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引种外来树种是我国各地在红树林修复实践中常用的措施.由于更容易在困难立林地存活,外来树种被认为更具竞争优势.为弄清外来与乡土红树植物物种在困难立林地存活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选取典型外来引种先锋树种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与乡土先锋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实验探究潮滩冲淤扰动条件下幼苗稳定性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幼苗抗侵蚀能力与幼苗根冠比显著正相关,泥沙淤积抑制幼苗根系生长,而底床侵蚀则促进根系伸长.与白骨壤相比,拉关木幼苗的
【机 构】
: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工程研究院, 广东省流域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510006;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东 广州 5114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种外来树种是我国各地在红树林修复实践中常用的措施.由于更容易在困难立林地存活,外来树种被认为更具竞争优势.为弄清外来与乡土红树植物物种在困难立林地存活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本研究选取典型外来引种先锋树种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与乡土先锋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实验探究潮滩冲淤扰动条件下幼苗稳定性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幼苗抗侵蚀能力与幼苗根冠比显著正相关,泥沙淤积抑制幼苗根系生长,而底床侵蚀则促进根系伸长.与白骨壤相比,拉关木幼苗的主根更长,根冠长度比更大,更能抵抗底泥的侵蚀扰动,且通过根系伸长以增强幼苗稳定性的能力也更强.拉关木幼苗比白骨壤更能适应潮滩冲淤扰动,其竞争优势从幼苗阶段就已经建立.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树林修复实践中树种和宜林地的选择提供参考,亦可为评估外来红树物种入侵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新文科视野中“行政管理+传播学”的学科交叉就是倡导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将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容纳于传播学课程目标当中,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能力的细分,找到行政管理专业设置传播学课程的内在逻辑.“行政管理+传播学”的学科交融理念为传播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实践境遇,为金课建设提供了现实动力,并且通过将传播学理论置于行政管理情境中进行解读、阐释和分析,探索出传播学课程的跨学科建设路径.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受学情、培养目标、办学定位等因素影响而面临困境.红色文化具有宝贵的教学价值和育人功能.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既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同时又便于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通过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进行理论探讨,明晰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现形式,就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素材,并精准对接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构建多元立体的实践进路,以实现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与红色文化育人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以牡丹江大学食品药品学院十年校企合作经历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四真”教学法,从而系统性地解决高职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素质培养与行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其目标是通过联合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领域和边缘海与大洋地质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建成具有南海特色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促进海洋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资源在建设和实践过程中,整合和共享了1985年以来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地质等多学科、多要素、多尺度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一方面为南海海洋学各学科的科技创新提供精确、完整和可靠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国家
各种形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所有专业中普遍开展起来,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向青年大学生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着更大的责任.文章根据近年来许多高校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基于“认知、探究、群组、体验、虚拟情景”的五种教学方法,以期为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提供借鉴与帮助.
澳门内港及附近水域(包括内港、筷子基北湾和南湾)历来是澳门海域富营养化最严重的区域,水质恶化常引发大规模鱼类死亡.本文利用近10年的澳门水质监测统计数据,采用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了澳门内港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和水文动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内港区低氧现象为澳门海域潮、径流物理及生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内港没有明显的外海往复流和水体层化现象,其整体的弱动力和筷子基水域的半封闭造成污染物滞留作用,是形成低氧区的关键物理机制.筷子基水体自身生化耗氧是导致内港低氧的驱动要素,底泥耗氧进一步加剧了内港的低氧程度.
那屿藻属(新拟名)Yonagunia Kawaguchi et Masuda隶属于红藻门海膜科,本研究通过对该属的台湾那屿藻(新拟名)Yonagunia formosana(Okamura)Kawaguchi et Masuda进行了形态学和基于rbcL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台湾那屿藻存在于我国海南省东南部地区,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该物种的分枝形式、小育枝、皮层细胞等营养结构以及生殖结构,发现藻体的枝端形状比最初报道的模式种更加多样化,且藻体各部分结构(分枝形式、小育枝、皮层细胞等)的大小与最初报道的模式
海洋科学是一门依赖于观测的学科,而卫星是海洋研究的重要观测平台之一,海洋卫星数据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初以来,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专门用于海洋观测的卫星,初步拥有自主海洋卫星全球观测网络。本文针对国内外海洋卫星资源基本情况,总结了我国海洋卫星数据应用发展现状,特别是海洋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管理、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探讨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对卫星数据的需求,以及我国海洋卫星数据科
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subsurface chlorophyll maxima,SCMs)广泛存在于全球各海域,该最大值层往往具有较高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因此研究其年际变化特征对深入理解气候变化影响下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一维物理-生态耦合模型(one-dimensional physical-biological coupled model,MEM-1D)较好地模拟了1994—2019年南海北部海盆区海温、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的垂向分布,并采用3种统计方法,分别从整体趋势、不同时间
海草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水域,是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强烈影响,海草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衰退,因此开展海草资源监测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光学遥感在海草监测中表现出卓越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草遥感监测研究现状,重点总结了研究内容、技术和方法,论证了海草光学遥感监测的可行性,旨在为我国海草光学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