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人格教育 加强品德修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的行为标准。言传身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告诉我们:“任何章程和任何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的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一句话,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
  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是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其次是人格。学生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信赖,往往使他们在观察教师时,产生一种放大效应,教师的一种小小善举,会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欣喜;教师的一点小小瑕癖,则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人格修养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三是全面。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攀登。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落实到教师人格塑造上,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科学真理的殿堂,自己就必须具有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品德。要努力培养出求实、严谨、虚心、刻苦的学生。学风是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在对待科学真理态度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教师的优良作风,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爱科学的品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人活着,就要敢于为真理抛开个人的得失,敢于为求知而坚持不懈的奋斗。要致力于形成一种适应时代要求的、专博相济、富有活力的知识结构。从纵向上讲,应当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对自己所任学科有较为深入的钻研;从横向上讲应当具备相当开阔的科学视野;从发展上讲应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造成一种开放的态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客观形式的要求。
   二尊重规律,勇于创新。
  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千百万人的成长、发展和人生幸福的事业。必须小心翼翼的严格的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现代教育是主体化、开放式的教育,学生的成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育合力”综合施加影响的结果。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力的组织者和专门者,应当对教育合力的形成、发展和优化发挥主导作用和调节作用。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尽一切努力,妥善处理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校内致力于建设一个团结、坚强的教师集体。在校外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教育因素。这对教师的品德,素质和能力无疑都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就要宏扬集体主义精神,处处坚持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为重,努力培养开阔的胸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讲究文明,以身作则。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識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四是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相待。
其他文献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它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幽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历史上曾古筝也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首选的民族乐器之一。特别是随着从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民族传统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乐曲,扩大了筝在音乐中的影响力。近年来,古筝普及之势迅不可挡,因此,探讨古筝教学,对于古筝的推广
期刊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花在人际交往上。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与他人交往,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一、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    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性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教育性。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探析了如何将兴趣教学法运用于高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 高中体育;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主要表现为个体力求对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于有浓厚兴趣的科目有较高的热情;相反,对待那些毫无兴趣的科目,即使老师和家长创造再好的条件,学习起来还是觉得枯燥无
期刊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说: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些话似乎都是“真理”。前不久,业余时间在与同行们的闲聊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今天从事文科专业的老师或与文科专业有关的其他工作人员,他们在十几二十年前甚至是三十年前当学生时就对文科知识有了兴趣;而当年在校读书时,对理科感到兴趣的学生,若考上的也大多是当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和化学老师或者从事与理科关系密切的其他工作。当然,也有少数人不属于上述现象之
期刊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
期刊
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工作,逐步加深了对体育工作的理解,在工作中,不断进行了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简单对几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作个小结。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
期刊
教学方法的探讨、研究是教师永恒不变的主题。可以说教师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一些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篮球课的一些教学方法,下面谈谈高中体育课篮球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应抓住技术动作的要领     动作要领是技术动作的核心部分,在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把握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例
期刊
【摘要】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加之体育课课堂教学室外活动的特点,其课堂教学又有着显著的直观对比效应,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失控的情况再所难免。结合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偶发事情,提出随机应变的技巧,以便于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维持。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应变技巧    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理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
期刊
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的美术鉴赏课,不仅表现在美术教育的本身,它还同德育、智育、人格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得到审美愉悦,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趣味,激发创造力,从而使学生逐步成为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以其内在典型的审美意蕴和外在的审美形式来作用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和审美经验,使欣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