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类病句修改“十找”法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75610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歧义句,通俗点说就是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歧义也是一种语病,它属于高考考查的六大语病类型中的“表意不明”一类。对于它的考查,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查方式主要是以客观题形式判断句子有无歧义及以主观题形式来修改病句消除歧义。
  判断一个句子有没有歧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分析。这里笔者结合具体实例,归纳总结了“十找”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以启发和帮助。
  一、找句中有没有多义词语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多义词、多义短语存在,这本来是正常现象,但多义词、多义短语通常只在孤立的情况下才具有多义性,一旦进入句子,在某种具体的语境中,则通常只能表示一种意义,否则就犯了歧义的错误。
  例:①今天那个修鞋的没有来。(“修鞋的”是指鞋匠呢还是指修鞋匠的顾客?)
  ②他背着主任和会计偷偷地报销了这次外出的差旅费。(“和”既可作连词又可作介词;如果作连词,意思是“他”背着主任和会计两个人自己去做某事;如果作介词,意思是“他”背着主任一人,而跟会计两人一起去做某事。)
  二、找句中有没有重读不同的字词
  重音字词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就会不同。
  例:①你为什么打他?(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是应打别人。)
  ②你为什么打他?(重音落在“为什么”上,句子的意思是询问打他的原因。)
  ③你为什么打他?(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可以骂他或者教育他。)
  ④你为什么打他?(重音落在“你”上,句子的意思是别人可以打他,但你不能打。)
  三、找句中有没有不同位置停顿的情况
  一句话,说或读停顿的位置不同,就会导致语意和结构的不同。
  例:①教育局通知柏校长6月1日前去报到。(是“6月1日前/去报到”,还是“6月1日/前去报到”,由于停顿的位置不同,造成了歧义。)
  ②教师节即将来临,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如果在“礼品” 后停顿,可理解为教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如果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四、找句中有没有限制关系不清的词语
  限制性词语往往表明事物的范围、数量、新旧程度、色彩、年龄、性别、国籍、大小尺寸、材质等等,多以副词为主。限制性词语的搭配一方面要受到语法规则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例:①校庆那天,几个学校的领导都来了。(“几个”既可以限制“学校”也可以限制“领导”,是“我们学校的几个领导”呢,还是“其它几个学校的领导”?这样,这个句子就有了歧义。)
  ②新职工公寓今天终于完工了。(“新”既可以限制“职工”也可以限制“公寓”,究竟是“新职工”呢,还是“新公寓”?句子也有歧义。)
  五、找句中有没有指代不明的情况
  我们平常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会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你、我、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①这个人谁也不认识。(既可理解为“他不认识别人”,也可理解为“别人都不认识他”,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②王老师把试卷发给张明,他笑了。(句中的“他”指谁?是“王老师”还是“张明”?指代不明。)
  六、找句中有没有标点符号位置不固定现象
  标点符号不仅能表示句子的语气、结构、性质,而且还能帮助语言文字更加确切地表情达意。特别要注意的是,同样的一句话,标点符号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截然不同。
  例①:这苹果不大好吃。(由于标点的位置不同,至少可以有两种意思:(1)这苹果不大,好吃。指“苹果虽然不大但是味道好” (2)这苹果,不大好吃。指“苹果的味道不好”)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该句至少可以有三种理解:(1)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2)所有过路的人,都不得在此小便! (3)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
  七、找句中有没有动词搭配两可现象
  动词与名词搭配时, 既可构成动宾结构也可构成偏正结构,如果不明确,最容易产生歧义,要注意仔细辨别。
  例:①关心你的同学。(句中“关心”的宾语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你的同学”,结构不明确,出现了歧义。)
  ②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句中“发现”的宾语不明确,究竟是“发现的是敌人的哨兵”,还是“哨兵发现了敌人”?动词的支配范围不确定造成了歧义。)
  八、找句中有没有介词或连词管辖范围不确定的现象
  连词和介词管辖范围不确定时,介词“在”与方位名词组成“在……上”、“在……中”来表示方位时,经常会引起歧义,对这种句式,我们要仔细辨别。
  例:①对政协委员提的建议,我举双手赞成。(该句属于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的歧义,“建议”是政协委员提出的,还是针对政协委员而提出的?意思不明确。)
  ②我动员弟弟和爸爸下月五号一道去城里。(该句属于连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的歧义,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弟弟和爸爸”两个人,也可理解为一道去城里的是“我、弟弟和爸爸”三个人。)
  九、找句中有没有缺少必要的关联词现象
  有些句子,因缺乏必要的关联词语,或虽用了关联词语,但把关联词语省去了一部分,因而造成歧义。
  例:①他未按组委会的要求,把竞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该句因缺少必要的关联词,导致出现了歧义。可以有两种理解:(1)组委会让他“把竞赛日期告诉给对方”,但他没有告诉。(2)组委会要求竞赛的日期实行保密,但是他却没有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去做,而私下偷偷“把竞赛日期告诉给了对方”。)
  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由于缺乏和“只要”相呼应的关联词,由此导致双方责任不明,造成至少有三种理解:(1)只要你单位同意,秘书组就负责解决报销食宿费、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2)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秘书组就负责解决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3)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路费、安排住处,秘书组就负责解决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
  十、找句中有没有兼类词引起的歧义情况
  兼类词是指个别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词只属于一个词类,如“天”(名词)、“冷”(形容词)、“徒”(动词)、“再”(副词)等。但有时为了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把甲类词中的某个词赋予乙类词或丙类词的某些特点和用法,这种现象,一般就叫做词的兼类或一词多类。例如:你要端正(动词)学习态度。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端正”一词,就既属动词又属形容词。当然,某些兼类词如果使用不当,也极易产生歧义。
  例:①我的自行车没有锁。(“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但没有“上锁”。)
  ②他爬过山没有?(“过”作动词时,可理解为“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作助词时,又可理解为“他以前有没有爬过山?”)
  ③今天的饭还热不热?(“热”作动词时,可理解为“还需要将饭加热一下吗?”;“热”作形容词时,又可理解为“饭的温度高不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倍数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往往是见“倍”就乘,或者,见“倍”就除,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搞清一倍数和几倍数,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倍数关系;加强对比,促使学生搞清倍数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 “倍”的概念 操作 关系 对比  在教学倍数关系的应用题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着见倍就乘(或见倍就除)的现象,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
近几年来,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对各中学提出了“板块三串式”教学设计结构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新的课堂转型模式。其中特别强调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让“问题导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中,进而逐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根据这几年的尝试和总结,就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探讨一下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导学”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承载物,居住区景观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而日渐多元化,同时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促使越来越多的大众从实用性、功能性、观赏性等多方面开始关注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