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大胆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要勇于更新自己的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既为学生减负,也为自己减负。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服务,实现快乐育人。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快乐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42-01
据调查显示,教师的幸福指数普遍偏低,又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由于受“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的束缚,每天忙在“分数”上;再由于社会形形色色的网络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诱惑,以及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为学生“减负”的呼声高涨,教师普遍感到一是不知道教书该从何处下手(不会教了),二是学生普遍不服管教(不敢管了),成天提心吊胆,害怕期末考试学生“分数”上不去,幸福指数偏低。教师幸福指数低的直接原因是我们教师自己过重焦虑学生的不是,心理压力过大,而未能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成功”带来的快乐。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减负”,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因课业带来的过重的心理负担。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不能也为自己“减负”呢?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自己的育人观念,放下自己的“权威”地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服务,实现快乐育人,幸福指数自然就会提高。
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大胆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
之中,要勇于更新自己的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既为学生减负,也为自己减负。转变观念是关键。转变我们教师过去一贯的评价学生从行为表现的“好”与“坏”、考试分数的 “高”与“低”的模式化标准,去除过去“好学生”“坏学生”“双差生”等模式化观念,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让自己从分数的怪圈中走出来,让自己的幸福指数得以提高,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积极而有意义。
一、心中没有差生
如果我们老师心中没有差生,眼中看到的全是好学生,心情怎能不愉快,教学怎能不灵活,成果怎能不显著,生活怎能不快乐!我曾在《中小学管理》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有一堆木材,常人觉得大都没用;而在木匠师傅眼中,全变成了宝贝,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直的、曲的,都成为了有用之材。这堆木材,在木匠师傅手中,真正是“物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师,我们的学生每一个都是有用的,那怕是那些调皮不守纪
的、考试分数差的、时常搞破坏的,只要我们教师不放弃,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像木匠师傅一样,根据不同“木材”,打造不同的“木制品”。
二、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学生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的专家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咋一看,感觉这个专家讲的好没道理。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千千万万,有好有坏,怎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怎能说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呢。后来,通过多年的实践与体会,觉得这句话包含的道理不在文字表面,而在于它蕴涵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发展变化”“表扬鼓励”“目标导学”等的教育原则与方法。这句话中的“好”的标准,不是我们过去的单纯用考试成绩的高低或行为表现的好坏来衡量,而是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这句话中“不会教”则是说我们的教师没有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如果我们的教师真正领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涵义,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学生,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代教育专家魏书生在各地讲学时说,为了纠正一个学生爱骂人的坏习惯,他给这个学生提出了
“今天不骂人”“三天不骂人”“一周不骂人”……阶段性的渐进式目标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彻底改变了该学生骂人的坏毛病。魏书生老师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的是与学生交流思想、找准问题、讨论方法的尊重学生主体的商量式的教育模式,不是教师一言堂。我们教师可能觉得这方法来得慢,教育学生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不是工厂生产机械零件,快不得,一快一急,反而事倍功半。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方法经实践证明是实际有效的。新时期的少年儿童,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社会的诱惑等多种因素影
响,他们心理承受力弱,经不起挫折,有的学生老师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在众人面前丢了脸就自杀,有的学生一急就杀人……教育学生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实施。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定义不同的“好”的标准,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达到他们应该达到的“好”的要求。教师要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肯定,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的教师又怎能不为自己完美的“设计”和成功的“制造”而骄傲自豪呢!
三、正确看待学生考试分数
破除“分数”怪圈,走出“分数”阴影,正确看待学生考试分数,为学生减压,为自己松绑,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愉快中进行,让我们的职业变得更加阳光,更有意义。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多方面的,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学生的应试成绩只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教师工作的全部。当前以“分数”衡量教师业绩的评价模式过于简单,不科学,也很落后。以学生考试“分数”来代替一切的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者行政行为简单无奈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另
类的不作为表现。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简单偏激的管理模式最终会被
淘汰。我们教师不应该去焦虑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模式,它只能给我们教师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学生的成绩是客观存在的,它有高有低,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做的是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差生,我们要认同他们的差距,不是去指责,而是去鼓励与帮助,重塑他们学习的信心。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应试分数,看到学生的进步,承认学生的努力,也承认自己的努力。也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地科学地看待自己的学生,才能愉快地工作,才能有愉快幸福的生活,才会使教育事业变得高尚而有意义。
教师是人不是神,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错;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没错。如果我们教师每天因学生“分数”提心吊胆,每天因“差生”过早枯竭自己,那又怎能去实现新课程改革“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目标呢?转变自己观念,转换自己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淡薄名利,快乐生活,快乐育人,教师将永远年轻。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转变观念;快乐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42-01
据调查显示,教师的幸福指数普遍偏低,又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由于受“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的束缚,每天忙在“分数”上;再由于社会形形色色的网络对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诱惑,以及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为学生“减负”的呼声高涨,教师普遍感到一是不知道教书该从何处下手(不会教了),二是学生普遍不服管教(不敢管了),成天提心吊胆,害怕期末考试学生“分数”上不去,幸福指数偏低。教师幸福指数低的直接原因是我们教师自己过重焦虑学生的不是,心理压力过大,而未能从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成功”带来的快乐。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减负”,一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因课业带来的过重的心理负担。我们的教师为什么不能也为自己“减负”呢?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自己的育人观念,放下自己的“权威”地位,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服务,实现快乐育人,幸福指数自然就会提高。
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大胆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
之中,要勇于更新自己的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既为学生减负,也为自己减负。转变观念是关键。转变我们教师过去一贯的评价学生从行为表现的“好”与“坏”、考试分数的 “高”与“低”的模式化标准,去除过去“好学生”“坏学生”“双差生”等模式化观念,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让自己从分数的怪圈中走出来,让自己的幸福指数得以提高,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变得积极而有意义。
一、心中没有差生
如果我们老师心中没有差生,眼中看到的全是好学生,心情怎能不愉快,教学怎能不灵活,成果怎能不显著,生活怎能不快乐!我曾在《中小学管理》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有一堆木材,常人觉得大都没用;而在木匠师傅眼中,全变成了宝贝,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直的、曲的,都成为了有用之材。这堆木材,在木匠师傅手中,真正是“物尽其才”“才尽其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师,我们的学生每一个都是有用的,那怕是那些调皮不守纪
的、考试分数差的、时常搞破坏的,只要我们教师不放弃,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像木匠师傅一样,根据不同“木材”,打造不同的“木制品”。
二、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学生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的专家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咋一看,感觉这个专家讲的好没道理。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千千万万,有好有坏,怎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的教师教了几十年的书,怎能说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呢。后来,通过多年的实践与体会,觉得这句话包含的道理不在文字表面,而在于它蕴涵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发展变化”“表扬鼓励”“目标导学”等的教育原则与方法。这句话中的“好”的标准,不是我们过去的单纯用考试成绩的高低或行为表现的好坏来衡量,而是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评价标准;这句话中“不会教”则是说我们的教师没有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如果我们的教师真正领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深刻涵义,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学生,肯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代教育专家魏书生在各地讲学时说,为了纠正一个学生爱骂人的坏习惯,他给这个学生提出了
“今天不骂人”“三天不骂人”“一周不骂人”……阶段性的渐进式目标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彻底改变了该学生骂人的坏毛病。魏书生老师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的是与学生交流思想、找准问题、讨论方法的尊重学生主体的商量式的教育模式,不是教师一言堂。我们教师可能觉得这方法来得慢,教育学生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不是工厂生产机械零件,快不得,一快一急,反而事倍功半。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方法经实践证明是实际有效的。新时期的少年儿童,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社会的诱惑等多种因素影
响,他们心理承受力弱,经不起挫折,有的学生老师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在众人面前丢了脸就自杀,有的学生一急就杀人……教育学生要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层实施。针对不同学生,在不同时期,定义不同的“好”的标准,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达到他们应该达到的“好”的要求。教师要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肯定,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的教师又怎能不为自己完美的“设计”和成功的“制造”而骄傲自豪呢!
三、正确看待学生考试分数
破除“分数”怪圈,走出“分数”阴影,正确看待学生考试分数,为学生减压,为自己松绑,让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愉快中进行,让我们的职业变得更加阳光,更有意义。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多方面的,古人云“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学生的应试成绩只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教师工作的全部。当前以“分数”衡量教师业绩的评价模式过于简单,不科学,也很落后。以学生考试“分数”来代替一切的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者行政行为简单无奈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另
类的不作为表现。我们应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简单偏激的管理模式最终会被
淘汰。我们教师不应该去焦虑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模式,它只能给我们教师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学生的成绩是客观存在的,它有高有低,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做的是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提高学生的成绩。特别是差生,我们要认同他们的差距,不是去指责,而是去鼓励与帮助,重塑他们学习的信心。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应试分数,看到学生的进步,承认学生的努力,也承认自己的努力。也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地科学地看待自己的学生,才能愉快地工作,才能有愉快幸福的生活,才会使教育事业变得高尚而有意义。
教师是人不是神,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错;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没错。如果我们教师每天因学生“分数”提心吊胆,每天因“差生”过早枯竭自己,那又怎能去实现新课程改革“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目标呢?转变自己观念,转换自己角色,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淡薄名利,快乐生活,快乐育人,教师将永远年轻。