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食育运动的推进上,日本经常会用到“身土不二”这一佛教用语,意思是“按照季节规律食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食物”。中国的佛教典籍中也有这一说法,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中华智慧不谋而合。“身土不二”的理念应用于日本对食育的推进,可以追溯到1907年(日本明治40年)石塚左玄创立的食养会。军医石塚在其著作《通俗食物养生法》中写道:“对于学童的教育,不论是德育、智育,还是才育,其基本都在食育。”因此,石塚被看作提出“食育”概念的第一人,他的家乡福井县也是如今日本发展食育的模范城市。这个时期的食育概念虽然并未在当时形成定论,但为后世的食育运动之兴起奠定了基础。
百年后,日本正式确立了食育的法律地位,于2005年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食育立法,这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早在200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就公布了《通过饮食养育健康儿童的方式之研讨会》报告书,其中提到了面向婴幼儿食育的五大目标:第一,能有规律地吃饭;第二,品着味吃;第三,有想一起吃饭的人;第四,参与做饭和准备活动;第五,主动关心饮食生活和健康。从以上的目标中能够看到,食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单纯的营养摄入及有规律地进食,保证婴幼儿在良好的情绪下进食并能与他人共同分享进食的喜悦也是食育的重要方向。
推广食育运动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日本近年的“外食化”(在外用餐)比例居高不下,粮食进口率逐年走高,人们与农作物的距离逐渐被拉大,这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粮食浪费比率不断攀升、“孤食”“少食”现象频发、饮食生活规律紊乱等。如此一来,“身土不二”的理念在当代也越来越难实现。
反观国内,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外卖食品泛滥、粮食被大量浪费、不吃早餐的儿童比例逐年增多等社会问题。“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食文化历史,各地区更有着多样的食文化特色。几千年的文化告诉我们:食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营养的计算上,食育更是德育、体育与智育的基础所在。
近几年,李子柒成了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她的关注者中还有一批特殊的观众,那就是儿童。究其原因,这与当代儿童的“自然缺失症”不无关系。参与食物的种植、栽培,耐心等待其开花、结果,再亲自设计菜单、烹调食物,最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是食育实践的极好案例。不论婴幼儿年龄有多小,他们参与同“食”有关的活动,既收获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也获得了充足的参与感,同时又体会了“粒粒皆辛苦”,对生产、制作食物的人将充满感激之情。体“食”之所乐,体“食”之所苦,感“食”之不易,這才是食育带给我们的深度思考。
百年后,日本正式确立了食育的法律地位,于2005年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食育立法,这在世界上也属罕见。早在200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就公布了《通过饮食养育健康儿童的方式之研讨会》报告书,其中提到了面向婴幼儿食育的五大目标:第一,能有规律地吃饭;第二,品着味吃;第三,有想一起吃饭的人;第四,参与做饭和准备活动;第五,主动关心饮食生活和健康。从以上的目标中能够看到,食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单纯的营养摄入及有规律地进食,保证婴幼儿在良好的情绪下进食并能与他人共同分享进食的喜悦也是食育的重要方向。
推广食育运动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日本近年的“外食化”(在外用餐)比例居高不下,粮食进口率逐年走高,人们与农作物的距离逐渐被拉大,这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粮食浪费比率不断攀升、“孤食”“少食”现象频发、饮食生活规律紊乱等。如此一来,“身土不二”的理念在当代也越来越难实现。
反观国内,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外卖食品泛滥、粮食被大量浪费、不吃早餐的儿童比例逐年增多等社会问题。“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食文化历史,各地区更有着多样的食文化特色。几千年的文化告诉我们:食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营养的计算上,食育更是德育、体育与智育的基础所在。
近几年,李子柒成了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案例,她的关注者中还有一批特殊的观众,那就是儿童。究其原因,这与当代儿童的“自然缺失症”不无关系。参与食物的种植、栽培,耐心等待其开花、结果,再亲自设计菜单、烹调食物,最后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就是食育实践的极好案例。不论婴幼儿年龄有多小,他们参与同“食”有关的活动,既收获了美味可口的食物,也获得了充足的参与感,同时又体会了“粒粒皆辛苦”,对生产、制作食物的人将充满感激之情。体“食”之所乐,体“食”之所苦,感“食”之不易,這才是食育带给我们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