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厦门市为例,探讨了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政府在促进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62-03
在进行研究之前,笔者首先必须明确“出口转内销”的含义。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出口转内销”,是指外贸企业主动采取策略,在开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发展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对接。鉴于厦门市外资企业出口在整体出口总额上的绝对比例优势,本文以外资企业为例来展开研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导向下,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促进措施,鼓励出口,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相对于进口,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出口,出口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但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并由此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困境,我国的对外贸易遭受重创,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危机,外贸企业开始寻求“出口转内销”,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促进“出口转内销”的促进措施,以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出口转内销”作为企业应对危机的短期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我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重新思考,张维迎2010年在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提出,我国对出口的依赖太大,出口占GDP的比重过高,如果要继续维持比较困难,中国的出路是开拓国内市场。李健在论述我国“十二五”外贸政策时提到,“从中长期看,我国外贸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能不能增长,而是增长能不能持续、能不能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贸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外贸企业在努力寻求对外贸易突破的同时,开展“出口转内销”,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是外贸企业应该坚持的一项长期战略”。那么,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鼓励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是否应该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战略呢?政府又该采取哪些促进措施?笔者在此以厦门市为例进行探讨。
二、厦门市对外贸易现状
(一)厦门属于外资带动型的外向型经济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又地处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了厦门的必然选择。方和荣、王耀杰回顾总结厦门30年发展历程,认为厦门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为“四轮互动驱动”的外向型经济。而且这种外向型经济,主要通过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推动本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到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厦门外资外贸占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额的60%,外商投资企业安排就业占厦门市社会就业50%,涉外税收占厦门市税收总收入40%,厦门外资对厦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2010年度,厦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570.36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311.51亿美元,占54.61%,外资企业所占比重有所降低,但仍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对外贸易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厦门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厦门市统计局的数据,厦门市外贸进出口自2008年11月起连续大幅下挫,到2009年6月份开始企稳,9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出现增长,11、12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较快增长。12月实现进出口总值42.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9.8%,环比增长11.2%。而外贸业务的下挫,对厦门的经济增长造成了重大影响,2009年1月到5月厦门市GDP均实现了负增长,其中最低谷的2009年1月GDP的增幅为-6.9%。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对外贸易对厦门的经济影响巨大,厦门经济对外依赖度较高。
(三)厦门市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且受大型外资企业影响严重
根据厦门市统计局的统计分析,2008年1-9月份,厦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65.32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7.6%;其他贸易进出口额44.31亿美元,占全市进出总额的12.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37.54亿美元,占全市进出总额的39.6%。
而2010年度,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297.69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2.19%。而且,一般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加工贸易持续低迷。2011年上半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78亿美元,增长28.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4.93亿美元,增长25.2%,进口11.79亿美元,增长34.8%,增幅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4和6.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15.97亿美元,增长12.3%,比一季度减少3.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受大企业影响严重。根据厦门市统计局资料,2008年,“受外资企业(主要是友达)的影响,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则放缓,由上半年的32.2%减至1-9月份的27%。”2011年上半年,“与去年(2010年)同期水平相比,实现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量超亿的企业共有30家,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92.83亿元,占全部出口交货值的53.6%,超过全部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一半”。
(四)厦门市对外贸易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根据厦门市统计局资料,外贸出口平稳增长,进口有所加快。2011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326.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其中出口完成199.69亿美元,增长20.2%,与一季度持平;进口126.96亿美元,增长26.5%,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三、厦门市鼓励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必要性分析
(一)“出口转内销”是厦门市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
外向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造成区域经济较大幅度的波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厦门经济因受对外贸易的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即使例证。不仅仅局限于厦门,我国其他外向型经济程度高的地区,出现的情况比厦门严重得多。有媒体就指出,因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冲击,世界工厂的东莞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对此,李文溥分别对广东东莞和福建晋江的发展模式做了调查,他发现,东莞的企业过去做贴牌生产的出口电子产品比较多,现在转做国内市场,品牌、渠道就有问题。而晋江多是民营企业,以做鞋帽等为主,一直主要做国内市场,偶尔做国际市场,还主要是购买力稍差的东欧为主。现在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晋江的企业生产仍维持发展,订单影响不大。
虽然相比东莞等地区,厦门的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而且对外贸易以大型外企为主,受国际市场冲击相对较小,可以较快地摆脱危机的影响,但仍然暴露了厦门经济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厦门经济结构单一,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太高,对外依赖度过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差;二是对外贸易结构中,虽然一般贸易较大,但加工贸易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仍然需要提高;三是对外贸易过于依赖几个大型外企。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利于厦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厦门市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探寻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重要一点是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国内贸易,实现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使厦门的经济从单一的外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和内源性经济并重的经济格局转变。发展国内贸易,不仅应吸引新的投资开办新的企业,也要大力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鼓励以外资为主的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二)“出口转内销”是厦门产业升级的需要
长期以来,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又地处沿海,具有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并因此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投资,也吸引了大量低成本的外来劳动力,使厦门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由于这种外向型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依靠赚取微薄加工费生存,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仍然无法掌握核心竞争力,使这些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但是,厦门逐渐丧失了这些传统的竞争优势。首先,随着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的取消(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统一),厦门已经不具备政策优势。其次,随着内陆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陆地区工人工资水涨船高,且增长的幅度要远高于沿海,沿海地区工人工资的优势不明显,导致企业出现劳动力缺口,据统计,厦门有58.1%的工业企业存在劳动力缺口,缺口比例主要集中在20%以内,招工难必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第三,厦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土地等资源的价格迅速上涨,加上我国原材料等基础资源价格的连续上涨,厦门将无法继续维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传统竞争优势的丧失,使厦门必须考虑产业的升级换代。
通过产业升级换代,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链高端,创新是关键,并最终体现在拥有大量知名的、世界性的品牌。纵观世界性知名品牌建设发展之路,大都是先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然后以国内市场为依托,逐步开发国际市场,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知名品牌。如国内的华为、联想等品牌无不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市场是品牌建设的依托,也是产业升级换代的依托。“出口转内销”是企业产生升级换代,建设品牌的必由之路。
四、厦门市鼓励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促进措施研究
国内市场不同于国际市场,以外资企业为首的外贸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面临诸多困难。通过笔者的调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没有自主品牌、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销渠道、内销市场竞争激烈、货款回收困难、税收成本高等。因此,企业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内销市场的需要。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出台合适的政策,鼓励和促进“出口转内销”。笔者认为,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促进措施。
(一)政府应调整战略导向:出口与内销并重
由于政府长期的出口导向战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政府各职能部门也将促进出口作为其主要的任务,内销并未被重视。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的调整和洗牌,面对企业在外销市场上的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改变这种长期重视出口,忽视内销的传统政策,从战略层面上做出调整,将内销纳入到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上进行考量,实行出口与内销并重的战略。在这种战略导向下,将促进内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以引导政府职能部门将工作重心适当转移,使其将促进内销与促进出口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大力引进内贸型的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品牌。传统的招商引资,重视引进出口型外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笔者认为,应适当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在厦门投资设厂,开展国内贸易,特别是应大力引进世界知名品牌,借鸡生蛋,使厦门成为品牌之城,以占领高端市场。
(三)引导和鼓励传统出口型外资企业转型,开展出口转内销。首先,政府应该对限制出口型外企企业开展国内贸易的相关政策进行清理,扫清“出口转内销”的政策障碍;其次,政府应引导出口型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包括政策宣传,对试水国内市场的企业给予肯定和鼓励,与出口企业开展座谈,或者开展相应的研讨会等;第三,出台奖励措施,对积极开展国内贸易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作为政策导向,鼓励出口型外资企业转型。第四:鼓励外资企业积极推行品牌政策和广告推广,主动申请国家认定的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以促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进而扩大产品的销售。
(四)加强服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化解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难题。针对外企企业“出口转内销”中存在的难题,政府应加强服务,帮助其解决难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外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市场;3、鼓励工厂在国内设立直销店,并对设立直销店的外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4、协助建立采购与销售平台,如建立综合的或者专业的贸易中心;5、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对企业品牌建设费用进行适当补贴,对获得国家、省级著名商标的外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6、出台税收优惠措施,减轻税负;7、资金扶持,设立促进“出口转内销”的专项资金,对企业“出口转内销”专项贷款进行贴息;8、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9、优化人才政策,引进内销人才和设计人才,帮助解决招工难;10、简化“出口转内销”操作流程等。
结束语:开展“出口转内销”,是厦门市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是厦门市应该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调整战略导向,实现出口和内贸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基于此,厦门市应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大力引进世界知名品牌的外资企业在厦门投资设厂开展国内贸易,建设品牌之城;对现有出口型的外资企业,政府应该引导和鼓励其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开展“出口转内销”,发展国内贸易;政府应加强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出口转内销”中存在的难题。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健.“十二五”中国外贸政策取向[J].瞭望新闻周刊.2011,1.
[2]田志英.“出口转内销”的分析和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3]方和荣,王耀杰.厦门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1).
[4]符燕艳.世界工厂遇双重打击,东莞模式被指已走到尽头[N].新世纪.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731/234410235706.shtml.
[5]21世纪经济报道.内外贸“统一策”:商务部调研“出口转内销”阻力[N].21世纪网.http://www.21cbh.com/HTML/2009-6-25/HTML_N0T9YW09L6TB.html.
[6]刘军.外贸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的战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关键词: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262-03
在进行研究之前,笔者首先必须明确“出口转内销”的含义。本文探讨的是广义的“出口转内销”,是指外贸企业主动采取策略,在开展对外贸易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发展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对接。鉴于厦门市外资企业出口在整体出口总额上的绝对比例优势,本文以外资企业为例来展开研究。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在这种战略导向下,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促进措施,鼓励出口,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相对于进口,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出口,出口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但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并由此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陷入困境,我国的对外贸易遭受重创,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危机,外贸企业开始寻求“出口转内销”,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促进“出口转内销”的促进措施,以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出口转内销”作为企业应对危机的短期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我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重新思考,张维迎2010年在第十一届北京大学光华新年论坛提出,我国对出口的依赖太大,出口占GDP的比重过高,如果要继续维持比较困难,中国的出路是开拓国内市场。李健在论述我国“十二五”外贸政策时提到,“从中长期看,我国外贸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能不能增长,而是增长能不能持续、能不能实现内外部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外贸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贸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将“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作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外贸企业在努力寻求对外贸易突破的同时,开展“出口转内销”,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是外贸企业应该坚持的一项长期战略”。那么,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鼓励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是否应该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战略呢?政府又该采取哪些促进措施?笔者在此以厦门市为例进行探讨。
二、厦门市对外贸易现状
(一)厦门属于外资带动型的外向型经济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又地处沿海,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了厦门的必然选择。方和荣、王耀杰回顾总结厦门30年发展历程,认为厦门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为“四轮互动驱动”的外向型经济。而且这种外向型经济,主要通过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来推动本地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到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厦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厦门外资外贸占厦门市外贸进出口额的60%,外商投资企业安排就业占厦门市社会就业50%,涉外税收占厦门市税收总收入40%,厦门外资对厦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2010年度,厦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570.36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311.51亿美元,占54.61%,外资企业所占比重有所降低,但仍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对外贸易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厦门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根据厦门市统计局的数据,厦门市外贸进出口自2008年11月起连续大幅下挫,到2009年6月份开始企稳,9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出现增长,11、12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较快增长。12月实现进出口总值42.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9.8%,环比增长11.2%。而外贸业务的下挫,对厦门的经济增长造成了重大影响,2009年1月到5月厦门市GDP均实现了负增长,其中最低谷的2009年1月GDP的增幅为-6.9%。分析上述数据可以发现,对外贸易对厦门的经济影响巨大,厦门经济对外依赖度较高。
(三)厦门市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且受大型外资企业影响严重
根据厦门市统计局的统计分析,2008年1-9月份,厦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65.32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47.6%;其他贸易进出口额44.31亿美元,占全市进出总额的12.8%;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37.54亿美元,占全市进出总额的39.6%。
而2010年度,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297.69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2.19%。而且,一般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加工贸易持续低迷。2011年上半年,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178亿美元,增长28.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14.93亿美元,增长25.2%,进口11.79亿美元,增长34.8%,增幅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4和6.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15.97亿美元,增长12.3%,比一季度减少3.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对外贸易受大企业影响严重。根据厦门市统计局资料,2008年,“受外资企业(主要是友达)的影响,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则放缓,由上半年的32.2%减至1-9月份的27%。”2011年上半年,“与去年(2010年)同期水平相比,实现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量超亿的企业共有30家,共完成出口交货值492.83亿元,占全部出口交货值的53.6%,超过全部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的一半”。
(四)厦门市对外贸易已经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根据厦门市统计局资料,外贸出口平稳增长,进口有所加快。2011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326.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6%,其中出口完成199.69亿美元,增长20.2%,与一季度持平;进口126.96亿美元,增长26.5%,比一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三、厦门市鼓励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必要性分析
(一)“出口转内销”是厦门市优化经济结构的需要
外向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容易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造成区域经济较大幅度的波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厦门经济因受对外贸易的影响,经济出现负增长即使例证。不仅仅局限于厦门,我国其他外向型经济程度高的地区,出现的情况比厦门严重得多。有媒体就指出,因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重冲击,世界工厂的东莞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对此,李文溥分别对广东东莞和福建晋江的发展模式做了调查,他发现,东莞的企业过去做贴牌生产的出口电子产品比较多,现在转做国内市场,品牌、渠道就有问题。而晋江多是民营企业,以做鞋帽等为主,一直主要做国内市场,偶尔做国际市场,还主要是购买力稍差的东欧为主。现在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晋江的企业生产仍维持发展,订单影响不大。
虽然相比东莞等地区,厦门的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而且对外贸易以大型外企为主,受国际市场冲击相对较小,可以较快地摆脱危机的影响,但仍然暴露了厦门经济的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厦门经济结构单一,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太高,对外依赖度过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差;二是对外贸易结构中,虽然一般贸易较大,但加工贸易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仍然需要提高;三是对外贸易过于依赖几个大型外企。这种单一的外向型经济,不利于厦门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厦门市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探寻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重要一点是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国内贸易,实现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协调发展,使厦门的经济从单一的外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和内源性经济并重的经济格局转变。发展国内贸易,不仅应吸引新的投资开办新的企业,也要大力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鼓励以外资为主的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
(二)“出口转内销”是厦门产业升级的需要
长期以来,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又地处沿海,具有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并因此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投资,也吸引了大量低成本的外来劳动力,使厦门具备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由于这种外向型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依靠赚取微薄加工费生存,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仍然无法掌握核心竞争力,使这些企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但是,厦门逐渐丧失了这些传统的竞争优势。首先,随着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的取消(若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统一),厦门已经不具备政策优势。其次,随着内陆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陆地区工人工资水涨船高,且增长的幅度要远高于沿海,沿海地区工人工资的优势不明显,导致企业出现劳动力缺口,据统计,厦门有58.1%的工业企业存在劳动力缺口,缺口比例主要集中在20%以内,招工难必将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第三,厦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土地等资源的价格迅速上涨,加上我国原材料等基础资源价格的连续上涨,厦门将无法继续维持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传统竞争优势的丧失,使厦门必须考虑产业的升级换代。
通过产业升级换代,使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链高端,创新是关键,并最终体现在拥有大量知名的、世界性的品牌。纵观世界性知名品牌建设发展之路,大都是先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然后以国内市场为依托,逐步开发国际市场,并最终成为世界性的知名品牌。如国内的华为、联想等品牌无不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市场是品牌建设的依托,也是产业升级换代的依托。“出口转内销”是企业产生升级换代,建设品牌的必由之路。
四、厦门市鼓励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促进措施研究
国内市场不同于国际市场,以外资企业为首的外贸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面临诸多困难。通过笔者的调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没有自主品牌、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销渠道、内销市场竞争激烈、货款回收困难、税收成本高等。因此,企业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内销市场的需要。除此之外,政府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出台合适的政策,鼓励和促进“出口转内销”。笔者认为,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促进措施。
(一)政府应调整战略导向:出口与内销并重
由于政府长期的出口导向战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政策,政府各职能部门也将促进出口作为其主要的任务,内销并未被重视。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产业的调整和洗牌,面对企业在外销市场上的困难和挑战,新形势下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改变这种长期重视出口,忽视内销的传统政策,从战略层面上做出调整,将内销纳入到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层面上进行考量,实行出口与内销并重的战略。在这种战略导向下,将促进内销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以引导政府职能部门将工作重心适当转移,使其将促进内销与促进出口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大力引进内贸型的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品牌。传统的招商引资,重视引进出口型外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笔者认为,应适当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在厦门投资设厂,开展国内贸易,特别是应大力引进世界知名品牌,借鸡生蛋,使厦门成为品牌之城,以占领高端市场。
(三)引导和鼓励传统出口型外资企业转型,开展出口转内销。首先,政府应该对限制出口型外企企业开展国内贸易的相关政策进行清理,扫清“出口转内销”的政策障碍;其次,政府应引导出口型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包括政策宣传,对试水国内市场的企业给予肯定和鼓励,与出口企业开展座谈,或者开展相应的研讨会等;第三,出台奖励措施,对积极开展国内贸易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作为政策导向,鼓励出口型外资企业转型。第四:鼓励外资企业积极推行品牌政策和广告推广,主动申请国家认定的著名商标或驰名商标,以促进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进而扩大产品的销售。
(四)加强服务,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化解外资企业“出口转内销”的难题。针对外企企业“出口转内销”中存在的难题,政府应加强服务,帮助其解决难题,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2、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外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市场;3、鼓励工厂在国内设立直销店,并对设立直销店的外资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4、协助建立采购与销售平台,如建立综合的或者专业的贸易中心;5、促进企业品牌建设,对企业品牌建设费用进行适当补贴,对获得国家、省级著名商标的外资企业给予适当的奖励;6、出台税收优惠措施,减轻税负;7、资金扶持,设立促进“出口转内销”的专项资金,对企业“出口转内销”专项贷款进行贴息;8、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9、优化人才政策,引进内销人才和设计人才,帮助解决招工难;10、简化“出口转内销”操作流程等。
结束语:开展“出口转内销”,是厦门市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是厦门市应该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及时调整战略导向,实现出口和内贸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基于此,厦门市应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大力引进世界知名品牌的外资企业在厦门投资设厂开展国内贸易,建设品牌之城;对现有出口型的外资企业,政府应该引导和鼓励其在继续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开展“出口转内销”,发展国内贸易;政府应加强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出口转内销”中存在的难题。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健.“十二五”中国外贸政策取向[J].瞭望新闻周刊.2011,1.
[2]田志英.“出口转内销”的分析和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12).
[3]方和荣,王耀杰.厦门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9(1).
[4]符燕艳.世界工厂遇双重打击,东莞模式被指已走到尽头[N].新世纪.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0731/234410235706.shtml.
[5]21世纪经济报道.内外贸“统一策”:商务部调研“出口转内销”阻力[N].21世纪网.http://www.21cbh.com/HTML/2009-6-25/HTML_N0T9YW09L6TB.html.
[6]刘军.外贸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的战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