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京师的昆曲演出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京师教坊仍以传习金元北曲为主。但自嘉靖年间曲唱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之后,昆曲风靡江南,也于万历年间迅速传入京师,改变着教坊演剧的格局。宫廷教坊专设玉熙宫,教习弋阳、海盐、昆山等外戏。士大夫圈层,凡官府公宴、私邸宴会,以听昆曲为风雅。在精英圈层的带动下,各种商业戏班进入北京,受雇于士夫厅堂、地方会馆、郊外寺庙、茶园酒楼。江南蓄养家班的风气,也在北京文人中兴起。宫廷演剧、商业戏班、士夫家班宫廷构筑起京师昆曲演出的文化生态。
其他文献
尼日利亚戏剧家费米•奥索菲桑的《喧哗与歌声》真实地反映了民众在后殖民语境中及独裁统治下的生存现状。剧作家精心布局,巧用戏剧策略来揭示社会矛盾。整剧起于隐喻性对话,借人物矛盾推动剧情,而后转至戏中戏,从而形成双层空间以达到间离效果,剧情环环相扣,最后止于暴力抗争的主旨意识。在重写历史的基础上,该剧批判当下,预测未来,意在唤醒民众的自我意识,凝聚根植于大众戏剧的非洲力量,最终实现权力话语的颠覆。
赵大鸣作为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舞蹈理论家,在我国舞蹈美学观念变革历程中发表了众多具有思辨性的观点。在“舞蹈美学热”的讨论中,其对于舞蹈理论的认识基点是建立在重视舞蹈艺术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入,赵大鸣抓住了“舞蹈观念更新”的本质,认为舞蹈形象所表现内容的真实与深刻性至关重要,并通过对贾作光、孙龙奎二人作品的分析提炼出“第三种舞台民间舞创作意识”。在“龙年笔会”中,他进一步提出舞蹈创作是真实生命积极的个性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延续着“舞蹈观念更新”的思考,赵大鸣通过对张继钢舞蹈
从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内涵分析入手,阐释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从唤醒文化自觉到培养文化自信,进而深化文化互信意识,最终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培养逻辑层次,以期不断拓宽高校日语教育改革的思路和视野。
为及时侦察森林火情,研究设计了一款自主侦察森林火灾的陆空两栖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由旋翼结构与轮式结构组成,使用摄像头勘探地形、侦察火灾,并结合地面控制、飞行控制、环境感知以及避障等算法,通过Jetson Nano开发板建立三维模型,实现自主规划路线,同时在避障算法中引入绕行机制,提高稳定性与精准性。实验论证表明,设计方案的可靠性、稳定性达到预期,可以推广应用。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为例,分析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运行机制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企业教学时间安排困难等问题。进而提出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有效对策和途径:政府层面应完善体制机制,行业层面应发挥辅助作用并负责师资队伍认证,校企层面应合作完善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
研究真菌分解木质纤维素纤维的过程,以及不同种类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在环境影响下的真菌生存能力。首先,列出温度、湿度、p H值等影响因素与真菌分解速率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修正Frisch法,得出了真菌耐湿性和生长率是影响真菌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其次,在真菌共存关系成立的条件下,利用MATLAB程序,对真菌间的竞争关系、食饵—捕食者关系和互惠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进而预测其相互作用的短期和长期变化趋势;最后,利用Eviews软件,通过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出在温度和湿度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率与温度、生长率与耐
基于高职与普通本科“3+2”贯通培养的动因,从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类型、专业及院校特点、课程体系及与高职专业的协同等方面解析了“3+2”贯通培养本科段人才培养质的规定性,进而从全面形成应用型高校的特色,丰富完善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功能,努力提高吸纳高职毕业生的能力,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等方面,提出促进本科段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现代学徒制经过三轮试点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各参与方对现代学徒制理解的偏差、项目经费支持不足、政策支持与机构保障不力、相关标准制定与执行难及双导师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主要障碍。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需要引导各方正确认识现代学徒制的价值,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完善制度与机构保障,制定系统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立科学的双导师选拔与激励机制。
本文试图提炼相关作品中存在的共性审美经验——无终感,并总结其修辞工艺。在无终修辞与“无终旋律”的关联中追溯浪漫主义音乐美学。进而,基于哈尔姆的观点,以布鲁克纳作品中的无终修辞为例,猜想无终感是否为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所崇尚的审美特征。
“秦筝”是中国古代对“筝”的常用称谓,今陕西筝派中依然沿用此名称,对于研究筝源流与历史问题,此称谓是关键切入点。文章考证了“秦筝”称谓的出处和时间,以此为起点,辨析《楚辞》记载三个版本“秦筝”之不同,“秦筝”出处是在汉代《楚辞》,而非屈原《楚辞》的结论。分析了“秦筝”称谓在古代的含义,“秦筝”并非古代用乐的官方称谓,更非源头之说,而是出于文学押韵对偶。总结了“秦筝”称谓对后世古筝的影响,考证“秦筝”“筝”“古筝”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具体时间,三种称谓出现时间:“秦筝”最早出自汉代;“筝”出自春秋战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