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它是主要任务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美术欣赏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通过参加培训,主动外出学习、翻阅大量资料等途径,学习了很多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经过实践,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有了一定好转。在这里,我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
当今世界,随着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单是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书籍、电脑、电视等媒介,他们所认知的世界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广阔得多。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美术欣赏课不仅仅是绘画作品的介绍,认知范围早已扩大到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摄影、建筑、设计等多种领域。
个人认为,提高美术欣赏课的质量,应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整体素质提高,要有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沉淀,拓宽知识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从熟悉教材、认真备课、学习相关的课程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始终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不单是学生有,学生家长和社会大环境均有这样的情况。老是觉得美术这门学科不重要,只要把几科主科学好就算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美术这门学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育的作用。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他们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呢?那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资助学习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学习精神,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参与学习的方式。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美的形态和形象的千姿百态。学生在参与欣赏课学习的过程中,对审美对象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有的美感因素外显直露,为学生迅速感知;有点美感因素形式独特,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欣赏课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效果会打很多折扣。每个学生对美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应充分发挥他们对美的理解、探索和方法,这就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对所需上课的内容做一番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了解本科内容,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结果,构建起对知识的新认识。
四、创设良好的情境,辅助教学
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我以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为例进行欣赏分析。首先,我会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开國大典那段光辉岁月,加上解说,渲染气氛。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写实主义的手法创作出伟大领袖毛主席面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刻,强调艺术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创作规律,提升学生对开国大典这幅油画的认识,使他们沉浸在这光荣而自豪的情境中,体验油画《开国大典》带来的美的享受。
五、促进知识的整合,引导跨学科的思考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如历史、地理、文学、政治、宗教等,应充分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来分析、思考、解读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多学科知识的产物。只有引导学生对美术或跨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全面的认识美术的特征。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进学生的讨论和学习中去,使课堂讲述变得生动有趣,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距离感,认识到现实中艺术无处不在的感受。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通过对生活、对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加强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增强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市明溪县明溪城关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
通过参加培训,主动外出学习、翻阅大量资料等途径,学习了很多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经过实践,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有了一定好转。在这里,我总结了几点经验,以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
当今世界,随着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变得开阔,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单是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书籍、电脑、电视等媒介,他们所认知的世界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广阔得多。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美术欣赏课不仅仅是绘画作品的介绍,认知范围早已扩大到民间艺术、工艺美术、摄影、建筑、设计等多种领域。
个人认为,提高美术欣赏课的质量,应从自身做起,把自己的整体素质提高,要有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沉淀,拓宽知识面,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从熟悉教材、认真备课、学习相关的课程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始终不够重视。这种不重视,不单是学生有,学生家长和社会大环境均有这样的情况。老是觉得美术这门学科不重要,只要把几科主科学好就算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美术这门学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育的作用。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他们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呢?那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资助学习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育思想和学习精神,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参与学习的方式。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了美的形态和形象的千姿百态。学生在参与欣赏课学习的过程中,对审美对象会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有的美感因素外显直露,为学生迅速感知;有点美感因素形式独特,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欣赏课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效果会打很多折扣。每个学生对美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应充分发挥他们对美的理解、探索和方法,这就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对所需上课的内容做一番课前准备,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了解本科内容,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结果,构建起对知识的新认识。
四、创设良好的情境,辅助教学
在讲解美术形象的本质特征这一问题时,为了避免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我以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为例进行欣赏分析。首先,我会播放视频《开国大典》片段,让学生沉浸在开國大典那段光辉岁月,加上解说,渲染气氛。画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画的形式,借写实主义的手法创作出伟大领袖毛主席面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刻,强调艺术来源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一创作规律,提升学生对开国大典这幅油画的认识,使他们沉浸在这光荣而自豪的情境中,体验油画《开国大典》带来的美的享受。
五、促进知识的整合,引导跨学科的思考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如历史、地理、文学、政治、宗教等,应充分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来分析、思考、解读美术作品的艺术内涵。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多学科知识的产物。只有引导学生对美术或跨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比较全面的认识美术的特征。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把相关学科的知识融进学生的讨论和学习中去,使课堂讲述变得生动有趣,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距离感,认识到现实中艺术无处不在的感受。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通过对生活、对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总之,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加强互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增强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市明溪县明溪城关中学)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