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使到魔鬼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儿子与情人》表现了葛楚德从淑女到魔鬼的转变,并借人物命运之转变,强烈批判了不幸的婚姻给夫妻双方以及孩子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天使 婚姻 魔鬼
  
  引言
  
  电影《儿子与情人》是根据D.H劳伦斯自传体原著小说《儿子与情人》改编的英国文艺片,由杰出摄影师出身的杰克·卡迪夫执导。曾获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剧情描述年轻矿工保罗个性文静而敏感,其母葛楚德与时常酗酒的丈夫感情不睦。竟转向儿子寻求爱的寄托,情感超过了正常的母爱。这种情形严重影响了保罗跟女朋友米丽安的交往,米丽安因家庭严格的宗教观念影响,使她只想追求精神恋爱而排斥肉体的热情。保罗为了摆脱母亲的控制与女友的感情打击,竟投入和丈夫分居的女工克莱拉的怀抱,但旋即发现两人在精神上缺乏沟通。最后,保罗抛弃了这座单调乏味的煤矿小镇,远走他乡,去追求新的生活。本片在对保罗的复杂心理状态细腻刻画的同时,也成功的刻画了一位天真、纯洁的少女,由于婚姻失意,“移情别恋”的母亲形象。她坚强的意志既是儿子的精神支柱,又是他精神毁灭和崩溃的根源。
  
  天使般的淑女
  
  电影中对于葛楚德的少女时期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就是在原著《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对于这位意志坚强、雄心勃勃的女性也没有太多的描写。少女时候的葛楚德身材娇小、柔弱,但天庭饱满,蓝色的眼睛坦率、真诚,像在探索什么。她生性好奇,接受能力强,爱听别人讲话,而且善于引导别人谈话。她喜欢探索,聪明颖悟,尤其喜欢和一些受过教育的人讨论有关宗教、哲学、政治方面的问题,她珍重精神生活而不是感官享受。就是这样一位个性鲜明、气质优雅、聪明伶俐、“出身于名声颇好的市民家庭,祖辈是有名的无党派人士”且受过良好教育,能讲一口标准的上流社会英语的姑娘,因为偶然的机会在圣诞节舞会上认识了“充满神秘色彩、体格健壮、英俊潇洒”的但从未受过教育的普通青年莫瑞尔,并与来年的圣诞节举行了婚礼。而且,前三个月她幸福极了,她一直沉浸在这种幸福中有半年的时光。
  
  魔鬼般的母亲
  
  虽然婚后的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是幸福的。但是,出生在清教徒之家的葛楚德性格清高,生活严谨。且从她父辈那继承的骄傲而倔强的性情,虽然享受生活和信仰并不矛盾,但是作为现代文明的代表人,葛楚德和她的精力充沛,我行我素,沉醉于世俗的作为自然人的丈夫很快就有了情感与本能之间的对立。同时在工业文明的影响下,在宗教思想的束缚下,葛楚德不能持久地和丈夫过着幸福的生活,她的性格已被“异化”了,变得堕落了。他们这种自然与文明之间,心灵与肉体,本能与情感之间的对立使得葛楚德并不能从她丈夫那得到慰籍。婚后一年他们的生活变成了“夫妻之间的一场搏斗。一场可怕的,血腥的,只能以一方的毁灭而告终的搏斗。他和她是太不相同了;他的本性是纯粹的感官方面的,而她却硬要他讲求道德和信奉宗教,她企图强迫他正视这些事情。这是他不能忍受的一这要把他逼疯的。”在这场婚姻中,不仅丈夫是一个失败者,妻子也是一个失败者。尽管葛楚德没有像后来的克莱拉那样移情别恋,但她却把感情寄托在她的儿子身上,她竭力从精神上控制儿子们,在家庭中孤立丈夫。一手造就了压抑而僵死的家庭氛围,幸福的生活不复存在。
  出于对无知、粗野、酗酒成性的丈夫的失望,葛楚德将全部感情都投注在儿子身上,以弥补感情的缺失和空虚。正如劳伦斯所言:“当儿子长大起来时,她挑选他们作情人。首先是最大的儿子。随后是第二个儿子。这些儿子由于与母亲之间的爱的推动而来到人世。并且一直受到这种力量的推动。然而,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他们却失去了恋爱的能力,因为目前作为他们生活中最强大的力量牢牢地控制了他们……这些年轻人一旦与女子接触便趋向分裂。”
  她把时间、精力和全部精神希冀转移、倾注到儿子保罗身上。她想方设法从精神上控制儿子,使他不移情于他人,特别是别的女人。以便满足自己婚姻的缺憾。这种强烈的带有占有性质的畸形的爱使得保罗感到窒息,长大以后他仍被母亲那种无形的精神枷锁牵引着,痛苦不已。母亲的这种变态使儿子无所适从,无法去爱别的女人。对母亲的微妙感情是他无法真爱其他女人的最致命的原因。这种恋母情结在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都有直接地表现。例如,在葛楚德因癌症将死之时,保罗悲痛欲绝,仿佛对待生离死别时的情人,他照顾她,安慰她。嘴里不断地喊着对她的昵称:“我的鸽子”、“我的小点心”、“我的爱”。这种过分的移情别恋当然是不正常的,甚至显得畸形,与己与人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影片结束时,保罗毅然抛弃了这座单调乏味的煤矿小镇,到异乡另闯天下。
  
  结语
  
  容格认为,母亲原型同其他原型一样。几乎可以表现为无限多样的形式。由于对母亲的依恋会使儿子的情感特别幼稚、脆弱,在潜意识中他可能把所有女人(情人、保姆、女教师等)看成母亲的化身。
  劳伦斯本人也认为,女人本来就该温柔、脆弱、顺从、谦卑。否则就失去了其作为女人的自然天性。因为葛楚德刚毅的性格和不向男性屈服的行为损害了丈夫的男性尊严,威胁了他在家中的主宰地位。
  总之,葛楚德对丈夫的影响决定了丈夫悲剧性的命运。母亲强加在儿子身上的占有性的爱使他终生受困,而其源于恋母情结的分裂式个性也使他总是处于痛苦的自我斗争之中,最终导致了爱情生活的失败。在电影中,D.H.劳伦斯不但批判了这种母亲角色,同时也谴责了不和睦的父母关系,声明这一点将会使该小说更加发人深思。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才有可能造就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在家庭中,父母不管各自起什么作用,他们都应有自己正确的位置。扭曲畸形的父母关系注定会在孩子心里投下阴影,继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其他文献
[摘要]“白鸥”是杜甫在诗歌中反复吟咏的独特意象。白鸥在品质、性情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引发了诗人的感想和共鸣。白鸥的“善”与“爱”是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自我写照,白鸥的闲而自得是杜甫追慕的超然情怀,杜甫辗转漂泊的一生也与白鸥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  [关键词]杜甫 白鸥情结 文化君子    白鸥的意象最早见于《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
[摘要]“冯氏贺岁片”外衣下掩藏着深刻的道德思考和对小人物人情人性的颂扬色彩,而喜剧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讽刺批判色彩,冯小刚要想同时表述喜剧和道德,只能给悲剧意味的道德思考穿上喜剧的外衣。  [关键词]《非诚勿扰》 贺岁片 道德思考    一、从香港贺岁片走到“冯氏贺岁片”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是典型的对梨园式贺岁的借鉴。在梨园行当中,年底与第二年初有“封箱戏”与“开箱戏”之
什么是套头?  所谓套头,也就是指相机厂商搭配自己的某款机身销售的套装镜头。在单反时代,非全画幅机型的套头通常是18-55mmF3.5-5.6变焦镜头,而全画幅单反则可能是24-70mm F4、24-85mm F3.5-4.5或24-105mm F4等变焦镜头。  这些套头拥有实用的变焦范围,但画质等方面与24-70mm F2.8这样的“大三元”镜头相比总是差一点。因此是购买单机身加专业镜头,还是
[摘要]散文《听听那冷雨》在对景物、画面、形象的描述过程中,赋予许多影视作品的特征,从构图方式、色彩处理、声音效果、视觉造形等方面,构建了一个个生动的画面,鲜明的雨意象,充满诗韵、情丝、雨丝交织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抒发浓浓的乡国之愁。  [关键词]《听听那冷雨》影视特 征构图巧妙 声形结合 意蕴丰瞻    读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内心深处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牵制于你,使你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在
[摘要]由陈嘉上,庞洪,杨洪涛联合打造的“中国首部魔幻巨制”《画皮》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画皮》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以中国古典小说为原型,民族化职材,融入合理的商业化改编,体现了传统与商业的结合,在商业层面上让故事更“好看”耐看”,具有视觉性的同时,故事更加曲折和具有矛盾性,同时在价值观,地域色彩,审美理想方面满足民族化的诉求。  [关键词]画皮 改编 商业化    由陈嘉上,
摘要 迪斯尼研究是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学内学术研究的新兴课题,在中国振兴民族动画艺术的今天,作为借鉴与学习,笔者在阅读大量资料和参加多次国际有关学术会议的基础上,将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于迪斯尼研究的状况加以概括综合成文介绍给国内同侪,师友和学子们。  关键词 迪斯尼迪斯尼公司 迪斯尼动画电影沃尔特,迪斯尼 电影批评 中国动画艺术    一、对迪斯尼的美学分析与研究    对于迪斯尼的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和
摘要 荣获67届奥斯卡六项大奖的美国影片《阿甘正传》讲述的是智障人阿甘经历了二战后美国将近四十年的风雨激荡的历史,成为商业巨贾的故事。阿甘以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传奇般的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成为推动分崩离析的美国社会走向和谐的感召力量,在美国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在人和神之间冲破障碍,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促进美国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 社会和谐 主流文化 亚文化 融合  
在使用最近對焦距离时,这只腾龙镜头不仅能拍摄细节丰富的微距照片,还能获得出色背景虚化效果。相机:索尼α7R IV;镜头:腾龙24mm F2.8 Di III O SD M1:2;光圈:F2.8;快门:1/15秒;感光度:ISO-100。理想的体积和重量  如果说以往人们对微单系统有什么不满的话,那么“微单不微”恐怕是被提到最多的问题。现在,腾龙发布的多只FE卡口微单镜头,都采用了小巧轻量化的设计,
摘要 在京剧《死水微澜》中,浸透在文本、表演、时空把握、光色运用……等方面的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前卫的戏剧观念,充分体现了制作者在尊重戏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求新、求变、求美的艺术追求。这种追求,这种戏剧观念,对于处在急剧变化时代的京剧一戏曲艺术来说,既具有启示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 京剧 《死水微澜》 戏剧观念 印象    2009年7月4日,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戏剧院,作为上海青年京
[摘要] 陈嘉上新版的《画皮》大大削弱了以前原生态的暴戾,将重点转移到人心、欲望、情爱的纠缠之上。人妖之间、人伦之间、妖魔之间情感纠葛错综复杂,一时间,情欲与道德,背叛与忠贞、诱惑与挣扎、陷害与抗争轮番上演,无所谓好坏对错,有的只是对欲望的解读以及人性的拷问。  [关键词] 《画皮》爱 割舍    陈嘉上导演的新版《画皮》,在一系列的魔幻镜头之中弥漫着爱的至情至性、爱的无奈和伤感,无论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