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课堂的四种倾向须警觉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ehi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普通课,还是公开课、竞赛课,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都存在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种种倾向,需要一线教师引起警觉和加以改进,牢牢守住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源。
  关键词:课堂生成  自然体悟  多元解读  学生主体
  
  唯有遵循教学规律、彰显学科特征、尊重学生主体、把握文本差异,才能有效避免教学中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不良倾向。
  一、“厚”教案预设,“薄”课堂生成
  “备”是“讲”的前提。毫无疑问,预设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凭借,但绝不是全盘复制迁移、一成不变演绎的“施工图”。在一些公开课、竞赛课中,部分教师为了展示全部“亮点”,顺利推进教学流程,完成预计教学任务,往往按部就班、不折不扣地将教案进行到底,一步接着一步,程序化、机械化地达成课堂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散步》之始提出三个问题:“1.课文写到几个人?2.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3.你还可以给课文改个什么标题?”接着,这位教师安排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但是,当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时,有学生立马回答“4个人”。其他学生一片窃笑,很明显是在笑这个学生不应该立即把答案说出来。课堂出现短时间的尴尬局面,但是授课教师继续提出第二个问题。且不说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的含金量如何,对于已经预习过课文的学生来说,只有第三个问题具有统领全文、引发思考、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问题的预设是科学的,但关键在于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另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察言观色,因势利导,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视学情调整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简单来说,教学艺术的核心在于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弹性预设是基础,动态生成是重点,再充分的预设也是为了更有质量的生成!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唯有师生一同从容应变、高效互动,将学情变化与教法调整导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才是明智的选择。需要引起警觉的是,过分迷信生成而偏离预设的目标,一味固守预设而失去生成的契机,两者都不可取。
  二、“厚”教参解析,“薄”多元解读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部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其中一条主线是基于“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例如七年级上册以“亲情”为主题,组织《散步》《秋天的怀念》等课文架构成第二单元,并在单元导言部分作了概要性甚至是限制性的说明。同时,教学参考书把文本的主旨概括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其实,部编教材对单元主题的设定,教学参考书对文本主旨的分析,都属于编者意图。阅读教学并不只有编者意图一个维度,还有作者意图、读者意图、文本意图这三个维度。如何处理四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我们看见部分教师执教《散步》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取向上高度集中于“亲情”“尊老爱幼”。事实上,当教师就“本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话题发问,有的学生回答“一家人的相互谦让和关爱”,有的学生感悟“浓浓的孝道,传统的美德”……部分教师选择忽视、淡化,选择不置可否、一带而过。事实上,2004年9月,作者莫懷戚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回应了《散步》的写作初衷,即“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细想可知,作者意图在《散步》的字里行间清晰可见,例如“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但莫怀戚同时也声明,作者意图不应该影响教师如何教学《散步》。因为,“任何作者的初衷,都无权规定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
  由此可见,读者意图在“四个意图”中居于首要地位,学生任何契合编者意图、作者意图、文本意图的多元解读都值得鼓励。反之,任何背离编者意图、作者意图、文本意图的多元解读都需要纠正,学生的独特体验也是有边界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决不能出于课堂稳定可控、目标达成顺畅等考虑,固守教参权威,而应尊重并引导学生的多元解读,努力上出开放、活泼、高效的语文课来。
  三、“厚”手段创新,“薄”自然体悟
  部编教材的使用,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无疑需要一线教师在巩固前期课改、教改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教材体例,进一步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但是,在课堂实践中,一些教师依旧没有领悟到创新的本质和精髓,把创新简单理解为白板、慕课、在线课堂等信息化载体的运用,以及讨论、演讲、表演等应景式手段的“插入”。虽然看起来,课堂的教学环节流畅、教学过程精彩,但是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理解、品味、质疑、反思、应用等机会,却被打了折扣甚至是完全侵占。
  同样以《散步》教学为例,一名教师在整体感知课文之后,安排播放5分钟的乐曲《母亲》,教师的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进入模拟或想象中的生活场景,加深对母子情及孝道的情感体验。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还没有足够品味课文语言,理解课文内容,迁移课文情感。播放音乐这一安排与整个课堂设计次序不搭,对达成教学目标效益不大,距离自然生成、有感而发、水到渠成的理想状态有较大的差距。教师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在学生默读课文、理解主旨的时候放背景轻音乐,这样效果更佳,且不占用整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再如,一名教师在第二课时结束之前,安排了由四名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描述的“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场景,用时4分钟左右,教师意图在于加强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感受前后都是母子,共两对母子,彰显孝道的传承和发扬。事实上,教师设计本身就有缺陷,加上现场表演效果不佳。设计缺陷在于文本中的相应表述,既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达生活情趣、家庭和美、孝道传承等主旨,又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运用“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一对称句子,增加了语言表达的美感,也扩大了语言背后思想内涵的张力。表演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角度意识不强,对中年父亲、中年母亲、老年母亲三人的思想情感把握不准,容易落入嘻嘻哈哈的尴尬境地。总之,课堂结束前这一表演的环节安排并不科学,也注定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语文学习是教师带领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品味、质疑、反思、应用汉语的过程,一味赶时髦、造“亮点”,为创新而创新,往往落入形式主义、机械主义的俗套。
  
  四、“厚”教师牵引,“薄”学生实践
  课堂是讲堂,还是学堂?是学生的舞台,还是教师的舞台?这两个问题,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师,所有学科教师都非常有必要时常反躬自省,真正把課堂还给学生,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时至今天,一线课堂中还充斥着重教师牵引、轻学生实践的情形。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或者少数学生广泛参与,多数学生沦为“看客”,落实“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理念仍然任重道远。
  在《散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为引导学生探究文中对称句的语言特点,安排了圈画相关语句、示范指导朗读的教学环节。在圈画语句部分,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语句,接着点名优等生交流找到的语句,最后迅速播放课件呈现答案:“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2.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3.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在指导朗读部分,教师先安排学生齐读,接着点六名同学各读一句,最后示范朗读。在总结归纳部分,教师首先让学生揣摩对称句的特点,使用对称句的好处,接着安排学生交流答案,最后给出结论。一个教学环节、三步教学流程,课堂节奏始终在教师的掌握之下,给学生读、思、练、议的时间比较短,更多的是灌输教师的解读、优等生的思考以及标准的答案。总体来看,教师绝对主导、学生主体沦陷的情况“涛声依旧”。学生对对称句的认知和品味,对使用对称句的方法和好处,以及对圈画标注、朗读方法的学习,都严重打了折扣。这样的课堂,仿佛程式化的工厂“流水线”,不管课堂推进过程中的“无数种可能”,不顾学生各自基础不同、收获不等的多样化学情,有的只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课堂节奏、推进方向的绝对性掌控。无疑,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失败的。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而是重在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多提供机会,多创造条件、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读、问、思、写等语文实践过程,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滋养精神世界、提升语文素养。教师放一分主导权,学生就多一分主体权,请相信学生一定行!
其他文献
摘要:听评课是老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本文记述了一次听评课的完整过程,展示了平时常态化的教学听评课活动对老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明显例证,突出了教学教研活动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同课异构听评课一般常规上法注意事项  2019年9月,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内同课异构又一次拉开了帷幕。应总校的通知要求,我们橡树湾校区数学组一行八位老师早早调好课,驱车赶到了森林城校区,准时走进七年级的4班和7班,认真听
期刊
本文系江苏省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达成的高中数学项目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为SQ2017JK01-Z01。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核心素养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对于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本人借助课题研究做了一些探索。本文以一道高考题的讲评为例,诠释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讲评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项目化 教学模式  核心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情感教学,巧妙进行情感渗透。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背景,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进行情感渗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情感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积极的情感,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法能为学生还原生活中或想象中的场景,引导小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强化数学思维意识,从而提升其认识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用问题作为引导为其设计有趣的数学情境,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主要从共同参与、快乐成长的角度,谈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妙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  基于强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的德育越发重视。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班级管理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品性。本文从多个角度探析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班主任工作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新的变化。通过在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的社区和学校进行走访调研,并对当地留守儿童现状及政府帮扶政策进行分析,笔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政策保障 学习生活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产业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此,笔者深入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专注力不仅是个体获得良好发展的“营养剂”,也是他们与外界交往的“输送带”。而急切的价值索讨,使不少人在专注力训练问题上,因为盲目追捧陷入种种误区。论文从内涵外延、物质条件、思维定式和实践模式等层面进行探究,希望帮助人们走出认识误区,提高幼儿注意品质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专注力幼儿培养误区  时下,在我国儿童培训市场中,“专注力训练”作为潜能开发项目,受到不少家长追捧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纪录这一反思工具,基于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捕捉信息—记录—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流程,不断总结、探索,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与教育理论。  关键词: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 集体教学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阐述: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
期刊
摘要:职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执教能力,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产教融合,使得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更多地服务社会和经济。  关键词:信息化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
期刊
摘要: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智障儿童的观察、思维、记忆等特点,选取生活性、趣味性较强的绘本开展培智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引导,在特定的语言实践情境中,拓宽培智学生的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绘本阅读与生活语文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培智 绘本 课程标准 策略 运用     引言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语文标准》)指出,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课是学习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