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感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确诊脑卒中的92例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自评,对测评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然后实施为期3周的干预措施,再测评SAS及SDS 1次,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3周的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分别由(58.6±5.0)和(56.7±5.1)降为(35.8±5.7)和(38.1±4.5)(P<0.01)。结论: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关键词】 脑卒中;负性情感;分析;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33—02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等。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心境,使康复治疗步入良性循环,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对脑卒中后患者负性情感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2例, 男53例,女39例,年龄41—79岁,平均(58.93±4.5)岁,出血性卒中40例(43.48%),缺血性卒中52例(56.52%)。纳入标准: ①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明确。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为≤30分的轻中型患者,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 无精神病阳性家族史,能理解各量表内容及愿意接受各种量表调查。
1.2 评定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焦慮自评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自评问卷,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为有抑郁症状,测评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再与干预后3W结果作自身对照比较。
2 干预措施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因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丧失而感到抑郁、恐惧,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境,降低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对所有纳入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外,在此基础上增加如下干预措施:
2.1心理干预
王素祥等[2] 认为,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状态。心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提供安全感,保护其自尊心[3]:生活用品尽量摆放在患者附近,大小便应适当遮掩,动员家属多加关心陪护患者,言语及行动上避免伤及患者自尊心。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与患者沟通[4]: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特别强调抑郁情绪对病情和治疗的不良影响,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对治疗的态度,提高依从性。(3)消除患者对残疾的恐惧感[3],脑卒中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脑卒中后的各种不适,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此时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做好由正常人转变为残疾人的角色转换,树立战胜疾病、发挥自己潜能、适应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4)家庭社会的支持[5]:家庭社会的支持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被爱的感觉,增强治疗信心。因此家属应勤与患者交流、加倍关注,避免让其独处。经常到医院陪伴,细心照顾,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始终能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消除患者的悲哀孤独感、无价值感。同时,患者单位领导、同事也应多关心支持理解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从而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来自各方面的关爱而减轻抑郁[6]。
2.2认知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模式是一种“负性定式”,认知歪曲,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丧失处理事物的选择能力。所以,依这类患者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认知领悟治疗来引导患者: 首先对患者存在的信念和情绪予以理解和接纳,然后帮助患者分析抑郁情绪产生的根源,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消除错误信念和负性情绪。每周1~2次,20 min /次。
2.3松弛疗法[7]
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即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足,循序放松,闭目养神,排除杂念,想象自已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的空间,回忆自己愉快的经历,展望美好的未来,深慢呼吸,频率以自然舒适为宜,3次/d,(15~20)min/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邀请患者同事、好友、亲人与患者进行小声、愉快的交谈,但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2.4 暗示疗法
孙秋英[8]认为,给予患者安慰、解释及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治疗,如讲解有关正面的病例,指导其从正面看待现实,增强心理应激能力等。
2.5 音乐疗法
尹宗慧[9]认为,运用音乐反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明显效果,通过音乐刺激主观情绪状态有明显改变:自觉更加健康、平静,心情更加愉快,情绪波动减少,抑郁状态明显好转。抑郁症患者音乐治疗的环境辅陈:①室内光线要明亮柔和,空气清新,最好在室内有些花草植物,使环境富有生气。②在开始聆听音乐前洗一把脸,清醒一下头脑,或者搓热双手,用掌心按摩颜面几分钟,效果会更好。③闭目养神,做几次深呼吸运动。选择音乐:让患者从提供的60首收藏乐曲中选出喜欢听的音乐,其中包括轻音乐、流行歌曲、民乐、民歌、戏曲等6个音乐类型,根据工作情况按排合适的时间,音量一般在40-60分贝即可,每次音乐护理20min,一天2次,7天为一个疗程,3W测试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3 結果
3.1 干预前脑卒中患者SDS、SAS评分结果
从表1可见护理干预前脑卒中患者SDS、SAS较国内常模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说明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
3.2 护理干预前后脑卒中患者SDS、SAS评分
从表2可见,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SDS、SAS较护理干预前低,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说明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肢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社会功能减退、角色的转化、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改变等难以接受,又要住院治疗,工作、事业、经济受影响,加上对愈后的害怕和担心,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不安、易怒等心理反应[10],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往往陷入绝望,产生抑郁、焦虑,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对治疗缺乏信心。从表1可以看出,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国内孟祥方等[4]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多在40%~50%[11],由于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致患者对前途失去信心,终日卧床、失眠、绝望感等都可加重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妨碍患者正常活动的恢复。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除了治疗原发病外,还应积极防治PSD。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PSD的产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及社会干预有助于防止PSD的发生。我们对纳入范围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外,还制定了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认知疗法、松弛疗法、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尤其是通过增加音乐疗法干预,患者心态明显改变,唤起患者积极情绪,获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由来已久,它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音乐对这些神经机构都能产生直接影响[12]。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经过3周的护理干预后, 其SAS、SDS平均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表明系列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评估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给予有效地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主观躯体症状,对提高患者康复质量起到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王素祥.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4(30):265.
[3] 周次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接受康复干预及其疗效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08.
[4] 孟祥方,丁伟,郑加平.脑血管病的现代治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00-203.
[5] 徐海琴,周文意.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现代护理,2006,12(16):1482.
[6] 饶明例.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4):390.
[7] 何艳明,费元巧,熊雪华等.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J].咸丰学院学报,2009,23(1):58-59.
[8] 孙秋英,刘[韦华],张廷香,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38-40.
[9] 尹宗慧.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杂志,2006,25(3):217-218.
[10] 张廉,陆蓉,吴瑞枝.脑卒中后抑郁与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81-82
[11] 毛玉红.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09.
[12] 陈晓英. 音乐护理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0-51.
【关键词】 脑卒中;负性情感;分析;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33—02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患者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等。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脑卒中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心境,使康复治疗步入良性循环,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对脑卒中后患者负性情感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2例, 男53例,女39例,年龄41—79岁,平均(58.93±4.5)岁,出血性卒中40例(43.48%),缺血性卒中52例(56.52%)。纳入标准: ①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10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明确。②小学以上文化程度③神经功能的缺损评分为≤30分的轻中型患者,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 无精神病阳性家族史,能理解各量表内容及愿意接受各种量表调查。
1.2 评定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用焦慮自评量表(SAS)及抑郁量表(SDS)自评问卷,以我国常模的上限为界,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为有抑郁症状,测评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再与干预后3W结果作自身对照比较。
2 干预措施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因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丧失而感到抑郁、恐惧,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境,降低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对所有纳入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外,在此基础上增加如下干预措施:
2.1心理干预
王素祥等[2] 认为,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状态。心理干预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1)提供安全感,保护其自尊心[3]:生活用品尽量摆放在患者附近,大小便应适当遮掩,动员家属多加关心陪护患者,言语及行动上避免伤及患者自尊心。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与患者沟通[4]: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特别强调抑郁情绪对病情和治疗的不良影响,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端正对治疗的态度,提高依从性。(3)消除患者对残疾的恐惧感[3],脑卒中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脑卒中后的各种不适,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此时应不失时机地给予患者安慰,帮助患者做好由正常人转变为残疾人的角色转换,树立战胜疾病、发挥自己潜能、适应生活、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的信心。(4)家庭社会的支持[5]:家庭社会的支持可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加患者被爱的感觉,增强治疗信心。因此家属应勤与患者交流、加倍关注,避免让其独处。经常到医院陪伴,细心照顾,并满足患者心理需求,使患者始终能感到家庭给予的温暖,消除患者的悲哀孤独感、无价值感。同时,患者单位领导、同事也应多关心支持理解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从而使患者能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来自各方面的关爱而减轻抑郁[6]。
2.2认知疗法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模式是一种“负性定式”,认知歪曲,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现状,丧失处理事物的选择能力。所以,依这类患者的认知特点,我们采用认知领悟治疗来引导患者: 首先对患者存在的信念和情绪予以理解和接纳,然后帮助患者分析抑郁情绪产生的根源,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消除错误信念和负性情绪。每周1~2次,20 min /次。
2.3松弛疗法[7]
指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即由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双足,循序放松,闭目养神,排除杂念,想象自已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的空间,回忆自己愉快的经历,展望美好的未来,深慢呼吸,频率以自然舒适为宜,3次/d,(15~20)min/次。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邀请患者同事、好友、亲人与患者进行小声、愉快的交谈,但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2.4 暗示疗法
孙秋英[8]认为,给予患者安慰、解释及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治疗,如讲解有关正面的病例,指导其从正面看待现实,增强心理应激能力等。
2.5 音乐疗法
尹宗慧[9]认为,运用音乐反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明显效果,通过音乐刺激主观情绪状态有明显改变:自觉更加健康、平静,心情更加愉快,情绪波动减少,抑郁状态明显好转。抑郁症患者音乐治疗的环境辅陈:①室内光线要明亮柔和,空气清新,最好在室内有些花草植物,使环境富有生气。②在开始聆听音乐前洗一把脸,清醒一下头脑,或者搓热双手,用掌心按摩颜面几分钟,效果会更好。③闭目养神,做几次深呼吸运动。选择音乐:让患者从提供的60首收藏乐曲中选出喜欢听的音乐,其中包括轻音乐、流行歌曲、民乐、民歌、戏曲等6个音乐类型,根据工作情况按排合适的时间,音量一般在40-60分贝即可,每次音乐护理20min,一天2次,7天为一个疗程,3W测试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3 結果
3.1 干预前脑卒中患者SDS、SAS评分结果
从表1可见护理干预前脑卒中患者SDS、SAS较国内常模高,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说明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
3.2 护理干预前后脑卒中患者SDS、SAS评分
从表2可见,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SDS、SAS较护理干预前低,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显著,说明护理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肢体功能障碍所引起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社会功能减退、角色的转化、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改变等难以接受,又要住院治疗,工作、事业、经济受影响,加上对愈后的害怕和担心,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不安、易怒等心理反应[10],随着“立即”痊愈的希望破灭,往往陷入绝望,产生抑郁、焦虑,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对治疗缺乏信心。从表1可以看出,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国内孟祥方等[4]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多在40%~50%[11],由于患者的各种心理障碍致患者对前途失去信心,终日卧床、失眠、绝望感等都可加重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妨碍患者正常活动的恢复。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除了治疗原发病外,还应积极防治PSD。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PSD的产生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及社会干预有助于防止PSD的发生。我们对纳入范围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护理、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外,还制定了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干预、认知疗法、松弛疗法、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尤其是通过增加音乐疗法干预,患者心态明显改变,唤起患者积极情绪,获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音乐治疗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由来已久,它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结合、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神经系统中的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对人体内脏及躯体功能起主要调节作用。音乐对这些神经机构都能产生直接影响[12]。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经过3周的护理干预后, 其SAS、SDS平均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表明系列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评估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给予有效地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主观躯体症状,对提高患者康复质量起到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王素祥.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作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4(30):265.
[3] 周次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患者接受康复干预及其疗效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16):3008.
[4] 孟祥方,丁伟,郑加平.脑血管病的现代治疗.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200-203.
[5] 徐海琴,周文意.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现代护理,2006,12(16):1482.
[6] 饶明例.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4):390.
[7] 何艳明,费元巧,熊雪华等.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抑郁患者情绪的影响[J].咸丰学院学报,2009,23(1):58-59.
[8] 孙秋英,刘[韦华],张廷香,等.自我效能理论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38-40.
[9] 尹宗慧.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对策.国际护理杂志,2006,25(3):217-218.
[10] 张廉,陆蓉,吴瑞枝.脑卒中后抑郁与老年期抑郁症临床特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81-82
[11] 毛玉红.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09.
[12] 陈晓英. 音乐护理的功效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