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孜跨界设计不是玩票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k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个演员,后来跨界做了设计师,她说:“现生到了最舒适的年龄。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边阳孩子家人一起成长,不急不缓。”
  刘孜,中国大陆女演员,设计师,1997年北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2009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硕士毕业。2007年出任绿色形象大使,初涉家居设计界,2008年创立“空享生活”设计工作室。2010年6月出任中国扶贫基金协会爱心大使,连续四年担任清华大学《国际创意营》特邀导师做“特殊材料的运用”主题演讲。2015年创立个人设计家居品牌Zi。2018年,受邀出席巴黎M&O时尚家居设计展,获得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生活艺术家奖。
  戏里戏外的真实人生
  作为演员的刘孜或许是幸运的,她演绎过各种各样的角色,戏路却从未被定型。无论是《曼谷雨季》里涉世未深的“纯清少女”,《我这一辈子》中敢爱敢恨“前妻”,08版《西游记》中美艳个性的“铁扇公主”,《上海女子图鉴》中的职场女强人、还是《等风来》中那位戏份不多、仅用几句话却能直指人心的犀利杂志主编……不管是主演或是配角,她所扮演的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她知道,不管多大的角色,要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近几年,剧中角色能否打动自己,已经成为刘孜是否接演剧本的—个标准。因而一路走来,她始终保持着追随内心、自然呈现真实自己的生活态度。刘孜说:“成为好演员意味着你必须十分感性,时刻保持敏感,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去捕捉到别人未曾捕捉的细节,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内心,向观众呈现出更符合角色的情感表达。”而“入戏”意味着以第一视角去找寻角色的状态、语言以及思考的方式,用所有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西街来堆砌角色,感悟角色的内在人生,这也是刘孜所认为的“好演员”标准之一。对她来说,尽管演员这条路像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在—些重要节点都有着偶然和运气的因素使她获得成功,但在她微笑的背后,骨子所里隐藏的坚韧和不懈的努力才是她走向成功的支点。
  和做演员—样,作为母亲的刘孜,知道真实和自然的状态对孩子有多重要。从孩子Nemo出生开始,刘孜就一直在學习如何做好母亲。她学会放慢脚步步,享受生活的岁月静好。用她的话说:“现在到了最舒适的年龄。—边做自己喜欢的事,—边和孩子家人—起成长。”经历了所有母亲都会遇到的焦虑和紧张之后,刘孜喜欢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多地亲近大自然,刘孜还在家附近养了鸡和羊,会种些蔬菜。平时会跟小朋友来这里捡鸡蛋、喂羊。这种与泥土、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也是生活中的—种调剂和点缀。
  本能的、意外的爱
  刘孜与设计结缘,源自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洞见。刘孜的父亲热爱艺术、喜欢画画,母亲的最大爱好是装饰家居,家里的物件是永远干净整洁的分类摆放。兴许是家庭影响,从小喜欢绘画的她就一直爱画备式的房屋。她对“家”这个概念有着—种近似于迷恋的执着,婚后的刘孜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家重新改装翻新,没想到这—件大多数人觉得劳神费力的事,却让她感受到了快乐,并因此而开启了她的设计人生。她发现,她对设计有一种本能的爱,她喜欢这种与自己独处的表达,这种表达也可以缓解她做演员时的焦虑,平衡她的工作与生活。
  刘孜对中国原创设计的未来充满期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支持原创设计,中国原设计的土壤也已经存在,以后会有更多的设计师品牌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更多创新与可能性。”将中国的潮流文化让世界看到,让中国的原创设计得到世界的尊重,这是刘孜的初心,也是她坚持做设计的理由。每—个角色里,刘孜都在真实地做自己,懂得在辛苦与忙碌中调试出—份宁静,在生活的取含中收放自如。
  对话刘孜
  问:你个人喜欢什么风格的家居设计?
  “不同的风格都有自己的魅力和精神,就像不同演员的表演—样,都可以打动人。我个人比较喜欢偏简约—些的没计,会让我更读的懂一点。”
  问:你的家都是你自己设计的,当时是什么想法?
  “哪间房子是住了—段时间之后,我觉得在功能上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在风格上也会做—些调整,以前总是为了简约而简约,后来发现生活中很多细节不是非黑即白,中间那些过度也应该去体会它的美感,不同的年龄阶段,阅历不—样,感受也就不—样。所以就想要去做一些适合现在生活状态的调整,想要亲手去打造。”
  问:为什么客厅不摆电视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觉得电视在客厅会打扰我,因为那是一个跟人聊天的地方,聊天的时候大家应该彼此去倾听对方说的话。现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真实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我觉得还算需要去刻意的制造这样一个环境,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
  问:对家居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这是因人而异的,爱美的人衣帽间会大一些,爱做饭的人厨房就会多—些设计。人是主体,所谓的功能,就是按照习惯来设计。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先照顾自己的感受,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去找跟自己匹配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师,如果一味地交给设计师,最后就会两败俱伤,因为这是关于自己的家,要在这里住很长时间,需要花心思了解自己的需求。关于功能、生活习惯、审美风格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做—些功课,再跟设计师多沟通。”
其他文献
当地时间2018年6月10日21时,巴黎西郊罗兰·加洛斯中心球场,座无虚席。2018法网(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唯一采用红土场地的赛事)男单决赛,大幕开启。  对阵双方:一位是被誉为“红土之王”的西班牙人纳达尔(此前,他的红土场地成绩为403胜36败,胜率高达91.8%,已10次获得法网冠军),他不仪是现役男子网球运动员中的三位全满贯(即在四大公开赛上,都取得过单打冠军的运动员)之一,也是史上仪有的两
期刊
天气已经将近四月了,接连而来的晴天,中间隔着几次小雨,把园中各样的树木皆重新装扮过了。各样的花草也仿佛正努力从地下拔起,在温暖的日头下,守着本分,静静的立着,尽那只誰也看不见的手来铺排,按照秩序发叶开花。  开过了花还有责任的,皆在叶底花蒂处,缀着小小的一粒果子。这时,傍近那一列长长的围墙,成排栽植的碧桃花,正同火焰那么热闹的开放着。还有连翘,黄得同金子一样,木笔皆把花尖向上矗着。沿了一片草地,两
期刊
北京海淀六郎庄村(现在改为柳浪家园),有这样一家相亲相爱的姐弟八人。现在这八人的八个家庭,在父母离世多年后,逢年过节,始终坚持春节团圆、团拜、团聚,用不变的真情,用不离不弃的手足情,坚守本心,耕耘亲情。每当春节,八个家庭都会兴高采烈的聚集在排行老五的张德山家,大家一起聊家常,一起包饺子。共进午餐后,各显其能,表演节目,露露身手,谈笑风生。年味在一大家人的和睦相处中浓意醉人。张德山之所以十余年坚持把
期刊
台湾作家柏杨是个脾气特别暴躁、个性十分尖锐、思想相当激进的人。他在担任《中华日报》漫画专栏的编辑时,曾刊出了这样一幅漫画,内容是父子二人购买了一座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二人,建立了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二人竞选总统。结果,这幅漫画触怒了当局,最终,当局以“侮辱元首”和“通匪”的罪名,将他逮捕,判刑12年(后減刑至8年)。这便是当时震惊了台湾社会的“美丽岛事件”。 据《新民晚报》
期刊
刘师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号左 ,扬州人。虽然他只活了36岁,却是一代经学和史学大家,学问与章太炎齐名。  一、好记性  刘师培从小就聪明过人,记忆力超强。读书总能“一目辄十行下,记诵久而弗渝”。一次,冶春后社的诗人程善之从上海购得新出版的蒙古地图一幅,回到扬州后,邀刘师培与方地山(清末民幻著名学者、书法家,善作对联,有“民国联圣”之称)二人共同浏览。时近晌午,佣人来喊他们吃午饭,
期刊
房新泉(老泉):1953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后义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班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山东中国画学会艺术顾问,山东美协花鸟画艺委会顾问,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  1989年,作品《萌春》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1992年获得“首届中国画大展”佳作奖。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授予“百杰画家”称号。2005年获全国美
期刊
作家废名很佩服其同乡熊十力,经常跟熊—起談论儒道异同的问题,等他读了—些佛经以后,就对熊的很多说法产生了怀疑。  一次,两人又在—起谈论僧肇,一言不合,就大声争论了起来,有人在门外听得正酣,突然静止了,原来两人已扭打在—起。很陕,废名就气哄哄地离开了熊家。但第二天,废名又到熊家拜访,而熊也跟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又和他讨论起了另外的问题。 据《读者》
期刊
从小就喜爱唱歌的我,曾和小伙伴们—起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大厅,唱起《酸枣刺》《卖报歌》《我们的田野》,享受陕乐的童年时光。  中学、大学时代,在学校我也常和同学们一起纵隋歌唱。参加工作后因为是专职宣传干部,更是一名文艺骨干,在文艺汇演、节日联欢、卡拉OK比赛的现场,总少不了我的身影。退休后在社区、街道的各项庆祝活动及节日联欢中,我也总是高歌一曲。唱歌,心隋舒畅,心胸开阔,身体舒展,越唱越有精
期刊
1月中旬,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慧芬,获评2018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她与冯骥才等十位非遗工作者,成为业界年度致敬的对象。有人说,中国的绣娘有很多,但姚慧芬却只有一个。“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的颁奖词也称其为“中华巧女”。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奇女子?祖父是绘制绣稿的高手  一脚踏进绣庄,我第一感觉是走错了地方。我原以为,绣庄里应该堆满了针线布料,可我眼前分明是一幅幅摄影、水墨、油画、书法、人物素
期刊
他呈现出了人生的种种不堪、低落和痛苦,又有着坚强和辉煌。  在去年底、今年初的美国图书排行榜上,有两本书交替坐着头名位置,一本是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成为》(Be—coming),另一本书叫《我,刀枪不入》(Can'tHurt Me),是一位草根硬汉大卫·戈金斯的故事。背景差异巨大的两个人,相映成趣。在后者这个男人的故事里,藏着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思索。  藏在天堂街的魔鬼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