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武汉到保康,我的脑海里总浮现着想象中的油菜坡,那摇曳多情的黄色海洋,以及活在晓苏作品中的人物与故事。
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油菜坡总是遥不可及。我们的中巴车轻轻拂过江汉平原,淌进了襄阳地界,山渐高,路越险,偶见零星的土坡,稀疏横着几丘油菜,引得大家几声欢呼,而我心渐渐下坠,那魂牵梦绕的油菜坡,那些传奇故事,真是如此平凡?车至马良,闯入峡谷深山之中,两旁峻崖入云,车身游龙般传来转弯艰涩的震颤。
爬过河谷,一个开阔的平坝映入眼帘,有人遥指,那是作家晓苏的住宅,红檐褐墙点缀在河边一片绿叶之上。苏家花园,小镇上无人不知,这个作家长兄,带领着弟弟们,为父母修了一座安享晚年的安乐之地,他们逢年过节,总要回到这里。三楼的大厅,除了家宴的其乐融融,时有各地交流的诗人墨客,谈笑风生,或风雅小曲,或幽默故事,引发多少“将进酒”的豪情,把智慧与美都飘洒在花园里。
也就在这里,晓苏写出许多有意思的城乡故事。我在镇上的小诊所里,看到人们很乐意给作家做一点小事,晓苏就像鱼儿放到了河里,亲切地用本地话跟乡亲交谈,小学生般谦逊而多礼。街上的小卖部、小吃店、发廊、旅店……样样俱齐,麻雀虽小,各种传奇故事都可能发生,我的疑问也渐有了充盈的实在感。各种农具、特产摆在路邊,客车站处处是背包拎袋的乡下人,他们正置买东西,准备回家过清明。
当我们的客车盘旋在越爬越高的大山大岭,慢慢驶进晓苏出生的故乡店垭,高崖深谷,道路曲折,山体更宠大了,几里少人烟,偶有一两户人家,白砖黑瓦,卧在空旷的树林间。村民或在修房屋,或在地头劳作,萧索的清明冷风细雨,偏添来几许凄凉。风中的农民,篷乱的头发,灰脸土布,没有富贵的显摆,却有朴实的厚道,眉眼间透着山里人的坚韧与倔强。这些被生活重压的精灵,把情感埋藏得很深,厚实的衣服里包孕着刚烈似火的性情,一旦有人点燃,那木纳的表情会陡然欢笑,人性深处的力量会放胆绵延,贯通厚实的地底,从细弱的须根,穿棱茎脉,抵达叶腺,轰轰烈烈地阳光一把。
这可能是真实的油菜坡,没有影视上如诗如画的菜花海洋,也没有满山回转的甜美歌舞。尽管油菜花曾在这里满山遍野,博得油菜坡的美誉。而今,它只羞答答地藏在山间的某个角落,开着寂寞的花。
是大山的儿子晓苏再次发现了它,把童年的梦幻始终牵绕着落家岭,深情回馈这块热土,使它焕发了青春的生命活力。当油菜坡的名字,激荡在全国热爱文学的读者心目中,传回落家岭,油菜坡这个民间传唤的乳名,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我们从当地人骄傲的眼神中,从那字正腔圆,带着乡土气息的呼唤中,读懂了油菜坡。晓苏把一切无私给了故乡,积极为族人办事。现在他热情地给亲朋介绍,和每一个平凡的乡亲交谈致意,为了满足每个人的心愿,他考虑详尽周到,把哀思沉静的清明大会,办得隆重肃穆,又幽默风趣,酣畅浓烈。歌舞表演会上,深山里的光棍兄弟,从来没有看到如此美丽的女子,晓苏让他们和美女合了一张影,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他们笑得很灿烂。也许这是他们卑微生命中一辈子的美好回忆,作家细枝末节的关切,浸漫着平凡人性的温情,在油菜坡,闪烁如烛。
那些离乡打工的农民工,家里劳动的妇女,空巢老人……他们可能是油菜坡的,也许是隔河羊村的,马良小镇的,保康乃至全国的,都隐隐地,稀稀地聚陇,汇聚在作家的梦幻里,落地到这个实实在在的山岭上,有了灵气,有了悲欢,有了讲不完的故事。
我想,人们一定会回到故乡,从国外,从沿海,从武汉,从保康,跋山涉水,在这荒寂的山岭上洒下油菜籽,让它像当年那样,成为黄绿色的丝带,摇曳生姿的花海,永远羁绊着人性的挣扎,照耀精神的故乡,孕育美的精灵。
(作者介绍:野啸,本名王星虎,1980年生,贵州麻江人,文学博士。在《短篇小说》上发表有小说《伯乡》《吊脚楼的月亮》《故里三公》等。)
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油菜坡总是遥不可及。我们的中巴车轻轻拂过江汉平原,淌进了襄阳地界,山渐高,路越险,偶见零星的土坡,稀疏横着几丘油菜,引得大家几声欢呼,而我心渐渐下坠,那魂牵梦绕的油菜坡,那些传奇故事,真是如此平凡?车至马良,闯入峡谷深山之中,两旁峻崖入云,车身游龙般传来转弯艰涩的震颤。
爬过河谷,一个开阔的平坝映入眼帘,有人遥指,那是作家晓苏的住宅,红檐褐墙点缀在河边一片绿叶之上。苏家花园,小镇上无人不知,这个作家长兄,带领着弟弟们,为父母修了一座安享晚年的安乐之地,他们逢年过节,总要回到这里。三楼的大厅,除了家宴的其乐融融,时有各地交流的诗人墨客,谈笑风生,或风雅小曲,或幽默故事,引发多少“将进酒”的豪情,把智慧与美都飘洒在花园里。
也就在这里,晓苏写出许多有意思的城乡故事。我在镇上的小诊所里,看到人们很乐意给作家做一点小事,晓苏就像鱼儿放到了河里,亲切地用本地话跟乡亲交谈,小学生般谦逊而多礼。街上的小卖部、小吃店、发廊、旅店……样样俱齐,麻雀虽小,各种传奇故事都可能发生,我的疑问也渐有了充盈的实在感。各种农具、特产摆在路邊,客车站处处是背包拎袋的乡下人,他们正置买东西,准备回家过清明。
当我们的客车盘旋在越爬越高的大山大岭,慢慢驶进晓苏出生的故乡店垭,高崖深谷,道路曲折,山体更宠大了,几里少人烟,偶有一两户人家,白砖黑瓦,卧在空旷的树林间。村民或在修房屋,或在地头劳作,萧索的清明冷风细雨,偏添来几许凄凉。风中的农民,篷乱的头发,灰脸土布,没有富贵的显摆,却有朴实的厚道,眉眼间透着山里人的坚韧与倔强。这些被生活重压的精灵,把情感埋藏得很深,厚实的衣服里包孕着刚烈似火的性情,一旦有人点燃,那木纳的表情会陡然欢笑,人性深处的力量会放胆绵延,贯通厚实的地底,从细弱的须根,穿棱茎脉,抵达叶腺,轰轰烈烈地阳光一把。
这可能是真实的油菜坡,没有影视上如诗如画的菜花海洋,也没有满山回转的甜美歌舞。尽管油菜花曾在这里满山遍野,博得油菜坡的美誉。而今,它只羞答答地藏在山间的某个角落,开着寂寞的花。
是大山的儿子晓苏再次发现了它,把童年的梦幻始终牵绕着落家岭,深情回馈这块热土,使它焕发了青春的生命活力。当油菜坡的名字,激荡在全国热爱文学的读者心目中,传回落家岭,油菜坡这个民间传唤的乳名,渐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我们从当地人骄傲的眼神中,从那字正腔圆,带着乡土气息的呼唤中,读懂了油菜坡。晓苏把一切无私给了故乡,积极为族人办事。现在他热情地给亲朋介绍,和每一个平凡的乡亲交谈致意,为了满足每个人的心愿,他考虑详尽周到,把哀思沉静的清明大会,办得隆重肃穆,又幽默风趣,酣畅浓烈。歌舞表演会上,深山里的光棍兄弟,从来没有看到如此美丽的女子,晓苏让他们和美女合了一张影,在众人的哄笑声中,他们笑得很灿烂。也许这是他们卑微生命中一辈子的美好回忆,作家细枝末节的关切,浸漫着平凡人性的温情,在油菜坡,闪烁如烛。
那些离乡打工的农民工,家里劳动的妇女,空巢老人……他们可能是油菜坡的,也许是隔河羊村的,马良小镇的,保康乃至全国的,都隐隐地,稀稀地聚陇,汇聚在作家的梦幻里,落地到这个实实在在的山岭上,有了灵气,有了悲欢,有了讲不完的故事。
我想,人们一定会回到故乡,从国外,从沿海,从武汉,从保康,跋山涉水,在这荒寂的山岭上洒下油菜籽,让它像当年那样,成为黄绿色的丝带,摇曳生姿的花海,永远羁绊着人性的挣扎,照耀精神的故乡,孕育美的精灵。
(作者介绍:野啸,本名王星虎,1980年生,贵州麻江人,文学博士。在《短篇小说》上发表有小说《伯乡》《吊脚楼的月亮》《故里三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