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时事政治教学是指通过国内外重大事件与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教学,使学生透视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形势的一种教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时政教学始终没能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作为固定内容进行,笔者就此现象结合实际进行了大方探索。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现在的初中生不重视学习时事政治,不了解国内外大事,这势必不利于正确地理解党的大政方针;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利于提高中考考试成绩。所以,如何提高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实效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是:
1、教师原因——教学理念落后,既没有一套有效的时事政治教学机制又不善于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时事热点,造成时事政治学习观念淡化,方法落后,效果很差。
现阶段初中时事政治教学,普遍是采取考前由老师划出的一些重要时事范围,接着让学生记忆,然后参加考试,其题目基本上是单项选择。这种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因而考试完没多久,学生们就将时事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式教与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时事的积极性,也往往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时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时事学习只是记条条、背条条和考条条,把时事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包袱而不是一种乐趣。一些教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忽视时事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使用新鲜材料捉襟见肘,论证问题缺乏事实,尤其是忽视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时事学习活动的开展。
2、学生原因——学习被动,既在心理上对时事政治恐惧,又对在校很难接触到时事政治新闻深感不安。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全体学生全部住校。一方面,学生在校接触时事政治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由于学校设施落后,学生没有机会通过上网浏览网页、读报刊杂志、看电视新闻、听广播信息获得现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另一方面,农村初中学生没有学习时事政治的氛围。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根本无暇关心国事和天下大事,有时间闲聊也只是关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现在电视十分普及,学生放假回家可以通过看电视来了解时事,但是实事并非如此,现在农村初中生大都对连续剧情有独钟。
3、学科因素——时事政治内容零散,时效性又极强,并且搜集难、整理难,系统化、完善化更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引起本学科教师的重视。
时事政治教学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的封闭性,即课堂教学结构的单一性,教师单纯的灌,学生被动的听;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往往只局限于课堂讲授,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当作一种口号地灌给学生;教学内容和广度保守,往往停留在报刊或电视里的一般性内容。
二、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依据新课程标准,转变初中时事政治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它同时还规定“初中时事政策教育每周一课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增强时事政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本身的要求。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事政治教学常态化
时事政治教学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两大类:课内型和课外型。课内活动形式主要有“新闻发布会”、学法指导等;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有时事知识竞赛、模拟活动、参观访问、报刊剪辑展览、手抄报比赛、时政园地、社会调查等。
(1)新闻发布——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通常在思想品德课前,由教师指定学生进行3--5分钟报道国内外大事。具体的内容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学生发布后,由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然后教师作简要评论。这种发布会一般每周举行两次,每次发布近两天来的重要新闻,较好地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在课余时间看报刊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搞摘抄、整理要闻等,有利于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等。
(2)学法指导——把握关联、提高效率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这是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最主要、最具操作性的载体。莱芜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非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重大的时政热点常常是中考政治考查知识、能力时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要联系时事政治,重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中考形势。
(3)时政园地——汲取知识、积累素材
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再由学生们自己在班里民主选举一些书法、绘画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并将这些同学分派到不同组。然后,在教室的黑板上专门划出一块的专区来作为时政园地。各组成员相隔一定时间负责收集报刊剪辑、手抄报等各种作品贴在园地内。到了期末由同学和教师一起评比出优秀组。这种形式既可以增长学生时事知识,又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组织能力、编辑能力、欣赏水平、竞争意识等。
(4)知识竞赛——激发情感、培养能力
时事知识竞赛通常是将一定时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制成多种形式的竞赛题,如填空、辨析、选择、问答题等,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方式(必答、抢答、轮答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回答,评判员依据回答的正确程度评分,然后以得分多少决定名次。时事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平时学习,增强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
(5)学以致用——释疑解惑、提高能力
它是一种通过直接考察社会实际进行形势教育的方法。一般说来,学生通过读报、听广播、课堂教学获得的时政知识属于间接知识。仅仅依靠这些间接知识,难以对时政问题形成深刻的理解。要真正理解时事问题离不开直接经验,离不开直接接触和考察社会实际。所以时事政治教学同思想品德教学一样,也应经常采取社会调查的方法。
(6)投其所好——上网扩容、消除影响
初中生非常喜欢上网,怎样引导他们上网浏览时事?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浏览国内外重大时事。假期对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充分利用家庭电脑上网查询一周或一月来的重大时事政治进行系统学习,并及时下载以便学习中选用。
总之,时事政治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教师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使时事政治教学向着更加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时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现在的初中生不重视学习时事政治,不了解国内外大事,这势必不利于正确地理解党的大政方针;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利于提高中考考试成绩。所以,如何提高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实效成为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初中时事政治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的原因是:
1、教师原因——教学理念落后,既没有一套有效的时事政治教学机制又不善于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时事热点,造成时事政治学习观念淡化,方法落后,效果很差。
现阶段初中时事政治教学,普遍是采取考前由老师划出的一些重要时事范围,接着让学生记忆,然后参加考试,其题目基本上是单项选择。这种形式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因而考试完没多久,学生们就将时事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被动式教与学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时事的积极性,也往往达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时给学生造成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以为时事学习只是记条条、背条条和考条条,把时事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一种包袱而不是一种乐趣。一些教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忽视时事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使用新鲜材料捉襟见肘,论证问题缺乏事实,尤其是忽视了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时事学习活动的开展。
2、学生原因——学习被动,既在心理上对时事政治恐惧,又对在校很难接触到时事政治新闻深感不安。
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全体学生全部住校。一方面,学生在校接触时事政治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由于学校设施落后,学生没有机会通过上网浏览网页、读报刊杂志、看电视新闻、听广播信息获得现在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另一方面,农村初中学生没有学习时事政治的氛围。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根本无暇关心国事和天下大事,有时间闲聊也只是关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现在电视十分普及,学生放假回家可以通过看电视来了解时事,但是实事并非如此,现在农村初中生大都对连续剧情有独钟。
3、学科因素——时事政治内容零散,时效性又极强,并且搜集难、整理难,系统化、完善化更难,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引起本学科教师的重视。
时事政治教学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的封闭性,即课堂教学结构的单一性,教师单纯的灌,学生被动的听;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往往只局限于课堂讲授,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当作一种口号地灌给学生;教学内容和广度保守,往往停留在报刊或电视里的一般性内容。
二、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依据新课程标准,转变初中时事政治教学观念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它同时还规定“初中时事政策教育每周一课时”。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增强时事政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实效性,是思想品德课本身的要求。
2、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时事政治教学常态化
时事政治教学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大致分为两大类:课内型和课外型。课内活动形式主要有“新闻发布会”、学法指导等;课外活动形式主要有时事知识竞赛、模拟活动、参观访问、报刊剪辑展览、手抄报比赛、时政园地、社会调查等。
(1)新闻发布——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通常在思想品德课前,由教师指定学生进行3--5分钟报道国内外大事。具体的内容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兴趣来决定,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学生发布后,由其他同学补充或指正,然后教师作简要评论。这种发布会一般每周举行两次,每次发布近两天来的重要新闻,较好地体现了时事教育的及时性和经常性。学生为了准备课堂上的新闻报道,在课余时间看报刊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搞摘抄、整理要闻等,有利于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表达能力等。
(2)学法指导——把握关联、提高效率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这是进行时事政治教学最主要、最具操作性的载体。莱芜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非选择题的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重大的时政热点常常是中考政治考查知识、能力时的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要联系时事政治,重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中考形势。
(3)时政园地——汲取知识、积累素材
先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再由学生们自己在班里民主选举一些书法、绘画好的同学担任组长,并将这些同学分派到不同组。然后,在教室的黑板上专门划出一块的专区来作为时政园地。各组成员相隔一定时间负责收集报刊剪辑、手抄报等各种作品贴在园地内。到了期末由同学和教师一起评比出优秀组。这种形式既可以增长学生时事知识,又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组织能力、编辑能力、欣赏水平、竞争意识等。
(4)知识竞赛——激发情感、培养能力
时事知识竞赛通常是将一定时期内的重大时政问题和有关新闻知识编制成多种形式的竞赛题,如填空、辨析、选择、问答题等,要求学生按指定的方式(必答、抢答、轮答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回答,评判员依据回答的正确程度评分,然后以得分多少决定名次。时事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平时学习,增强他们关心国家大事的自觉性。
(5)学以致用——释疑解惑、提高能力
它是一种通过直接考察社会实际进行形势教育的方法。一般说来,学生通过读报、听广播、课堂教学获得的时政知识属于间接知识。仅仅依靠这些间接知识,难以对时政问题形成深刻的理解。要真正理解时事问题离不开直接经验,离不开直接接触和考察社会实际。所以时事政治教学同思想品德教学一样,也应经常采取社会调查的方法。
(6)投其所好——上网扩容、消除影响
初中生非常喜欢上网,怎样引导他们上网浏览时事?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浏览国内外重大时事。假期对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同学充分利用家庭电脑上网查询一周或一月来的重大时事政治进行系统学习,并及时下载以便学习中选用。
总之,时事政治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作为政治教师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积极实践,使时事政治教学向着更加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