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个演员,后来跨界做了设计师,她说:“现生到了最舒适的年龄。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一边阳孩子家人一起成长,不急不缓。”
刘孜,中国大陆女演员,设计师,1997年北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2009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硕士毕业。2007年出任绿色形象大使,初涉家居设计界,2008年创立“空享生活”设计工作室。2010年6月出任中国扶贫基金协会爱心大使,连续四年担任清华大学《国际创意营》特邀导师做“特殊材料的运用”主题演讲。2015年创立个人设计家居品牌Zi。2018年,受邀出席巴黎M&O时尚家居设计展,获得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生活艺术家奖。
戏里戏外的真实人生
作为演员的刘孜或许是幸运的,她演绎过各种各样的角色,戏路却从未被定型。无论是《曼谷雨季》里涉世未深的“纯清少女”,《我这一辈子》中敢爱敢恨“前妻”,08版《西游记》中美艳个性的“铁扇公主”,《上海女子图鉴》中的职场女强人、还是《等风来》中那位戏份不多、仅用几句话却能直指人心的犀利杂志主编……不管是主演或是配角,她所扮演的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她知道,不管多大的角色,要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近几年,剧中角色能否打动自己,已经成为刘孜是否接演剧本的—个标准。因而一路走来,她始终保持着追随内心、自然呈现真实自己的生活态度。刘孜说:“成为好演员意味着你必须十分感性,时刻保持敏感,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去捕捉到别人未曾捕捉的细节,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内心,向观众呈现出更符合角色的情感表达。”而“入戏”意味着以第一视角去找寻角色的状态、语言以及思考的方式,用所有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西街来堆砌角色,感悟角色的内在人生,这也是刘孜所认为的“好演员”标准之一。对她来说,尽管演员这条路像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在—些重要节点都有着偶然和运气的因素使她获得成功,但在她微笑的背后,骨子所里隐藏的坚韧和不懈的努力才是她走向成功的支点。
和做演员—样,作为母亲的刘孜,知道真实和自然的状态对孩子有多重要。从孩子Nemo出生开始,刘孜就一直在學习如何做好母亲。她学会放慢脚步步,享受生活的岁月静好。用她的话说:“现在到了最舒适的年龄。—边做自己喜欢的事,—边和孩子家人—起成长。”经历了所有母亲都会遇到的焦虑和紧张之后,刘孜喜欢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多地亲近大自然,刘孜还在家附近养了鸡和羊,会种些蔬菜。平时会跟小朋友来这里捡鸡蛋、喂羊。这种与泥土、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也是生活中的—种调剂和点缀。
本能的、意外的爱
刘孜与设计结缘,源自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洞见。刘孜的父亲热爱艺术、喜欢画画,母亲的最大爱好是装饰家居,家里的物件是永远干净整洁的分类摆放。兴许是家庭影响,从小喜欢绘画的她就一直爱画备式的房屋。她对“家”这个概念有着—种近似于迷恋的执着,婚后的刘孜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家重新改装翻新,没想到这—件大多数人觉得劳神费力的事,却让她感受到了快乐,并因此而开启了她的设计人生。她发现,她对设计有一种本能的爱,她喜欢这种与自己独处的表达,这种表达也可以缓解她做演员时的焦虑,平衡她的工作与生活。
刘孜对中国原创设计的未来充满期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支持原创设计,中国原设计的土壤也已经存在,以后会有更多的设计师品牌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更多创新与可能性。”将中国的潮流文化让世界看到,让中国的原创设计得到世界的尊重,这是刘孜的初心,也是她坚持做设计的理由。每—个角色里,刘孜都在真实地做自己,懂得在辛苦与忙碌中调试出—份宁静,在生活的取含中收放自如。
对话刘孜
问:你个人喜欢什么风格的家居设计?
“不同的风格都有自己的魅力和精神,就像不同演员的表演—样,都可以打动人。我个人比较喜欢偏简约—些的没计,会让我更读的懂一点。”
问:你的家都是你自己设计的,当时是什么想法?
“哪间房子是住了—段时间之后,我觉得在功能上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在风格上也会做—些调整,以前总是为了简约而简约,后来发现生活中很多细节不是非黑即白,中间那些过度也应该去体会它的美感,不同的年龄阶段,阅历不—样,感受也就不—样。所以就想要去做一些适合现在生活状态的调整,想要亲手去打造。”
问:为什么客厅不摆电视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觉得电视在客厅会打扰我,因为那是一个跟人聊天的地方,聊天的时候大家应该彼此去倾听对方说的话。现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真实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我觉得还算需要去刻意的制造这样一个环境,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
问:对家居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这是因人而异的,爱美的人衣帽间会大一些,爱做饭的人厨房就会多—些设计。人是主体,所谓的功能,就是按照习惯来设计。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先照顾自己的感受,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去找跟自己匹配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师,如果一味地交给设计师,最后就会两败俱伤,因为这是关于自己的家,要在这里住很长时间,需要花心思了解自己的需求。关于功能、生活习惯、审美风格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做—些功课,再跟设计师多沟通。”
刘孜,中国大陆女演员,设计师,1997年北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毕业,2009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硕士毕业。2007年出任绿色形象大使,初涉家居设计界,2008年创立“空享生活”设计工作室。2010年6月出任中国扶贫基金协会爱心大使,连续四年担任清华大学《国际创意营》特邀导师做“特殊材料的运用”主题演讲。2015年创立个人设计家居品牌Zi。2018年,受邀出席巴黎M&O时尚家居设计展,获得陈设中国晶麒麟奖生活艺术家奖。
戏里戏外的真实人生
作为演员的刘孜或许是幸运的,她演绎过各种各样的角色,戏路却从未被定型。无论是《曼谷雨季》里涉世未深的“纯清少女”,《我这一辈子》中敢爱敢恨“前妻”,08版《西游记》中美艳个性的“铁扇公主”,《上海女子图鉴》中的职场女强人、还是《等风来》中那位戏份不多、仅用几句话却能直指人心的犀利杂志主编……不管是主演或是配角,她所扮演的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她知道,不管多大的角色,要打动观众,首先要打动自己。近几年,剧中角色能否打动自己,已经成为刘孜是否接演剧本的—个标准。因而一路走来,她始终保持着追随内心、自然呈现真实自己的生活态度。刘孜说:“成为好演员意味着你必须十分感性,时刻保持敏感,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去捕捉到别人未曾捕捉的细节,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内心,向观众呈现出更符合角色的情感表达。”而“入戏”意味着以第一视角去找寻角色的状态、语言以及思考的方式,用所有生活中展现出来的西街来堆砌角色,感悟角色的内在人生,这也是刘孜所认为的“好演员”标准之一。对她来说,尽管演员这条路像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在—些重要节点都有着偶然和运气的因素使她获得成功,但在她微笑的背后,骨子所里隐藏的坚韧和不懈的努力才是她走向成功的支点。
和做演员—样,作为母亲的刘孜,知道真实和自然的状态对孩子有多重要。从孩子Nemo出生开始,刘孜就一直在學习如何做好母亲。她学会放慢脚步步,享受生活的岁月静好。用她的话说:“现在到了最舒适的年龄。—边做自己喜欢的事,—边和孩子家人—起成长。”经历了所有母亲都会遇到的焦虑和紧张之后,刘孜喜欢用平等的方式与孩子相处。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多地亲近大自然,刘孜还在家附近养了鸡和羊,会种些蔬菜。平时会跟小朋友来这里捡鸡蛋、喂羊。这种与泥土、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也是生活中的—种调剂和点缀。
本能的、意外的爱
刘孜与设计结缘,源自她对生活的热爱与洞见。刘孜的父亲热爱艺术、喜欢画画,母亲的最大爱好是装饰家居,家里的物件是永远干净整洁的分类摆放。兴许是家庭影响,从小喜欢绘画的她就一直爱画备式的房屋。她对“家”这个概念有着—种近似于迷恋的执着,婚后的刘孜第一件大事就是把家重新改装翻新,没想到这—件大多数人觉得劳神费力的事,却让她感受到了快乐,并因此而开启了她的设计人生。她发现,她对设计有一种本能的爱,她喜欢这种与自己独处的表达,这种表达也可以缓解她做演员时的焦虑,平衡她的工作与生活。
刘孜对中国原创设计的未来充满期待,“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并支持原创设计,中国原设计的土壤也已经存在,以后会有更多的设计师品牌走出国门,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更多创新与可能性。”将中国的潮流文化让世界看到,让中国的原创设计得到世界的尊重,这是刘孜的初心,也是她坚持做设计的理由。每—个角色里,刘孜都在真实地做自己,懂得在辛苦与忙碌中调试出—份宁静,在生活的取含中收放自如。
对话刘孜
问:你个人喜欢什么风格的家居设计?
“不同的风格都有自己的魅力和精神,就像不同演员的表演—样,都可以打动人。我个人比较喜欢偏简约—些的没计,会让我更读的懂一点。”
问:你的家都是你自己设计的,当时是什么想法?
“哪间房子是住了—段时间之后,我觉得在功能上还可以有提升的空间。在风格上也会做—些调整,以前总是为了简约而简约,后来发现生活中很多细节不是非黑即白,中间那些过度也应该去体会它的美感,不同的年龄阶段,阅历不—样,感受也就不—样。所以就想要去做一些适合现在生活状态的调整,想要亲手去打造。”
问:为什么客厅不摆电视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觉得电视在客厅会打扰我,因为那是一个跟人聊天的地方,聊天的时候大家应该彼此去倾听对方说的话。现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真实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我觉得还算需要去刻意的制造这样一个环境,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交流。”
问:对家居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这是因人而异的,爱美的人衣帽间会大一些,爱做饭的人厨房就会多—些设计。人是主体,所谓的功能,就是按照习惯来设计。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先照顾自己的感受,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去找跟自己匹配的设计风格和设计师,如果一味地交给设计师,最后就会两败俱伤,因为这是关于自己的家,要在这里住很长时间,需要花心思了解自己的需求。关于功能、生活习惯、审美风格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做—些功课,再跟设计师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