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发掘提炼西安乡村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将其融入当地乡村的文旅建设中,本文以人文景观基因研究法为主,以文献法、实地调查、民族志调查等方法为辅,立足西安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升级为轴心,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联系起来,探索建立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文旅乡村。本研究根据西安农村发展现状,在大格局上思考如何将农村产业、文旅产业与地域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相结合,制定健全的帮扶配套政策,在思想创意与文化底蕴上相互依托,提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一村一品牌’乡村文旅发展新思路”的细节性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外动力,打开新局面。
关键词:民间艺术;乡村振兴;文旅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10-03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旨在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质量水平,以高质量的文旅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西安市政府近几年也加大了对文旅及其相关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各区县整合升级文旅资源,打造各个乡镇专属的文旅品牌和城镇形象。目前西安市主城区内的文旅建设发展较好,在2020年12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西安市辖区内的乡镇虽然在乡容村貌等硬件设施改善方面取得了成绩,但部分地区文旅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本文通过西安乡村文旅规划、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一、西安四县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西安市辖区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阎良区、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鄠邑区)、高陵区。目前西安市主城区(九区)内的文旅建设发展较好,西安市辖区内的乡镇在发展文旅产业上有着依附于西安市主城区的天然优势,近几年在乡容村貌等硬件设施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部分地区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文旅产业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究其原因,是缺少特色,缺乏深度挖掘地方文化、民俗活动和地域性民间艺术的意识,缺乏将当地民间艺术融入人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思维与共识。很多学者在研究乡村文旅建设时还停留在解决乡村硬件设施等问题上,未做到系统性、全方位统筹乡镇未来文旅发展之路,很容易造成毫无地域文化特色的“千村一面”问题,这样就很难吸引游客。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化发展程度不高、乡村村貌保留较好的西安市辖区内的蓝田县、周至县、鄠邑区、高陵区进行乡村民间艺术与文旅融合方法研究。
二、西安乡村文旅发展规划设计
2017年陕西制定了《陕西新形象整体建构与传播行动方案》,方案从6个方面给出了陕西新形象建构重点领域,分别是维护公共新形象、彰显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形象、优化投资形象、塑造陕西人形象。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西安市政府近几年也加大了对文旅及其相关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各区县整合升级文旅资源,打造各个乡镇专属的文旅品牌和城镇形象。本文实地调研了西安市辖区内的蓝田县、周至县、鄠邑区、高陵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地民间艺术与人文特色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给出促进农村、文旅产业、民间艺术三者融合发展,进行文旅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西安四县乡村民间艺术挖掘与分析
西安虽然有丰厚的民间美术遗产,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西安的民间美术,但却没有过多关注民间美术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方法这一点。例如蓝田县目前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蓝田县旅游业依托西安东南秦岭北麓旅游带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出具有规模的民宿产业,并在市政府的扶持下朝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发展。桐花沟村发展出具有规模的“桐花乡约”精品民宿品牌,民宿建筑风格采用蓝田特有的关中民居建筑形式——“小椽房”,黛瓦屋顶、老木梁架、生土地基等都是蓝田民居特有的艺术元素。这些民间艺术元素在民宿建筑上的运用,使得现代民宿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完美结合,人们来此旅游,便可感受到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与最纯正的乡土气息。
(二)西安四县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融合文化氛围研究
西安乡村民间艺术与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文化氛围升级研究,首先为避免“千村一面”的情况发生,要颠覆传统的以“农家乐”和民俗展演活动为主的乡村文旅形式,将当地民间艺术作为文旅升级的关键点,提炼民间艺术符号、升级民俗文化活动,研究打造具有地域艺术特色的沉浸式旅游项目方法,提升乡村文旅融合文化氛围[1]。例如户县(鄠邑区)蔡家坡村与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合作,举办了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用艺术激发乡村活力,推进乡村文旅建设;举办大地生态艺术节、画美乡村、麦田艺术、关中古村落影像展等一系列活动,并通过网络媒体的大力宣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具有浓烈民间艺术氛围感的新农村。
三、西安四县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方法研究
关于陕西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议题,首先要从文化建设上来解决。陕西应立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升级为轴心,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联系起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村;规范“乡村文旅建设”帮扶规章制度,以新时代西安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为主题,发展特色文旅产业计划,并进行推广;以民间艺术、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来支撑文旅产业升级,以文旅产业来提升陕西农村乡村形象、振兴陕西农村经济[2]。
(一)打造西安“一村一品牌”的乡村文旅IP
要打造“一村一品牌”的乡村文旅IP,就要打破单一的西安民间艺术研究与乡村文旅发展研究,以西安各个乡村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发掘与再生为切入点,将其融入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之路中。西安颠覆传统乡村文旅建设中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对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的思路,将乡村文旅作为民间艺术、人文建设的载体,提出“一村一品牌”的乡村文旅IP打造理念。西安可通过对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使用沉浸式旅游的方法,打造“影视IP”“综艺IP”“游戏动漫IP”“网红文化”“康养旅游”“民宿产业”“夜游经济”“艺术体验”“展演活动”等项目的运作,促进乡村文旅建设;培养村庄民众参与公共艺术的意识,凸显在地文化的创意性与多元性的特色,创造出高附加价值的文旅产业。西安已提出“一村一品牌”的文旅升级口号,全方位打造新时代乡村文旅IP[3]。位于蓝田县何家塬的白鹿原影视基地便是依托“影视IP”发展文旅产业的典型。该村依托《白鹿原》小说、电影、电视剧,建设了白鹿村、滋水古县城、 关中民俗文化街、关中特色民宿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关中的民俗风情,感受影视剧中的场景。 (二)“夜游经济”“民俗体验”等沉浸式乡村文旅发展研究
“夜游经济”是一个新兴的词汇,与传统意义上的“夜市经济”不同,是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夜间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早上凌晨6点开展的第三产业经济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夜间这一特殊时间段的进一步延伸,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西安市区内的大唐不夜城、永宁门城墙根、回民街等地沉浸式夜游经济发展较好,但目前西安周边并没有发展夜游经济较好的乡村。西安辖区内的的蓝田县、周至县、鄠邑区、高陵区均在西安的一小时经济圈内,发展夜游经济是一件非常可行的措施,可以使西安的夜游经济从城市走向乡村,使西安的夜游经济体系更加多元化。虽然西安发展夜游经济的乡村较少,但西安及西安周边乡镇以“关中民俗”为主题的民俗体验村却很多。例如比较有名的咸阳市袁家村、景阳茯茶小镇、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宝鸡市眉县庵岭古城等,还有西安市蓝田县簸箕掌民俗文化村。这些村庄均以体验关中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其中袁家村的“摔碗酒”在手机短视频平台人气非常高。但不足的地方在于,这些民俗体验村整体形式较为相似,建筑都是关中民居样式的仿古建筑,商业模式也都是一样的餐饮业和住宿,并没有特别的民俗展演活动等,很容易造成游客的视觉疲劳,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本研究认为,想要更好地优化民俗体验,就一定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内涵与民间艺术元素,为不同的村庄打造不同的民俗主题,组织在地居民举行各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使游客获得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民俗文化体验[4]。
(三)将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研究
文创产品全称为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商品,是强调商品主体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创意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延伸出来的产品。以前景区的旅游纪念品都较为低端劣质,大多出自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些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文化内涵与美感不足,很难让游客产生购买欲。现在的文创产品是升级版的旅游纪念品,既是艺术品,也是商品。
我国的文创产品近几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例如北京故宫文创、安徽碧山村品牌等。西安的兵马俑、唐代仕女、皮影戏、碑林书法等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发展也获得了一致好评。但西安周边以旅游业为主的乡村文创产品目前发展较为滞后,仅有一些当地的农副产品或者手工艺品可供游客选择,并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如果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品牌和产品,就一定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将当地民间艺术加以提炼,为商品增加文化内涵,再进行具有美感的包装与设计。例如蓝田的玉文化、凤翔泥塑文化、华县皮影戏、旬邑县剪纸等民间艺术,均可加以设计,制作成非常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品牌。这样既可以增加当地的收入,也可以起到宣传当地文化的效果。
(四)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互联网+文旅”新型传播方法研究
当今是手机端媒体的时代,“两微一抖”是当下较为主流的手機端宣传与交流平台。2018年西安举办的“西安年·最中国”一系列活动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使西安在春节期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37%[5]。所以,研究如何发展“互联网+文旅”这种新型的旅游宣传模式,是当下要急需思考的问题。除了在“两微一抖”上宣传西安文旅,还可以与携程、支付宝(飞猪旅行)等网络旅游平台,大众点评、小红书等信息平台合作,更加多元化地宣传西安文旅。西安乡村的文旅宣传点一定要有别于西安市区的文旅宣传点。西安市区的宣传点主要在于“大唐盛景”“丝路起点”等,西安乡村的文旅主要是“关中民俗体验”与“关中民间艺术”等。所以本研究认为,发展西安乡村“互联网+文旅”的思路是:第一,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发现特色民俗与特色民艺,使乡村文旅品牌化,宣传有特点;第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并不是从村貌上一味缩小城乡差距,而是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貌,以便于更好地发展沉浸式旅游;第三,加大宣传的创新意识,使宣传平台、宣传手段更加多元、趣味化。
四、结语
西安乡村的文旅振兴,要从民艺体验、民俗展演、文创产品、特色民宿等方面多元发展,面向未来完善乡村文旅服务体系,形成链条式产业、矩阵式增长发展势头;让文化、艺术、创意、旅游四者有机联动,进而形成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多元发展,即人文乡村旅游模式的生成。由此所产生的实质效益,不止有单纯经济数字上的增长变化,还有建立回馈机制的运转,使乡村经济收益和文化生活均得到大跨步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谢干笛,张紫懿.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形式与原则[J]. 文化产业,2020(23):139-140.
[2] 袁勇麟,涂怡弘. 21世纪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评估与分析[J]. 福建艺术,2019(06):10-16.
[3] 周承君,胡鹏飞. “文化IP”在区域文旅产业中的应用策略探索[J]. 辽宁经济,2020(12):22-23.
[4] 王晓芸. 提振西安文旅消费 激发城市发展潜力[N]. 西安日报,2021- 02-15(04).
[5] 邓静,卫诗艳. 千年古都 焕发营销生机——网红西安的旅游营销策略分析[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2):203.
(荐稿人:齐达,西京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西安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建设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S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卫夏蒙(1988—),女,硕士,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民间美术。
关键词:民间艺术;乡村振兴;文旅
中图分类号:J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3-0110-03
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旨在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质量水平,以高质量的文旅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西安市政府近几年也加大了对文旅及其相关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各区县整合升级文旅资源,打造各个乡镇专属的文旅品牌和城镇形象。目前西安市主城区内的文旅建设发展较好,在2020年12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西安市辖区内的乡镇虽然在乡容村貌等硬件设施改善方面取得了成绩,但部分地区文旅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本文通过西安乡村文旅规划、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一、西安四县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西安市辖区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长安区、阎良区、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鄠邑区)、高陵区。目前西安市主城区(九区)内的文旅建设发展较好,西安市辖区内的乡镇在发展文旅产业上有着依附于西安市主城区的天然优势,近几年在乡容村貌等硬件设施改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部分地区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文旅产业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究其原因,是缺少特色,缺乏深度挖掘地方文化、民俗活动和地域性民间艺术的意识,缺乏将当地民间艺术融入人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思维与共识。很多学者在研究乡村文旅建设时还停留在解决乡村硬件设施等问题上,未做到系统性、全方位统筹乡镇未来文旅发展之路,很容易造成毫无地域文化特色的“千村一面”问题,这样就很难吸引游客。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化发展程度不高、乡村村貌保留较好的西安市辖区内的蓝田县、周至县、鄠邑区、高陵区进行乡村民间艺术与文旅融合方法研究。
二、西安乡村文旅发展规划设计
2017年陕西制定了《陕西新形象整体建构与传播行动方案》,方案从6个方面给出了陕西新形象建构重点领域,分别是维护公共新形象、彰显文化形象、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形象、优化投资形象、塑造陕西人形象。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西安市政府近几年也加大了对文旅及其相关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了各区县整合升级文旅资源,打造各个乡镇专属的文旅品牌和城镇形象。本文实地调研了西安市辖区内的蓝田县、周至县、鄠邑区、高陵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地民间艺术与人文特色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地给出促进农村、文旅产业、民间艺术三者融合发展,进行文旅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西安四县乡村民间艺术挖掘与分析
西安虽然有丰厚的民间美术遗产,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西安的民间美术,但却没有过多关注民间美术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方法这一点。例如蓝田县目前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蓝田县旅游业依托西安东南秦岭北麓旅游带以及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出具有规模的民宿产业,并在市政府的扶持下朝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发展。桐花沟村发展出具有规模的“桐花乡约”精品民宿品牌,民宿建筑风格采用蓝田特有的关中民居建筑形式——“小椽房”,黛瓦屋顶、老木梁架、生土地基等都是蓝田民居特有的艺术元素。这些民间艺术元素在民宿建筑上的运用,使得现代民宿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完美结合,人们来此旅游,便可感受到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与最纯正的乡土气息。
(二)西安四县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融合文化氛围研究
西安乡村民间艺术与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文化氛围升级研究,首先为避免“千村一面”的情况发生,要颠覆传统的以“农家乐”和民俗展演活动为主的乡村文旅形式,将当地民间艺术作为文旅升级的关键点,提炼民间艺术符号、升级民俗文化活动,研究打造具有地域艺术特色的沉浸式旅游项目方法,提升乡村文旅融合文化氛围[1]。例如户县(鄠邑区)蔡家坡村与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合作,举办了三届“关中忙罢艺术节”,用艺术激发乡村活力,推进乡村文旅建设;举办大地生态艺术节、画美乡村、麦田艺术、关中古村落影像展等一系列活动,并通过网络媒体的大力宣传,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具有浓烈民间艺术氛围感的新农村。
三、西安四县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方法研究
关于陕西农村发展、乡村振兴议题,首先要从文化建设上来解决。陕西应立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升级为轴心,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联系起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农村;规范“乡村文旅建设”帮扶规章制度,以新时代西安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为主题,发展特色文旅产业计划,并进行推广;以民间艺术、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来支撑文旅产业升级,以文旅产业来提升陕西农村乡村形象、振兴陕西农村经济[2]。
(一)打造西安“一村一品牌”的乡村文旅IP
要打造“一村一品牌”的乡村文旅IP,就要打破单一的西安民间艺术研究与乡村文旅发展研究,以西安各个乡村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发掘与再生为切入点,将其融入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之路中。西安颠覆传统乡村文旅建设中将关注点过多地放在对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的思路,将乡村文旅作为民间艺术、人文建设的载体,提出“一村一品牌”的乡村文旅IP打造理念。西安可通过对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使用沉浸式旅游的方法,打造“影视IP”“综艺IP”“游戏动漫IP”“网红文化”“康养旅游”“民宿产业”“夜游经济”“艺术体验”“展演活动”等项目的运作,促进乡村文旅建设;培养村庄民众参与公共艺术的意识,凸显在地文化的创意性与多元性的特色,创造出高附加价值的文旅产业。西安已提出“一村一品牌”的文旅升级口号,全方位打造新时代乡村文旅IP[3]。位于蓝田县何家塬的白鹿原影视基地便是依托“影视IP”发展文旅产业的典型。该村依托《白鹿原》小说、电影、电视剧,建设了白鹿村、滋水古县城、 关中民俗文化街、关中特色民宿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关中的民俗风情,感受影视剧中的场景。 (二)“夜游经济”“民俗体验”等沉浸式乡村文旅发展研究
“夜游经济”是一个新兴的词汇,与传统意义上的“夜市经济”不同,是一种更加多元化的夜间经济形态,一般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早上凌晨6点开展的第三产业经济活动,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在夜间这一特殊时间段的进一步延伸,业态囊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学习、影视、休闲等。西安市区内的大唐不夜城、永宁门城墙根、回民街等地沉浸式夜游经济发展较好,但目前西安周边并没有发展夜游经济较好的乡村。西安辖区内的的蓝田县、周至县、鄠邑区、高陵区均在西安的一小时经济圈内,发展夜游经济是一件非常可行的措施,可以使西安的夜游经济从城市走向乡村,使西安的夜游经济体系更加多元化。虽然西安发展夜游经济的乡村较少,但西安及西安周边乡镇以“关中民俗”为主题的民俗体验村却很多。例如比较有名的咸阳市袁家村、景阳茯茶小镇、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宝鸡市眉县庵岭古城等,还有西安市蓝田县簸箕掌民俗文化村。这些村庄均以体验关中民俗文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其中袁家村的“摔碗酒”在手机短视频平台人气非常高。但不足的地方在于,这些民俗体验村整体形式较为相似,建筑都是关中民居样式的仿古建筑,商业模式也都是一样的餐饮业和住宿,并没有特别的民俗展演活动等,很容易造成游客的视觉疲劳,造成“千村一面”的现象。本研究认为,想要更好地优化民俗体验,就一定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内涵与民间艺术元素,为不同的村庄打造不同的民俗主题,组织在地居民举行各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使游客获得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民俗文化体验[4]。
(三)将民间艺术融入文创产品研究
文创产品全称为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商品,是强调商品主体的文化内涵,通过设计、创意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延伸出来的产品。以前景区的旅游纪念品都较为低端劣质,大多出自义乌小商品市场,这些旅游纪念品千篇一律、文化内涵与美感不足,很难让游客产生购买欲。现在的文创产品是升级版的旅游纪念品,既是艺术品,也是商品。
我国的文创产品近几年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例如北京故宫文创、安徽碧山村品牌等。西安的兵马俑、唐代仕女、皮影戏、碑林书法等衍生出的文创产品发展也获得了一致好评。但西安周边以旅游业为主的乡村文创产品目前发展较为滞后,仅有一些当地的农副产品或者手工艺品可供游客选择,并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如果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品牌和产品,就一定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将当地民间艺术加以提炼,为商品增加文化内涵,再进行具有美感的包装与设计。例如蓝田的玉文化、凤翔泥塑文化、华县皮影戏、旬邑县剪纸等民间艺术,均可加以设计,制作成非常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创品牌。这样既可以增加当地的收入,也可以起到宣传当地文化的效果。
(四)以民间艺术为载体的“互联网+文旅”新型传播方法研究
当今是手机端媒体的时代,“两微一抖”是当下较为主流的手機端宣传与交流平台。2018年西安举办的“西安年·最中国”一系列活动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使西安在春节期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37%[5]。所以,研究如何发展“互联网+文旅”这种新型的旅游宣传模式,是当下要急需思考的问题。除了在“两微一抖”上宣传西安文旅,还可以与携程、支付宝(飞猪旅行)等网络旅游平台,大众点评、小红书等信息平台合作,更加多元化地宣传西安文旅。西安乡村的文旅宣传点一定要有别于西安市区的文旅宣传点。西安市区的宣传点主要在于“大唐盛景”“丝路起点”等,西安乡村的文旅主要是“关中民俗体验”与“关中民间艺术”等。所以本研究认为,发展西安乡村“互联网+文旅”的思路是:第一,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发现特色民俗与特色民艺,使乡村文旅品牌化,宣传有特点;第二,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并不是从村貌上一味缩小城乡差距,而是因地制宜、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村貌,以便于更好地发展沉浸式旅游;第三,加大宣传的创新意识,使宣传平台、宣传手段更加多元、趣味化。
四、结语
西安乡村的文旅振兴,要从民艺体验、民俗展演、文创产品、特色民宿等方面多元发展,面向未来完善乡村文旅服务体系,形成链条式产业、矩阵式增长发展势头;让文化、艺术、创意、旅游四者有机联动,进而形成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多元发展,即人文乡村旅游模式的生成。由此所产生的实质效益,不止有单纯经济数字上的增长变化,还有建立回馈机制的运转,使乡村经济收益和文化生活均得到大跨步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谢干笛,张紫懿. 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形式与原则[J]. 文化产业,2020(23):139-140.
[2] 袁勇麟,涂怡弘. 21世纪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评估与分析[J]. 福建艺术,2019(06):10-16.
[3] 周承君,胡鹏飞. “文化IP”在区域文旅产业中的应用策略探索[J]. 辽宁经济,2020(12):22-23.
[4] 王晓芸. 提振西安文旅消费 激发城市发展潜力[N]. 西安日报,2021- 02-15(04).
[5] 邓静,卫诗艳. 千年古都 焕发营销生机——网红西安的旅游营销策略分析[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12):203.
(荐稿人:齐达,西京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1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西安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建设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YS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卫夏蒙(1988—),女,硕士,西京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