文章批改,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深刻。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习作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在习作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是在一定的情绪、情感的推动下产生的。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获取习作的生活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素材。如双休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劳动的体验和收获。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属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活动,并及时地进行活动记录。学生因为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习作就理所当然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乐趣了。
二、引导认真观察
作文难,其实难就难在没有材料可写,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习作时才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1.勤观察。处处留心皆学问,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学校中可以观察,在家庭中可以观察,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有着让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素材,更得留心观察;不仅要观察周围的人,而且要观察周围的事物;新奇的事物要观察,那些别人不注意的事物也要注意观察。
2.巧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还包括听、问、记。观察一个事物,首先要选准观察点,观察点的选择决定了习作内容,其次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要有耐心,因為有的事物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清楚地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才有可能把它完整地叙述清楚。
3.善思考。在观察的时候,要善于思考。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或许很多,但在习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必须对手中的素材进行分析、取舍,不要硬把观察到的东西全都罗列出来,这样就有可能写成流水账似的文章。在学生的作文中,对人的描写往往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在观察时,不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例如记叙一次活动,学生往往只是粗略地写几句话概括出活动的开始及最后的结果。而最扣人心弦的过程往往都不能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其原因是在活动中没有进行细致的观察。
观察和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唯有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加工,才能让那些零散的珠子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串项链。
二、倡导自由表达
“自由”是很重要的。作文是一种“精神”的个性创造,对精神创造“自由度”的要求很高。心灵不自由,笔墨不自由,就很难写出好文章。以往的作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恰恰不是给学生以更大、更多的自由,而是强行命题、框死文体、规定写法、限定字数、粗暴批改(包括不分主次、四面出击的“精批细改”)等。这就从根本上背离了写作内在的“自由创造规律”,是不足取的。
记得教材中有一命题作文,要求学生“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写下水文、选优秀习作等。堂上,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写作指导,尽管我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还是启而不发,写出来的内容,编造味浓,大多为“帮别人拿东西”、“捡钱包交警察叔叔”、“护送小弟弟”等,缺乏真情实感。为写好这篇文章,我让孩子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务劳动会”。由于活动趣味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活动,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写起文章来自然具有真实感,融真情于文章,不再认为无话可说。
我们要善于营造气氛,通过具体形象的游戏,培养学生的口、眼、手等一起动的习惯,使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有丰富的内容可写。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才能写出乐趣,写出新意。
五、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
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张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文章批改,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