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能自己照顾自己,完整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它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技巧。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将来社会生活都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自信心;生活技能
美国幼儿教育学家威姆斯博士曾经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与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幼儿的依赖性,就会产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与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性格弱点。家长和部分教师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 这是在害了孩子,而不是爱孩子的表现。现实生活的这种情况,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有利于幼儿自信的建立,增强责任感,熟练掌握日常事务的处理能力,对幼儿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3-6岁的幼儿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发展情况,依据生活自理现状,有针对、有规划地对开展幼儿自理能力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还是主流,社会家庭结构大多还是四老二青一小,幼儿自然就成为家庭的核心成员,是家长、爷爷奶奶心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在家里有这么多的大人围绕着,幼儿想自己动手的机会都没有,爷爷奶奶为了不让小孩子挨饿,一口一口的喂养,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帮孩子穿脱衣裤、穿鞋穿袜都是应该的事情。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不能面对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具备独立成长的能力。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家务、不会扫地、收拾物品、不会穿鞋,不会系鞋带……家长无底线的包办代替,使幼儿产生一种错觉:凡是自己不想干的事情,都会有人帮着干。
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班级孩子多,老师工作紧张、繁忙,需要不断提高效率,导致有些老师在很多时候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例如看到孩子自己吃饭常常在桌上、地上到处都是散落的菜和饭粒,老师嫌脏不好擦洗,认为不如自己喂幼儿吃得快,干净还节约时间;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有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老师还要帮他洗干净、晾干,很麻烦;孩子穿衣时,把衣服穿反了,纽扣不对齐、重穿整理怕耽误时间,但凡总总情况,幼儿教师普遍认为与其这样麻烦,倒不如自己代为包办、迅速完成了事。慢慢地,幼儿缺少了锻炼机会,缺乏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古城。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事情不会做、不愿意做,遇到困难就退缩,找人代劳,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在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曾经有教育学家指出:幼儿的学习能力与自理能力关键培养期就是学前教育阶段。
二、增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意识
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增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遇到问题就主动想办法动手解决。如通过谈话“我是小能手”、“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主题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小能手,有能力干好一些生活上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老师和家长会非常欣赏他们,让她们能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三、耐心指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
根据幼儿的身体和生理发展特征,幼儿教师要逐步提出目标、教学活动计划,对幼儿的具体要求,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幼儿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例如,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4 岁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 5岁的孩子要求做事情要提高效率、迅速、整齐干净地完成穿衣、洗脸、洗手、吃饭等习惯,完成后要把物料收拾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幼儿做一些常见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洗菜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幼儿一些小任务,完成以后给予大大的奖励,激发幼儿独立完成事情的兴趣。幼儿园的小孩子年龄虽然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大班的孩子可以每天安排小小值日生。在班级管理上负责管理活动区域。中班的孩子可以安排做小小农场主,每天早晨回园,给小农场的花、草、菜等农作物浇水。小班的孩子则可以做餐前、餐后值日生,即餐前和老师一起擦桌子,协助老师一起分小盘、分小勺。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孩子们感到有趣,快乐,有成就感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方式调动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培养他们自理能力的良好习惯。
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空间,投入环创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理能力锻炼的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很容易会自己系错扣子,于是,我们便找了许多色彩鲜艳的碎布,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图案,如小乌龟,小花猫,小白兔等,然后创设一种运动情景,让小动物们赛跑,谁跑得快就跑到上面,谁跑的慢就在下面,这样让幼儿有兴趣地练习系扣子、整理衣服。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不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也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我们除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外,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首先让家长认识到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了解这个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我们可以请一些优秀的家长或者教育专家向家长们介绍育儿经验,通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学到更多、更具体的方法,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他们幼儿教育能力,有助理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社区、家庭、教师、幼儿的共同参与,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把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美男.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 大学,2014.
[2]廉志娟.幼儿教育中培養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14):160.
[3]高艳迪.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7):158.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自信心;生活技能
美国幼儿教育学家威姆斯博士曾经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与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幼儿的依赖性,就会产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与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性格弱点。家长和部分教师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 这是在害了孩子,而不是爱孩子的表现。现实生活的这种情况,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有利于幼儿自信的建立,增强责任感,熟练掌握日常事务的处理能力,对幼儿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3-6岁的幼儿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身体发展情况,依据生活自理现状,有针对、有规划地对开展幼儿自理能力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还是主流,社会家庭结构大多还是四老二青一小,幼儿自然就成为家庭的核心成员,是家长、爷爷奶奶心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在家里有这么多的大人围绕着,幼儿想自己动手的机会都没有,爷爷奶奶为了不让小孩子挨饿,一口一口的喂养,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帮孩子穿脱衣裤、穿鞋穿袜都是应该的事情。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溺爱,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不能面对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具备独立成长的能力。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家务、不会扫地、收拾物品、不会穿鞋,不会系鞋带……家长无底线的包办代替,使幼儿产生一种错觉:凡是自己不想干的事情,都会有人帮着干。
而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班级孩子多,老师工作紧张、繁忙,需要不断提高效率,导致有些老师在很多时候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例如看到孩子自己吃饭常常在桌上、地上到处都是散落的菜和饭粒,老师嫌脏不好擦洗,认为不如自己喂幼儿吃得快,干净还节约时间;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有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老师还要帮他洗干净、晾干,很麻烦;孩子穿衣时,把衣服穿反了,纽扣不对齐、重穿整理怕耽误时间,但凡总总情况,幼儿教师普遍认为与其这样麻烦,倒不如自己代为包办、迅速完成了事。慢慢地,幼儿缺少了锻炼机会,缺乏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古城。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多事情不会做、不愿意做,遇到困难就退缩,找人代劳,这样的孩子是非常容易在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曾经有教育学家指出:幼儿的学习能力与自理能力关键培养期就是学前教育阶段。
二、增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意识
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增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遇到问题就主动想办法动手解决。如通过谈话“我是小能手”、“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主题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小能手,有能力干好一些生活上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老师和家长会非常欣赏他们,让她们能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三、耐心指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习惯
根据幼儿的身体和生理发展特征,幼儿教师要逐步提出目标、教学活动计划,对幼儿的具体要求,要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幼儿能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例如,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等;4 岁孩子可学习折叠被子、整理床铺、收拾玩具等; 5岁的孩子要求做事情要提高效率、迅速、整齐干净地完成穿衣、洗脸、洗手、吃饭等习惯,完成后要把物料收拾干净等,还要逐步教会幼儿做一些常见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浇花、洗菜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幼儿一些小任务,完成以后给予大大的奖励,激发幼儿独立完成事情的兴趣。幼儿园的小孩子年龄虽然小,但是我们不能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我们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大班的孩子可以每天安排小小值日生。在班级管理上负责管理活动区域。中班的孩子可以安排做小小农场主,每天早晨回园,给小农场的花、草、菜等农作物浇水。小班的孩子则可以做餐前、餐后值日生,即餐前和老师一起擦桌子,协助老师一起分小盘、分小勺。餐后帮助老师收拾桌子,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孩子们感到有趣,快乐,有成就感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方式调动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培养他们自理能力的良好习惯。
创设丰富的区域活动空间,投入环创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自理能力锻炼的机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很容易会自己系错扣子,于是,我们便找了许多色彩鲜艳的碎布,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图案,如小乌龟,小花猫,小白兔等,然后创设一种运动情景,让小动物们赛跑,谁跑得快就跑到上面,谁跑的慢就在下面,这样让幼儿有兴趣地练习系扣子、整理衣服。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不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也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我们除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外,还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首先让家长认识到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了解这个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同时,我们可以请一些优秀的家长或者教育专家向家长们介绍育儿经验,通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学到更多、更具体的方法,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他们幼儿教育能力,有助理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社区、家庭、教师、幼儿的共同参与,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努力把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美男.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 大学,2014.
[2]廉志娟.幼儿教育中培養语言表达能力的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9(14):160.
[3]高艳迪.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