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动,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与家长十分重视的板块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好坏,同时具备好的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好语文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落实,各大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语感,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教学要求的课本阅读外,课外拓展阅读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不拘泥于教材的框架,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语感,增强语文素养。当前,学生对于阅读不感兴趣,甚至抗拒阅读等现象较为普遍,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当前现状[1]。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对于小学教学有了更专业的认识。在低年级的小学教学中,语文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打好基础,拓展视野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意义,感受词语和句子组成的语义与意境,从而了解中华文字与文化之美。
此外,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阅读的教学侧重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然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还未具备较好的认知理解水平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科学、专业、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挑战
2.1学生自身对于阅读兴趣不浓厚
当前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过分看重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重视学生对于概括文章、抓住主题等方面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从短期教育效果来看有较好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打好基础,对于阅读的兴趣也日渐低迷,这会导致学生整个语文科目水平下降。
2.2缺乏优质拓展性读物的补充
语文课本内容经过精心筛选,内容优异,但由于篇幅的局限性,阅读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学生要想培养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必须要有充足的课外资源作为补充。而笔者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发现,学生课外在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较少,并且,由于年龄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读懂的书籍也十分有限。除此以外,许多家长存在一定的观念误区,根据自身理解替学生购买童话类书籍,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往往只能识其字而不知其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3.1设置教学目标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较为独立地完成教材上规定的阅读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好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及激发阅读兴趣。相比较而言,低年段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也较为欠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年段的学生基础较好,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与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在符合教材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消化知识能力水平来布置任务。
3.2加强阅读基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仍然是多度、多看、注意积累,所谓“积累之要,在专在勤”,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例外。阅读是语文科目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所传递的信息的最好方式。同时,阅读也是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当学生们逐渐的训练除了语感之后,慢慢的阅读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而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找到阅读的感觉,进而有了收获,那么学生就会愿意继续读下去,水到渠成般的阅读能力、知识整体水平、语感等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2]。在加强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意给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过程”,这里的过程指的是学生逐步提高的过程。比如,在阅读前期,教师首先对学生字形、字义、历史、文学、修辞、比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使学生有了足够坚实的基础,这样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效率就会高很多。当学生了有基础之后就要开始逐步的通过推荐读物,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相结合的方式大量的开始阅读,并告诉学生不能单纯只注意文章的名言警句,而是要注意把握文章深刻的内涵,这样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3.3丰富教学手段
很多学生开始对阅读并没有兴趣,对阅读也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给于引导。比如,对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一些图文并茂,音画并举的素材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对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或者进行深入分析,借此将其中一些场景转化为图片或者音画视频,先给学生播放这些,然后再逐步引入该文章或者读物,让学生前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最好能产生好感。而且,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3]。
3.4利用佳篇赏析
佳篇赏析,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教学方式,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文章的主旨、构思、文字运用等方面的赏析价值。通过赏析佳篇,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深层次思想,更加有效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籍此来达到有效理解,并培养学生自主赏析文章的能力[4]。当然,所谓的“佳篇”,可以是教材内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记叙文、说明文或者文言文等篇章,也可以是課外读物中,适合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篇章,只要切合学生年龄段,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或者在修辞立意、内涵等方面有代表性的都可以做为佳篇来赏析。赏析,首先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仔细的研读,包括审题立意、修辞、寓意都要有针对性的发掘,并举一反三的让学生领会和理解,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这样一篇文章,对这一类的文章都有初步的认识,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之,语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在评判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相比,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现阶段对于学生阅读培养的教学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改善教学计划与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4.
[2]王玉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38-39.
[3]孙彩莲.试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7):65+67.
[4]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落实,各大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语感,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教学要求的课本阅读外,课外拓展阅读也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不拘泥于教材的框架,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语感,增强语文素养。当前,学生对于阅读不感兴趣,甚至抗拒阅读等现象较为普遍,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当前现状[1]。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对于小学教学有了更专业的认识。在低年级的小学教学中,语文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打好基础,拓展视野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明白汉字的意义,感受词语和句子组成的语义与意境,从而了解中华文字与文化之美。
此外,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能帮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新课程的推动下,语文阅读的教学侧重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然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还未具备较好的认知理解水平与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科学、专业、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挑战
2.1学生自身对于阅读兴趣不浓厚
当前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教师过分看重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重视学生对于概括文章、抓住主题等方面理解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应试教育从短期教育效果来看有较好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打好基础,对于阅读的兴趣也日渐低迷,这会导致学生整个语文科目水平下降。
2.2缺乏优质拓展性读物的补充
语文课本内容经过精心筛选,内容优异,但由于篇幅的局限性,阅读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学生要想培养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必须要有充足的课外资源作为补充。而笔者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发现,学生课外在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较少,并且,由于年龄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读懂的书籍也十分有限。除此以外,许多家长存在一定的观念误区,根据自身理解替学生购买童话类书籍,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往往只能识其字而不知其意,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
3.1设置教学目标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较为独立地完成教材上规定的阅读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好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积累写作素材及激发阅读兴趣。相比较而言,低年段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也较为欠缺,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高年段的学生基础较好,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与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在符合教材要求的基础上,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消化知识能力水平来布置任务。
3.2加强阅读基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仍然是多度、多看、注意积累,所谓“积累之要,在专在勤”,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例外。阅读是语文科目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者所传递的信息的最好方式。同时,阅读也是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当学生们逐渐的训练除了语感之后,慢慢的阅读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而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找到阅读的感觉,进而有了收获,那么学生就会愿意继续读下去,水到渠成般的阅读能力、知识整体水平、语感等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2]。在加强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注意给学生的阅读创造一个“过程”,这里的过程指的是学生逐步提高的过程。比如,在阅读前期,教师首先对学生字形、字义、历史、文学、修辞、比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使学生有了足够坚实的基础,这样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效率就会高很多。当学生了有基础之后就要开始逐步的通过推荐读物,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相结合的方式大量的开始阅读,并告诉学生不能单纯只注意文章的名言警句,而是要注意把握文章深刻的内涵,这样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3.3丰富教学手段
很多学生开始对阅读并没有兴趣,对阅读也不了解,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给于引导。比如,对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一些图文并茂,音画并举的素材依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对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或者进行深入分析,借此将其中一些场景转化为图片或者音画视频,先给学生播放这些,然后再逐步引入该文章或者读物,让学生前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最好能产生好感。而且,阅读课文前,教师根据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后掩卷沉思,复述课文,既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掌握课文要旨的目的[3]。
3.4利用佳篇赏析
佳篇赏析,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教学方式,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文章的主旨、构思、文字运用等方面的赏析价值。通过赏析佳篇,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文章所包含的深层次思想,更加有效的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籍此来达到有效理解,并培养学生自主赏析文章的能力[4]。当然,所谓的“佳篇”,可以是教材内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记叙文、说明文或者文言文等篇章,也可以是課外读物中,适合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年龄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篇章,只要切合学生年龄段,有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或者在修辞立意、内涵等方面有代表性的都可以做为佳篇来赏析。赏析,首先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仔细的研读,包括审题立意、修辞、寓意都要有针对性的发掘,并举一反三的让学生领会和理解,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这样一篇文章,对这一类的文章都有初步的认识,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结语
总之,语文阅读水平的高低在评判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相比,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现阶段对于学生阅读培养的教学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改善教学计划与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4.
[2]王玉良.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38-39.
[3]孙彩莲.试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汉字文化,2018(17):65+67.
[4]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